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夜間,電視劇《三十而已》飾演林有有和許幻山的演員張月和李澤鋒分別發文向觀眾道別。作為劇中最讓人痛罵的一對「出軌」男女,在告別之時同時發文,遭遇的反應卻截然不同。儘管張月發文時一再強調林有有的壞是角色需要,並希望大家能理性對待,但她的評論區內還是有人不斷將角色中的林有有上升到演員,已經「人人喊打」到了人戲不分的地步。但在李澤鋒的發文留言中,雖有譴責,但更多的人帶著融梗、調侃,甚至有網友髮長文表示對許幻山的同情與原諒。
對於許幻山這個角色,前期他與顧佳是人人羨慕的一對模範夫妻。顧佳精明能幹,許幻山不僅長得帥氣,而且會賺錢,有才華,對顧佳言聽計從。當鍾曉芹和陳嶼因為生活中的雞零狗碎而爭吵不休時,當王漫妮遭遇梁正賢的海王人生信條(不婚主義)時,顧佳和許幻山的婚姻卻穩健得令人羨慕。
校園戀情,共同奮鬥,許幻山對顧佳心存感謝,尊重而體貼,感情單純。既不像陳嶼那樣只做不說,不懂浪漫,羞於表達,又不像梁正賢那樣遊戲人生,不願承擔婚姻的責任。但就是這樣一個絕世好男人在後半段卻出軌了,而這一行為導致的最終結果是讓顧佳和許幻山成為《三十而已》中下場最慘烈的一對夫妻。
可就當許幻山和林有有變成了觀眾們人人唾罵的渣男綠茶時,結局處許幻山的風評卻比林有有好了許多。儘管在李澤鋒的發文中也說到自己第一次飾演渣男被罵慘,但人們更為其在發文中描述的遭受到了網絡暴力傷害的事表示同情,並對角色表示寬容。這不禁讓許多人質疑這是否太過於雙標。
其實,這不是雙標,而是人物所展示的層面不同,心理展現的深度不同,讓人們在做判斷時產生了不同的情感。一般來說,人物展示層面越豐富,心理展示深度越深,人們就越難對這個人的行為產生單純的厭惡。而人物展現得越扁平,越容易被人貼標籤,道德判斷也下得越果斷。在結尾處許幻山能被原諒,而林有有絕不被放過,如下三個方面的塑造功不可沒。
其一是許幻山早在還沒有讓顧佳察覺之前就已經心生悔意,並試圖結束和林有有的關係。但他的善良和軟弱讓他沒辦法用強硬的手段與林有有斷絕關係。而林有有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死纏爛打,糾纏不清,甚至明裡暗中的故意向顧佳示威,都讓林有有這個角色越發令人嫌棄。
作為一個被激情所迷惑的男人,許幻山身上所表現出的矛盾、怯懦和軟弱都讓他不斷在與劇中的另一位渣男梁正賢做對比。梁正賢的渣是在骨子裡的,是一種主動的遊戲花叢,根本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對任何女人負責。當他面對王漫妮的質問時,將自己的開放伴侶理念表達得理直氣壯,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但許幻山卻完全不是。
骨子裡,許幻山還是屬於傳統好男人,賺錢養家,生兒育女,小富即安。他從來沒想過離婚,或離開這個家,只是需要偶爾在家庭之外透口氣。對林有有完全是激情犯錯,而且每次和林有有接觸後都充滿了悔意與自責,並一直在試圖了解這段不道德的關係。
這種悔意與自責成為了這個人物身上的矛盾與掙扎。當人性剖開,便容易產生共情。當觀眾看到了其複雜的一面,人們對他的恨意也就沒那麼強烈了。人們會為他的懦弱無能而生氣,但不會從心裡討厭這個人物。
但在林有有身上表現出的只有無節制的欲望和沒臉沒皮的婊氣。我們看不到這個人物身上的矛盾與複雜,也看不到她的動機與目的。這就讓觀眾對她只有反感而沒有絲毫的同情。
其二是許幻山的結局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林有有則只是被顧佳遣送回家。
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文化中,對於知錯能改,改過自新的罪人往往都會抱有道德憐憫。不管是《聖經》中關於耶穌接受失足婦女和罪犯的懺悔,還是佛家所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抑或是儒家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都在強調懺悔的道德力量。
