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幻想7:重製版》,值得玩家再一次相信SE
《最終幻想7:重製版》,算得上是SE在2020年亮出的一張王牌。雖然遊戲跳票到了4月10號,但這也從側面證明了SE對打出這手王牌的謹慎。重製遊戲的風險無疑是巨大的,畢竟一旦做出來的重製遊戲,不能讓廣大玩家滿意,那就等於是自砸招牌。何況是《最終幻想7》這樣一部劃時代的作品。
因此,哪怕是宣布《最終幻想7》這一IP重製的消息,都讓SE再三思量,謹小慎微。於是在最開始,SE便先嘗試用片段和視頻,來試探玩家們對重製《最終幻想7》的反應。
距離SE在2005年的E3展會上,使用PS3圖形功能放出《最終幻想7》的開場和過場視頻已經過去15年了。儘管只是一個小小的片段,但仍在玩家群體中引起軒然大波,《最終幻想7》即將重製的消息也是紛至沓來。雖然官方並沒有承認這一推論,甚至宣布「最終幻想7補完計劃」中並不包含《最終幻想7》的重製。
並不知曉是玩家們的請願起了作用,還是SE內部出了問題,總之,在2015年的索尼E3發布會上,SE確認了《最終幻想7》重製版開始製作。相比於譏笑SE的「真香」行為,玩家們將注意力更集中在SE對《最終幻想7:重製版》的宣傳以及公開的實機遊戲畫面上。PS4強大的圖形構建功能、虛幻4引擎的完美發揮,將玩家們心目中的克勞德等人物重新復生在熒幕之上。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一消息公布後,SE的股指達到了自2008年11月以來的最高值。
這就是《最終幻想7》給SE帶來的奇蹟之一。
但為什麼偏偏是《最終幻想7》,《最終幻想7》到底擁有著什麼樣的魔力,能讓玩家們如此為之瘋狂呢。
如果你了解了《最終幻想7》曾經達到的輝煌成就,也許就會不足為奇了。
《最終幻想7》的耀眼時刻與巨大價值
「最終幻想」系列如今已經有足足15部正傳作品了。除開《最終幻想11》與《最終幻想14》是多人聯機的網路遊戲外,其餘皆為單人RPG遊戲。眾多正傳與衍生作品使「最終幻想」系列保持著「款數最多的角色扮演遊戲系列」的金氏世界紀錄,也同時創造出一個在玩家們間始終爭論不休的話題:哪代《最終幻想》最好玩?
一千個玩家心中有一千個自己的選擇。但毫無疑問,《最終幻想7》必定在玩家心目中佔有一席之地。作為多次登上各雜誌「史上佳遊戲榜單」的常客,《最終幻想7》還在2018年被納入世界電子遊戲名人堂。其還深深影響了後面一些「最終幻想」作品的劇情與世界觀,並且由於其龐大的世界線以及許多未填完的坑,官方還啟動了「最終幻想7補完計劃」——這個計劃後面會提到。
那麼聲名遠揚的《最終幻想7》到底憑藉什麼,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呢?這與當時還未合併的原SQUARE的各種跨時代的創新密不可分。
從最早的《最終幻想1》開始,「最終幻想之父」坂口博信就一直很重視遊戲系統對整個遊戲的核心作用。《最終幻想7》也不例外,彼時正值「3D技術天下第一」的時代,如何實現3D就成了整個團隊的開發重點。就這樣,「最終幻想」系列的第一部3D作品《最終幻想7》問世了。雖然是2D動畫的背景上面疊加運動的3D人物形象,但世界以及戰鬥場景中的人物和背景都是三維的,重要場面也都加入了過場動畫。
可任天堂堅持使用卡帶作為儲存介質,這勢必會影響整個遊戲的流暢度與體驗感。再加上此前任天堂認為Square在幫助索尼開發《妖精戰士》時,洩露了自己的技術,從而在發售《聖龍傳說》時狠狠地背刺了Square一刀,差點搞得Square破產滅亡。接到索尼橄欖枝的Square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更大容量的PlayStation作為《最終幻想7》登場的舞臺。
