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出現「鐘擺效應」!住房模式發生2個變化

2020-12-24 騰訊網

你聽說過「鐘擺效應」嗎?

在心理學裡,一個人現在的情緒有多興奮,下一刻的心情就有可能更低落,大喜大悲的切換之間,人們的心理如同像「鐘擺」一樣擺動不定。

感情的等級越高,呈現的「心理斜坡」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進行轉化。

說白了,就是情緒波動大的人,容易「樂極生悲」。

生活中這類人有很多,越是手舞足蹈,興高採烈的人,越容易感到到失落,越是古井不波,言辭冷漠的人,外面的歡笑悲傷,都無法走進他的世界。

房地產市場,現在就出現了「鐘擺效應」。

克而瑞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2019年,全國住戶部門貸款餘額由27萬億元升至55.3萬億元,四年間實現翻倍,年均住戶部門貸款餘額增量都在7萬億元以上,且有加速增長的趨勢,佔據金融體系的半壁江山。

四年,在時間的長河裡只是一瞬,樓市卻在加速蠶食整個社會的信貸資源。

把眼光放長遠,銷售面積的表現同樣驚人。

2000年的時候,商品房儘管走出了第一步,卻還沒有流行開來,依然存在大量老公房、福利分房的居住形式,全國房地產的銷售面積只有1億平米。

到了2010年,全國銷售面積已經達到了10億平米的體量,相當於10年漲10倍。

到了2019年末,全部城市房地產銷售額已經無限趨近於16萬億,銷售面積達到了17億平米。

人站的越高,摔的就越狠,房地產也是一樣的道理。

前段時間央行發了個報告,關於居民資產負債調查的,其中顯示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住房擁有率達到96%,相當於在100個人裡,96個人都有房,9成居民都有房子,甭管房子是老破小還是遠大新,是高層住宅還是多層老房,是房改房、安置房還是商品房,總之大家都有房子住。

人人有房的背後,是接盤者「青黃不接」。

根據西南財大報告顯示,從全國城鎮家庭新購房的目的來看,投資性需求佔了58.2%,改善型需求佔了26.7%,而首次購房的真剛需僅僅只佔到15.1%。

這意味著:10個人買房,真正沒房的首套剛需,可能只有2個人。

居民購房槓桿率從10%升至20%,花費了將近10年時間,而槓桿率從20%以下升至30%,只需2015年至2018年短短4年時間。

很明顯,房地產加速擴張的同時,購房者的負債也在急速增加,在收入增速無法跑贏負債增速時,巨額房貸必然會反噬經濟和消費,對其他行業形成擠出效應。

現在,房地產的「鐘擺」,已經開始出現「反方向擺動」的跡象,讓樓市舒緩下來,讓鐘擺的幅度降下來,減少對居民財富、實體經濟的衝擊,是調控的重中之重。

前段時間大家熱議的「內循環」,就是在房地產「鐘擺效應」下出現的。

內循環有兩個關鍵:

1,通過國產替代,完善技術和產業供應鏈,不再受制於人。

2,激發和做大內需,彌補外部需求的疲弱和不足,解除居民消費後顧之憂,釋放消費需求空間。

這兩條,都離不開房地產。

想在高科技領域有所作為,在資本市場,房地產就要給高新技術行業讓路。

事實上,在2019年,我國各行業上市公司股票發行額中,材料、生物科技、軟硬體等高科技產業均排名前列,而公用事業、地產發行額佔市場總額的比重均不到5%。

從科創板、註冊制到再融資、新三板、兩融新規的放鬆,越來越多的渠道在「引流」沉澱在房地產中的財富。

在「內循環」提出之後,房地產行業當然也要千方百計的去配合。

今年,我們看到了全面推進舊改,擴大租賃城市試點,近期10多個省市加碼調控,集體土地入市等等動作,說明房地產的長效機制,已經完成了底層構建,接下來會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除此之外,從最近的風向來看,住房模式也發生了2個變化,值得留意。

1,現房模式被頻繁提及。

對購房者來說,最糟心的事情,不是房屋簡配,不按時交房,物業管理差勁,交房後的品質與預期不符。

也不是買房花了茶水費、號子費,被置業顧問一通天花亂墜的形容詞所迷惑。

最讓人難受的:是買的房子爛尾了。

在昆明,30戶居民住進爛尾樓上了熱搜,業主在樓前空地開荒種菜,毛坯的牆面,四處漏風的屋子,缺水斷電,沒有門窗,靠電瓶和蠟燭照明,在工地水坑取水做飯。

在石家莊,一個宣稱投資170億的超級大盤,已爛尾5年多,如今成了當地頗有名氣的「網紅」地標,不少年輕人來這裡拍寫真甚至婚紗照。

解決爛尾的辦法是什麼?當然是期房改現房了!

