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美的夜」B站跨年晚會現場。本文圖片均為主辦方提供
B站跨年晚會火了。
1月3日,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B站跨年晚會總導演宮鵬坦言,「說實話,B站跨年晚會到底是不是真的很「火」我不是很確定。但是,「出圈」是B站當時提到的需求,他們希望這個晚會不只是做給圈內文化的人看,不希望單純復刻圈層內已有的UP主晚會、拜年祭等模式,而是希望讓更多的人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晚會。」
【對話B站跨年晚會總導演宮鵬】
澎湃新聞:你是如何策劃這臺晚會的?
宮鵬:
我們確定的方向是,打造一臺屬於B站的晚會、年輕人喜歡看的晚會,依託於B站的文化屬性,要圍繞共情點和共鳴點。
其實,當時第一次投標的時候,最初的方案把它當成了平常的晚會,「屬於B站的晚會」這個概念並不清晰。
後來又提出了第二套方案,我們用10天時間對B站的文化做推演,發現B站包羅萬象,有各種各樣有趣的東西。節目策劃的時候,我們會更多地問B站的用戶,問他們喜歡的是什麼,想看到什麼。
B站UP主演繹日本經典動漫主題曲
澎湃新聞:晚會節目為什麼能吸引年輕人?
宮鵬:
B站提供了數據。通過分析數據來了解用戶群體的文化屬性,了解年輕人的態度與方式。
我發現這些年輕人是很正能量和陽光的,他們在B站學習,是多元化的、想像力很豐富。並且每個領域都有專業的UP主,有獨到的建樹,這是在B站的文化群體裡才會有的。做完晚會,我自己也越來越喜歡B站。
根據數據發現,在B站上,日漫、國風等都是用戶喜愛的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發現《鋼鐵洪流進行曲》出來之後,很多用戶在B站上做態度表達,同時還發現,《亮劍》的鬼畜很多,《亮劍》文化在B站上是獨有的。考慮到年輕人這種有新意的愛國表達,我們把《亮劍》和《鋼鐵洪流進行曲》融合到了一起。
B站也會及時給到反饋信息。比如,《我為歌狂》這個動漫在B站人心目中是什麼樣的分量。還有《哪吒之魔童降世》本身就是一個爆款的動畫片,因此這個節目受眾面更廣,可以滿足所有人的情懷點。
張薔的disco表演,我們當時覺得可能會是四十歲左右的觀眾感興趣,希望把這樣的節目也放進來滿足這部分人群的喜好。
另外,吳亦凡的《大碗寬面》在B站上的鬼畜視頻很多,我們也搜集了很多相關視頻。暫且不考慮藝人的流量,它在B站的文化圈層裡也是有土壤的。
數據在受眾喜歡的方向和類型做了很強的梳理。我們在數據裡選擇共性更大的節目,並且也要讓節目可以滿足不同人群喜歡的觀賞點。
除此之外,UP主的出演也是我們跟B站共同探討的。這是B站的晚會,一定要有UP主的演出。但是,也要保持體量,注重節目的差異性。比如,第一部分日漫回歸音樂本體,交響樂團配合UP主演出。第二部分,在舞臺包裝上我們製作了新國風的概念。
理察·克萊德曼和交響樂團演奏《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主題曲
澎湃新聞:你在節目編排方面還有哪些考量?
