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聲評測-「流行時代的搖滾堅持」 NF - NA2 入耳式耳機評測

2020-12-14 問聲評測

「流行時代的搖滾堅持」 NF - NA2 入耳式耳機評測

問聲評測 2020.2.10

產品參數

產品來源:自購 - 市售版 - 菖蒲紫

產品類型:公模耳塞

品牌指導價:599

單元配置:雙腔體動圈

耳機阻抗:18Ω

頻響範圍:10-40kHz

線材接口:凸出式0.78-2Pin

最大SPL響應:125dB

1.前言

2020年開年可謂不順,疫情帶來的一連串反應讓人措手不及。耳機行業也不例外,各種新品都陷入遲滯,正好有空細聽下年前NF Audio的一大中低端力作。

NF Audio在之前數年都專注於中高端客戶或專業定製,在入耳式耳塞的調音技術上非常成熟可靠,品牌創始人曾在國際某知名大廠任職工程師,可謂是頗具實力。尤其是NF拿下了知名低音歌手「趙鵬」的耳塞定製,讓筆者格外好奇。

NF Audio品牌logo(網圖)

2019年年底,NF開始面向中低端推出耳塞產品,於是有了NA1和NA2這對雙胞胎。本次評測主要是面向低端雜食的NA2耳塞,筆者自行購置。

2.包裝配件

可能是出於成本和客戶定位考慮,從NA1的金屬改成了NA2的半透明塑料殼,隱約透著單元和電路,菖蒲紫的顏色略帶一摸朦朧和溫暖,嵌在硬質EVA上恰如其分。外部一圈圓形反光圈,像極了那些年舉起盤盒的一抹銀光。和一張西德頭版滿銀圈的CD擺在一起,簡直不要太有年代感。

整套包裝盒非常有藝術感,儘管內部配件不算特別多,但對於一個599的塞子而言,實用性剛剛好;層次分明的內襯和精細的說明書,頗有幾分低調錦盒的感覺。帶有滑動提手的說明書掩著稍大的收納盒,收納一隻繞耳塞子則是恰如其分。

NA2的原線做工非常細緻,3.5磨砂插頭+分線滑塊都採用了鋁合金材質,插頭粘合處的縫隙非常小,並不存在生產時的合模線,筆者猜測是成本更高的CNC工藝。插頭插座採用凸出式的2Pin 0.78插接頭,降低通用性的同時也增強了牢固性和咬合度,避免惱人的斷針問題,和森海IE8系列有異曲同工之妙。

3.佩戴體驗

NA2在佩戴上提供了兩種風格共6對耳套,安穩的卡在耳機下方的原型紙卡上。3對均衡套+3對低頻加強套,也全部都是外耳式大口徑的耳套,不會進入耳道深處。

實際戴上耳朵才發現,NA2的佩戴也會受到線材影響。線材末端的耳掛部分比較硬,耳機頭被牽帶著壓向一側,導致原配耳套的貼合度有些差強人意。有時需要一點時間調整,或者在耳套上蘸水來提高密封性。當然,有條件的燒友直接上SF套也可以。

上面雖然有些小問題,但NA2在更換耳套時,簡直驚人的流暢!像IE80s這種大廠的玩意都遠遠做不到這一點,需要東摳西扯才套上;NA2直接輕輕一懟就牢固到位,角度對準全不用考慮!這種操作對入門燒友簡直是福音。

4.結構探究

筆者曾試聽過升級版的NA1耳機,與NA2相比而言,雖然是將金屬殼更換為塑料殼,但對於腔內中高頻和高頻的反射有不少優化,塑料內壁適當減少了高頻尖翹的情況,還帶來了富有科技感的內部結構。

NA2都採用電路調音+雙腔雙磁結構,事實上單單元結構,無論是動圈還是動鐵單元,都很少採用電路調音。NA2貌似直接將電路印刷在單元背面的PCB上,簡潔工整而頗具工業範。

雙腔雙磁技術則是從動圈核心結構進行提升。傳統動圈振膜單側受力,只有1組音圈+磁路,與磁鐵相反的一側就是前腔;NA1和2則改為兩側驅動,左右各1組音圈+磁路,大大提升了音圈對膜片的驅動能力。筆者猜測在瞬態上能有極為良好的表現。

