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大概87年左右,看過一部非常恐怖的露天電影,電影情節到現在都不記得了,卻還能記得當時害怕的樣子。因為害怕,就把眼睛捂上,在指縫間裡慢慢掃視,捱到電影放完後落荒而逃往家跑的樣子,要多狼狽有多狼狽。
奇怪的是,那部讓我倍感恐怖的電影,卻想不起來任何情節,連一個畫面都想不起來,只能記起害怕時的情形。不知道是因為自己當時太小,可那時我實際上也有5歲了,還是因為電影太過於恐怖,給自己造成了心理陰影了。仔細分析,感覺原因更像是後者,這可能算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吧,不好的記憶會被自動過濾掉。隨之而來的是做噩夢,小時候在睡夢中被經常各種光怪離奇的事情嚇醒過。如果說夢是人的潛意識寫照的話,那我自己年幼的時候腦迴路是夠清奇的,天馬行空的想像可太多了,跟現在的我都不像是同一個人。
看恐怖電影的人
我很想知道那一部電影是什麼名字,不過很可惜到現在都不記得當時是誰帶我去看的,問人也無從問起。據說有一版電影80年出的《畫皮》被禁播了,因為過於恐怖嚇死過人,不知道我當年看的是不是這一部。可如果按照有些人的說法,沒播多久就被禁了的話,那我應該是無緣看到的。
後來看的一部電視劇《聊齋》(86版),今天看來可能也沒什麼恐怖,但在幾歲的小孩子眼裡,那可是恐怖至極的。因為對電視裡鬼怪的鏡頭印象太過於深刻,以至於天黑了就不敢出門。最難忘記的有一盞燈籠來回遊動的畫面,真的是被嚇得夠嗆。大白天的都能感到害怕,偏巧不巧,那是一個陰天的下午,又臨近黃昏,天空陰沉沉、灰濛濛的。當我從屋子裡走出來,想到電視裡的畫面,雙腿開始不停地顫抖,感覺眼前的世界瞬間都變黑了。
蒲松齡故裡,《聊齋志異》的故事是在這裡誕生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時候感覺到恐怖的片子再看也看不出恐怖的感覺。香港的殭屍片剛開始看的時候有點小小的恐懼,看多了就麻木了,或者說是明白了套路,就像看神劇一樣,看的不是影片,是表演。
恐怖片越來越不恐怖,並不完全是看多了的原因,相反,有人就越看越害怕,越害怕越愛看,因人而異。美國和日本的恐怖片開始很受歡迎,就是因為足夠恐怖。但在我看來,沒有妖魔鬼怪的片子都不能叫恐怖片。所以,美國的很多恐怖片基本上都不能算恐怖片,確切地說是災難片、驚悚片。
典型的美國恐怖片場景,給人的是視覺衝擊
相比於美國驚悚片給人視覺上的噁心觀感,談不上有多恐怖,而日本、泰國恐怖片給人的印象就是瘮人,上升到精神層面的,看完之後,整個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會受到不好的影響。
像極了看恐怖片的你
日本電影《午夜兇鈴》就是這樣瘮人的一部恐怖影片,在我看來,這部電影讓人感到恐懼的不是貞子從電視裡鑽出來的畫面,而是她還沒出現,卻隨時都可能會出現的時候,緊張又窒息的感覺被這種恐怖氛圍籠罩。
這部電影對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也正是這部電影,讓我決定不再看恐怖片,跟恐怖片說再見。不為別的,只因為「瘮人」二字,不光是讓人恐怖的記憶,還有讓人感到噁心的反胃。
可能有些人心理素質很好的,恐怖片看完過後就忘了,但我始終認為這樣的人絕對是少數。也許在看過恐怖片的某個時刻,你真的會忘記那些讓人恐怖的畫面。但那也只是暫時的,那些畫面還會停留在你的潛意識裡,在一個你意想不到感到害怕的時刻,突然被聯想起來,成為你心裡揮之不去的陰影。恐怖片看的越多,自然陰影面積就會越大。到頭來,你的意識徹底被陰暗縈繞,無法掙脫。
明明在瑟瑟發抖,還忍不住想要看,這是為什麼?
恐怖片對人心理上的影響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而對人身體上的影響卻是迅速的直截了當的。從生理上來說,看恐怖片會使人體產生心率和呼吸加快、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等諸多不良反應。對於有心臟、腦血管、神經相關疾病的人,恐怖片更是要堅決杜絕的。
這世界有太多的精彩,娛樂方式也有多種多樣,與其沉迷於恐怖電影的陰影中不能自拔,不如走出來,好好地重新審視身邊的一切。給自己多一點陽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