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在英文中對應的詞語是「thriller」,意為「使人毛骨悚然的東西」、「令人感到興奮的事」。也就是說驚悚類型的電影往往是給人感官上直接刺激的一種東西,或讓你腎上腺素飆升,或讓你心底發涼。
關於這一點,希區柯克的「定時炸彈」理論解釋得十分精到。
三個人在椅子上聊天,而椅子下面有一個5分鐘後爆炸的定時炸彈。假如鏡頭不交代炸彈的事,5分鐘後炸彈突然爆炸,這種情況只會讓觀眾在爆炸的瞬間感受到震撼,除此無它。而希區柯克認為這個故事吸引人的懸念在於:「炸彈絕不能爆炸,炸彈不爆炸,觀眾就老在惴惴不安。」
另外,在故事中加入「懸疑」這個元素,使電影在劇情、敘事上變得具備可玩味性,站在導演的角度上就是說可以下更多的「套」了,這也是很多懸疑驚悚類電影被影迷們稱為「燒腦」神作的原因了。
下面,我們就看看有哪些「燒腦」神作值得推薦吧。
第一部:希胖(希區柯克)《驚魂記》(1960)
劇情簡介:瑪麗蓮(珍妮特·利 飾)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上班,每天中午都急匆匆地與男友幽會,然而男友卻因為推說沒錢給前妻贍養費而遲遲不肯離婚。這天瑪麗蓮要替老闆存進4萬美元進銀行,一時衝動之下她決定攜款潛逃。沿途她換車後又遇下雨,身心備受煎熬的她見到路邊有一家貝茲汽車旅館,便決定留下過夜。
貝茲汽車旅館的老闆諾曼·貝茲 (安東尼·博金斯 飾)是個個性良善的青年,只是面對房間中的母親十分敬畏。瑪麗蓮只想趕緊度過今晚,然而在她淋浴時被恐怖殺害。
瑪麗蓮的妹妹萊拉(維拉·邁爾斯 飾)一路追蹤失蹤的姐姐過來,也住進了貝茲汽車旅館,私家偵探米爾頓則幫助萊拉將目標鎖定在諾曼·貝茲身上。一切都似乎與諾曼·貝茲的母親有關,那控制著兒子的母親,到底是何方神聖?
說起這部影片,不得不說希區柯克營造驚悚場面的能力不愧是大師水準的。最經典的莫過於「浴室殺人」這組鏡頭了,這段「浴室殺人」的情節在後來也成了影史上的一段經典。48秒、76個鏡頭的平行蒙太奇剪輯也成了後世電影紛紛效仿的對象。在整個一段鏡頭中,沒有任何一個鏡頭有兇器與人體直接接觸的血腥畫面,看不見任何一道傷口、一滴鮮血,但因為蒙太奇手法、場面調度、燈光以及音響的完美運用,整個場面的恐怖氛圍簡直達到讓人毛骨悚然的地步。
透過這部《驚魂記》,希區柯克懸疑驚悚大師的稱號當之無愧。
不愧是被稱為」電影界的弗洛伊德「的男人!
第二部:大衛·林奇 《穆赫蘭道》(2001)
故事回到一個剛到好萊塢「尋夢」的女子貝蒂(娜奧米·沃茨 飾),她的姨父姨母在電影圈有廣泛人緣,讓貝蒂的發展如虎添翼,試鏡大受好評。同時,她所住的公寓,正好是麗塔藏身之地。貝蒂收留了麗塔,二人感情融洽。面對記不起自己是誰的麗塔,貝蒂決定幫助她尋找回自己的記憶。
一名導演想自己決定新戲的女主角,卻被他人強行安排人選。工作不順心的他還發現妻子和清潔工睡在一起。
這些看似鬆散的事件,就像一個迷宮,引向一個讓人猜不透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飾演貝蒂的女演員娜奧米·沃茨正是影片《金剛》中的女主人公,還記得那個能讓金剛站在帝國大廈打飛機的那個女人嗎?
