網際網路最喪的精神角落,是豆瓣裡的一座「公墓」

2020-12-22 愛範兒

網際網路佔據了我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我們在網上娛樂,在網上社交,在網上分享或認識新朋友……網絡記錄了我們人生的重要時刻,我們借網絡將人生大事和親友分享。

對於那些在網際網路時代出生的孩子來說,他們一出生就通過父母的某條朋友圈擁有了自己最初的數字身份。而對於年輕人爺爺奶奶輩的親人來說,在他們離去後,他們也可能在後輩的社交網絡被悼念。

當我們越來越深地捲入網際網路世界時,在網絡上和認識的人告別,或者為自己的親人立一塊墓碑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豆瓣公墓,已逝豆友的網上墓園

在 2008 年,一個叫做 @ maomy 的日記的豆瓣網友就開始思考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個網上公墓。

不過我卻想到,在這個人人上網的年代,的確有越來越多的 id/avatar/虛擬身份被死者留在了生者的世界。在豆瓣網,或者 SNS 網站增加公墓,將那些確認死亡的人的 id 轉入墓園,文章和活動歸檔而不再出現在廣播和信息流中,只供後人憑弔。這是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嗎?

是的,這是未來會發生的事。

2012 年 10 月 8 日,一個「豆瓣公墓」小組正式成立,小組存在的原因就是為了紀念已故的豆瓣用戶。這個小組目前有 13266 個成員,但目前顯示的帖子只能看到 2019 年 4 月底的內容。

這個豆瓣公墓僅接受逝去豆友「遷入」豆瓣公墓,如果想要悼念非豆瓣成員,可以去豆瓣的開放式公墓小組「網絡公墓」進行懷念。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小組的管理員在建組後就再也沒有上線過,沒有任何的書影音記錄或關注痕跡。因此小組成員 @ 忘書 猜測,管理員很可能就是公墓裡的第一個成員。

管理員久不上線,豆瓣公墓這個頗有歷史的小組走到今天,離不開眾多豆友的「自治」。和其他豆瓣小組一樣,每一個逝去豆友想要在豆瓣公墓擁有一席之地,都需要遵守組規。 豆瓣公墓的組規就是帖內介紹豆友的生卒年月和事跡,寫出豆友的死因,紀念豆友,然後貼出豆友的豆瓣主頁。

在生者的世界,用戶主頁和 ID 都被按下了暫停鍵,他不再登陸,不再更新,在某個時刻永遠停止。但在這個公墓裡,不再更新的主頁依然會被人分享,被其他網友用心地觀看。

只是頗為遺憾的是,如果被紀念的豆友逝去的時間較久,長時間不登錄主頁就會被豆瓣鎖定,無法正常顯示。這種時候,貼出來的主頁連結也不能讓你更了解他一點。

不過這也像現實世界中的投影,逝去的人存在的痕跡一點點的消失,但他們的墓碑永遠存在,他們能夠活在人們的記憶裡。

而對於這些逝去的豆友來說,他們在豆瓣最終留下的痕跡或許可能只是公墓裡的一個紀念帖和豆友心中的回憶。

在這個公墓裡,你也能看到多個活躍豆友的精彩人生瞬間。他們包括一部分是有豆瓣主頁的公眾人物,還有一部分相對沒那麼出名的文化工作者。年輕的歷史天才、才華橫溢的女歌手、在豆瓣擁有近 4000 粉絲的青年作家、在豆瓣更新讀書日記的詩人、巡演的志願者、字幕組的一員、知名學校的教授、被阿北悼念過的用戶……

▲ 豆瓣上陸谷孫先生的紀念帖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豆瓣的一部分。

評論區常有人聚集,表達自己看到某個熟悉網友已逝的不舍和震驚。同時還有人會聚在一起回顧這個人帶給他們的某種美好回憶,比如對生活的熱情、掩不住的才華、對事物犀利的見解。他們還會在評論區詢問逝者現實中的骨灰紀念堂,想要去一個不同的城市憑悼豆友。

當然,也不是整個小組都是和諧美好的。除了感懷的豆友,也有豆友會把非豆瓣用戶的紀念帖發到這裡,這種行為會遭到其他組員的勸誡和聲討。

同時這個小組裡也不缺獨特的用戶行為。

2019 年 10 月 6 日,豆瓣將核心功能豆瓣廣播鎖定,用戶廣播僅自己可見。同天,豆瓣網友 @ Aymu 也在豆瓣公墓裡給豆瓣立了一塊「碑」,上面寫著豆瓣卒於 2019 年 10 月 6 日。

10 月 20 日,豆瓣動態恢復正常使用,豆友將這一天定為「豆瓣復活節」。那一天,一個叫 @ Laika 的豆友特地來公墓「掃墓」:

