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法國的「穿長袍的貴族」與「佩劍的貴族」

2020-12-16 武空空的小基地

"劍之貴族",顧名思義,就其標誌性的裝飾而言,是指貴族的群體,這是因為在他們成為騎士之前,要舉行授予武器和盔甲的儀式。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早期的採邑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國王用自己的採邑換取臣子的忠誠,臣子擁有採邑和被稱為貴族的頭銜。中世紀的西歐國家仍然武裝不斷,大小諸侯需要遵守自備武器、提供軍隊、帶領軍隊作戰的義務。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受到了軍功的獎勵,打勝仗時能收穫不少戰利品,特別是對於一些低級貴族來說,打仗是他們獲取土地和財富的重要途徑。在這種情況下,劍等武器就成了貴族們隨身攜帶的裝備。

隨著時間的推移,劍成為貴族們特有的象徵,這既源於貴族們隨時準備戰鬥的需要,也源於上流社會龐大財力的支持。後者在近代歐洲尤為明顯,王公貴族為了彰顯自己的財力和地位,競相聘請知名的畫家、雕刻家和工匠,一把精緻的劍既有時尚的造型,又有華麗的裝飾,這時的劍就成了價值非凡的藝術品,所以劍腰也是他們品位的體現。

很多貴族在讓畫家為自己作畫時,都會佩戴一把自己最滿意的劍,這不僅強化了自己的陽剛之氣,也體現了自己高貴的品位和地位。平民或暴發戶自然難以負擔如此昂貴的費用,於是劍逐漸成為身份的象徵,被傳統貴族所壟斷。換言之,"刀劍貴族"是具有悠久家族歷史的傳統貴族,這也意味著這一群體中的大多數也是封建保守主義的代表。

"披袍貴族"是與"佩劍貴族"相對的一個群體,主要是指通過官捐制度獲得地位,進入上流社會。而由於這些貴族出身的資產階級必須穿著特殊的長袍,所以被稱為"穿長袍的貴族"。其背景是在中世紀後期,加強君主製成為歷史潮流,但在諸多諸侯分權的狀態下,加強君主制並不順利,尤其是國王的稅收無法覆蓋全國,僅靠自己領地的稅收很難完成中央集權的大業,於是國王開始想方設法準備資金作為後盾,捐納制度應運而生。

所謂的制度就是國王設立一些用錢買來的職位,而法國原有的官職基本上都被貴族壟斷,而且大多數家族世襲,而制度的問世為那些想要裝點門面、提高社會地位的人提供了方便的途徑,尤其是那些總是被傳統貴族視為暴發戶的新興資產階級。

國王覬覦這些"暴發戶"的錢財,而"暴發戶"又想真正進入上流社會,於是兩人一拍即合,於是自1302年起,腓力四世自行出售書記官和公證人的職位,開始了早期的官員買賣,隨後賣官的範圍逐漸從司法部門擴展到財政、稅收和行政等領域,捐官制度在法國越來越盛行。此外,富有的法國資產階級還通過向國家徵稅和貸款來交換自己的社會身份,因此這批通過迂迴路徑進入上流社會的人被稱為"穿長袍的貴族"。

換句話說,"穿長袍的貴族"是抓住了原來平民階層的商機,成為富有的銀行家、資產階級或大地主,並以自己的強大資本換取貴族地位的新貴族,他們代表了時代的方向,所以他們天生就反對保守的"帶劍的貴族"。

"執劍貴族"與"執袍貴族"兩派對立,最突出的事件是新航路的開闢。在此之前,雖然中世紀後期商品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從整體上看,傳統貴族在各方面仍佔有優勢,但15世紀末,哥倫布等航海前輩試圖讓美洲成為無數人冒險賺錢的天堂,貴金屬的大量湧入導致貨幣貶值、物價飛漲,而以往依靠房產租賃收入的傳統貴族在這一過程中迅速處於劣勢。

因為最初,貴族們在出租土地時,為了讓自己的收入更加穩定,一般都規定租金一旦確定就長期不變,但誰也沒想到,開闢新航線引發的"價格革命"會讓他們陷入如此被動的境地,讓這些"帶劍的貴族"們的實際收入大打折扣。

