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棚棉被防雨、防雪、防風,保溫效果好。
「早晨9點半敞棚的時候,棚裡溫度計上顯示是13℃。只要不低於5℃,就不影響大棚彩椒生長。」1月7日下午,山東省壽光市稻田鎮崔嶺西村大棚種植戶崔江元說,「不管天氣多冷,只要有太陽光照進來,裡面升溫都很快。」
崔江元種大棚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他回憶說,最早建的大棚只有一人高,牆體也薄,「保溫效果跟現在差大了。」這個大棚是崔江元5年前建的,高度達到6米,長106米,寬16米。隨著高度提升和面積增大,大棚保溫效果明顯提升。更重要的是,裡面應用了不少新科技。30多年來,壽光大棚持續升級換代,如今已經更新到第七代。「只要點開手機App,隨時能看到蔬菜大棚內的溫度、溼度等數據,還能用手機遙控捲簾、放風、澆水。」手機已經成為老崔種大棚的新工具。
大棚裡面安裝了補光燈,遇到陰雨天氣,還可以打開棚裡的補光燈,防止作物黃葉,減少病害發生。
「最早的大棚蓋的是草帘子,現在換成了新式太空棉被。」目前應用的新型大棚棉被,具有防雨、防雪、防風、保溫效果好等多重優點。由於棉被最外層是防水黑色膜,容易吸收熱量,落雪後會很快融化,避免了掃雪的辛苦。「現在用自動捲簾開關,10分鐘就能把棉被全部蓋好。」
崔江元的彩椒從半個月前開始採摘。一個大棚的種植面積約2畝地,預計彩椒產量將近2萬斤,收入6萬元以上。他現在種著同樣面積的3個大棚。「以前,由於大棚保溫效果不好,棚內溫度低,彩椒畸形果比較多。現在的新大棚,溫度比較穩定,果個頭均勻,基本見不到畸形果。」
崔嶺西村黨支部書記崔玉祿介紹,全村有350多個大棚,幾乎全部採用自動捲簾機、水肥一體化設備等,三分之一安裝了手機智能操控設備。
據了解,為了應對此次寒潮低溫天氣,壽光市農業部門、氣象部門、各鎮街區和大數據中心、融媒體中心等都通過電視、村村響、微信等渠道,及時發布了寒潮預警。
1月5日,壽光市農業農村局發布《關於切實做好大風和劇烈降溫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提醒菜農要重點防範設施蔬菜可能出現的低溫冷害,密切關注棚內溫度變化。當大棚氣溫臨跌至10℃時,要進行加溫作業。同時,建議在葉面噴施海藻酸、魚蛋白等,補充蔬菜急需的有機營養和大、中、微量元素等,緩解營養供應不足的情況,以提高葉片的抗寒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