今天豆瓣復活節吶,給友鄰們拜完年都下午了,溜達過來看看,也給你們拜年啦。有時候覺得,如果你們的帳號也能復活就好了。

這個在「我們的精神角落」中的公墓小組和其他任何一個小組都一樣,有組規,有不守規矩的人,有爭吵,有對平臺的不滿,唯獨沒有一個活躍的管理員。

當然,它還有別的小組所沒有的「墓碑」,這個精神角落裡的公墓記住了我們不想忘記的人。

朋友圈道別已經成了現代生活的儀式

豆瓣有公墓,其他地方也有紀念家人好友的專屬「區域」。比如微信裡特有的家族群「有愛一家人」、「相親相愛一家人」等。

在特定的時間,這些家族群會最近地記錄親人逝世的情況。或許一開始只是四面八方回來的人在群裡交代行程,緊接著大家開始分配陪床時間,然後大家只能悲傷地開始彼此安慰、操持更多身後事。

而朋友圈也是紀念家人的一部分。尚在念書的小輩多會圖文並茂的懷念他們,而更年長一些的則會用簡單的文字在朋友圈通知親友,告知他們有人已不在人世的事實。

▲ 圖片來自:Toa Heftiba on Unsplash

只是朋友圈互動方式較為單一的缺點也顯示出來了,這類內容點讚顯然有些不合時宜,評論區留言也不知道發些什麼內容,因此蠟燭、祈禱、心碎等符號常常出現在此類評論區。

在英國,如果遇上家人去世、新生兒誕生、家族成員結婚等重大事件中,家庭成員還會在報上登一則啟事,說明更多與之相關的情況。如果是葬禮,那麼就會在報紙上寫明葬禮的時間和地點,到時候等待親朋好友參加。

但在今天,看報紙的人越來越少了,會遵循傳統的人也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在社交網絡上通知這類信息。

這是我們生活方式變遷的縮影。

逝者如斯夫,我們需要一個地方懷念至親

和豆瓣、朋友圈一樣,微博這個平臺也有類似的緬懷摯友親人的地方。微博博主 @ 逝者如斯夫 dead 就是供人們懷念好友的特定「區域」。這個博主會自發在微博緬懷近期逝去的名人或知名博主,比如吉恩·戴奇或是艾防公益志願者 @ 艾草小強。

但除了這些名人會被這個博主記住外,還有更多不知名或者不上網的普通人也會被他記住,由他們的親友進行緬懷。這些親友會編輯自己想說的話發給博主,博主則會將它公開發布,讓更多人一起緬懷逝者。

微博 600W 粉絲的大 V @ 沒有人比我更懂杭之馮玥 曾表示在自己很累的時候,他就會翻一翻這個在微博早期就關注的博主:「只要翻一翻,你就會覺得,面對各種生離死別,很多煩惱都不是什麼事兒。 」

這裡記錄的是普通人的傷痛別離。摯友親人老師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離世,TA 生前是一個怎樣的人,TA 對生活的態度是怎樣的,TA 是否努力和病毒做了抗爭,TA 有什麼喜好,TA 對你有什麼影響。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普通人的生離死別,看到普通人的故事,然後一起紀念他們。@ 逝者如斯夫 dead 每條紀念逝者的微博下,都有近百個用戶在評論區排隊緬懷,通過點蠟燭的方式紀念對方,懷念對方。

