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法可快速診斷新冠肺炎患者

2020-12-08 央廣網

運用人工智慧(AI)算法檢查胸部CT影像和病史,可以快速準確地診斷新冠肺炎患者。該人工智慧系統的AUC(曲線下面積,一個用于衡量機器學習準確度的指標)為0.92,展現出與一名資深胸放射科醫生相當的靈敏度。這項機器學習領域最新成果19日發表於英國《自然·醫學》雜誌。

提高檢測新冠病毒的速度與準確度,是當前迫切所需的。目前多採用的方法是新冠病毒特異性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檢測最長需要兩天才能完成,而且可能需要反覆檢測才能排除潛在的假陰性結果。

醫學界認為胸部CT掃描是診斷新冠病毒疑似感染病例的有用工具。但是,在患者患有其他類型肺病的特定情況下,單獨的CT掃描是無法排除新冠病毒的。

此次,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科學家團隊採用AI算法,將胸部CT掃描結果和臨床症狀、暴露史及實驗室檢測結合起來,以快速診斷新冠病毒陽性患者。他們採用一個數據集對該AI模型進行訓練和測試,數據集包含了905名患者的CT掃描結果和臨床信息,基於RT-PCR方法,總計有419名患者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研究人員採用905個樣本中的279例為測試組,對上述AI模型進行測試,並對比兩名人類胸放射科醫生(一名資深放射科醫生和一名專科培訓醫生)的表現。對於測試組中的145例新冠病毒陰性病例,AI模型和資深放射科醫生準確識別出了其中的113例。

研究人員還發現,對於RT-PCR檢測呈陽性、但CT掃描顯示正常的新冠病毒患者,AI系統表現更好,其準確地將25名患者中的17名鑑定為新冠病毒陽性,而兩名放射科醫生將所有患者都鑑定為新冠病毒陰性。因此他們總結表示,在CT掃描和相關病史都可用的情況下,新AI系統有助於快速診斷新冠病毒患者。(記者張夢然)

總編輯圈點

幾年前的我們,絕想像不到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會為一次全球疫情防控帶來如此巨大的幫助。在新冠肺炎面前跑贏時間,還要兼具高度的準確性,這確實得益於過去兩年機器學習的飛速進步,它讓醫生們檢查CT影像不再完全依靠經驗和大腦,而多了一個可以信賴的AI助手。而以CT影像輔助,診斷就有了第二道防線,從而能確保第一時間對疑似患者進行更為精準的診療。

