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人共享一個豪華五星級酒店,輪流進入拍照、有的人為了真實性,甚至穿上浴袍橫臥大床,穿上酒店提供的一次性拖鞋,而豪華訂餐基本不吃,全部用來拍照。
因為一篇揭露靠拼單裝扮人設的帖子,「拼dan名媛」一詞瞬間引爆網絡。這些看上去精緻的女孩子都有一顆當上公主的玻璃心。但因為無力承擔昂貴的費用,於是她們選擇共享拼單的方式,留下美美的圖片,把自己偽裝成不用工作,天天旅行,享受頂級美食,入住豪華酒店的「名媛」。
她們炫耀身份的目的,除了徵服「朋友圈」,就是「待價而沽」,希望用名媛的誘餌釣到一個可以長期保養的「飯票」,如果能拿下明星或者富二代,那就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了。
但「拼單名媛」真的能釣金龜婿嗎?其實,這和買彩票一個道理,是一個概率遊戲,但它符合當下浮躁的社會認同和價格觀追求。她們的行為,讓「名媛」成為了一個貶義詞。
「名媛」產業鏈
近日,一篇《我潛伏某某「名媛」群,做了半個月的觀察者》的文章在網絡爆紅。「明明看起來那麼有錢,實際上卻這麼寒酸」的假名媛成為網友調侃的對象。而且網友還發現,原來成為「名媛」如此簡單,交500元會費即可加入批量製造名媛的群裡。文章提到,為了打造精緻名媛人設,40個女孩拼單一間頂級酒店,6個人拼豪華雙人下午茶,群裡甚至有人能接受別人穿了兩天的二手Gucci絲襪,這些女孩將共享經濟實踐到了骨子裡。
對此,不少五星級酒店都出來闢謠,工作人員為了表示自己服務到位,宣稱所有房客入住酒店時都需要刷臉實名認證,此前並沒有發現一個房間多人拼團入住的情況。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理論上住戶預訂房間後,可以偷偷帶人進酒店,但有人數限制。
雖然,這篇帖子的真實性值得商榷,有多少添油加醋的地方也不得而知,但網絡上關於「假名媛」的話題卻持續發酵。
也許幾十人共享酒店拍照有點誇張,但「裝富」產業鏈卻真實存在。從幾元的炫富實拍圖,到百元修改朋友圈定位,再到千元價位的形象改造跟拍。想要在網絡世界變成「名媛」,花費的確不多。
一些設計平臺上,除了體驗美食、酒店的主播或者旅遊達人,還可以看到很多身份模糊的人,似乎沒有家可以回,似乎不用工作,每次發文都是在酒店或者旅遊。
但長期瀏覽後,你會發現評論裡的秘密。有不少人看到精緻的圖片後,直接留言「是拼的嗎?」有眼尖的網友戲稱:今天已經看了十幾遍同樣的小籠包和三根香腸了。
如果圖片還能露出一些奢侈品的包裝就更「完美」了。
對此,有網友毫不留情面地表示:這種酒店80元一人。更有正直的網友質疑發文者破壞行規:千萬不要弄溼浴袍,因為後面的人還得繼續擺拍。竟然把帶包裝的拖鞋給拆了!下次不帶你拼了!
