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 全媒體協同發力四兩撥千斤

2020-12-22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圍繞創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召開專題評議會——全媒體協同發力四兩撥千斤

圍繞今年黨和國家工作的主題主線,眾多媒體推出了一大批立意高、創意足、形式新、傳播廣的優秀主題報導。

「重大主題宣傳報導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適應媒介融合的深刻演變,適應人們對信息消費習慣的深刻變化。」12月9日,中國記協黨組書記、新聞道德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正榮在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召開的專題評議會上如是說。這場評議會圍繞全媒體時代創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開展評議,總結經驗做法,探討創新路徑,提出對策建議。

找準主題的魂

對於獨家的優質傳播內容,一定要物盡其用,加強滲透性和互動性傳播

今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主題為廣大新聞工作者提供了書寫精彩華章的廣闊舞臺。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新聞道德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張百新說:「重大歷史事件往往具有重大的新聞價值,也會誕生記錄歷史、反映時代的新聞名篇。」

廣大新聞工作者圍繞宣傳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採寫了一批正能量充沛、語言生動鮮活、表現形式豐富多樣的優秀作品。《光明日報》發揮聯繫知識分子的優勢,持續深刻闡釋五中全會精神。截至目前,《紅船初心》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兩個專刊,還在以每周兩期的頻率邀請權威專家詮釋全會精神。《科技日報》推出《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專欄,推出系列報導「科技工作者熱議五中全會《建議》創新關鍵詞」,對《建議》中關於科技創新的論述,逐字逐句進行解讀。

除了進行理論闡釋,兩家媒體還注重全媒體協同發力。《光明日報》的《「十四五」新詞典》專欄在評論末尾配發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掃碼後可以看到適合微信用戶的閱讀模式。專欄還在光明日報頭條號、百家號等平臺同步發布,累計閱讀量近600萬。《光明日報》國內部記者龔亮說:「新媒體上缺的不是信息,而是點子和對用戶體驗的掌握。一次採集、多渠道多元發布,已經成為新聞採編新趨勢,尤其對於獨家的優質傳播內容,一定要物盡其用,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科技日報》做好全媒體傳播的思路是加強滲透性和互動性。中國科技網特別策劃並製作《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截至目前,6個欄目已發布稿件74篇。科技日報社新聞部評論理論室主任楊雪說:「各欄目除聚焦十九屆五中全會相關實時熱點、網羅重要媒體重點、要點內容,更加注重凸顯自主策劃,如科技工作者熱議五中全會關鍵詞系列稿件、五中全會在基層等稿件。」

把握融合的點

全媒體報導的靈活模式便於捕捉生動感人的瞬間,發揮著四兩撥千斤的關鍵作用

新華社對外部記者徐澤宇在今年2月3日前往武漢增援一線報導,在前方缺乏拍攝設備的情況下,嘗試用手機拍攝的方式進行英文Vlog短視頻創作。「我走進武漢的定點醫院、方艙、超市、社區、消毒站,用手機自己拍攝,自己出鏡解說,自己做後期剪輯。」徐澤宇介紹,到4月8日武漢「解封」為止,他製作了13期英文Vlog視頻,並發布到新華社的推特、臉書、優兔等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總瀏覽量超過8000萬。

「這種用手機拍攝Vlog的『小米加步槍式』操作,意外收穫了良好的傳播效果,還引來了BBC等外媒對我進行採訪。以個人視角和真實感最大限度地還原了武漢疫情新聞現場,單兵作戰的靈活模式讓我捕捉到了很多生動感人的瞬間。這讓我感受到,在重大突發事件報導中,全媒體報導發揮著四兩撥千斤的關鍵作用。」徐澤宇說。

在走向小康生活報導中,專注服務「三農」的《農民日報》記者衝鋒在前。農民日報社編委會精心做了全媒體報導策劃,要求在體現特色、找準出口上下功夫,共派出90餘名記者分赴31個省(區、市)採訪。

《農民日報》新媒體中心記者朱瑞就是其中的一員。她說,在6天時間裡,採訪組走訪了20個採訪點,全方位、多角度報導了閩東大地脫貧奔康的生動實踐。採訪組以「帶你去寧德」為主題製作了11期短視頻,在中國農網,「三農號」客戶端,農民日報抖音、微信號、微博號等平臺推出,總點擊量超過300萬。「這次報導,既是一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強化,也是一場增強『四力』的拉練。」

抓住受眾的心

找準受眾的關注點、共鳴點、興趣點,與人民群眾實現共情、產生共鳴、發生共振

4位新聞工作者講述了鮮活案例之後,與會的各位委員發表評議意見,並圍繞全媒體時代如何創新做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積極建言獻策。

