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橋」中學生非洲組複賽錄製現場
第十九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已於「雲端」上線,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央視頻、央視娛樂傳媒承辦的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也將上線央視頻、「漢語橋」俱樂部App。今年的「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分為五場大洲複賽、全球半決賽、全球總決賽,五場大洲複賽將於12月7日至12月11日五天連播,半決賽將於12月12日上線。12月7日20:00,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非洲組複賽將率先上線。
此次「漢語橋」比賽首次採用「雲錄製」製作模式,創新開啟更具新媒體互動性的新鮮比拼,讓遠在各國的選手們盡情展示自己的風採,感受中文的無限魅力。
歐洲組複賽六強選手齊聚「雲端」
雖然受疫情影響選手們無法親臨現場,但選手們的熱情卻絲毫不減。歷經層層選拔,最終來自84個國家、97個賽區的148名選手,成功進入「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複賽。12月7日至12月11日,「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五場大洲複賽將以非洲、亞洲、大洋洲、歐洲、美洲的順序五日連播。
複賽中,亞洲六強選手剛「現身」,就以獨具特色的民族穿著和背景裝飾驚豔全場,引得主持人韓佳驚嘆:「我一眼望去五彩繽紛,而且顯得非常隆重,好像每一個場景每一個背景都有來頭。」美洲組複賽,選手們對中國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展開了細緻探討,從老字號美食到端午節飲食風俗,選手們都能一一道來。大洋組的六強選手,不僅經受住了中國傳統家庭稱謂的考驗,還講述了自己與中國家庭相處的溫馨趣事。而歐洲組複賽中,幾道和故宮御貓、匾額相關的視頻題,則勾起了選手們對故宮的嚮往之情,瑞士選手安若思表示:「我去故宮的時候沒有看到貓,等我回北京的時候一定要去看故宮的貓!」
「漢語橋」學長團
漢語橋不僅是一座語言文化的橋梁,更是一場展現世界多元文化的視聽盛宴。在家鄉特色演說推薦環節,五大洲選手們的表現也同樣不俗。亞洲組複賽,選手們安利起了越南粽子、印尼九層糕等地方傳統美食。美洲組選手熱情分享了家鄉的特色文化,如古巴特色舞蹈康加舞、加拿大春節、德州牛仔等,選手李曼在介紹當地美食墨西哥卷餅時候談到了之前來北京吃北京烤鴨的經歷,覺得和墨西哥卷餅很像:「這不就是墨西哥鴨肉卷餅嗎?」「玉和中華文化已經深深融合在一起了,玉堅韌而溫潤,代表了中國人所堅守的中國風範」,紐西蘭選手杜玄羽介紹了紐西蘭玉和中華文化的關聯。此外,其他大洋洲選手還在「雲端」向大家詳細介紹了家鄉多元的服裝、小鎮美景和精緻玉器。歐洲組的選手則展現了與中國類似的白俄羅斯特色剪紙花、法國奶酪火鍋、克羅埃西亞足球等當地文化。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韓佳
「漢語橋」評委(從左往右依次:路倫一、樂琦、大衛)
12月7日20:00率先上線的非洲組複賽,由韓佳擔任主持,比賽評委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的樂琦教授,電視節目主持人路倫一,2014年「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總冠軍大衛。此外,現場還有一群在中國生活的外國朋友組成的「學長團」,為參賽選手助陣。
比賽除了有眾多文化名家、知名主持的助陣,比賽題型也十分多元。由線上答題、情景演繹聽力、家鄉特色演說推薦三個環節組成,涉及古詩、神話故事、京劇、美食等多個領域。面對京劇臉譜顏色含義的問題,奈及利亞選手王成功饒有興致地表示:「關羽的臉譜是紅色的,因為關羽他這個人很勇敢,所以在京劇他們用紅色的臉譜來代表關羽的性格。」喀麥隆選手馬寧緊接補充:「白臉表示陰險奸詐,比如曹操。」兩人對京劇文化的理解,獲得評委路倫一的稱讚:「他們的回答其實是教科書版的。」而一首歌頌母愛的五言詩《遊子吟》,則引發了大家的共鳴。現場,喀麥隆選手馬寧分享了媽媽賣烤芭蕉支持她學中文的溫馨故事,「學長團」的妮卡在談到遠在異國的父母時哭紅了眼眶。
喀麥隆選手馬寧分享溫馨故事
「這些是我們的主食木薯,這樣蘸著吃,好吃極了,今天買二送一,不要998,不要98,只要9塊8,買它買它買它!」在家鄉特色演說推薦環節中,奈及利亞選手王成功秒變「帶貨吃播」,生動的解說贏得現場陣陣掌聲。和王成功相似,米拉也很好地抓住了「民以食為天」的主題,帶大家深入了解馬達加斯加的「牛文化」,並在「雲端」發出真誠邀約:「希望大家能來馬達加斯加,我請大家吃牛肉。」 除了家鄉的美食,其他幾位選手還從自然風光、夢想、民族特徵等方面對家鄉進行了推介。喀麥隆選手馬寧在演說中透露:「以前我以為我的一生就是在喀麥隆賣芭蕉,現在我的夢想是到中國留學,學成歸來後我要成為一名漢語老師,要讓更多的喀麥隆孩子能夠有機會學習漢語,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責編: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