前腔距離單元面蓋1.5mm左右的稍偏軸位置設置了帶有阻尼片的小導氣孔,加工精度相當不錯。這樣一個小結構作用很多,能夠有效平衡佩戴時的耳道壓力,避免置入時的氣壓對耳膜和單元振膜產生損害;有些動圈耳塞在設計和生產上密封過嚴,每次佩戴都會有譁啦啦聲響,聽得筆者是一陣肉疼,NA1則很好避免了這一點。

5.聲音評析

筆者經過100小時煲機+50小時聽音後後進行主觀評價

設備:山葉UR22+艾巴索DX160+vivo x21i+真力8050

核心音色:

低頻鬆散適中、帶點鬆脆,動次打次黨請換套

②聲場足夠自然和準確,樂器比人聲帶勁

③中高頻層次感夠強,神奇的分離度,頗具雜食性

新一代搖滾小王子,針對搖滾有加成

客觀監聽以Genelic 音箱作為參考驅動設備為,耳套優先選用原配均衡套。

NA2帶給筆者的第一印象,是一種高素質打底,帶著輕鬆搖滾味道的雜食性動圈。聲場整體明顯比較寬鬆自然,略帶些鬆散和平面化,整體收放速度稍快,對各種器樂的分離度完全是遠超票價的表現。

音色乾濕度上偏乾澀一些。與其說是「乾澀」,不如說成「鬆脆」更貼切。與NA1的清脆相比而言,NA2並沒有那麼刻意的拔高高音部分,在架子鼓 搖滾之類的小動態打擊樂上,更帶著一種恰到好處的味道。相較而言,NA2明顯提高了音樂適應性。

低頻:

俗話說:低頻是動圈「安身立命之本」,NA2卻並不這麼打算,它有它自己的路線。低頻100小時煲開後,量感適中而偏鬆散。它並非是渾厚肉肉的,而更偏向於全開放大耳機,甚至可以說和SHP9500非常相似,如出一轍的動圈白開水。

中頻:

女聲較為突出,密度和信息量不算很多,除了略微拔高一點點外,沒有明顯染色。

令人稱奇的是,NA2在金屬、搖滾此類的音樂上表現不俗。對於嘈雜的金屬樂而言,把所有細節毫無主次的展現出來並非好事,筆者認為:器材評價中的「樂感」主要表現在選擇性的突出樂器和層次。儘管這會降低一些雜食性,但NA2回放搖滾樂時格外富有表現力。

正因如此,NA2在耐聽的同時也詮釋著思想和感情,在老味道上「另起爐灶」。

高頻:

高頻部分能延展到40kHz實在不簡單,聽感上的延展性和弦樂泛音的自然度讓人嘖嘖稱奇,既包含一些動鐵風味的硬朗,又不充滿線條感。

就管弦樂的整體格局而言,NA2保持了一份大氣和輕鬆,甚至在小提琴演奏時略帶光澤感。大編制演奏的聽感也還尚可。

5.綜合評價

入門初燒應當選個什麼樣的耳機?從培養聽音觀的角度講,這恰恰是一條健康乃至標準的耳塞。有素質作打底,輕搖滾風味,不那么正兒八經的動圈聲音,成了NA2獨樹一幟的聲音理解。