這是普通人的悼念堂,發起人是逝者曾接觸過的親近之人。而去懷念他,為他逝去感到傷心的人則是大多和他們沒有交集的普通網友。

在這個博主的主頁中,有那麼幾分鐘,陌生的網友會去細細了解逝者的生平,並為他們的逝去感到由衷的惋惜和悲傷。

他們來過,他們被更多的人了解,被更多人記得。

▲ 一排蠟燭的評論是該帳號的特色

2017 年的《尋夢環遊記》告訴我們,生的對立面不是死亡,而是遺忘。

▲ 圖片來自:《尋夢環遊記》

在現實的世界裡,隨著時間的推移,老朋友逐漸離去,記住你的人會越來越少,你被逐漸忘記。

而在我們也真實存在過的網絡世界,我們的帳號久不上線就會被封鎖,我們的創作也可能因為網站的落幕而消失,我們的 ID 和討論或許都不會有人記起。

但在這個網際網路的世界裡,一「座」墓園,一條朋友圈,一條悼念微博,它們在把你存在過的痕跡延長,讓你在這個世界真正地留下了什麼。

他們立了一塊「碑」,讓世人知道你曾來過。這是數字時代的祭奠與懷念。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最鮮活的「人」都在豆瓣小組
    趣味、小眾、生活,「角落」不只一種模樣 究極無聊的遊戲對抗,這只是豆瓣小組的一個縮影。 在這個精神角落裡,不只有和其他 app 格格不入的「無聊」,也有更個人化、更趣味性、更出乎意料的內容。 圖片來自:紙袋收藏博物館 在豆瓣,「沒想到還有這愛好」的類似小組很多。除了紙袋收藏博物館,迷戀植物的人、BDO(巨大沉默舞臺)迷戀患者症候群、我們就是好喜歡散步啊、抬頭,看樹、村莊愛好者、你也在用 iPad 畫畫鴨、全國地鐵愛好者交流聯盟、水果標籤收集者、畫雲小分隊等小組也在吸引著眾多「小眾」的愛好者。 在這個「角落」裡,小眾的愛好是最大眾的。
  • 60萬月活的豆瓣,如何成為網際網路世界裡最大的迷因生產者?
    28個細分類別、60萬個活躍小組,當豆瓣已經成為了中文網際網路世界裡最大的迷因(meme)生產者之時,670萬的月活卻讓它面臨著生存抉擇的困局。放眼全網,我們不可能再找到第二個像「豆瓣小組」一樣的地方了。
  • 網事|「豆瓣公墓」小組,記住逝者曾經發出的光
    面對時間和遺忘,在當下的網際網路時代,網友們似乎找到了一種留下痕跡的方式:在網絡上和認識的人告別,或者為自己的親人立一塊數字墓碑。實習生 朱婧雯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睿豆瓣公墓,懷念逝去的豆友2008年11月5日,豆友maomy在日記中提到自己偶然的想法:「在這個人人上網的年代,的確有越來越多的 id/avatar/虛擬身份被死者留在了生者的世界。
  • 近 2500 年後,網際網路讓我們又看到了一個「臥薪嘗膽」的故事
    」的貼吧,變成了這樣在整個復仇環節中,最重要的是什麼?都不是,在這個「臥吧嘗膽」的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貼吧的落寞。如果貼吧還是十年前的樣子,那麼吧主就會活躍在第一線,如果貼吧的用戶依舊像之前那樣活躍,那這個復仇者也做不到「一鍵投票」,送自己上位。甚至可以說,貼吧的衰落成全了這個精彩的「復仇故事」。
  • 「生而為人,你抱屁歉」,人間失格太宰治「喪系文學」被瞎編99%
    然而在此前,太宰治的作品一直活躍在豆瓣、微博上,且在很多社交平臺上也能經常看到他的語錄被用作籤名。當「喪言喪語」成為人人競相傳播的語言藝術後,網友紛紛用自己脆弱無助的敏感內心吶喊著為憂鬱感傷的靈魂代言。
  • 豆瓣9.5,史上最「致鬱」的成人動畫,喪到極致!|zelda|豆瓣|麗薩...
    即使播放的套路不一樣了,但內容卻依舊還是原來那味兒 ——喪到極致!主人公波傑克,是一個中年過氣明星。年輕時曾經主演了一部長達九季的美國正能量雞湯情景喜劇《胡鬧的小馬》而大紅大紫,可這部劇之後他就 flop 了,漸漸被人遺忘。日日買醉的他沉浸在自己昔日的成功裡不能自拔,失去了青春的光環,也走不出成功的幻影。
  •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美國精神
    過去在美國人心中是如此的重要,在《美國隊長3》中亦然,因此這部發生在「當下」的電影的開場是從一段過去的重現開始──1991年冬兵巴奇執行任務造成的一場車禍。這段情節的重現,畫面不是透過巴奇的視角,而是全知視角展現給觀眾,並且停在開啟行李箱展列的那一袋袋血清上,自然使我們相信那是全部重點,因而造成往後劇情懸念的安置與錯認,同時也突顯了「過去」的重要。
  • 唐彬森的「元氣帝國」和「隱秘角落」
    此前據財經網報導,元氣森林已經申請註冊「豆乳」及「燕麥也瘋狂」等商標,或進軍植物蛋白飲料領域。元氣森林方面則表示,豆乳已進入試飲階段,能否上市未確定,而燕麥暫無明確消息。如若豆乳成功上市,將是元氣森林在植物蛋白飲料領域的第一款產品。自我孵化新品之外,元氣森林亦不斷通過對外投資,擴充自身的消費版圖。