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新華社總編室副主任劉剛認為,在全媒體傳播格局之下,主題宣傳報導要提防4個誤區:一個是重理論宣講輕解讀分析,重宏大敘事缺小切口呈現;二是主題報導篇幅冗長,新媒體碎片化加工不足,二次傳播受限,不為青年網民所喜愛;三是一些報導存在同質化的現象;四是有時候不注重時度效,片面誇大宣傳效果違背常理。

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宋樹立舉了一個例子,是小切口呈現、便於傳播的典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訪問武漢時說:「我看到武漢街道空無一人,內心十分沉痛。但我看到窗簾後面閃爍的燈火,每一家就講述著一個抗疫的故事。我覺得全世界真的欠了武漢人民的情。」在宋樹立看來,這個小切口一下子就把「抗擊疫情是人類與病毒的鬥爭,是全人類要聯合起來的鬥爭」講得非常透徹。

大家普遍認為,新聞媒體要善於從全局上把握報導選題,從整體上把握報導的時度效,從內涵上深挖思想價值;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強「四力」,找準受眾的關注點、共鳴點、興趣點,通過新聞作品與人民群眾實現共情、產生共鳴、發生共振;要不斷強化網際網路思維,積極藉助新媒體技術,拓寬全媒體視野,挖掘好、利用好重大主題宣傳報導權威、原創、深度等優勢,讓黨的主流聲音直抵各類用戶終端,搶佔輿論制高點。(記者 袁舒婕)

(責編:宋心蕊、魯婧)