關於《穆赫蘭道》,這是一個夢境的故事,就像一個巨大的謎團,不管你怎麼努力,你永遠也無法取得一個確切的解釋。正如那句話所說」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穆赫蘭道》也是如此。
第三部:克里斯多福·史密斯 《恐怖遊輪》(2009)
劇情簡介:單親母親傑西(梅利莎·喬治 飾)和一幫朋友乘遊艇出海遊玩,但她總有一種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的感覺。不久,他們便在海上遭遇一場強烈的風暴。遊艇翻船,眾人落海,幾經掙扎他們好不容易爬到遊艇殘骸上來。正當他們無計可施之時,一艘巨大的遊輪向眾人緩緩駛來。眾人欣喜過望,未加思索便登上這艘名為「艾俄洛斯」的遊輪,結果發現這竟是一艘1930年便告失蹤的神秘之船,而船上更是空無一人。
隨處可見的鮮血、神秘的指示以及突如其來的兇殺事件,將這群男女帶入萬劫不復的恐怖輪迴之中……
這部電影屬於無限循環類懸疑電影,可以說是」燒腦」到爆炸了。真不知道導演、編劇怎麼設想的劇情。
首先,切入這部電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那就是:時間。
船上的時間是8:17,同伴手錶的時間是11:30,只有傑西自己手錶的時間和船上的時間一樣。而,儘管影片劇情在推進,但這個8:17的時間一直沒有變過。
但有趣的的是開船時間為8:30,8:17在此之前,那麼這段時間差裡一定有什麼發生。
答案是車禍。
車禍死去的正是傑西、湯米(她的兒子)。
為了挽救兒子,她違背了對死神的承諾,去了碼頭,還選擇了出海。
而出海遭遇風暴後,傑西和同伴上了一艘名為「艾俄洛斯」的船。這裡的「艾俄洛斯」是希臘風神,他的兒子因為綁架了死神,受到眾神的懲罰——無休止、反覆地推著一塊巨大的巖石上山。這也暗示了女主人翁傑西因為背叛死神將永遠陷入在恐怖遊輪這個死循環中。
第四部:克里斯多福·諾蘭 《記憶碎片》(2000)
劇情簡介:當記憶支離破碎後,你該怎樣面對生活?本片的主人公就遭遇了這樣的事情。
萊納謝爾比(蓋伊皮爾斯 飾)在家遭到歹徒的襲擊,妻子被殘忍的姦殺,自己腦部也受到嚴重的傷害。
醒來後,他發現自己患了罕見的「短期記憶喪失症」,他只能記住十幾分鐘前發生的事情,為了讓生活繼續下去,更為了替慘死的妻子報仇,他憑藉紋身、紙條、寶麗來快照等零碎的小東西,保存記憶,收集線索,展開了艱難的調查。
調查中,萊納遇上粗俗的酒吧女招待娜塔莉婭(凱瑞安妮莫斯 飾),她似乎知道一些萊納感興趣的事;還有泰迪(喬潘託利亞諾 飾),自稱是他以前好朋友,但看上去鬼鬼祟祟的,不懷好意。到底誰能相信?娜塔莉婭?泰迪?還是他自己?
抽絲剝繭之後,真相呼之欲出,簡單之至卻又殘酷無比,而萊納是否有面對這一切的勇氣?
這部電影是屬於那種「看完後懷疑人生」的類型。導演諾蘭將電影剪輯技術發揮到了一個極高的程度,主人公萊納的記憶被整個打碎,作為故事的一個個片段像一塊塊拼圖一樣散布在影片中。而整部電影的就像一個精巧的拼圖遊戲,我們可以拼成各種不同的故事。
同時,這部電影的敘事採用倒敘,所以感興趣、想一探究竟的同學們也可以嘗試倒著來一遍。
顯然,諾導憑藉高超的技術打造了一部能夠極大愉悅我們大腦邏輯和思維的」燒腦「之作。
俗話說:諾蘭出品,必屬精品嘛!電影非常值得一看!