打開這些社交平臺,你就發現精緻的「假名媛」們的生活軌跡,以及整個產業鏈的存在。雖然偽裝的人設可能被揭穿,也無法長久,但和買彩票一樣,「搏一搏,單車變摩託,甚至摩託變豪車」,其目的歸結起來不外乎換取資源和變現。
不划算的買賣
「拼單名媛」為什麼要花錢炫耀,營造假身份,其實不過是待價而沽,希望藉此方式換取長期穩定的飯票而已。「名媛闊少」們曬豪車、美景、美食、珠寶、私人飛機,具有吸引力的炫耀性身份展示出來就是為了吸引真實的名媛闊少們,即使這樣的生活並不屬於他們。
據媒體爆料,有男性整形顧問為了吸引女性顧客,潛在的「假名媛」們,居然花費50萬元購買豪華轎車,為自己營造身份後,藉此把「變美了,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或吸引有錢男人,過上名媛生活」的價值觀傳遞出去。
而有錢人就喜歡好看的,不少人奔著嫁給有錢人去修飾自己的容貌和人設。而外貌人設偽裝都需要花錢,「名媛」們租包約會、租法拉利拍照,甚至會共享一雙二手名牌絲襪。
而價位不同的人設批量製造機構打出的廣告定位也顯示,雖然對裝富有需求的人群雖然各異,但核心目的不外乎兩點:拉客戶、擇偶。社交平臺偽裝人設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從線上到線下,於是拼單購買奢侈品就成為了剛需。
在把異性當做獵物的產業鏈上,這些商家的服務堪稱一條龍全包,拍攝、情感諮詢、服裝全產業鏈滲透。
於是當王思聰爆料,「Amy姐還是厲害,身邊兩員大將,一位嫁給郭天王,一位嫁給潘歌手,太有實力了」。
網友通過大量圖片和她們的過往經歷發現,所謂的「天王嫂培訓班」不過就是高級的「拼單名媛」而已。在「旅拍闊少」和「拼單名媛」的價值觀中,婚姻與戀愛就是個明碼標價的市場,所有東西都是一樁又一樁的買賣而已。美貌與金錢,資源可互換,真心不值錢。
有拼單名媛宣稱,「BBA」寶馬奔馳奧迪都不算名車,潛在男友「起步價」都是要開保時捷的。
但令這些人傷心的是,真正的名媛和金龜婿太稀缺。往往是你在套路別人的時候,別人也給你布下了套路。「拼單名媛」遇到「旅拍闊少」的事件層出不窮,這樁買賣不知道雙方覺得價值如何。
真名媛其實挺累
大部分普通人都只能通過影視劇一窺名媛生活,其實真正的名媛才不是每天吃喝玩樂,為了家族的榮光,她們付出的代價,做出的犧牲遠遠超過普通人。
《上海女子圖鑑》裡的闊太們在黃浦江邊喝著下午茶,比較著誰的老公更能賺。
《三十而已》裡,闊太們比拼著誰的包更昂貴,在丈夫的光環下撐起驕傲。
可惜這些經過編劇修飾的場景並非真實的名媛生活,依然充斥著普通人的視角,畢竟名媛和頂層人物實在太少了。
出身名門的洪晃絕對堪稱名媛,但她在採訪中說,我們的生活環境裡並沒有名媛,只有自命為名媛的「名媛」。
她認為,名媛是出生世家、有錢有閒且行為舉止都尤為規範化,並具有社會示範意義的女性。這種要求實在太高了,不是拼單名媛能夠學習或者得到了。看看「寶島第一名媛」孫芸芸,不僅自己出身富貴,顏值驚人,而且頗有商業頭腦。
雖然嫁給了門當戶對的富豪。但她不甘於被圈養,自己幹出一番事業。自我要求也是極高,絕非僅僅是憑藉財富,而是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毅力和決心。
試問,有多少人能夠和自己的女兒站在一起,看起來像姐妹花,而且顯得更有氣質。這不僅僅是金錢堆出來的,而是一種名媛身份的自我認同體系。真正的名媛,大眾是接觸不到的。拼單的「靚男靚女」們物慾這次成為了大眾嘲笑的靶子,但這種現象其實不會消失。
我們唯一能做的是,不成為他們的一員;社會主流文化也不必對這種小眾邊緣文化太過在意。這場事件釋放了大眾對於階層和財富的焦慮,其實就足夠了。畢竟人人都有虛榮心,太在意某種身份,也許代表著我們嚮往那種身份,忽視他們,踏實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走向幸福的「大概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