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時代的搖滾堅持」 NF - NA2 入耳式耳機評測
問聲評測 2020.2.10
產品參數
產品來源:自購 - 市售版 - 菖蒲紫
產品類型:公模耳塞
品牌指導價:599
單元配置:雙腔體動圈
耳機阻抗:18Ω
頻響範圍:10-40kHz
線材接口:凸出式0.78-2Pin
最大SPL響應:125dB
1.前言
2020年開年可謂不順,疫情帶來的一連串反應讓人措手不及。耳機行業也不例外,各種新品都陷入遲滯,正好有空細聽下年前NF Audio的一大中低端力作。
NF Audio在之前數年都專注於中高端客戶或專業定製,在入耳式耳塞的調音技術上非常成熟可靠,品牌創始人曾在國際某知名大廠任職工程師,可謂是頗具實力。尤其是NF拿下了知名低音歌手「趙鵬」的耳塞定製,讓筆者格外好奇。
2019年年底,NF開始面向中低端推出耳塞產品,於是有了NA1和NA2這對雙胞胎。本次評測主要是面向低端雜食的NA2耳塞,筆者自行購置。
2.包裝配件
可能是出於成本和客戶定位考慮,從NA1的金屬改成了NA2的半透明塑料殼,隱約透著單元和電路,菖蒲紫的顏色略帶一摸朦朧和溫暖,嵌在硬質EVA上恰如其分。外部一圈圓形反光圈,像極了那些年舉起盤盒的一抹銀光。和一張西德頭版滿銀圈的CD擺在一起,簡直不要太有年代感。
整套包裝盒非常有藝術感,儘管內部配件不算特別多,但對於一個599的塞子而言,實用性剛剛好;層次分明的內襯和精細的說明書,頗有幾分低調錦盒的感覺。帶有滑動提手的說明書掩著稍大的收納盒,收納一隻繞耳塞子則是恰如其分。
NA2的原線做工非常細緻,3.5磨砂插頭+分線滑塊都採用了鋁合金材質,插頭粘合處的縫隙非常小,並不存在生產時的合模線,筆者猜測是成本更高的CNC工藝。插頭插座採用凸出式的2Pin 0.78插接頭,降低通用性的同時也增強了牢固性和咬合度,避免惱人的斷針問題,和森海IE8系列有異曲同工之妙。
3.佩戴體驗
NA2在佩戴上提供了兩種風格共6對耳套,安穩的卡在耳機下方的原型紙卡上。3對均衡套+3對低頻加強套,也全部都是外耳式大口徑的耳套,不會進入耳道深處。
實際戴上耳朵才發現,NA2的佩戴也會受到線材影響。線材末端的耳掛部分比較硬,耳機頭被牽帶著壓向一側,導致原配耳套的貼合度有些差強人意。有時需要一點時間調整,或者在耳套上蘸水來提高密封性。當然,有條件的燒友直接上SF套也可以。
上面雖然有些小問題,但NA2在更換耳套時,簡直驚人的流暢!像IE80s這種大廠的玩意都遠遠做不到這一點,需要東摳西扯才套上;NA2直接輕輕一懟就牢固到位,角度對準全不用考慮!這種操作對入門燒友簡直是福音。
4.結構探究
筆者曾試聽過升級版的NA1耳機,與NA2相比而言,雖然是將金屬殼更換為塑料殼,但對於腔內中高頻和高頻的反射有不少優化,塑料內壁適當減少了高頻尖翹的情況,還帶來了富有科技感的內部結構。
NA2都採用電路調音+雙腔雙磁結構,事實上單單元結構,無論是動圈還是動鐵單元,都很少採用電路調音。NA2貌似直接將電路印刷在單元背面的PCB上,簡潔工整而頗具工業範。
雙腔雙磁技術則是從動圈核心結構進行提升。傳統動圈振膜單側受力,只有1組音圈+磁路,與磁鐵相反的一側就是前腔;NA1和2則改為兩側驅動,左右各1組音圈+磁路,大大提升了音圈對膜片的驅動能力。筆者猜測在瞬態上能有極為良好的表現。
前腔距離單元面蓋1.5mm左右的稍偏軸位置設置了帶有阻尼片的小導氣孔,加工精度相當不錯。這樣一個小結構作用很多,能夠有效平衡佩戴時的耳道壓力,避免置入時的氣壓對耳膜和單元振膜產生損害;有些動圈耳塞在設計和生產上密封過嚴,每次佩戴都會有譁啦啦聲響,聽得筆者是一陣肉疼,NA1則很好避免了這一點。
5.聲音評析
筆者經過100小時煲機+50小時聽音後後進行主觀評價
設備:山葉UR22+艾巴索DX160+vivo x21i+真力8050
核心音色:
①低頻鬆散適中、帶點鬆脆,動次打次黨請換套
②聲場足夠自然和準確,樂器比人聲帶勁
③中高頻層次感夠強,神奇的分離度,頗具雜食性
④新一代搖滾小王子,針對搖滾有加成
客觀監聽以Genelic 音箱作為參考驅動設備為,耳套優先選用原配均衡套。
NA2帶給筆者的第一印象,是一種高素質打底,帶著輕鬆搖滾味道的雜食性動圈。聲場整體明顯比較寬鬆自然,略帶些鬆散和平面化,整體收放速度稍快,對各種器樂的分離度完全是遠超票價的表現。
音色乾濕度上偏乾澀一些。與其說是「乾澀」,不如說成「鬆脆」更貼切。與NA1的清脆相比而言,NA2並沒有那麼刻意的拔高高音部分,在架子鼓 搖滾之類的小動態打擊樂上,更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味道。相較而言,NA2明顯提高了音樂適應性。
低頻:
俗話說:低頻是動圈「安身立命之本」,NA2卻並不這麼打算,它有它自己的路線。低頻100小時煲開後,量感適中而偏鬆散。它並非是渾厚肉肉的,而更偏向於全開放大耳機,甚至可以說和SHP9500非常相似,如出一轍的動圈白開水。
中頻:
女聲較為突出,密度和信息量不算很多,除了略微拔高一點點外,沒有明顯染色。
令人稱奇的是,NA2在金屬、搖滾此類的音樂上表現不俗。對於嘈雜的金屬樂而言,把所有細節毫無主次的展現出來並非好事,筆者認為:器材評價中的「樂感」主要表現在選擇性的突出樂器和層次。儘管這會降低一些雜食性,但NA2回放搖滾樂時格外富有表現力。
正因如此,NA2在耐聽的同時也詮釋著思想和感情,在老味道上「另起爐灶」。
高頻:
高頻部分能延展到40kHz實在不簡單,聽感上的延展性和弦樂泛音的自然度讓人嘖嘖稱奇,既包含一些動鐵風味的硬朗,又不充滿線條感。
就管弦樂的整體格局而言,NA2保持了一份大氣和輕鬆,甚至在小提琴演奏時略帶光澤感。大編制演奏的聽感也還尚可。
5.綜合評價
入門初燒應當選個什麼樣的耳機?從培養聽音觀的角度講,這恰恰是一條健康乃至標準的耳塞。有素質作打底,輕搖滾風味,不那么正兒八經的動圈聲音,成了NA2獨樹一幟的聲音理解。
無論萌新入燒,還是燒友日用。NA2都應列入1k檔位的競爭榜單。假如對聲音的通透度有額外要求,那它無疑該提到選擇前列。
2020.2.10問聲編輯部
撰稿人:耳大喵、Pi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