只是,閱後之餘,我們不禁感到後怕——」記憶這東西真的可靠嗎?「。
第五部:馬丁·斯科塞斯 《禁閉島》(2010)
劇情簡介:本片根據美國小說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說改編。 1954年,聯邦警官泰迪(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飾)和搭檔查克(馬克·魯弗洛 飾)乘船來到波士頓附近的禁閉島精神病犯監獄調查一樁離奇失蹤案。手刃親生骨肉的女犯蕾切爾(艾米莉·莫迪默 飾)從戒備森嚴的牢室神秘逃脫,藏匿於孤島深處。泰迪懷疑監獄的主治精神病醫師約翰·考利(本·金斯利 飾)有意隱瞞內情,並向查克透露他上島的真實目的其實是尋找當年縱火燒死他妻子德洛麗絲(米歇爾·威廉士 飾)的管理員,並揭露美國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進行人體科學實驗的罪行。但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真相卻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本片是由小李子主演的一部「自己騙自己」的懸疑驚悚電影。
本片一經放映就引起了影迷們熱烈的反響,就電影中關於神經病人的故事情節反覆討論,掀起了一波心理驚悚類電影的高潮。
本片中,小李子在泰迪這一角色的表演上很是出彩,而泰迪這一角色表現的是二戰結束歸來、心理罹患戰爭創傷的」戰後創傷休克症候群「症狀的典型,這一人群也是導演斯科塞斯在影片中著意表現的。加上本片中的首次反轉和最後上演的驚天逆轉,可以說本片堪稱此類電影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了。衝著小李子,大家也一定要去看呀!
此外,這裡再推薦一部斯科塞斯的《計程車司機》。
第六部:大衛·芬奇 《搏擊俱樂部》(1999)
劇情簡介:傑克(愛德華諾頓 飾)是一個大汽車公司的職員,患有嚴重的失眠症,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危機和憎恨。
一個偶然的機會,傑克遇上了賣肥皂的商人泰勒(布拉德皮特),一個渾身充滿叛逆、殘酷和暴烈的痞子英雄,並因為自己公寓失火而住進了泰勒破舊不堪的家中。兩人因緣際會地成為了好朋友,並創立了「搏擊俱樂部」:一個讓人們不戴護具而徒手搏擊,宗旨在於發洩情緒的地下組織。
俱樂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地下組織,而泰勒也以自己個人的魅力,吸引著那些盲目的信徒。俱樂部的成員們到處滋事打架、大肆破壞,泰勒本人的行為也越來越瘋狂。
傑克對於「搏擊俱樂部」的現況及泰勒的行為越來越無法忍受,和泰勒發生爭執,泰勒離開了他。然而,傑克發現,他走到何處都無法擺脫泰勒的影子,他開始思考:我到底是誰?
我想,看過的人都知道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人,兩個人格「的故事,也就是人格分裂。至於人格分裂的原因,表面上是由於傑克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實際從心理出發的話,可以看做是象徵人性中暴力、破壞的」惡「的表現。同時,我們也不妨解讀為一種反抗,對於現代文明快速擴張的反抗。證據之一就是現代人越來越容易感到焦慮以及無所適從了。
其次,快速切換的鏡頭感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配合黑色主打和暴力、野蠻的搏擊場面,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影片結束後自然就產生了一種酣暢淋漓的觀影快感。
雖然,傑克最後一槍幹掉了另一個自己泰勒,但泰勒還是最帥的有木有。
另外,片中泰勒和瑪拉的床戲部分並不是真實的,甚至衣服都沒怎麼脫,畫面是電腦合成的,他們只是做了一次很好的配音演員。
第七部:達倫·阿倫諾夫斯基 《黑天鵝》(2010)
劇情簡介:紐約劇團要重排《天鵝湖》,因前領舞貝絲(薇諾娜賴德 飾)離去,總監託馬斯(文森特卡索爾 飾)決定海選新領舞,且要求領舞要分飾黑天鵝與白天鵝。妮娜(娜塔莉波特曼 飾)自幼練習芭蕾舞,在母親的細心關照下,技藝出眾。這次,她希望可以脫穎而出。然而,在競爭中,她發現心機頗重的莉莉(米拉庫妮絲 飾)是自己的強勁對手。在選拔中,她的白天鵝表演的無可挑剔,但是黑天鵝不及莉莉。她感到身心俱疲,回家還發現了背部的紅斑與腳傷。她一個人找到總監,希望爭取一下。總監趁機親吻她,卻被她強硬拒絕。結果,總監居然選了她。隊友懷疑她靠色相上位。在酒會上,貝絲甚至當眾發洩。這種壓力外加傷病,一直影響著她的發揮。總監啟發她要釋放激情,表現出黑天鵝的誘惑。在強大的心理暗示中,她似乎也滑向了黑天鵝的角色……
首先,我們要恭喜《那個殺手不太冷》裡的小女孩長大了,成了這部《黑天鵝》的主角。
還記得那個讓人心碎的瑪蒂爾達嗎?
