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能聊的景點太多,自然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街頭輕易就能嗦粉的南寧、擁有灕江精華段美景的陽朔……但這些耳熟能詳的地方,都不是今天的主角,我想帶大家去的是位於廣西賀州的一座低調山水古鎮——黃姚,而它所在的昭平縣卻是中國有名的「長壽之鄉」。
說起來,跟黃姚古鎮也是情深緣淺,早知它的美,卻直到將廣西都走遍了之後,終於姍姍來遲。初到黃姚,一切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這裡跟其他古鎮一樣,不乏古街古巷古樹,陌生的是它沒有麗江古鎮、烏鎮的鬧騰,沒有批量生產的酒吧一條街,質樸的像來到一個「假」古鎮。
黃姚古鎮始建於宋朝開寶年間,即972年,鼎盛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明末清初時,黃姚已是廣東、廣西、湖南三省交界處的商業重鎮,古鎮內大多是那時遺留下來的嶺南民居,青磚石柱,外表隱約可見花鳥圖案,雖歷經滄桑,仍詩意靈動。
古鎮不大,街巷均用青石板鋪就,一條主街延伸出如迷宮般彎曲的八條街巷,據說是按照九宮八卦陣勢布局,站在高處俯視像起舞的青龍。這也是黃姚古鎮最特別之處,深受漢族風水文化影響,建築極其講究風水,龍文化正是風水文化的組成部分。
在古巷間漫步,隨處可見龍元素景觀。比如古黃姚八景之一的帶龍橋,是古鎮中最大的階梯式石橋,有著龍氣守護古鎮的意思。TVB的《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等電視劇曾於此取景,在遊客心中佔據絕對C位。我也跟風化身文藝青年倚在橋邊,來一張坐擁「詩與遠方」的背影,就這麼無縫融入到古鎮中。
嘉慶年間建造的石跳橋是黃姚古鎮另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作為中國橋梁最原始的造型,200多年過去了,31個石墩整齊排列,它依然是河兩岸居民出門的必經之路。但我踏上第一個石墩子,就不自覺向前跳躍,這樣的景致讓人回到了童年與小夥伴玩跳房子的時候,特別勾起思緒。
比古橋年頭還要久的龍爪榕,已經850歲高齡,它是因為樹幹倒垂下來形似龍爪而得名。古鎮外的世界風雲變幻,龍爪榕在古鎮內一站就是好幾個世紀,為一代代黃姚村民遮蔭送爽。
與所有古鎮一樣,清晨和夜晚,才是真正屬於黃姚當地人的。夏天的傍晚,村民們喜歡坐在自家門口乘涼,與鄰居一起嘮家常,成群結隊的孩子則在拱橋下戲水,連狗狗也悠閒地趴在地上搖動著尾巴。耳邊迴響的是蟲鳴蛙叫,清風自河畔徐徐吹來,好不自在。
而黃姚的早晨,喚醒味覺的通常是飄香的手工豆豉味道,和可口的茶粥。這種煮粥的方法,源於中國古茶道,用料豐富,綠茶、白芝麻、紫蘇等再加入白粥煮,茶香與米香完美融合,近兩千年的古法在黃姚被鮮活保存下來。
古鎮沒有精緻的食物,村民的用水基本靠一口400多年歷史的「仙人古井」來滿足,看似與現代都市生活格格不入,卻有著從容不迫的生活氣息。也許長壽的黃姚村民正因為這份愜意,時光才被無限延伸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