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後一篇關於柯南TV版1034話的文章,這裡也許會有小夥伴會感到疑惑,不就是個動畫組原創劇情內容嗎,至於用3篇文章進行論述嗎?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想明確給出一個標準答案,只想和你們聊一聊這話看似不怎麼樣的「動畫組原創」劇情,它的背後都隱藏了哪些對現實社會反思與嘲諷,希望你們在看完以下這些心裡會有一個正確的答案。
(個人想法意見,如有不足之處請及時補充指正)
「龐氏騙局」及金錢的誘惑
首先整個故事的開始就是一場以投資「海外名貴金魚」而獲取高收益的「龐氏騙局」糾紛(類似),賺得盆滿缽滿的社長仗著合同悠然自得地面對著前來維權的投資者,而受騙的投資者則聲嘶力竭的想討回自己的血汗錢,拿出全部周轉資金的五金店老闆,傾盡了自己兒子全部學費的家庭主婦,像極了現實生活中那些想著一夜致富,最後卻淪為別人案板上魚肉的「投機者」而且我認為動畫組還有一個細節處理得非常好,那就是對於這些投資者年齡段的設定。
從劇情畫面中我們可以明確判斷,這次經濟糾紛的受害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原因其實就和為什麼買保健品上當的都是老年人的理由類似,畢竟三十不惑,甘不甘於現狀會讓很多人失去了對風險原有的警惕,而這點就完美的反應和警示了現實世界中關於「龐氏」這類的騙局的受害人群的心態。
除此之外劇中毛利小五郎的不願為金錢而與對方同流合汙的態度,又和劇中的另一個角色秘書「梶蒲勇人」的轉變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前者不為金錢所動守住了自己的底線,而後者卻被金錢腐化拋棄初心,就如毛利小五郎在劇中所說的那句話「我毛利小五郎還沒有墮落到要向魔鬼出賣靈魂」。
這就是所謂天使與魔鬼之間的界線吧,它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鴻溝之距,也許就是一份誘惑,一念之間而已,這裡也在間接地告誡大家,天上沒有白掉餡餅的好事,凡事多長個心眼,懂得如何抵制誘惑。
家暴是不可迴避的社會問題
除了對「龐氏騙局」的警示之外,本話內容還對另一個普通存在的社會問題進行了反思與隱喻,而這個社會問題就是「家庭暴力」。
原本我一直認為1034話的犯案動機應該是一早就擺在明面上的「經濟糾紛」,直到最後犯人的自述才發現動畫組想要告訴我們的東西還遠不止這些,日本雖然是一個發達的國家,但是直到現在為止還是保留了大量的傳統封建式思維,就好比說「男尊女卑」的概念,它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就會滋生「家庭暴力」的惡習,至於其中的原因,我覺得用一句話來形容最恰當「情感生活中優越感帶來的往往不是幸福,而是更多的成見與矛盾。」
就如1034話中的單元故事女主,當她的男朋友失業在家一事無成時,他們兩個反而有了一段比較幸福的時間,可當男方開始事業有成後,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遠,過度的優越感讓男方迷失了自己,除了提出分手的要求外,甚至還開始動手家暴女主,這裡動畫組還特意給了女主一個撩起袖管展示瘀傷的畫面。最後終於逼得女主採用了一種非常激進的方式來進行反擊釀成了一段悲劇。
最後用「家庭暴力」的原因來反轉整個故事線的動機,不得不說這次動畫組在某些深層次東西上的用心良苦。
隱喻的「善惡終有報」
還有一點就是對於「善惡終有報」的一種警示與告誡,相比前兩個的簡單直白,動畫組對於善惡有報這一塊的表達則要顯得含蓄很多。
1034話的故事總得來說是一場由「情感糾紛」引發的悲劇,所以受害者本應該只有「梶浦勇人」,然而結局卻是社長土田也被連帶受害了,如果只從故事動機來看的話,那麼土田的受害其實還蠻「冤枉」,別人小兩口之間的情感問題卻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不過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再去看這個問題,你就會發現其實這個土田社長也並非絕對的「無辜」,至少在大義面前他是個惡人,一場「龐氏騙局"的幕後策劃者,一個將自己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壓榨者,一個墮落到將自己靈魂出賣給魔鬼的人,這麼想來他現在的結局貌似並不值得同情,反而應了我們古代的一句話:「善惡終有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雖然這一塊並沒有什麼官方的論證,只是我個人的理解解讀,但是我相信全然向善的這一點不管是柯南的世界還是現實的社會裡,都是永恆不變的一道真理。
總結:
以上便是我個人對於柯南原創動畫1034篇中幾個隱喻內容的理解,今天寫這篇文章是有我個人情緒與私心的,首先我承認青山老師的原創主線劇情很精彩,也承認現在的動畫原創的內容質量存在不同差異,但是這絕對不是某些極端柯粉擁有莫名優越感的理由。
我一直認為,一切自以為是的優越感都是源於其自身在認知和見識的不足,而小肚雞腸是盛著這份優越感的最大容器,真正成熟的人會包容而不是聲嘶力竭的各種謾罵自己與別人的差異。
我記得在《自卑與超越》中曾有過這麼一句話:「凡有些成就的人,都在追求屬於自己獨有的那種優越感。但這不單單是浮在表面上,還體現在一個人生活態度和生活模式上。」真正比金錢物質,豐富學識,聰明頭腦更吸引人的,正是那些良好的修養和待人謙和的態度。
最後你們在這一話內容中還發現了哪些隱喻,歡迎留言。
(本文配圖來自相關劇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