相關焦點

  • 特別報導|申敬旺:強化宣傳與溝通 以開放式態度做好食品安全監管
    特別報導|申敬旺:強化宣傳與溝通 以開放式態度做好食品安全監管 2020-12-23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銳意創新、勇於突破 新華網全力做好2020年全國兩會報導
    為做好2020年全國兩會報導,新華網緊扣兩會主題,依託新華社權威資源,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優勢,銳意創新、勇於突破,在做好新華社全媒體報導及時發布、創新性展示的同時,打造了一批獨具創意、形式新穎、文風清新、代入感強、科技感強的融媒體產品,在網上持續產生刷屏效應,引發業界廣泛關注和網民強烈共鳴,充分發揮了網上傳播主信源、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為兩會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
  • 攜手同行譜新章——甘肅日報創新主題宣傳、服務地方發展的探索實踐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近年來,甘肅日報社增強精品意識、創新報導策劃、做亮主題宣傳,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撐。做亮主題宣傳,充分報導全省各地抗擊疫情的硬核舉措和動人故事在疫情防控的大考面前,甘肅日報社第一時間啟動重大公共事件報導應急響應,快速組建了一支由95人組成的全媒體報導隊伍,每天及時採寫發布疫情相關報導。
  • 金平縣:創新方式 宣傳有聲有色
    金平縣通過實施多項舉措,讓全縣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宣傳有聲有色。該縣制定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宣傳方案,認真落實省委、州委、縣委關於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的有關要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依法依規操作,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從嚴正風肅紀,讓宣傳工作有依託。媒體宣傳與社會宣傳雙向發力,豐富宣傳載體,創新宣傳方式,讓宣傳工作有氛圍、有亮點。
  • ...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雄安新區正式啟動
    杜正楊攝河北新聞網12月13日訊(記者孔思遠)今天上午,「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雄安新區正式啟動。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由中央媒體和河北省屬網站記者、編輯組成的媒體採訪團,將奔赴雄安新區、廊坊霸州,共同見證這項重大國家戰略落地燕趙大地6年來的喜人變化。
  • ...守正創新譜華章——2019年南明區宣傳思想工作巡禮
    這一年,全區宣傳思想戰線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不斷在求實求深上做文章,在求新求效上下功夫,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深植根南明大地。奏南明最強之音 發融媒最正之聲在過去的一年裡,全區宣傳思想戰線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堅持打好主動仗、唱響主旋律、發出好聲音、凝聚正能量,著力擴大對外宣傳影響力和傳播力,不斷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和水平,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做好主題宣傳,講好南明故事。
  • 堅持守正創新,精心打造特色宣傳品牌
    加強和改進全媒體時代軍隊政治工作報導,必須在守正創新上有更大作為。本文結合《人民武警報》近年來的探索實踐,淺析軍隊紙媒政治工作報導如何在守正創新中打造特色宣傳品牌。關鍵詞:政工報導;守正創新;宣傳品牌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看家本領和獨特優勢。
  • 主流媒體網絡話語「掌控力」如何評價?來看研究
    01主流媒體主題報導的4大時代特徵在數位技術發展的推動下,信息傳播的載體平臺、內容表達和呈現形態都發生了根本性變革,主流媒體由傳統紙質媒體進化為紙質媒體、網絡新媒體、社交媒體並存的全矩陣格局。主流媒體進行主題宣傳時所體現出的時代特徵,既是自身獨特性質的體現,也包含了一些網絡文化基因。
  • 鋼鐵與裝備堅定行動:協同創新!
    比如建龍集團的定位就從鋼鐵生產企業轉為了科技創新企業。」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阮小江表示。  如何突圍  「要以自主可控為戰略基點,以綠色化和智能化為核心主題,瞄準關鍵短板發力,構建創新生態圈,走好科技創新之路。」何文波認為。  何文波在報告中強調,鋼鐵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擁有了不同類別的創新資源,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創新體系也已基本建成。
  • ——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實踐與思考 - 新聞戰線
    大眾日報提出新聞報導「居於中心工作之中」的核心理念,突出做好時政報導、主題宣傳,做強理論評論、疏導引領和輿論監督報導,做優主流文化報導,壯大地方板塊、做精行業板塊,提高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水平,內容結構和生產精度大大    提升。
  • 2020中國服裝論壇高端製造與設計協同創新峰會在於都舉行
    客家新聞網訊 劉日強 記者焦楊報導:2020年12月18日,由中國服裝協會主辦,于都縣人民政府、北京盛世嘉年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中國服裝論壇高端製造與設計協同創新峰會在江西於都FDC時尚產業綜合體舉辦。
  • 鹿邑縣融媒體中心:創新機制擔使命
    百家融媒話融媒——鹿邑縣級融媒體中心創新機制擔使命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是黨中央部署的一項重大改革任務。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把「課堂」設在了媒體融合發展的第一線,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
  • 南陽日報社加快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深度融合奏響主流媒體最強音
    直播南陽訊(記者段平 文/圖)媒體融合發展是新時代傳媒領域一場重大而深刻的變革。去年以來,南陽日報社牢牢堅守黨媒主流輿論陣地,堅持一體化發展,圍繞「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原則,加快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改革,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不斷增強黨媒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打造出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的「南陽模式」。
  • 國慶70周年主題宣傳該怎麼做?
    同時,「劇情燒腦」「演員全素顏出鏡、演技炸裂」也是輿論高頻熱詞。該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同時段收視率一直穩居第一,微博話題#破冰行動#閱讀量高達33.4億。圖:《致敬中國英雄(政法季)》之任達華探訪「掃黑英雄」2019年以來,政法機關在新媒體宣傳上持續推陳出新,不斷通過創意傳播「引關圈粉」:一是深耕短視頻平臺,多渠道多形式創新普法。
  • 中國記協網刊文點讚新華報業抗疫報導亮點
    「生力軍」》,文章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宣傳抗疫啟動早、力度大、方法新、效果好,認真做好中央和江蘇省委、省政府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傳達,持續運用全媒體力量推動各項部署落地落實落細,關注民生保障,回應群眾關切。
  • 為建設新青海凝心聚力加油鼓勁——2019年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主渠道作用,把宣傳闡釋與回答現實問題統一起來,推出了一批有溫度、接地氣的深度報導、評論言論、專題採訪。發揮理論工作「四大平臺」及社科院、黨校、高校等研究機構作用,強化了對青海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解讀和闡釋。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1項,立項率23.2%。對接省委省政府需要,開展69項課題研究,形成一批高質量科研成果,研究成果被省級領導批示率達62% 。建立完善智庫管理制度22項,通過協同創新的科研模式集聚多學科多領域人才。
  • 積極協同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
    中國警察網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馬永梅報導:14日上午,公安部召開全國公安機關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視頻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就進一步加強公安機關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進行再部署。公安部黨委委員、反恐專員劉躍進在主會場出席會議並講話。
  • 全國中小學校開展2020年「學習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題活動的通知
    在認真總結前期活動的基礎上,經研究,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全國少工委決定2020年在全國中小學繼續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活動。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  二、活動內容  (一)中小學思政「新時代,新內容」主題學習活動  1.「習爺爺在忙什麼」專欄。
  • ...中小企業發展宣傳報導優秀作品發布 中青報作品分獲一二三等獎
    中國青年報社推薦參評的作品《大學生眼中的小微企業:不懼風吹雨打 努力追尋陽光》系列報導獲得一等獎;《蘇州新政給中小企業搭建「救生平臺」》系列報導獲得二等獎;《「空中成像」等「黑科技」被疫情激活》深度報導獲得三等獎。全國中小企業發展宣傳報導優秀作品徵集發布活動自10月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國媒體的熱烈響應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