《經濟日報》在8月31日發文稱:預售制帶來的問題也十分突出,質量糾紛、延期交房、爛尾等情況頻現,廣東江門和海南已經開始嘗試現房銷售。

中青報9月2日發文稱:那些沒上熱搜的爛尾樓 只能一「爛」到底?文章裡有一句話:爛尾都往往與房屋預售制度有直接關係。

爛尾年年有,像這一次,引得多個央媒關注,還都把問題的癥結歸於「預售制」的情況,卻並不多見。

當然,現房模式「道阻且長」,「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是開發商發展壯大的不二法寶,也是房地產行業加槓桿的核心動力,貿然全面推行,必然會傷及行業自身。

海通塗力磊曾發布過一個報告,其中詳述了不同城市預售制的要求。

他們選用商品房預售條件均值這一指標,即根據該城市不同類型的建築物的不同樓高,而確定的不同預售條件(出地面層數的百分比)的加權平均值,均值越高,說明預售時點越靠後,預售要求越高。

根據抽樣,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的預售條件均值分別為81%、78%和56%。

也就是說:越是核心城市,預售條件越嚴,三線以下的預售條件規定很寬鬆。

因此,未來一二線城市,極有可能先試點推廣現房模式。

道理很簡單,反正大城市現在的預售條件就很嚴,就算再收緊,也不會對樓市造成太大衝擊。

但三線以下城市就不一樣了,遍地的高樓,等著拍的宅地,大量的開發商資金鍊脆弱,如果採用現房「所見即所得」的模式,後果是短期無法承受的。

2,「新加坡模式」要來了。

近日,深圳公開表態:「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這個表態可不得了!

第一,這個表態異常堅決,接下來深圳走「新加坡模式」是板上釘釘的事。

第二,連具體的數字比例,住房的性質直接擺明給你看,說明胸有成竹。

新加坡模式是啥?

前段時間,在分析「公積金存廢之爭」的文章裡,藍白就跟大家聊過。

新加坡住房大概有146萬套,其中組屋有100多萬套,佔比高達70%,私人住宅只有20%多,一般新組屋價格僅為私人住宅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

新加坡沒有土地財政,土地出讓金不能被部門和機構支配,必須作為儲備資金交納到國庫。

建屋土地局的資金,就是從儲備資金和公積金當中支取的,新加坡使用中央公積金為HDB提供建設組屋及為居民提供的低價房貸,居民在購買組屋及償還房貸時再提取中央公積金。

在公積金背後:是大量的保障房供給,針對富人的高額房產稅,不計成本的財政補貼,高度成熟的土地制度,高達90%以上的住房自有率,世界排名前列的人均GDP。

敢為天下先的深圳,學習新加坡再合適不過了。

示範區的重點,就是「示範」這兩個字,深圳做成了,其他地方也能做成,有城市打了頭陣,全面推廣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這兩個變化,是從住房商品化、商品房預售制20年以來的第一次,目前還只是在萌芽階段。

但,有一句話叫「風起於青萍之末」,大時代的變遷,往往都是在微細不易察覺之處發源,最終影響數代人的命運。

叔本華說: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

原來我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現在懂了。

這次,希望房地產的鐘擺能穩定下來,別再搖來蕩去。

我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只希望下一代不為房子而感到焦慮,買到便宜的現房,住進租金低廉的房屋,年輕人去創業,去旅行,去做真正的「後浪」。

