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和動物應該和諧共存,然而,人類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瘋狂侵佔動物的家園不說,還經常獵殺動物,著實是這個星球上最自私的物種。而人類的恐怖之處遠不止於此,更有甚者,還將動物用在了戰爭這塊。
動物在戰爭中的應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的亞歷山大東徵,當時,亞歷山大大帝在東進時陰差陽錯來到了印度。在這裡,他遭到了印度大象部隊的襲擊,被打得落花流水。
事實上,如果把戰馬這種載具也算進去的話,動物作戰的歷史還能追溯得更早。而幾千年過去,人類不但沒有停止這種行為,反而還變本加厲。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動物也戰爭裡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當年蘇聯人曾在狗身上綁上反坦克炸彈,利用其在戰場上的機動性,專門破壞德國坦克。雖然聽起來頗不人道,但不得不承認這種反坦克狗確實幫了盟軍大忙。而同樣是二戰期間,在我國戰場上,日軍也出動了不少動物士兵,其中,以軍鴿最為臭名昭著。
鴿子用於戰爭,最早其實是我國人發明的。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用鴿子傳遞軍情的案例,早在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為了匯報情況,便會用到鴿子。甚至在500多年前,清初著名學者鄒平還寫了一本《鴿經》,對不同種類的鴿子做了詳盡的論述。
因此,我國的信鴿養殖開始的也相當早。而日本人則算是後知後覺,1901年,在我國潛伏的日本特工發現鴿子在通信這一塊的優勢十分巨大。於是便向我國民間養鴿人收了300隻信鴿回日本,而這些鴿子,正是後來日本用於侵華戰爭的軍鴿鼻祖。
到1931年抗日戰爭開始時,日本的軍鴿數量已經達到了14200隻。於此同時,日本政府還在向德國和比利時購買鴿子,以擴充軍鴿的數量。因為這些鴿子,我國的情報人員總是截獲不到日軍的情報,導致日本間諜機構在抗戰初期的情報戰裡如魚得水,甚至一度將我國打得元氣大傷。因此,這些鴿子一度成為了抗日戰場上最「危險」的動物。
而在當時,國人都沒反應過來日軍養這麼多鴿子的目的,百姓一度認為日軍只是養著吃。直到後來,日軍駐南京的軍鴿管理所被曝光,百姓和情報工作人員才恍然大悟。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滅鴿行動在我國民間展開。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他們一直想要支持抗日事業,奈何手上沒有武器,只能望洋興嘆。這下得知鴿子也是日軍的幫兇後,老百姓十分興奮,既然殺不了鬼子,打鬼子的鴿子也算抗日了。一時間,各種彈弓齊齊上陣,日本在南京鴿舍裡的軍鴿幾乎被打的不敢出門。
據我國抗戰老兵回憶,只要戰場看到鴿子,他們寧願選擇暫時停止對日軍開火,也要先擊斃鴿子。畢竟行軍打仗,情報先行,軍情這種東西牽一髮而動全身,即便是普通士兵也明白這個道理。
終於,在我國軍民上下一心的努力下,沒幾年,日軍的這14200隻軍鴿便所剩無幾。尤其在1937年,我國南京除鴿隊的隊長華榮龍還偽裝成給日軍運送糧草的漢奸,混進鴿舍後,其偷偷給軍鴿飲用的水源裡下毒,這一舉措,消滅了南京軍鴿管理所半數以上的鴿子。這之後,日軍再也沒將鴿子用在了戰爭裡。
鴿子本是無辜的,卻被日本侵略者用在了戰爭之中,甚至最終為他們的獸行付出生命,這實在是一種野蠻無道的行為。而多行不義的日軍,最終走向失敗也早已是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