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患者比例不足9%,中國高達50%!洋產品不合適怎麼辦?這位中國...

2020-12-05 健康界

「解決臨床患者真實需求,為更多患者帶去生命之光,才是我們不斷努力創新技術和產品的動力源泉。」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創新,源自患者需求。浙大二院王建安教授的創新源泉,來自患者對生命無限渴望的真實需求。


從學習微創換瓣技術,到形成「杭州方案」,王建安教授帶領團隊一路「跋山涉水」,用創新技術和產品,勇敢迎接中國瓣膜介入浪潮。


7月27日,CHINA VALVE(HANGZHOU)2020大會現場,王建安教授直播——「聽全球名家講瓣膜創新的故事」。


「快不行了,我們真的不抱希望,死馬當活馬醫了。」2013年,浙江嘉興的費大伯被送到浙大二院時,已命懸一線,女婿講起當時發病的情形,依然感慨萬千。


「患者被送來時非常脆弱,是家屬抬進醫院的,人很消瘦,整個皮膚是黃的,腹水導致肚子很大,全身浮腫。預計生存期可能也就3-4個月,可以說已經被下了死亡判決書。」王建安教授回憶道。


當時,費大伯的身體很差,不但白天不能平躺,連晚上也需要靠坐在床上,全身浮腫和黃疸,身體多處潰爛,已經無法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但人生就是這麼奇妙,就在費大伯絕望之時,他遇到了王建安教授團隊,事情出現了轉機。王建安教授團隊運用了一種前沿的手術方式——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及時挽救了他的生命。


主動脈瓣是人體最大的血管——主動脈與心臟連接的門戶,這扇「門」每天開閉約10萬次。「門」在長年累月的使用下,「折舊」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打不開或關不攏的情況。「門」一旦壞了,直接影響到血流通暢,加重患者心臟負擔,最後引發心力衰竭。


按常規治療方法,這些「心門」損壞的患者需開胸進行瓣膜置換手術,但有不少患者因身體狀況原因,不適宜接受外科手術。


2010年,王建安教授得知歐洲開始了一種新的技術,他告訴患者:「國外有技術了,我們總有一天會掌握。」


但還是有很多患者在等待的過程中,離去了。「當患者需要你救他時,你卻沒有辦法。」這可能是作為醫生最大的「痛」。


與死神搶時間、為患者謀福祉的緊迫感,驅使王建安教授迫切地想要掌握這項技術,並下決心要把國內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做起來,為患者帶去重生的希望,帶去生命之光。


2010年,王建安教授在英國倫敦橋邊上的一家醫院裡第一次觀摩了一場瓣膜介入手術。「連續呆了兩三天,一有手術就在旁邊琢磨、觀看。」王建安教授說,「從倫敦回來後,我們想更早開展,但當時國內拿不到器械。直到2012年底,終於拿到了器械。」


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唯有不斷地磨合和練習。


經導管換瓣是一整個團隊的工作,需要心血管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超聲科、放射科和麻醉科等多學科團結協作,事先制定周密的診治計劃。儘管在歐洲觀摩學習過,但畢竟沒有實踐經驗,對於一個團隊來說,開展一項全新的技術,從病理分析、影像到操作的每一步都要保證不出錯,是非常難的一個過程。


「記得在第一臺手術之前,我們練習了幾十次,每一個角色都充分磨合、預演,這種反覆推演的過程是確保手術成功的最重要『法寶』。」


「我們通過血管介入,解決了過去需要開胸破肚才能解決的問題。」


微信視頻預覽查看


王建安教授說,通過導管建立通路,把瓣膜放入恰當的位置,很神奇地就把「心門」換了。


這是王建安教授帶領團隊做的第一例TAVR,這種具有創傷小、風險低、恢復快、無疤痕等優點的技術,為心臟瓣膜病患者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和選擇,為失去外科手術機會的患者帶來了重生的希望。


7年沉澱,TAVR在浙大二院快速發展。


「患者的支持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王建安教授感慨,「有些患者很脆弱,家屬就對我們說,無論如何只要你們積極搶救,我們就值了。這是對我們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

為了能更好更快地救助患者,從早期一臺手術需要兩個多小時,到現在正常只需要二三十分鐘,王建安教授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勇往直前。



「要根據中國人的解剖特點和現有的社會架構,研發比較適合中國人的瓣膜和技術。」  


時代是出題人,我們是答卷人。把解決患者需求當成一場大考,答好「更好為患者服務」這張考卷。


如今,王建安教授的團隊相互之間充滿默契,團隊成員抱著齊心合力為患者服務、減少併發症的目標,制定了一套簡之又簡、精之又精的流程,並為之全力以赴。


雖然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崗位,日常工作任務繁重,但只要有患者需要做TAVR,團隊成員就會克服工作上的困難,匯聚起來迎接「戰鬥」。

在手術過程中,王建安教授常感覺不太順手,瓣膜會往下滑。「後來就琢磨不對,兩個門葉和三個門葉不一樣,我們學的都是西方人的經驗,他們的患者大多是三個瓣葉,很多方法對中國患者來說並不適用。」