相關焦點

  • 中國住房發展總報告:2020樓市實現收斂性恢復
    2020年住房市場經歷1-2月份的劇烈下降後,開始快速回升,由負轉正。第三,市場空間分化勢頭趨緩。第四,房地產市場總體風險有所下降。第五,房地產相關產業對「六穩」「六保」貢獻較大。  其次,房地產市場風險、錯配和擠出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第一,炒房還沒有被完全控制。2020年1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44個城市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高於10月份的39個。
  • 樓市上漲,虹吸效應
    近日,樓市價格可謂是漲跌漲跌漲漲跌,跌漲跌漲跌跌漲,有人戲稱真的是「漲上跌」。從今年開始,每個人一直在強調樓市調控,但仍舊略微失控,出現了部分城市漲幅驚人的局面。全國平均的房價,漲幅約1.27%,完成穩中有漲的任務。
  •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樓市格局將面臨巨變
    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講話,再次引發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8月28日,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下稱「發布會」)上有個演講,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為此,深圳提出一個大規模建房行動。
  • 孩子常出現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如果不及時的幫助孩子,走出這種低壓的模式,孩子就容易變得很脆弱,只要受到一點點打擊和傷害,就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甚至會長時間處於低迷的狀態,心態特別崩潰,孩子把這種情況帶到社交場合,像是學校或者工作韓靜,孩子的未來也是令人擔心。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壓力,孩子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適當的為自己進行解壓,才能更好的生活。
  • 解決好大城市住房問題 中國釋放明年樓市三大信號
    (經濟觀察)解決好大城市住房問題 中國釋放明年樓市三大信號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解決好大城市住房問題 中國釋放明年樓市三大信號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18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篇幅談及房子相關問題,並且首次明確提及
  • 七大變化,帶你了解如今的長沙樓市!
    如今長沙樓市限購限售政策從嚴,購房者買房、賣房等各方面需求都有了新的特點。除了大家感受到的,排隊買房現象嫌少出現等明顯的變化外,還發生了一些不明顯的變化,具體有哪些?這七大變化帶你了解如今的長沙樓市↓↓↓(以下數據來源於湖南中原數據平臺) 變化一:年輕購房群體比例上升數據統計到,近5年,長沙95後到00後之間出生的客戶群體購房佔比由2%快速上漲至11%,這部分群體,或處於適婚年齡段,受父母資助買房,也不排除限購政策下,
  • 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如果孩子常陷入負面情緒的話,那麼家長不妨了解"鐘擺效應",幫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陷阱。 什麼是「鐘擺效應」? 雖然現在有鐘擺的時鐘在生活當中已經沒那麼常見,但是影視劇當中其實還有不少,而這次要說的鐘擺效應其實說的就是時鐘的鐘擺。看過這種時鐘鐘擺的家長都知道,這種鐘擺只要時間沒停止,那麼它就會一直晃動。
  • 2020年樓市關鍵詞|人才落戶,住房補貼
    2020年樓市關鍵詞|人才落戶,住房補貼 房天下
  • 你應該知道的鐘擺效應,帶你從一個方面看待你的感情
    有了犧牲者就會有放縱者作為犧牲的最後一種特性——鐘擺效應模型是:犧牲者——中心——放縱者鐘擺效應的主要概念是如果你為了伴侶犧牲只為了提供一個穩定、可預期的環境來彌補不穩定和不可預期的伴侶一句結語:雖然彌補伴侶的放縱不是你的指責但對方的放縱行為確實是你的責任02親密關係中雙方都要為發生的事情
  • 巧妙運用「鐘擺效應」,只需這3點,輕輕鬆鬆開解孩子負面情緒
    文/勤瑗編輯/Cici有些細心的寶媽們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發現,對比起別人的寶寶,自己的寶寶特別容易因為某一些極小極小的事情導致情緒失去控制,甚至一哭一鬧就好幾個小時不停·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原本是指一個物理學上普遍的現象,即一個鐘擺始終會圍繞一個中心點,有規律的左右來回揮動,這個現象後面被心理學家引用到了心理學領域,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情緒會出現的高低來回擺蕩的現象,就像鐘擺一樣,而人的正面和負面兩種不同的情緒就是「鐘擺」的兩端。
  • 樓市出現「3個信號」,5年後「房價如蔥」?購房者先恭喜了
    樓市出現「3個信號」,5年後「房價如蔥」?#樓市#只不過,樓市經過近三年多的調控,房住不炒日漸深入人心,購房者觀念也開始發生改變,房價漲幅也逐漸收窄。在這樣的環境下,原本看好房價走勢的專家也開始「改口」。有專家就直言,現在房地產市場已經趨於飽和,未來房價繼續上漲的空間不大,相反未來房價很可能迎來回調。事實上,經濟學家李迅雷曾明確表示,房價走平即虧錢。