無論萌新入燒,還是燒友日用。NA2都應列入1k檔位的競爭榜單。假如對聲音的通透度有額外要求,那它無疑該提到選擇前列。

2020.2.10問聲編輯部

撰稿人:耳大喵、Pillow

相關焦點

  • 問聲評測「琉璃之聲 微妙的平衡」NM2入耳式耳機評測
    「琉璃之聲 微妙的平衡」NF Audio - NM2入耳式耳機評測問聲評-2020.4.27產品參數產品來源:自購 - 市售版 - 琉璃藍產品類型:公模耳塞品牌指導價:599單元配置:雙腔體動圈耳機阻抗:18Ω頻響範圍:10-40kHz線材接口:凸出式0.78-2Pin總諧波失真:THD<1% (1kHz)
  • 德國專業媒體評測,十大頭戴降噪耳機和入耳式降噪耳機,索尼贏了
    BL E65BTNC頭戴式耳機的評測意見與評分最佳入耳式主動降噪耳機在入耳式耳機中,索尼索尼的WF-1000XM3入耳式耳機評測意見最具性價比入耳式主動降噪耳機鐵三角這款ATH-ANC40BT(評測中)
  • Bassbuds施華洛世奇入耳式水晶耳機
    在耳機方面,女生的選擇並不多,有的只能使用手機等產品附送,在音質和舒適度等方面都不盡如人意.有的會選擇單獨購買的耳機,但又會出現, 有的外觀漂亮,性能不盡人意,耳機性能夠好款式不夠,搭配顏色不夠豐富,容易撞衫等等,Bassbuds 推出的施華洛世奇水晶入耳式耳機則完全不同,不僅顏色變化多端,更是因為嵌入施華洛世奇水晶而顯得更加與眾不同。
  • 半入耳式藍牙耳機推薦,南卡和漫步者藍牙耳機哪個好用呢?
    對於耳機的入耳方式我們見得最多就是全入耳(封閉式)、半入耳(開放式)和最近興起的骨傳導了。 很多朋友可能都會不習慣全入耳式,總覺得耳朵堵得慌,想換舒適點的半入耳又覺得音質不過癮。
  • Beats X無線耳機評測,這個出色的耳塞讓人感到驚訝
    數碼進化論Beats X無線耳機評測優點貼身,舒適快速充電功能聲音平衡缺點比較貴缺乏清晰BeatsX現在可能已經長了一點,但是對於想要避開流行的Apple AirPods的任何人來說,BeatsX如今,大多數最好的Beats耳機都採用傳統的入耳式或入耳式耳機或真正的無線外形,但BeatsX是不同的品種。 這是因為該公司沒有堅持使用重低音運行的耳塞或價格昂貴的耳塞,而是為那些厭倦了失去自己全新的真正無線耳塞的人設計了一對音樂上傾斜的新耳塞。 儘管它們有所不同,但BeatsX還是從以前的Beats耳機中借來了很多東西。
  • 入耳式耳機和半入耳式耳機哪個好,雙十一值得入手的藍牙耳機
    入耳式耳機和半入耳式耳機哪個好,雙十一值得入手的藍牙耳機 藍牙耳機近幾年的發展可以說是飛躍式的,短短幾年就從無人問津到了無人不曉,一躍成為除了手機以外最流行的數碼產品了。
  • 評測達人力薦的藍牙耳機品牌,5大平價藍牙耳機入圍!
    擁有一款好的耳機聽音樂是一個非常享受的事情,市場上藍牙耳機種類太多,很多小夥伴不知道怎麼選擇,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款非常受各大評測達人推薦的藍牙耳機品牌。  1.JEET Air Plus 真無線藍牙耳機
  • 半入耳式藍牙耳機推薦:南卡NANK-Lite和漫步者Lollipods評測
    耳機的配件有充電盒、充電線以及正反隨意插的TYPE-C口,可實現與手機電源線通用,很方便。不擠壓耳道的半入耳設計,可以減輕耳洞負重,耳塞不用費力插入耳洞,輕微接觸即可,NANK-Lite單耳只有4.0g重量,佩戴輕若無物,在我的實際測試中,就算是甩頭也不會掉,日常的跑步健身練瑜伽絕對沒有問題,並且長時間戴著也沒有出現脹痛的情況!
  • 2020遊戲藍牙耳機哪款好?熱門遊戲耳機南卡和飛智銀狐對比評測
    2020遊戲藍牙耳機哪款好?熱門遊戲耳機南卡和飛智銀狐對比評測 2020有什麼遊戲藍牙耳機比較好?這是很多玩手遊的小夥伴想問的問題,或者是看了很多不知道選哪一款,今天小編選了兩款延遲做得比較好的遊戲耳機進行深度測評對比,感興趣可以往下看。
  • 藍牙耳機什麼牌子的好用?真實評測熱銷榜前5強
    作為藍牙耳機行業的從業人員,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藍牙耳機什麼牌子的好用?現在藍牙耳機品牌眾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為了解決藍牙耳機什麼牌子的好用這一問題,我把現在銷量最好的五款藍牙耳機進行一次對比評測,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