但新航路的開闢對工商業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價格革命和商業革命的興起為他們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他們手中的大量資本迅速投入市場。同時,他們在傳統貴族手中或租或購的土地,由於貨幣的貶值,他們獲益無法估量。於是新興資產階級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資本,成為整個社會最富有的群體。再加上捐官制度對其社會地位的提升,自然引起了以家族歷史為榮的傳統貴族的嫉妒。

但他們之間的對立恰恰是國王們所樂見的,尤其是當國王們為了實現王權的集中,開始利用以"穿袍子的貴族"為代表的新貴族打擊舊貴族的勢力時。而手握資本的新貴族們也希望擁有強大的王權,以保證國家市場的統一,打擊舊貴族利用特權刁難資產階級的現象。於是兩人一拍即合,成為橫掃舊貴族封建勢力的有力武器。

起初,兩者界限分明,相互排斥。"佩劍的貴族傲慢地斥責著穿袍的貴族,穿袍的貴族抱怨著佩劍貴族所享有的特權。"但到了18世紀,兩者之間的界限已經逐漸模糊,首先是"穿袍貴族"們所享有的特權,脫離了真正貴族對自己新社會地位的仰望和炫耀,他們無限接近傳統貴族的生活方式,建造城堡,學習繁瑣而精緻的社交禮儀和用餐禮儀,並力求在外形上與傳統貴族無異。

如果說舊貴族影響了新貴族的生活方式,那麼新貴族則帶來了舊貴族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傳統貴族意識到資本主義崛起的歷史趨勢,如果因循守舊、固執己見,很可能被社會淘汰,最終被這群資產階級新貴族所取代。因此,這部分舊貴族也逐漸嘗試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經營房地產,積累資本,開始了緩慢的資產階級進程。

