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黃,又叫熟地、幹地黃、懷生地、地髓等。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乾燥根經加料酒拌蒸至內外色黑、油潤,或直接蒸至黑潤而成。主要產於河南、河北、內蒙古及東北等地。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本草綱目》載:「地黃生則大寒,而涼血,血熱者需用之,熟地微溫,而補腎,血衰者需用之。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利耳目、黑鬚髮、通血脈。」《易簡方》云:「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珍珠囊》曰:「補血氣,滋腎水,益真陰。」可見,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之功效。常用於血虛見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中漏下、面色無華;肝腎陰虛見潮熱、盜汗、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等。
熟地黃在廚房裡的運用。
一、香酥參歸雞
原料:童子雞1200克,黨參20克,熟地黃15克,白朮、當歸各10克,料酒、鹽、薑片、蔥段、花椒、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將黨參、熟地黃、白朮、當歸洗淨烘乾,製成粉末。童子雞宰殺後去內臟、爪,洗淨。將鹽、料酒與中藥粉末調勻,抹在雞身內外,放入蒸碗內,加薑片、蔥段、花椒,放入籠蒸熟透,取出揀去花椒、姜、蔥。把植物油倒入炒鍋裡,大火燒至七成熱,將雞入油鍋炸成金黃色,至皮酥撈出即可。
功效:氣血雙補、活血化瘀、通乳。
二、熟地粥
原料:熟地黃3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熟地黃倒入消過毒的紗布包中,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浸泡10分鐘,大火煮沸後用文火煎煮,去渣取汁。再將洗淨的粳米放入藥汁中,煮成粥,每天早晨空腹服用。
功效:滋陰補腎、養肝補血。適用於眩暈心悸、骨蒸潮熱、腰膝酸軟、月經不調。
三、熟地黨參燉鮑魚
原料:熟地黃10克,黨參12克,鮑魚50克,菜膽100克,雞湯、鹽、味精各適量。
製法:將熟地黃洗淨切薄片;黨參、菜膽洗淨,切段;鮑魚切薄片。將上述原料放入燉鍋內,加入雞湯,用大火燒沸,文火燉30分鐘即可。
功效:滋陰補血。
四、蟲草熟地老鴨湯
原料:蟲草8個,熟地黃40克,紅棗(去核)6枚,老鴨1隻,調料適量。
製法:將蟲草、熟地黃、紅棗洗淨;老鴨宰殺後去毛、內臟、頭頸及爪,洗淨。把上述三味放入老鴨腹腔內,置於燉鍋裡,加開水適量,燉鍋加蓋,文火隔水燉3個小時,調味後即可飲湯吃老鴨肉、蟲草、紅棗。
功效:滋腎補肺、潤燥止咳。適用於肺腎陰虛見潮熱乾咳、咽幹口渴、日久不愈者。
此外,熟地黃與菟絲子、黨參一起燉豬脊骨,可益腎壯腰、氣血雙補,用於骨質疏鬆等;熟地黃也可與黃芪、母雞肉一起煮粥,可健脾開胃、補虛養生,用於小兒遺尿;熟地黃還可與枸杞子一起泡酒,適用於精血不足、健忘、脫髮、腰膝酸軟等。
注意:氣滯痰多、食少便溏者忌用熟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