  • 「角落小夥伴」拍電影,票房14億還催人眼淚
    2012年,日本San -X公司推出了名為「角落小夥伴」的漫畫系列,很快就萌翻亞洲,佔據日本人氣榜首位。而由知名動畫片導演萬九等人聯合拍攝的電影版「角落小夥伴」不僅創下14億元票房佳績,更讓許多觀眾被療愈的感動落淚,影片賣點十足。
  • 「在這個世界的角落」NHK特別節目播出
    「在這個世界的角落」NHK特別節目播出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催淚動畫電影「在這個世界的角落」電視劇化,今夏開播!
    催淚動畫電影「在這個世界的角落」電視劇化,今夏開播! 動漫 178遊戲網 ▪ 2018-03-21 11:16:48 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動畫電影「在這個世界的角落」宣布電視劇化,並將於今年夏天開播。
  • 產品分析丨文藝青年的精神角落,豆瓣未來何去何從?
    02 競品分析2.1 產品定位豆瓣的創始人楊勃說過,豆瓣是一個幫助用戶發現美好的平臺。甫一成立,豆瓣就是一個以書影音興趣為立足點,以評價與討論為內容的ugc社區。它立志於成為「我們的精神角落」,並且「匯集一億人的生活趣味」。
  • 日本版《隱秘的角落》:這次,「壞孩子」們將屍體藏在了角落
    》熱播,整整一個月各個社交平臺都被《小白船》這首童謠刷屏了,「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有隻小白船」一句一響出來,劇中那些瘮人的場景就輪番在腦海裡閃過,總之很難再直視《小白船》了。《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中的「小白船」是一首日本古老的童謠,名為《竹籠眼》,也是日本傳統兒童遊戲「竹籠眼」的歌詞。童謠放在開篇,不如影視化效果那樣伴隨整部電視劇來得瘮人,但童謠的內容總之也是為整部小說定下了一種陰冷的基調。
  • 劇場版動畫「在這個世界的角落」為宣傳眾籌一天超過目標!
    劇場版動畫「在這個世界的角落」為宣傳眾籌一天超過目標! 前日,「在這個世界的角落」官方在眾籌網站上開啟了眾籌企劃,為了給監督片渕須直籌集去海外宣傳作品的費用,而這個眾籌企劃一天之內就達成了1000萬日元的籌款目標。
  • 豆瓣9分,DC最賺錢爆款「小丑」彩蛋解析
    「小丑」在今年的威尼斯影展上首映,並獲得該影展的最高榮譽——金獅獎。IMDb評分8.8分豆瓣評分9.0分「小丑」不光評分高,在票房上小丑成為最賺錢的漫畫電影。10月美國上映以後全球票房即將超過10億美元。
  • 豆瓣9.0,「三十而已」+「隱秘的角落」=今年設定最野的韓劇
    2020最火的兩部劇——《隱秘的角落》。《三十而已》。一個講述秘密的潰爛,一個打量伴侶的日常。但你有沒有想過《三十而已》+《隱秘的角落》等於什麼?答案:豆瓣9.0,今年設定最野的韓劇。《惡之花》 男主看清是誰了嗎?別懷疑自己的眼睛,他就是那個迷死人的歐巴——李準基。
  • 動畫「在這世界的角落」上映日未定 12月23日召開活動
    動畫「在這世界的角落」上映日未定 12月23日召開活動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3-12-20 12:34:25
  • 「角落生物」,一份「萌炸」的七夕禮物了解一下!
    日本 SAN-X 公司多年前推出了萌萌噠的動畫角色 ——「すみっコぐらし」,也即是角落生物。而 SAN-X 這個公司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推出的成名卡通人物有輕鬆熊,黑白豬等,個個都風靡一時!inTOYS 小編高中還特喜歡輕鬆熊……可愛又迷人的負面角色 相信看到他們的第一眼,會覺得「也太可愛了吧?」。胖乎乎圓滾滾的身體,無疑虜獲了女孩子們的心~角落生物並不像 SAN-X 傳統的卡通人物設定,永遠在吃喝玩樂過活。在這個世界裡並不是很受歡迎,甚至存在許多負面情緒。但照樣很可愛!
  • 他們,這樣活著……反戰動畫電影「這個世界的角落」預告解禁!
    他們,這樣活著……反戰動畫電影「這個世界的角落」預告解禁!三吉裡繪子也助陣本作,翻唱了The Folk Crusaders的歌曲「無法忍受的悲傷」。
  • 角落小夥伴首登大銀幕!電影版《魔法繪本裡的新朋友》來襲
    由知名動畫導演萬九執導、《衝吧烈子》動畫團隊Fanworks聯手打造的動畫電影《角落小夥伴電影版:魔法繪本裡的新朋友》,敘述角落小夥伴一如往常地來到他們最熟悉的咖啡廳,卻在地下室中發現一本神奇繪本,正當大夥盯著看時,卻意外地被吸入書中而展開了一場奇幻的童話大冒險。「角落小夥伴」登上大銀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