相關焦點

  • 《劍俠義墨·劍道·佩劍篇3》中國歷史上佩劍之風與貴族的興起與衰落
    這裡提到貴族,主要是因為佩劍之風,是伴隨著中國貴族集團的興盛而興盛,衰落而衰落。到了隋朝時,隋煬帝楊廣開創科舉制度,使得寒門子弟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從而得到做官的權力。科舉制度打破了魏晉南北朝以來貴族集團壟斷政治的權力。其實,楊廣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來科舉考試確實可以選拔出一些優秀的寒門子弟,他們的才能可以為國效力。
  • 歐洲歷史上的貴族後來混得咋樣?奧地利最慘,法國貴族最多
    歐洲歷史上的貴族後來混得咋樣?奧地利最慘,法國貴族最多 歐洲歷史上的貴族後來混得咋樣?奧地利最慘,法國貴族最多 歐洲歷史上的貴族後來混得咋樣?
  • 18世紀歐洲貴族的煩惱:今天穿什麼
    當然真正讓小印震驚的,當屬古代歐洲貴族們的奢華生活,畢竟那些貴族是真正的富可敵國。對歷史服飾感興趣的inker們,想必平時見過不少舊時貴族穿的華美而精緻的衣裳。這些奢華精美到「人神共憤」的衣物更是讓人好奇:貴族太太們的衣櫃裡,都有哪些常備衣物?
  • 《劍俠義墨·劍道·佩劍篇2》中國歷史上佩劍之風與貴族的興起和衰落
    2、當年韓信窮得連飯都吃不起,卻常常佩劍,當時淮陰屠戶中有一個侮辱韓信的年輕人,說:「你雖然魁梧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只是一個膽小鬼。」然後當眾侮辱他說「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劍刺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於是韓信認真看了下他,低下身從他胯下爬了過去,滿市的人都笑話他,以為韓信膽小。由此可知,漢朝時期,非但官員喜歡佩劍,就算身份低微的平民亦佩劍。
  • 時間膠囊|18世紀的貴族小姐怎麼穿搭
    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貴族女性每天需要穿著內襯內衣、過膝長襪、絲質襪帶、胸襟襯裙、束胸、裙撐與臀墊以及長亞麻裙。在身上披上絲質方巾或三角巾後,再戴上胸兜。最後穿上禮服裙,並且用衣釘將長袍固定在身上。在一切準備妥當後,還要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帽子與鞋子。
  • 阿金庫爾戰役,法國貴族騎士的屠宰場,英國長弓手最後的輝煌
    當時的法國國王是查理六世,這位國王長期罹患精神疾病,以奧爾良派和勃艮第派為首的法國貴族們,此時沒有建立抗擊英國入侵的統一戰線,反而為了爭奪國家的攝政權大打出手。當時的法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貴族們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不滿的農民和平民先後發起了抗議和暴動,雖被貴族們彈壓,但此時的法國上下離心離德,岌岌可危。
  • 中世紀歐洲的中國奢侈品,一個貴族家裡沒有這些都不好意思叫貴族
    這個時期的歐洲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天主教對人們思想的禁錮,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全面停滯,貴族和平民地位天差地別,階級固化極為牢固,所以中世紀在歐美歷史中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跟人見面都不好意思自稱貴族。
  • 古埃及貴族吃什麼?其中有一樣是現在的法國名菜
    咱們老話不是說過,人要是吃飽穿暖了,就會瞎琢磨那啥的……古埃及人也是一樣,有了餘糧就可以放心大膽的享受生活了。所以古埃及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工匠,修修神廟造造金字塔啥的,土豪。 可能有人要問了:閒著沒事招貓逗狗曬太陽啊,吃飽了沒事去幹苦力,古埃及人傻啊?
  • 在贖罪禮拜堂的牆壁上,法國發現被送上斷頭臺的500位貴族的遺骸
    專家認為,法國當年被送上斷頭臺的貴族們,可能有500人被埋葬在贖罪禮拜堂,專家認為,被送上斷頭臺的多達500位貴族的遺骸,可能被埋在巴黎一處列入名錄的紀念碑的牆上。這一發現顛覆了公認的歷史說法,即著名的被送上斷頭臺上的貴族的遺體,包括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裡夫人,奧林普·德·古熱斯和建築師馬克西米利安·羅伯斯庇爾,曾被轉移到城市地下的墓穴網絡中。
  • 英國平民長弓手鏖戰法國貴族騎士
    (阿金庫爾戰役示意圖) 戰爭開始後,英國900重甲騎士實行防禦,5000長弓手用鋪天蓋地的箭雨殺傷處於密集陣型中的法國人。 5000英國平民長弓手和900重甲騎士互相配合,擊退了法國貴族重騎兵15次衝鋒(當時的騎兵沒有護甲,抵擋不了來自空中的箭雨)。
  • 真假「凡爾賽貴族」圖鑑
    據凡學十級選手考證,網絡語境中的「凡爾賽」一詞,起源於70年代描述法國貴族生活的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被發揚至今,熱度已經趕超了「霸總」和「瑪麗蘇」。 不過,最近流行的「凡爾賽貴族」,大部分都是網友的YY和調侃,要說真正奢華得過頭的,還得是法國王室剁手界N°1路易十四,凡爾賽本賽就是他了。