宮鵬:
最開始想到,交響樂在晚會上還沒有呈現過,很有新意。《權力的遊戲》、《哈利波特》等影視的主題曲,其實都是強交響樂屬性的。
但是另一方面,交響樂比較高雅,我們想著讓它落地,將流行音樂與之相融合,在符合音樂屬性的前提下做一些改編。比如,GAI的音樂,本身是有programme(程式)的,我們就會和他溝通,通過與交響樂相融合,改變以往的風格,使之更燃。
節目編排方面,我們用數據分析用戶具體喜歡看什麼內容,然後再用晚會的章法去編排、重新梳理,包括整套晚會的情緒起伏和敘事邏輯等。
實際上,以往的晚會,導演組的思想太強了,有明顯的導演屬性和符號性在裡面。而在這臺晚會裡,導演變成了規劃者,對B站文化做一個梳理。
具體選歌上,比如B站提供給我們100首熱門日漫的歌曲。我們就在辦公室做測試,放出來給團隊的年輕人聽,看看他們聽著哪首歌就嗨起來了,其實開始我都不知道《Déjà vu》。歌就是這樣100進50,50進30等等選出來的。
至於破次元壁,剛開始出現次元概念的時候,是屬於一個強屬性的劃分。但現在有了破次元壁的概念,其實整體的包容性提高了,大家都在去接受不一樣的事物。無論幾次元,好的東西大家都會喜歡。
虛擬歌手洛天依(左)和國樂大師方錦龍演繹《茉莉花》
澎湃新聞:晚會播出後,方錦龍的節目受到追捧,觀眾紛紛在彈幕上留言「來補課了」。
宮鵬:
像方錦龍大師的《韻界》和《鋼鐵洪流進行曲》的走紅,是我意料之外的。
當時剪輯的時候,導演組內部也有分歧,有導演認為《韻界》這個節目有點太長了。根據數據分析,我認為方老師是B站用戶喜歡的「神人」。雖然我很堅持保留這兩個節目,但同時也有些擔心年輕人到底會不會喜歡。不過沒想到它會是個爆款。
之前提到,B站晚會以交響音樂會出發。我們有交響樂團,有電聲樂團,方老師又是國樂大師,起初想做東西方樂器的碰撞。
後來我們實際策劃的時候,發現方老師會的樂器太多了,想到可以以樂器的差異化來配合劇情。當時導演組和方老師、趙兆老師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去盤點,選音樂、對樂器。導演組認為,如果節目的專業性很強,缺少娛樂性的話,大家接受起來會有點門檻。方老師現場演繹了一段指彈嘴,我們覺得挺好玩的。
所以,我們最後所設計的是讓這11分鐘的節目分成三個篇章,分別強調琵琶的音樂屬性、豐富表演形式、以及跨界合作,這樣不枯燥,更有可看性。
實際上,整個晚會都在分析交響樂到底有什麼玩法。我們根據數據分析定了《中國軍魂》和《鋼鐵洪流進行曲》之後,發現它們也有很強的交響樂屬性。
我之前就看過軍星愛樂合唱團的演出,知道他們當過兵,又有過相關演出。他們一般是不做商業化晚會的,所以當時我們去邀請的時候,以軍人情懷打動了他們。
排練的時候有交響樂團,也有專業老師指導,是一件被認真對待的事情。演出完,退伍老兵們感到很開心:「我們也會被年輕人熱議,表演也會被點讚。」
五月天演唱《派對動物》
澎湃新聞:晚會的舞美設計也被點讚,你是如何打造晚會的視聽效果的?
宮鵬:
不能說這臺晚會的舞美是最好的,每個晚會都有自己的屬性和特點。只是B站晚會的空間布局與舞美規劃,符合節目的設定,支撐節目的表演。
我們前後改了五版舞美設計。往往是,舞美出了一半去看節目,節目出來了以後我們再改舞美,舞美需要為每個節目而量身定製。
如何把交響樂和表演相結合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也就是聽覺和視覺的感官結合。
具體而言,體現在整個舞臺的分配上,哪塊給交響樂曲,哪塊給舞美區。每個節目的視覺呈現都是定製化。比如,這個節目用火、瀑布還是冷煙火,有些節目完全是留白的,有些則是帶動氣氛的,這些都需要平衡。洛天依是虛擬偶像,不過之前我也合作過,這方面的技術成熟,前期策劃精準,所以現場執行起來也比較順利。
澎湃新聞:這臺晚會是怎麼實現滿足屏幕前的觀眾的?
宮鵬:
確實,這個晚會主要是做給屏幕前的觀眾看的。第一版剪輯按照傳統的晚會剪輯,導致交響樂和節目沒有關聯性,只是起到了伴奏的作用。
修改的時候,重新考慮了這個晚會的訴求——讓屏幕前的觀眾看懂,看得舒服,這樣才能感同身受。
在鏡頭方面也有所取捨,比如,《海德薇變奏曲》的落幅一定要在理察克萊德曼和城堡的關係上。鏡頭的規劃和設計都要以播出為參考來規劃。
至於彈幕的設計,早先也有預想過。比如,張薔和方錦龍的演出,策劃的時候我們也測試了現場團隊成員的反應,他們可能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有聽過他/她的音樂。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希望大家看完節目以後都能去搜索。
澎湃新聞:你如何看待B站跨年晚會「火」了?
宮鵬:
說實話,B站跨年晚會到底是不是真的很「火」我不是很確定。
但是,「出圈」是B站當時提到的需求,他們希望這個晚會不只是做給圈內文化的人看,不希望單純復刻圈層內已有的UP主晚會、拜年祭等模式,而是希望讓更多的人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晚會。
所以,有些節目雖然通過數據分析所得,但也不單純屬於某個圈層,而是考慮到不同群像、不同人的需求。
《魔獸世界》舞蹈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