龐大的代價不是誰都有勇氣付出的,好在PlayStation和《最終幻想7》並沒有令坂口博信失望。PlayStation幫助《最終幻想7》拓展了玩家用戶群與海外市場,《最終幻想7》則推動了PlayStation的銷量。如今,本作的PlayStation版銷量已達到1035萬套,最初的PC移植版也售出了100萬套,於2013年在Steam上發行的新PC版也售出超過100萬套。《GameFan》稱《最終幻想7》「很有可能是史上最偉大的遊戲」。這句評價也被印在了遊戲CD盒的後封面上。
跨時代的3D遊戲製作,野村哲也構建了一個不同於天野喜孝以往劍與魔法的高科技文明世界,再加上植松伸夫獨具一格的現實主義原聲音樂,《最終幻想7》在和PlayStation結合後,就這樣迎來了無數的榮譽與高光時刻。由於本作的世界觀和劇情的深度與龐大,有很多坑並沒有填完,這就有了為後來的「最終幻想7補完計劃」做了鋪墊。
何為「最終幻想7補完計劃」?就是在基於《最終幻想7》的世界觀與劇情上創作一系列相關的視頻遊戲,動畫甚至小說等。這些補完作品良莠不齊,評價也是高低不一。既有像《最終幻想7:危機之前》、《最終幻想7:核心危機》這樣廣受歡迎的遊戲,也有像《最終幻想7:地獄犬的輓歌》這樣糟糕透頂的作品。但正如官方之前所說的那樣,最初的「補完計劃」中,是不包括《最終幻想7》的。之所以會讓SE大呼「真香」,除了玩家們不斷地請求於熱心外,還因為SE在遊戲重製上嘗到過甜頭。
《最終幻想3》、《最終幻想4》、《最終幻想8》和《最終幻想10》都被重製過,儘管有的只是簡單重製,例如《最終幻想8》只是對畫面做了高畫質化;但是像《最終幻想3》和《最終幻想4》的2D轉3D重製,就在玩家之中掀起了熱潮,並且評價頗高。玩家心裡也明白《最終幻想7》遲早會被SE拿出來操作一波,不斷的請願也只是讓SE有個借坡下驢,宣布重製的機會。當然如果只是像《最終幻想8》重製那樣簡單敷衍一下,玩家們肯定是不會買帳的。並且隨著主機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和玩家口味的提升,高清重製就成了SE唯一的選擇。
其實就在最近幾年,SE推出過兩款「最終幻想」系列的高清重製版。這兩款遊戲發行後的心得無疑為SE對《最終幻想7》的重製增加了信心。
《最終幻想10》與《最終幻想12》高清重製的反饋
那兩款作品,就是《最終幻想10/10-2 HD重製版》與《最終幻想12:黃道時代》。分別衍生自粉絲與名氣都不遜色於《最終幻想7》的《最終幻想10》和《最終幻想12》。
如果要詳細說這兩個遊戲,那就是另外兩個長篇故事了。但大致的介紹還是必須的。《最終幻想10》作為原Square的最後一款「最終幻想」系列作品,首次使用了了CG電影化的方式推動情節的發展。使用人物配音代替對話框的方式使「遊戲電影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正是由於《最終幻想10》的各類創新取得了巨大成功,這才促使了「最終幻想7補完計劃」的誕生。
《最終幻想12》作為2006年《FAMI》通評分40分的滿分遊戲,同《最終幻想7》榨乾了PS1的所有性能一樣,《最終幻想12》幾乎榨乾了PS2的全部性能。在索尼宣布了PS3的發售日期後,還帶給了PS2最後的銷量狂歡。其高自由度的半沙盒世界與毫不拖沓的戰鬥模式也在遊戲界被驚為天人。
說回《最終幻想10/10-2 HD重製版》,這部作品在PS3上以合輯形式發售,而在PSV上則分開發行。與原版相比,高清重製版的主要遊戲系統並沒有發生變化,主要是對遊戲畫面進行大幅度增強。為了適應PS3的各項機能,SE為此重建了數據,並改善了作品的3D模型、紋理、水體效果等一系列因素。此外,高清重製版還改編了原版的大部分曲目,但這一舉動在玩家中引起了廣泛爭議.