  • 古代人的勞力士和百達翡麗——佩劍
    從成本上來看,劍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同時耗費的金屬也要遠遠多於戈、矛這類長柄兵器,基於這些原因,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配備給上層貴族將領的防身武器。英國軍用佩劍周朝時期,佩劍已經變成了貴族的特權,佩帶做工精美、裝飾華貴的寶劍,更是許多貴族彰顯自己財力的重要途徑。孔子畫像中,孔聖人也佩帶寶劍,因為那是貴族身份的象徵。
  • 從羅亞爾河谷的古堡中,管窺法國歷史——雪瓦尼堡裡的貴族生活
    如果說這些城堡滿足了你對法國王室宮殿的想像,那雪瓦尼堡(Chateau de Cheverny)記錄的則是封建貴族家族的數百年的傳承史。自十三世紀腓力六世時成為貴族,這個侯爵家族的成員曾數次成為法國國王的財務和行政大臣。並最終在弗朗索瓦一世時期建成這個家族標誌性的城堡。雖然數度易手,但最終還是在十九世紀回到了最初的建造家族手中。並在二十世紀初成為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私人宅邸。你可以在城堡之內,找找城堡主人的藍十字盾牌的家徽。
  • 擊劍運動所使用的劍源於歐洲,分花劍、重劍、佩劍三種
    擊劍運動所使用的劍源於歐洲,分花劍、重劍、佩劍三種擊劍,是兩人手持特製鋼劍、穿戴護具在規定的場地、時間和劍數內,以刺或劈的動作進行格鬥的一項體育競技運動。如擊中身體有效部位一次,算被擊中一劍。擊劍運動所使用的劍源於歐洲,分花劍、重劍、佩劍三種。對擊劍比賽最早的描繪,見於埃及盧克索附近馬迪納特哈布神廟內的一件浮雕,該神廟為公元前1190年前後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三世所建。古羅馬你死我活的格鬥,以取悅奴隸主。歐洲中世紀時,劍是貴族、騎士隨身必備的武器,並把擊劍作為騎士的七種高尚情操之一,還常常用擊劍進行決鬥。
  • 萬萬沒想到,控制十七世紀法國貴族精英的牢籠,竟是巴黎凡爾賽宮
    到路易14時期,君主集權專制達到了鼎盛,路易14是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他5歲登基,在位長達72年,親政54年,他也是法國歷史上最有威權的國王。路易十四作為法國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國王,建立規模宏大的宮殿是因為有加強王權、建立中央集權的民族國家的政治需要,也是提高國際形象的需要。因此對凡爾賽宮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
  • 《丁丁歷險記》中城堡的原型,唯一真實反映法國貴族生活的城堡
    羅亞爾河(La Loire)是法國第一大河,法國王室看中了中遊河谷這塊平原地帶的風水寶地,從中世紀起就來此消夏避暑,也有「法國花園」的美稱。它仿若一席溫柔宜人的溫床,吸引著數位君王在河的兩岸興建起一座又一座城堡。時至今日,有20座城堡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清朝滅亡後,14萬皇室貴族去了哪?此人堅持留長辮,自稱八阿哥
    眾所周知,清朝於1912年宣告滅亡後,昔日的皇室貴族就失去了往日的地位,為了免遭橫禍,皇室貴族紛紛改名換姓。像「愛新覺羅」的後人就大多以「金」為漢姓,比如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愛新覺羅·溥任就取了個漢名叫金友之,他本人也更喜歡大家叫他「金老師」;
  • 有哪些運動是貴族運動?
    感覺在中國的運動基本上都是貴族運動,小老百姓都接觸不到,那些純屬娛樂性質的運動到無所謂,本來就是應該屬於貴族才能玩的運動,只有貴族才有時間和金錢去,就說這些奧運項目運動吧!真正頂尖的貴族運動就一類:馬球/馬術/賽馬,都是既需要賽馬又需要地方的運動。從中國到波斯,從俄羅斯到威爾斯,歷代只有擁有大片土地與財富的老爺和他們的裙帶才能夠消費得起場地與道具。往下走比較普遍的室內球場運動:室內網球與保齡球。前者從法國宮廷風靡到俄羅斯宮廷,後者在德系國家宮廷比較流行,經久不衰。
  • 為何中世紀的歐洲貴族都愛喝葡萄酒
    葡萄酒是中世紀歐洲貴族日常必備的飲品,歐洲貴族每天都要喝大量的葡萄酒,那麼中世紀的歐洲貴族為什麼那麼愛喝葡萄酒,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中世紀的葡萄酒釀造技術在古羅馬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在南歐地區有許多葡萄種植園,法國與德國為主要生產國,其生產的葡萄酒供應整個歐洲。三,城市衛生狀況惡劣「巴黎就像一座大型的工廠,而內部已朽爛不堪。
  • 「愚弄」上帝的把戲——挑戰神權教化,中世紀法國貴族的遊戲
    但是中世紀時期,遊戲在法國人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近代以前的法國,大多數遊戲都與節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同時某些節慶還擁有自身特殊的遊戲。中世紀的大城市每年歡慶狂歡節的時間長達三個月之久。除了節慶場合,在法國貴族中流傳的還有眾多日常玩的遊戲,例如狩獵、老式網球、羽毛球、九柱戲和各種賭博遊戲,甚至包括講故事、跳舞等廣義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