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當孩子問:「媽媽,我為什麼一定要考好學校?」時,你是怎麼回答的呢?
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一定要考名校?當時父母沒能給我答案。
現在,作為一位母親,我要說說自己的心裡話,談談為什麼我一定要孩子考名校!也希望,我的一些觀點能幫到更多的家長。
名校是機會的敲門磚
最近,我看了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2》,節目第一期面試環節,8位實習生共同競爭一家知名律所的實習機會。
賀鑫磊:中國政法大學本科、中國人民大學碩士詹秋怡:中國政法大學本科、有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公派交流經歷、美國喬治城大學碩士李晉曄:北京外國語大學本科、美國喬治城大學碩士王驍:國際關係學院本科、北京師範大學、史丹福大學碩士丁輝:常熟理工學院本科(非法學)、華東政法大學碩士……
其中只有丁輝的本科是在一所不太知名的院校讀的,所以即使他曾在辯論環節力挽狂瀾、連撒貝寧都極其看好,但在面試官眼中還是只能排最後一名。
在面試環節,面試官更是直言:「如果不是為了錄節目,我估計在人事部就篩掉了。」
雖然我也不認同這種「唯學歷論」的做法,但現實就是如此,很殘酷!
我當然不想自己的孩子因為學歷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淘汰!
所以我只能讓你努力學習,一定要考取名校!
而且我非常認同《精進》中寫的一段話:
「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
考名校需要學習力
當然,考名校是一個目標,能不能實現還是要看孩子有沒有足夠的學習力!
我本身吃過這方面的虧,所以專門研究過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力,我比較認同復旦大學博士、知名親子教育專家付小平老師的方法,他將學習力分成了:學會提問、獨立思考、勇於表達和學習習慣4個部分。
1、學會提問
提問是表達求知慾的方式,不會提問、不敢提問的孩子往往在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就失敗了。
家長要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積極的和孩子討論,引導孩子有更多思考、提出更多問題。
家長可以在家裡制定一個「每日一問」的計劃,讓孩子每天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或者討論。
2、獨立思考
家長要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孩子也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並且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千萬不要時時刻刻要求孩子「聽話」。
多和孩子說這些話:
你剛才的問題問得太好了,大人有時候也會犯糊塗,你提醒的對!你已經長大了,很多問題可以自己解決了,我相信你一定有辦法的,先自己試試好嗎!你已經長大了,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決定了,你想怎麼樣呢?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你可以想想你覺得應該怎麼辦?
3、勇於表達
勇於表達的孩子通常更有批判思維,能更快的學習新知識、新事物。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想法,讓孩子嘗試自己做主。
家長可以在家和孩子玩「模擬課堂」的遊戲,鼓勵孩子回答「課堂問題」,而且即使回答錯誤也要肯定孩子勇敢表達的表現。
4、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和對學習的興趣是學習力的核心。
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誇獎孩子的進步,經常對孩子說:今天學到了什麼?你學習很認真,很棒!
還要為孩子準備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讓家裡有隨處可見的書,帶孩子觀看知識性的動畫片、電影,給孩子準備整潔、無幹擾的學習環境等。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兒子看的關於培養學習力和學習習慣的書單:
1、《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
適合學齡前和小學一年級孩子閱讀,全套10冊,可以幫孩子解決拖拉、馬虎、不認真、不敢表達、冒失等常見的小毛病,幫助孩子樹立獨立品格,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2、《孫小聖成長記》
有5冊版和6冊版兩個版本,5冊版適合幼小銜接和小學一年級孩子,分為入學準備、學習和閱讀方法、社交方法、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5個部分。
6冊版多一冊我上幼兒園了,適合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的孩子。
這套繪本的特點在於每一冊都贈送了手帳和貼紙,孩子可以一邊學習好的學習方法,一邊在手帳上打卡實踐。
3、《爆笑科學》
這是一套小學生科普漫畫書,共8冊。
科普書是最適合培養孩子的求知慾與探索欲的書籍了,孩子可以從這套書中學到包括常識、地理、物理、化學、數學等多種方面的科普知識。
4、《媽媽不是我的傭人》
通過小主人公身上發生的故事,告訴孩子馬虎、不認真的害處,讓孩子明白媽媽不是必須要照顧自己的,培養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