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小學前學英語,已經是和奶粉同等的成長必備了。
我們不是一個雙語家庭,也不打算建立雙語環境,雖然我和先生都是研究生畢業,英語也還行,可是在國內環境裡可以縈繞英語交流還是感覺怪怪的。加上日常生活中,也不計劃是送孩子去全英文幼兒園和就讀國際學校,沒有固定的全英語環境,所以英語啟蒙的迫切性不是那麼緊。
我是在孩子2歲後,我會給他看一些英語的動畫片,以及教他唱一些簡單的英語兒歌。例如One Little Finger,Let's take a picture這些兒歌,他都會自己唱出來,雖然有些發音沒那麼準,不過很流暢。我會教他家裡所有物件的英語單詞,所有有時候他看到水果,就很自然說出apple、banana、pear這種。全英文的動畫片,他也是全程30分鐘看得津津有味,我問他動畫片裡的情節故事,想看看他能不能懂,沒想到他都能說的出來故事情節。
到了3歲上幼兒園後,我們家上的家附近小區幼兒園,沒有什麼雙語教學,就是每周安排一堂課的英語興趣班。我感覺學不到什麼,我也會在家給她講繪本,看英語動畫片,可總感覺都是興趣出發,沒有一個系統的學習方法。
這個時候,我在想是不是要去上英語啟蒙興趣班,如果能用國外英語國家孩子的英語教材來學的話,那肯定最符合英語語言習慣的。因為我們國內的英語教材,很多都是國人編著,都是國內思維,既然英語是外國人作為母語的語言,那他們學習起來也一定有自己的英語母語思維,我想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英語母語思維。
所以我物色英語啟蒙興趣班主要看所用的課程體系是什麼,廣州這邊當時主要機構大型的連鎖幼兒英語機構我都去看了,有的是用香港幼兒園的英語教材、有的是用卡通片作為教學基礎的教材,有的是用美國幼兒小學的教材。後來我覺得選擇了瑞思學科英語,因為感覺課程體系完善才會更加專業和標準化。
我關注課程標準化的原因在於,因為我知道培訓班的老師流動性都很大,如果沒有標準化的課程,老師的教學風格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而標準化的課程就不用擔心這個,課程標準設置好,每一個老師都能教好!
我孩子從3歲開始報了pre K後,他對英語的興趣提升了很多,去年年底去到新加坡旅遊,他也能和國外的孩子用英語交流。而且瑞思英語的老師還會單獨給孩子建一個微信幫幫群,孩子今年K階段了,裡面的老師越來越多,因為所有之前教過孩子的老師都會在裡面,她們在課堂裡遇到孩子後都會給到及時的反饋和分享,有些老師哪怕現在不教K班,但只要教過孩子的老師都會在群裡分享英語家庭輔導心得,有時群裡提出的問題,也是第一時間有老師解答,感覺真是不錯的幫幫群!
現在K階段開始學習自然拼讀phonics,這是國外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然要學習的閱讀方法,我相信這也為孩子將來上小學系統學習英語打下了基礎。
英語學習是個細水長流的點滴積累,所以找到好的課程學起來會事半功倍,也讓自己能看到孩子成長和進步的軌跡!
本文作者:瑞思英語特約家長—晨晨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