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其家和吉野家都想在內地開更多店

2021-01-07 聯商網linkshop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兩大牛肉飯(牛丼)連鎖店食其家和吉野家計劃於 2016 年度在中國和東南亞大量開店。

食其家計劃將在海外開 126 家店鋪,這將是該公司迄今為止在海外實施的最大規模的開店。而其中,77 家新店將開在中國內地。

目前食其家在中國有 130 家店鋪,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地區。食其家屬於 ZENSHO 控股旗下,該公司的市場份額在日本市場為 45%,排名第一。


食其家

吉野家控股也計劃新開 103 家店,相當於 2015 年開店數量的 2 倍 。它將在中國內地開設 52 家店。吉野家在京津和東北的經營權為合興餐飲所有,這一塊系統有 304 個店鋪。吉野家以合資和直營的方式經營著中國其他地區的店鋪。

吉野家 1992 年就進入了中國市場,第一家店開在北京。不過,牛肉蓋澆飯在中國一直屬於不溫不火的快餐餐食。大部分消費者對日式餐食的聯想可能是壽司、刺身和拉麵等。而且蓋澆飯類似的競品太多了,吉野家跟街頭巷尾常見的各種大大小小餐廳出售的中式蓋飯比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吉野家曾推出石鍋飯、拉麵等新品類,他們還在北京建外 SOHO 店內開闢了一塊 10 平方米左右的空間來經營茶吧。代理了北京地區吉野家經營權的合興餐飲的副總裁方桂欣在接受《北京商報》的採訪時說:「餐廳在中午、晚上兩個飯點兒之間的時段比較空閒,設立休閒茶吧有助於提升店面空間的使用效率。」

另外,吉野家在深圳還開設了新型店鋪。考慮到消費者對手機的依賴和使用時間越來越長,吉野家特意在店內配備了可給手機充電的坐席。

根據《日經新聞》,日本國內的牛肉飯連鎖店已超過 4000 家。因為價格低廉(幾個品牌之間經常打價格戰)、店鋪密集,牛丼被視作日本國民料理之一。吉野家等的牛肉飯的價格甚至被認為是通縮的衡量指標之一。

但選擇現在在內地開更多的店鋪進行市場擴張,可能並不是個好時機。

在一線城市留給它可發揮的空間已經很小了,在過去 20 多年的時間裡他們都沒能成為主流快餐之一,而且從食其家主要市場在江浙滬,而吉野家核心市場在北京和天津來說,似乎雙方都打不進對方的領域,這背後可能意味著單個區域市場容量有限。再加上現在外賣的快速發展,食其家和吉野家面臨的競爭環境更加劇烈。

而如果想要往二三線城市下沉,它們可能需要考慮到對日本品牌敏感的消費者抗議的風險。這個事情已經反覆發生過。

(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者:董芷菲)