  • 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要搞清楚學什麼
    來源: 觀點地產網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要學的就是始終如一、一以貫之,沒有私心雜念的「居者有其屋」理念。李宇嘉住建局局長的一句話,「深圳學習新加坡,未來60%的人住在公共住房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能否學得了、怎麼學、困境在哪兒等,各說各理,爭論不休。學習新加坡的住房模式,這個沒有問題。凡是發達國家先進的經驗和做法,我們都不妨學習。
  • 未來10年,樓市將出現的「5大變化」,你怎麼看?
    未來10年,國內樓市將出現「5大變化」,您在看完後再來決定是否要買房:第一,中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改變。從理論上來講,中國有14億人口,購房需求旺盛,房價應該是一直上漲的。但是,我們國家人口結構是不合理的。現在國內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高達2.5億,佔總人口的18%。預測到2030年,中國老年人口有望達到3億多。
  • 教家長用「鐘擺效應」,幫教孩子控制好情緒
    但實際上,在兒童心理學上,有一種叫做「鐘擺效應」的心理學原理可以明確的幫助家長們教育孩子,讓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再隨時隨地的大哭不止。什麼是「鐘擺效應」「鐘擺效應」是《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的一種概念,他首先將孩子的常見情緒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自信、高興等正面的情緒,另一種則是自卑、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個鐘擺一樣在兩種情緒之間來回擺動。
  • 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就比如孩子的糖果被人搶走了,孩子的委屈會立馬通過哭泣釋放出來,孩子年齡還小,不懂得怎麼在事情發生後冷靜思考對策,就算要思考,孩子也要等情緒釋放完了才會願意重新面對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在一個問題發生後要對孩子進行長時間的耐心開導,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恢復冷靜,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對策。
  • 家長巧用鐘擺效應,調控孩子情緒的「晴雨表」
    了解孩子的正負情緒,學會認識鐘擺效應在心理學中,通常把人的情緒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其正面情緒是指一切帶有積極正面相關心情的,比如高興、激動等等;而負面情緒是指讓人感到心情低落的情緒,比如恐懼、悲痛等等。不管是哪一種情緒,它們都屬於人性的一部分,都表達著真實的自己。
  • 12.11 寧波對樓市政策打補丁:離婚不滿2年買房要查離異前家庭住房
    寧波對樓市政策打補丁:離婚不滿2年買房要查離異前家庭住房12月10日,浙江省寧波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中國人民銀行寧波市中心支行、寧波銀保監局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保持和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補充通知
  • 樓市出現「倒牛奶」效應,房價「死扛不降」是為何?未來會下跌嗎
    歷史上美國一共發生過三次「倒牛奶」事件:第一次發生在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第二次發生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第三次是今年的全球大疫引發的美國經濟動蕩。而國內樓市目前的情況,就與「倒牛奶」效應有些相似。對於開發商而言,今年是特別難熬的一年。首先是上半年的大疫,多地的樓市直接按下了「暫停鍵」,長達4個月的慘澹銷售與施工進度的停滯,對於房企這種資金密集型企業來說衝擊是巨大的,不少房企也因此破產倒閉,還有很多房企處於資金鍊鬆動的狀態。
  • 3個變化讓你真正看清下半年樓市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人們對於房地產的看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前,一提起房地產,人們腦海中閃現的看法都是: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價只會漲不會跌;房價下跌?那是不可能的!房地產發展了二十多年了,誰見過房價出現過下跌的趨勢?有錢買房準沒錯!
  • 家長可先了解「鐘擺效應」
    如果家長想要更深入了解"負面情緒陷阱",那麼可以先來了解一下"鐘擺效應",能有效幫助家長認識孩子的負面情緒。什麼是鐘擺效應?所謂的鐘擺效應,實際上指的是一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非常的差,比方說有時候情緒能非常高亢,然而有時候情緒卻非常低落,陷入了兩種不同的極端。然而事情是有兩面性的,兩種極端都是不可取的,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