當許幻山因為藍色煙花爆炸,自己得到了這場出軌後的應有懲罰鋃鐺入獄時,他的那種贖罪形象已足以讓許多人原諒他之前的「渣」。觀眾會想,既然在劇中他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已經滿足了心中懲惡揚善的目的,這個人物也就沒有什麼再讓大家打擊得了。
但林有有卻不一樣。她作為好男人許幻山的誘惑者,就像智慧樹上的蛇和魔鬼撒旦一樣令人厭惡。本來人們等著看她同樣在結尾處接受同樣嚴厲的懲罰,比如意外懷孕、墮胎、身敗名裂、自殺之類,但到最後林有有還在玩最後的伎倆,說是做最後的道別,卻連機票都沒買,只為引誘許幻山前來。因為她吃準了許幻山是個心軟的男人。
結果許幻山沒來,等來了顧佳。這個場景給了顧佳面對小三正面剛的機會,同時讓許幻山因懦弱被人嘲笑,開始贖罪之路,唯獨讓林有有犧牲了所有的尊嚴和路人緣。看似在劇中被放過,但在劇外則讓林有有這個角色永遠釘在了恥辱柱上,不可原諒。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在許幻山和顧佳的婚姻中,顧佳後期所表現出的病態掌控欲讓許多深處桎梏的男士找到了共鳴。
在劇情的前半段,顧佳的人設簡直太完美。她把「全職太太」這四個字做了最為精妙的詮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管得了公司,搞得定客戶,總之堪稱十項全能。但就在顧佳混進太太圈後,她的這種完美變得過猶不及。她時刻想用太太圈中那些未必正確但極為流行的觀點來要求自己和約束許幻山。這種規矩和束縛在顧佳看來是一種高尚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修煉,但對許幻山而言則意味著一種折磨。
追求完美的顧佳讓周邊的人都覺得很累。家本來應該是給人輕鬆休息的自在場所,但自從搬進臨江豪宅以來,我們可以看到許幻山在這座豪宅中處處所受的壓力和束縛。雖然顧佳總佔據了道德的高度來為許幻山好,但卻忽略了許幻山真實的心理訴求和渴望。相對於顧佳對財富和地位旺盛的欲望,許幻山其實沒有那麼大的野心,也不屑於成為太太圈中的那種人。
顧佳的總在以自己的方式悄悄地幫許幻山搞定事情,但卻沒有問過許幻山想不想讓顧佳幫忙搞定事情。關鍵是顧佳的頤指氣使因為總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讓許幻山所有的不領情都變成了不識好歹。這種心中苦悶又無法言說的束縛感又讓現實中許多的男士產生了強烈共鳴。
而對女性觀眾而言,儘管開始時會迅速給許幻山貼上「渣男」的標籤。但隨著劇中將許幻山的墮落和顧佳那種自大、步步緊逼和對許幻山心理訴求的忽略形成相輔相成的對比式敘述,也讓一些觀眾開始反思,出軌這種事一個巴掌拍不響,若不是內部出了問題,外因又怎會起作用?於是當最後許幻山鋃鐺入獄,悽慘收場時,大家對許幻山的火氣也消得差不多了,也就原諒了這個曾經犯錯的男人。
但林有有不一樣,自始至終她的心理狀態、家庭背景和動機都處在黑箱狀態。她插足許幻山和顧佳的婚姻既不是出於生活的被逼無奈,也不是因為她與顧佳有什麼仇怨,就這麼橫空出世,來勢洶洶,連一點值得同情的理由都沒有。人們對她既然沒有什麼深入的了解,也就沒有什麼複雜的感情,留下的便只有單純的恨與討厭。
對比林有有和許幻山的角色結局,我們便能知道,編劇對許幻山這個角色表面上在懲罰在怒斥,實際上卻給了太多洗白的機會,將這個人物身上那些人性的弱點都擺出來給大家看,大家也就沒有了對他口誅筆伐的底氣。畢竟細想想,他的這些弱點難道我們就能避免嗎?而對林有有的這個角色則看似輕鬆放過,卻把她推到了道德的審判席中,讓她成為一個恥辱的標誌物,給大家眾口鑠金的機會。
對於許幻山和林有有這對出軌CP,人們對他們的雙標不是性別上的雙標,而是不同人物剖析量級的差異。人們將自己的情感在一個人物身上投射得越多,就越難討厭一個角色;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