總之,《最終幻想10/10-2 HD重製版》在日本首周的總銷售量就超過了33.9萬套,北美的首月銷售量也超過了20.6萬套。作品在獲得較高評價的同時,也改善了SE在2013與2014兩年的財政狀況。
《最終幻想12:黃道時代》則算是SE一系列冷飯作品中的佼佼者。雖然和《最終幻想10/10-2 HD重製版》一樣對遊戲畫面進行了大量的的提升,但是相比於PS4上其他高質量的新世代遊戲,《最終幻想12:黃道時代》並沒有多大的優勢。但遊戲中移動多倍速的設計,以及遊戲音樂原版、新錄版和OST版的不同收錄,給玩家帶來了新的遊戲體驗,代入感和節奏感也大大增強。更符合新時代風格的遊戲菜單,也讓一些遊戲操作變得簡便。但過低的幀數以及明顯的趕工痕跡,讓這款遊戲的評價褒貶不一。
所以《最終幻想7:重製版》若想獲得超越前代獲得成功的話,根據次世代主機性能進行數據重建是必不可少的。戰鬥系統以及玩法也要做出適應時代的改變。遊戲音樂則可以沿襲原版的音樂進行重錄或改編,能讓玩家在新的遊戲中找回只屬於自已的那份有關《最終幻想7》的獨特回憶。
名作重製其實一直都有
遊戲重製作為開發商們炒冷飯的慣用伎倆,在遊戲圈內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壓榨知名IP剩餘價值的常用方法了。不同於移植的短周期性和復刻的低成本,重製往往是在遊戲發行很長一段時間後才會被啟用,並且重製往往會注入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所以各大廠商對遊戲重製往往都很謹慎。但遊戲重製成功往往能帶給遊戲公司大量的正面效益和粉絲回流,前文中的《最終幻想10/10-2 HD重置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另外一點就是諸如市場和受眾群體等各方面限制,遊戲廠商出新IP的風險會遠大於老IP的重製,買帳的玩家也不一定有老IP多。這也就證實了為什麼遊戲重製的成本那麼高,卻仍然有廠商樂此不疲。當然隨著主機性能的提升和玩家們越來越挑的口味,重製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優秀的作品雖然有,但搞砸了的卻更多。
《星際爭霸:重製版》與《魔獸爭霸3:重製版》則宣告了暴雪也加入了重製遊戲的熱潮當中。儘管RTS遊戲現在的熱度遠不如二十年前,但是想想阿爾薩斯、吉安娜、希爾瓦娜斯、薩爾以及雷諾、凱瑞甘、澤拉圖等經典遊戲人物,將以全新的模型或面孔出現在玩家眼前時,就足以讓暴雪粉絲們血脈賁張了。暴雪這幾年毫無疑問在走下坡路,但這次的經典遊戲重製無疑是暴雪能否挽回流失玩家與正名的重要一役。然而,遺憾的是,暴雪似乎真的成了扶不起的阿鬥,《魔獸爭霸3:重製版》的糟糕表現,令玩家們大失所望,甚至成為了Metacritic史上用戶評分最低的遊戲。
再說回《最終幻想7》自己身上。由於「最終幻想7補完計劃」的存在,SE在《最終幻想7》的一系列外傳作品中都不斷提升著遊戲品質,玩法和作業系統也更趨於現在流行的模式。果不其然,《最終幻想7:重製版》的遊戲畫面和戰鬥等系統都借鑑和參考了《最終幻想15》的閃光點,從而適應大部分現代玩家的遊戲需求。
「等待,並心懷希望」
在2019年5月10號索尼舉行的第二次State of Play直播活動中,除開《怪物獵人:世界》放出的全新DLC冰原的預告片外,最令人激動的恐怕就是SE放出的《最終幻想7:重製版》的部分宣傳視頻了。其中愛麗絲與克勞德初見以及送花的經典畫面不知勾起多少老玩家的回憶,又騙了多少粉絲的眼淚。
隨後SE不斷宣布《最終幻想7:重製版》的相關情報。包括遊戲的試玩demo以及「大眾情人」蒂法。原版中的一些有趣小遊戲和知名場景,也接連放出。最新的勁爆消息,莫過於克勞德的女裝照和《最終幻想7:重製版》的主題曲。
畢竟SE希望將這款遊戲打造成超越原作的新一代「神作」。作為一個「最終幻想」系列的粉絲,我是真心希望這款打磨長達5年的遊戲能帶給玩家們新的感慨與悸動。
但是分章節售賣無疑是這款遊戲的扣分點。可如果按照SE目前的開發速度,想玩到所有章節,無疑是個新的「有生之年」系列。這也許是SE為了保護利益的舉措之一,如果《最終幻想7:重製版》的首章銷售量不如人意,大可閹割甚至砍掉後面的章節。
就像當初的《最終幻想15》一樣。
不過,我還是希望SE,能將這些所謂的「小聰明」,好好的用在遊戲製作這條道上。
3DM手機客戶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