相關焦點

  • AI算法助力醫生快速識別新冠肺炎 揭秘騰訊背後的醫療AI專利
    搭載「騰訊覓影」AI醫學影像和騰訊雲技術的人工智慧CT設備,只需數秒即可助力醫生識別新冠肺炎;和鍾南山團隊組建聯合實驗室,攻堅流行病防控AI;向世衛組織捐1000萬美元,全球開源新冠肺炎AI自查助手;騰訊AI Lab 聯合舜宇光學科技、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三方研發的智能顯微鏡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註冊證,成為國內首個獲準進入臨床應用的智能顯微鏡產品
  • 「科技戰疫」中國經驗馳援日本 阿里巴巴開放新冠肺炎AI技術
    新華網北京4月1日電(記者 陳聽雨) 近日,日本醫療科技機構JBC開始向日本醫院提供中國的新冠肺炎AI技術服務,以幫助日本當地醫生通過CT影像快速進行新冠肺炎篩查。武漢火神山醫院、鄭州岐伯山醫院等近170家國內醫院已經上線應用,累積臨床診斷病例超過34萬。在新冠肺炎診斷過程中,發揮了輔助醫生診療的作用,提升了醫生審片效率,大幅節省了醫療資源。據遲穎介紹,隨著疫情的發展,臨床診斷數據的積累,新冠肺炎的影像學大數據特徵逐漸清晰,CT影像結果變得愈發重要。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診療方案第五版,CT影像臨床診斷結果可作為新冠肺炎病例判斷的標準之一。
  • |必讀|MIT開發AI算法聽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咳嗽聲
    日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醫學人工智慧研究專家發表了最新研究報告:通過AI算法能夠準確聽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咳嗽聲」。該AI軟體算法識別感染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成功率高達「98.5%」。
  • 「AI+醫療」助力精準診斷 「未來醫院」上海「成真」造福患者
    石慶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0日電 (陳靜 生星)急診患者在「太空艙」裡與AI超級大腦互動就能夠獲得病情輕重緩急的判定;AI系統幫助醫生精確、全面診斷病情,同時帶來影像診斷模式革命性變化;AI醫生讓患者提前對就診信息「門兒清」……人工智慧時代「未來醫院」的智慧場景已然在上海真實「上演」了。
  • 全球CT影像20秒診斷,阿里云為新冠AI輔助診斷系統加速
    診斷一位患者,醫生要肉眼閱讀數百幅CT影像一般來說,一個病人的CT影像包含數百張切面,即使經驗豐富的醫生也需要花費大約15-20分鐘的時間去閱讀CT影像,才能得到準確的診斷。在新冠疫情爆發期,疑似患者的CT影像被證實成為篩查新冠肺炎的高效手段,這就代表每個醫生每天需要進行批量CT影像的讀片判斷,無疑這個工作量是驚人的。同時依靠醫生肉眼識別病灶微小的變化會花費大量時間,不僅診斷效率低,也會造成醫生壓力大,患者等待時間長。
  • Nature 子刊重磅:騰訊與鍾南山團隊發布新冠危重症 AI 預測模型 Cox
    為了讓一線醫生儘快在臨床研究中使用到相關成果,研究團隊開發部署了網站服務與微信小程序,使用者只要通過平臺提交對應特徵的測量數值就可以快速獲得分析結果。團隊已公開了相關論文,並將模型在Github開源。騰訊 AI Lab 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聯合發布的新冠肺炎重症概率計算工具截圖。
  • 周敏:流感、普通肺炎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阻擊新冠 權威在線(8)
    流行病學特點是診斷新冠肺炎需要關注的重點 1)傳染源:一般來說,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從現在的一些文獻報導來說,病人一般是在發病7天後開始出現ARDS的表現,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我們還碰到了一例橫紋肌溶解症候群這樣的表現。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因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僅憑臨床表現鑑別流感病毒性肺炎或其他肺炎是困難的。
  • 心肌及炎症標誌物,快速識別新冠肺炎「細胞因子風暴」的利器
    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後較差。兒童病例症狀相對較輕。
  • 智能醫生的締造者 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
    來源:鳳凰網綜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各疫區本就處於飽和狀態的醫療系統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多年來致力於用先進科技解決民生問題的推想科技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調集主創團隊,多方奔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特徵,推出了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為醫生提供了早期預警、快速篩查、鑑別診斷、病程進展分析等功能。
  • 最新新冠肺炎檢測、診斷科研成果在華應用並捐贈伊朗韓國
    (攝影: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 杜燕)全球首個1.5小時內檢測6項病毒的核酸檢測晶片試劑盒獲批,重構肺部結構協助臨床醫生快速診斷,精準定位新冠病毒與人受體相互作用從而為藥物開發和疫苗研究奠定基礎……
  • 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病區消毒隔離的專家共識
    2020年1月,新冠肺炎被國家衛健委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按甲類傳染病採取預防與控制措施。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但也不排除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的可能,且人群普遍易感,故採取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確保所有醫務工作者及患者、陪護人員的個人防護到位尤為必要。
  • 阿里、百度、華為……巨頭為何青睞CT影像智能診斷?
    2月28日,百度飛槳向外界同步了一條新動態:連心醫療團隊基於百度飛槳平臺開發的「基於CT影像的肺炎篩查與病情預評估AI系統」正式上線,可快速檢測識別肺炎病灶,為病情診斷提供病灶的數量、體積、肺部佔比等定量評估信息,並已經在湖南郴州湘南學院附屬醫院投入使用。
  • 阿里健康聯合阿里雲、達摩院 開放新冠肺炎AI技術助日本抗疫
    【來源:環球網綜合】3月31日消息,日本醫療科技機構JBC近日開始向日本醫院提供中國的新冠肺炎AI技術服務,這將幫助醫生通過CT影像快速進行新冠肺炎篩查。該技術由阿里健康聯合阿里雲、達摩院研發提供,已在中國近170家醫院上線,20秒即可完成一次CT診斷,準確率達96%。(JBC工程師正在開發阿里雲新冠肺炎AI的日語應用版本) JBC是日本知名的醫療科技機構,與日本山梨大學醫學院具有長期合作關係。
  • 湖南3D列印首個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模型
    3D列印的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模型3月2日,湖南省首個新冠病毒感染的肺部模型在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製作完成。據了解,這個3D列印模型是根據醫院收治的一位重症患者的肺部情況,按1:1的比例打成。病灶部分用藍色來表示,可以清楚看到患者肺部的病情分布範圍。3月3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放射科主任何玉成對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和CT影像相比,3D列印出來的模型可以更加直觀地展示出病情的分布範圍,並用於指導診斷治療。此外,這一模型也可用作教學科研,讓學生更加清楚患者的肺部情況。
  • 挑戰肝癌AI輔助診斷 這群年輕人初戰告捷
    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癌症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新發肝癌人數約為84萬人,中國佔比55%,其中,只有不足20%的患者能活過5年。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早期肝癌治癒率,倘若患者在發病早期及時治療,肝癌治癒率高達80%以上。因此,肝癌的早期篩查診斷成為破題關鍵,但這並不簡單。
  • 張旻教授團隊研究發現,嗜酸性粒細胞是監測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變化的...
    新冠肺炎的重症率約10%,致死率3.4%左右,大約是H1N1流感的10倍。關於新冠肺炎的防治策略,一是如何做到早診斷,二是如何早期識別疾病的重症傾向,將治療埠前移,從而降低疾病死亡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張旻教授團隊在診治新冠肺炎的過程中,發現「小身材」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EOS)有著大能量,與新冠肺炎的診斷與病情轉歸密切相關,且可以作為病情監測的良好指標(Allergy.6月20日在線版)。
  • 邯鄲市32名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背後的「國醫聖手」
    3月7日,隨著最後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邯鄲市32例新冠肺炎病例實現了「清零」。據了解,邯鄲市中醫院原院長、名譽院長、雞澤縣中醫院院長高社光指導治療了全部病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社光擔任邯鄲市新冠肺炎醫療專家救治組中醫組組長、雞澤縣新冠肺炎專家救治組組長。
  • 新冠肺炎與流感,該如何區分?
    新冠肺炎與流感,該如何區分?  根據現有病例資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發熱、乾咳、乏力等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狀。重症病例多在1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
  • 巴西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667萬例 在新冠肺炎患者身上疑似首次...
    來源:證券時報網據央視新聞9日消息,截至當地時間12月8日,巴西單日新增5108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6674999例,新增死亡病例842例,累計死亡178159人,累計治癒人數為5854709人。
  • 「新冠肺炎」疫情下,肝癌患者該如何應對?
    河南省腫瘤醫院 微創介入科 鄭琳審核黎海亮近日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家都減少出行。然而對於肝癌患者這一特殊人群,較常人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在此特殊時期,作為腫瘤醫院的醫生,我們想對病友們提幾點建議,並結合最新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附上疫情期「肝癌診療攻略」,供大家參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