  • 流行女聲新利器 鐵三角ATH-CKM500評測
    但是在流行音樂中,也擁有多種風格,而人們所喜歡的音樂風格也隨著人們的性格以及聽音取向是不完全一樣的。但無論如何,人聲音樂是流行音樂中比較主要的一個類型。對於人聲為主的流行音樂我們一般稱之為流行歌曲,我們喜歡的流行音樂歌手也各不相同,這其中擁有很大一部分音樂愛好者們對於女聲音樂是擁有獨特偏好的。
  • 分離式藍牙耳機怎麼用,分離式藍牙耳機評測
    隨著分離式藍牙耳機的出現,可攜式充電倉成為標配產品,其實它的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用來為藍牙耳機充電,用戶在使用藍牙耳機之後,可以直接連接電源為耳機充電。分離式藍牙耳機也是越來越受大家的歡迎,今天帶來幾款分離式藍牙耳機的評測。
  • 入門真無線品質之選 小米Air2 SE耳機評測
    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2 SE售價僅169元,具有真無線耳機應有的外觀設計元素、交互方式,並支持開盒彈窗以及一鍵呼出小愛,兼容AAC音頻編碼,是入門真無線耳機的品質之選。5月19日,小米正式推出了全新的TWS耳機——小米真無線藍牙耳機Air2 SE。
  • 長時間佩戴的最優選擇 三款半入耳式耳機推薦
    但是對於坐火車出去旅遊的小夥伴們來說,長時間的火車旅行,少不了玩手機來度過漫長的旅途時光,玩手機的話也就需要戴耳機,長時間佩戴入耳式耳機的話,耳朵就會有腫脹感。那想要長時間佩戴耳朵又不想難受的話我覺得還是半入耳式耳機更好。
  • 百元級HiFi藍牙耳機,波耳BO-T1S分頻三單元平民HiFi耳機評測
    今天評測的這款波爾BO-T1S就是波爾在推出BO-T1 HiFi雙分頻三單元耳機後的藍牙版本,對于波爾這個品牌可能不太多見,可能因為太便宜,所以沒有什麼關注程度,不到百元的售價,讓走平民HiFi路線的波爾BO-T1S成為了價格敏感但依然對音質有一定要求人群的選擇之一。開箱波爾BO-T1S的包裝很簡單,白色盒體上有耳機的實拍圖,左下角註明支持藍牙5.0。
  • 1+1〉2的樂趣,飛利浦S301一圈一鐵耳機開箱評測
    在眾多耳機廠商當中,飛利浦影音或許是最平易近人的一家了,除了在音頻領域有著極深的底蘊,也有豐富的耳機產品得到用戶的廣泛認可。從耳機的推陳出新來看,飛利浦影音的經典型號很多,尤其是Fidelio旗艦HiFi系列的頭戴式大耳經過多年的耕耘,已經成為了品質的保證。但是,快速消費的隨身便攜領域,飛利浦影音卻一直罕有大的動作,HiFi級的入耳式耳機發布的比較少。
  • 舒適度最高的半入耳式藍牙耳機:JEET ONE全面評測!
    由於我的耳朵比較嬌小,嘗試了很多迷你式真無線藍牙耳機後,幾乎都會掉落,最後無果,只能投入半入耳式耳機的懷抱。蘋果AirPods雖然好用,不過在我的國產手機上優勢瞬無,個人覺得價格不值。
  • 清淡日式聲學料理 安橋FC300耳塞評測
    【PConline 評測】安橋前段時間高調進軍耳機圈子,我們之前已經評測過其旗艦便攜耳機HE-FC300。當時筆者對其音質評價十分高,具有日系典型的極致高頻的同時保留了優秀中頻結像力和低頻下潛,是一款聽不可多得的可攜式耳機,而現在我們再來評測的,是與FC300同期發布的入耳式耳塞IE-FC300。
  • 雙12必看藍牙耳機排名,專業評測師半年的心血總結!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藍牙耳機摒棄了線材的束縛,沒有有線耳機在佩戴、攜帶上的煩惱,因此越來越火,目前市面上的藍牙耳機真的是讓人挑花了眼,低至幾十元,高至上千上萬,作為專業評測師,我綜合了藍牙耳機各方面的評測,整理了這麼一份雙12必看的藍牙耳機排名,供大家參考。
  • Audeze奧帝茲iSINE20/10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機數碼多評測解讀
    其實從2015年起,Audeze和HiFiMAN的平板耳機都開始發生變革,那就是告別以往笨重和極低靈敏度的問題。而Audeze的方案更為徹底和全面,Audeze推出了EL8系列耳機和iSINE系列耳機,前者還是頭戴式的耳機,而iSINE則是入耳式耳機。它們都搭配了一條配合蘋果的Lightning接口,24bit的DAC兼DSP來驅動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