其次,這部影片從劇情上總的來說,可以戲謔地取個標題——」乖乖女反抗媽媽,要自由,最終黑化成功了「。
當然,作為一部優秀的電影,深刻和帶來思考也是它本身具備的素質。
從片名《黑天鵝》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些端倪。
主角妮娜一出場就是一副乖乖女的模樣,在劇團裡跳的也是白天鵝這樣一種象徵善良、純潔的角色,而且極端勤奮。
這些正面的元素按常理通向成功是妥妥的,但妮娜在劇團一直沒有獲得心儀的角色。這些也為妮娜後期向黑天鵝轉變埋下了伏筆。
隨著劇情的發展,母親、黑天鵝,莉莉這三方面的壓力都讓妮娜向黑天鵝轉變的情勢變得愈來愈急迫,簡直達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地步。
最終,妮娜背部長出了黑天鵝的翅膀,在舞臺上完成了自我的蛻變,做出了最完美的謝幕,即在藝術和生活的方向上達到了完美。
第八部:文森佐·納塔利 《心慌方》(1997)
劇情簡介:警司昆廷(莫裡斯迪恩溫特 飾)、監獄專家兼傳感器專家倫尼斯(維尼羅賓遜 飾)、醫生霍洛韋(尼基瓜達尼 飾)、建築師沃思(戴維休利特 飾)、數學系的大學生利文(尼科勒德搏爾 飾)和身患孤獨症的學者卡贊(安德魯米勒 飾),六個素不相識的人,一覺醒來後發現一同身處於由一個個形狀相同的立方體組成的結構複雜的高度精密迷宮中!
他們唯一的出路只有逃離這座迷宮,然而,一個個立方體儘管外貌相同,然而裡面的機關卻各不一樣,複雜異常。依靠利文數學知識的推理,他們終於以為發現了迷宮的運行規律,憑此一次次解開各個機關,迷宮的邊緣近在眼前。
當他們正欲合力逃出迷宮之際,意外發生了。
這部電影是典型的幽閉密室類懸疑電影,在這一類型電影中算是元老級別的了。
我猜,看完之後會很」喪「,很累,劇情也很緊、很悶。
但是!這並不妨礙這是部」好電影「的名聲。
假如我們認真分析下角色(這六個角色就是影片推動力的來源),就會發現:臥槽,這麼牛逼的嗎!
警察代表極權,統治,虛偽。
越獄專家代表投機、「經驗主義者」。
醫生代表職業、善良。
建築師代表消極甚至宗教。
女學生代表智慧。
白痴代表天才。
他們在電影裡是角色,在社會是身份,導演選取這幾個角色構築了一個社會模型。因為建築師和白痴的存在,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宗教的隱喻。既對社會的陰暗面、合理性進行了拷問,也透過警察這個角色加入了人性方面的審視。
將一個小小的魔方密室架設成社會的一個縮影,並以宗教思想對這個
小社會進行拷問,探究社會、人性的黑暗面。
這種結構簡直可以說是精彩至極了,仔細想想真是細思恐極,裂牆推薦!