相關焦點

  • ...餐飲企業正陷關店潮|吉野家|餐飲企業|日本_科技|肯德基|食其家
    曾經的「日本國民牛肉飯」吉野家為何接連敗退?其他連鎖快餐品牌的日子又如何?而那些依舊活得不錯的連鎖快餐企業又做對了什麼?1吉野家衰敗,食其家崛起由於疫情影響,今年4月和5月,日本全國各地企業紛紛停業。日本國內上千家吉野家門店或停業或縮短營業時間。
  • 食其家,日本的沙縣!庶民的救星!這家店只關心你有多餓!
    不錯,這個1982年創立的牛丼店,比自己的老前輩吉野家營業晚開張了快100年。然而它卻在日本開了接近2000家門店,勇躍全日本第一,是不折不扣的「日本沙縣」!在中國,它也開的遍地都是,總共296家門店,星羅棋布在中國北上廣深杭等一二線城市,安慰了無數飢腸轆轆的X漂青年們的胃。價格低廉,量大實惠,是食其家的招牌,除此之外的事情,他們仿佛並不怎麼關心。
  • 吉野家為啥只開在華北東北?一份日式蓋澆飯的前世今生
    但正宗並不意味著昂貴,吉野家在日本非常便宜,是藍領階層經常會選擇的大眾化飯食。經過百多年發展,吉野家分店遍及日本,和其競爭對手食其家、松屋的牛肉飯一起,價格成了反映日本經濟通縮狀況的表徵。1992年,第一家吉野家餐廳在北京落戶,2011年,合興集團以34.75億港元總價收購了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的經營權,彼時北京吉野家持有內地超過200家吉野家特許經營店經營權,以及超過100家Dairy Queen連鎖甜品店經營權。截至去年底,合興在北京、天津及河北三地共有470間店鋪。而在2015年,吉野家曾表示將在中國逐步擴展至1200家門店。
  • 這家快餐店剛進中國就開300家店,生意好到吉野家都害怕!
    這個龐大的市場幾乎完全被吉野家、松屋、すき家(食其家)這三大巨頭瓜分。すき家(食其家)成立於1982年,是日本第二大快餐連鎖店。食其家的牛丼是日本的人氣商品,在同行業佔有約45%的市場。2014年9月,食其家正式進軍中國,目前已在中國擁有300多家門店,在日本國內以及海外開設2500餘家店。那麼,食其家是如何經營好一家快餐店的,這裡又有哪些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呢?
  • 除了日本的吉野家、食其家,我國有哪些做牛丼的品牌?
    在日本有2大牛丼飯巨頭,包括食其家、吉野家、而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我們國內一家做牛丼飯的品牌喜仕屋-牛丼咖喱。喜仕屋牛丼咖喱可以說是國人的牛丼飯,除了國家地域與食其家、吉野家不同外,其經營模式也有頗多不同。喜仕屋不像食其家那樣不支持加盟只有自營,喜仕屋開放加盟模式,支持志同道合的人們都一起經營拓展。
  • 吉野家成都首店將於11月亮相 進駐春熙路時代百盛
    有消息稱,吉野家(需求面積:150-200平方米)將進駐成都春熙路商圈的時代百盛,位於時代百盛B1層,預計11月正式營業。   吉野家以日式快餐聞名,自1899年創辦,經過百來年的發展已在全球各地開設了分店,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也逐步樹立起品牌影響力。但成都一直未在吉野家布局版圖裡,11月亮相的成都店將是吉野家在成都的「處女秀」。
  • 和番丼飯、食其家、吉野家,他們僅僅只是一份快餐嗎!
    快餐作為當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人們都有著不小的影響,甚至成為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美味的和番丼飯、日本的吉野家、遍布廣的食其家,早已深入人心!和番丼飯帶給大家的丼飯,是豐富多樣的;不少吃過和番丼飯的顧客都有「吃了和番的丼飯之後胃都變得十分的挑剔」!是的,和番的丼飯滿足了許多顧客對美食的想像,也改變不少顧客對於米粉的最初定義!
  • 國人為什麼不愛味千拉麵、吉野家們了?
    導語  以吉野家、食其家、味千為代表的日式快餐,進入中國後曾有過一段高速發展的時期。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中式快餐的強力狙擊下,它們或發展乏力、止步不前,或瘋狂關店、斷臂止損.....  文章看點:  日式快餐巨頭集體「沒落」,原因是什麼?  日式快餐品類如何東山再起?
  • 吉野家大規模關店背後,你不知道的日式牛肉飯江湖
    一個進入中國快要30年的日式快餐品牌,吉野家的認知度不該僅限於此。哪裡出了問題?南方人很少看到吉野家?這是真的始創於1899年,全球擁有數千門店的吉野家,因為價格低廉,被稱作日本國民料理。1992年在北京開出第一家店,至今已經28年。但從進入中國至今,南方城市似乎不在吉野家的規劃版圖之內。