第九部:喬納森·戴米 《沉默的羔羊》 (1991)
劇情簡介:見習特工克拉麗斯(茱迪福斯特 飾)所在的城市發生了一系列專剝女性皮的命案。克拉麗斯奉命前去訪問被收監的精神有問題的精神病學家漢尼拔博士(安東尼霍普金斯 飾),以獲取罪犯犯罪心理資料。漢尼拔要求克拉麗斯說出個人經歷供他分析以換取他的協助。克拉麗斯的思維完全不是博士的對手,臨陣敗走了。
又一名女子被殺,一人被綁架。今次被綁架的是參議員的女兒,克拉麗斯只得再次找到漢尼拔,漢尼拔給了克拉麗斯一些提示,他們的提示被漢尼拔的醫生聽見,醫生立功心切,對漢尼拔實行嚴刑逼供,但漢尼拔什麼也沒透露。
克拉麗斯在漢尼拔的提示下,一步步向兇手逼近。
本片海報就極具噱頭,畫面中的昆蟲頭部乍一看個骷髏,但放大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骷髏是由幾個裸女組成的。
而影片主角漢尼拔並不是普通的罪犯,之前他是一名精神病醫生,並且智商高得嚇人,和他說話分分鐘被看穿,你所有的情緒無所遁形,就像脫光了衣服站在他的面前。
他最愛古典樂,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
他彬彬有禮,博學多才。
但最重要的是:他還吃人!
這裡放一張圖,看看拔叔是怎麼撩妹的吧,還是在監獄裡。
看完電影,除了」優雅「找不到第二個形容詞了,附帶只能狠狠地說一句」拔叔,假如你不吃人的話,我們一起吃頓飯吧「。
因為安東尼普霍金森在影片中過於驚豔的表現,影迷們親熱地稱其為」拔叔「。
這部影片當年一舉奪得奧斯卡金像獎,而」拔叔「(安東尼普霍金森)也摘得了屬於他的最佳男主角小金人。
第十部:奧利維耶·特雷內 《調音師》(2010)
劇情簡介:阿德裡安(格雷戈瓦·勒普蘭斯-林蓋 飾)是一個學習鋼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鋼琴家,可是在夢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鋼琴大賽上他功敗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經過一段時間調整,阿德裡安重新振作,成為了一名盲人鋼琴調音師。事實上他只是帶上了隱形眼鏡,這會讓別人認為他聽覺方面更加敏銳,並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費,甚至還會窺視到別人的生活與隱私,他兀自沉浸在這種雖處鬧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來到一戶人家工作,殊不知這裡剛剛發生一起兇案……
這是法國的一部片長僅有14分鐘的微電影,,豆瓣評分卻高達9.1,之後相繼獲得2011年盧紋(Leuven)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2012年法國愷撒獎最佳短片獎。
關於這部短片的情節方面,這裡不容易介紹清楚,網上也有很多版本的推測,再加上只有14分鐘的片長,講著講著就要劇透了。
這裡只講一個點,就是男主人公「被譽為最有希望的天才」,卻因為比賽過程過度緊張而失利,之後通過盲人調音師的工作意識到」扮演一個弱者能夠在社會中更好地生活」。意識到這一點後他很得意,生活也有了起色。最後的結果是他死了(這點我想大家也是同意的),而這,也是因為對弱者這個角色太過相信,貫徹得太過徹底。
而通過男主實際上是「表演的表演」(他是個角色,但在影片中他也在竭盡全力表演)使得影片在短短14分鐘裡具備了強大的張力和戲劇性,這也是本片敘事高明的地方。
」濃縮的就是精華「,作為短片,本片真正地做到了短小精悍,每一秒每一幀的畫面都沒有浪費。
觀影期間,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睜大你的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