  • 吉野家關店150家:海外業務早已下滑,疫情只是最後一擊
    日本吉野家公告則顯示,3月至5月間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472.56%。疫情之外,吉野家的衰落之勢早有苗頭,佔日本吉野家海外業務近六成的中國業務近年來業務增長乏力。2017年至2019年間,海外業務對應的營收增幅分別為18.84%、7.24%和3.70%。
  • 日本吉野家敗退 海外餐飲企業正陷關店潮
    據外媒報導,今年3月-5月,吉野家累計虧損已達40億日元,全財年預計將虧損90億日元。曾經的「日本國民牛肉飯」吉野家為何接連敗退?其他連鎖快餐品牌的日子又如何?而那些依舊活得不錯的連鎖快餐企業又做對了什麼?吉野家衰敗,食其家崛起由於疫情影響,今年4月和5月,日本全國各地企業紛紛停業。
  • 日本吉野家敗退,海外餐飲企業正陷關店潮
    1 吉野家衰敗,食其家崛起 由於疫情影響,今年4月和5月,日本全國各地企業紛紛停業。日本國內上千家吉野家門店或停業或縮短營業時間。
  • 吉野家在渝店鋪半數已關 牛肉飯不再吃香?
    吉野家時代天街店已掛起圍擋,一牆之隔便是食其家門店。吉野家此次大規模關店,主要是因為疫情下經營狀況急劇惡化。 那麼重慶市場的情況又如何,是否也有關店計劃?記者聯繫上吉野家餐飲管理(重慶)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不便接受採訪。 據記者從業內處了解到,吉野家在重慶市場的份額正急劇縮小。 從記者走訪情況看,也佐證了這一觀點:2018年進入重慶的吉野家,共計開出8家門店。
  • 日式定食競爭太激烈,吉野家打了價格戰但業績依然平平
    日元貶值曾一度重創日本餐飲企業,隨著日元匯率穩步回升,依賴從美國進口牛肉的牛肉飯專門店似乎看到了改善業績的希望,但吉野家卻不在其中。吉野家控股於 4 月 5 日發布了吉野家 3 月既有門店營業數據,營業額、客單價較去年同期微增 1.1%、 0.8%。
  • 吉野家全球撤退,重慶門店已關閉一半
    那麼重慶市場的情況又如何,是否也有關店計劃?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聯繫上吉野家餐飲管理(重慶)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不便接受採訪。據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業內處了解到,吉野家在重慶市場的份額正急劇縮小。從記者走訪情況看,也佐證了這一觀點:2018年進入重慶的吉野家,共計開出8家門店。
  • 吉野家大規模敗退,一碗日式牛肉飯的時代焦慮
    7月至今,海內外吉野家門店接連關閉。日本新潟市中央區吉野家宣告,8月18日下午3點起永久閉店。門店常客aki得知消息後,在閉店前一天,特地去吃了一碗牛肉飯和蕎麥麵。而在中文網際網路,吉野家閉店消息登上熱搜後,中國擁躉者同樣流露出遺憾,遍布城市車站的吉野家,曾經陪伴他們的旅途。
  • 吉野家在日本遇寒冬,中國市場也不能成為它的「避難所」
    日本社會的少子化很嚴重,但在吉野家兼職的又大多數是年輕人,所以就出現了兼職員工越來越難找的情況,其人力成本也跟著上漲了起來。另外,日元還在不斷貶值,吉野家所使用的美國產牛肉、雞肉、鮭魚等食材成本都受到影響。吉野家甚至採取了暫停銷售雞肉飯、開設無人餐廳的經營方式,來降低材料和人力成本。
  • 吉野家大敗退,究竟做錯了什麼?
    吉野家在中國有兩個運營主體,分別是日本吉野家和香港上市公司合興集團。合興集團憑藉與日本吉野家籤署的長期特許協議,在中國北方運營吉野家。疫情期間,無論是吉野家直營店還是特許經營店,都受到了巨大衝擊。其實最初的吉野家,不過只是一個小小的「路邊攤」。1899年,吉野家的創始人松田,在一個破舊的魚市裡,借錢租了個不起眼的小門店,開了一家牛丼(jǐng)店。起初,它不過是一個只能坐下10個人,面積不足30平的小屋。
  • 日本百年快餐巨頭吉野家的疫情之殤
    那時候,吉野家築地店的營業時間僅為早上5點到下午1點,高峰時顧客甚至只能站著吃飯,平均六七分鐘就翻臺一次。期間,為了達成「一個億」小目標,為了能服務更多客人、提高店鋪和翻臺率,松田榮吉兒子松田瑞穗決定刪減菜單,只保留牛肉飯這一主打產品。而且,還對配菜也進行精簡,去掉原本的燒豆腐、筍乾、魔芋絲、大蔥等,只保留了牛肉和洋蔥,大大節約了牛肉飯製作的時間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