西方國家接受TAVR的患者中,僅有3%至9%的患者存在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的情況。不同的是,我國此類型患者佔比高達40%至50%。


在傳統的TAVR中,如果說瓣膜是「心門」,瓣環就是「門框」,醫生會按照「門框」大小來選「門」的尺寸。但臨床實踐中,這樣選定的人工瓣膜,為二葉瓣患者置入後,瓣膜周圍常常出現漏血,或需要安裝起搏器,甚至導致患者術後死亡率上升。


擺在王建安教授面前的難題是:要麼放棄這部分患者,要麼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一個重要的發現,往往都是當初一剎那間的想法改變。王建安教授選擇了迎難而上。他把過往的全部病例拿出來研究。


「之前我們是按照『門框』來選的,這是不對的,應該按照『門框』上面的大小,因為不太可能把『門框』上面那麼重的鈣化打開到和『門框』一樣大,比『門框』小,就會擠。」


「不按門框選,那按哪選?」 王建安教授的學生問。


「門框上面怎麼評估?」王建安教授說道。


發現問題後,王建安教授和團隊將二葉瓣患者手術的技術突破,作為科研主攻方向,想方設法開展方案評估門框上的結構大小,產生了一系列理論和實踐。 


2018年,王建安教授團隊首次在國際上提出「基於瓣上結構的選瓣策略」,這就是讓中國引以為傲的「杭州方案」,非常有效地解決了相當一部分二葉瓣患者的問題。


「『杭州方案』還需要不斷完善,對二葉瓣當中的一部分患者非常合適,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的問題解決不了,還在不斷的改進當中。」 王建安教授說。

「研發能夠回收置入的瓣膜,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夢想。」 


醫生很多時候需要有發明家的思維。現代醫學的進步都是「腦洞大開」帶來的,很多傑出的設計來自工程師人才和醫生的理念碰撞,從而產生了很多新產品、新方法。


一個靈感的觸動,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設計理念,在手術方式上可以有很多思考,其中down size就是很有意思的一個理念。down size是瓣環選擇縮小,實時用球囊去評估瓣上結構,可能會使得尺寸選擇更加合理。它有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是釋放點和以往不太一樣。


目前,國內所有的上市瓣都是一代瓣,所謂一代瓣就是只有一次機會,一旦打開,不可能收回,如果不合適,只能釋放,所以萬一沒有能夠一擊而中就要套第二個進去,形成瓣中瓣,這個過程當中會產生很多風險。


基於此,王建安教授團隊和工程師團隊一起努力,開始研發中國的第二代瓣膜。研發過程是艱辛的,任何一個新產品從發明到臨床都需要無數次的模型試驗、動物實驗,白天工作忙沒時間,很多實驗只有晚上做。反反覆覆經過無數次實驗,直到臨床應用之後,還在不斷改進。最終,王建安教授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中國首個可回收瓣膜系統VenusA Plus。

「對我來講,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思考怎麼把病人治好,把手術做好。」


王建安教授團隊的每次正式亮相,一定能夠有新的東西讓大家眼前一亮。對於王建安教授來說,創新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對更多治療形式和手段的勇敢探索。


就在7月23日,王建安教授帶領團隊成功完成全球第一例經股靜脈二尖瓣修復(Dragonfly)手術,標誌著我國在二尖瓣介入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人要經常覺得自己不行,才能更快進步。」王建安教授對年輕醫生建議道。



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


一個小時的「聽全球名家講瓣膜創新故事」直播,讓我們感受到10年的中國瓣膜路,以王建安教授為代表的新時代心臟瓣膜人他們自身就有著一種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感。


「學術是交流起來的。」 


CHINA VALVE(HANGZHOU)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讓大家在這裡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獲,激發起對研究的熱情。


CHINA VALVE(HANGZHOU)是世界級的學術盛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應,越來越能夠築巢引鳳,讓更多優秀的專家願意到這來展示自己。


「可以說全世界最好的中心都來進行手術演示,全世界最好的專家在線做了分享,大家共同獻藝、獻技,這是難得的機會,大家一定不要錯過。」王建安教授特別強調。


希望CHINA VALVE(HANGZHOU)能夠為那些準備開展瓣膜介入的中心帶來全新、系統的培訓機會;對已經開展心臟瓣膜介入的中心能夠帶來技術快速提高飛躍的機會;更要為那些已經成熟的心臟瓣膜介入中心帶來更多經驗分享和技術交流的平臺,最終讓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瓣膜病患者因此而受益。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中國瓣膜經過10年發展,已經煥發出了蓬勃生機,但仍需鼓足繼續「跋山涉水」的精氣神,創新前行。


文章來源 | 嚴道醫聲網

編輯監製 | 浙大二院 宣傳中心

相關焦點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中國心血管病患者超3億
    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總體發生比例為17.5%,瓣膜性房顫患者26.9%發生腦卒中,非瓣膜性房顫患者24.2%發生腦卒中。 房顫患者服用抗凝藥物比例有很大提升,導管消融手術比例逐步增加。
  • 中國最新「洋垃圾」禁令頒布,明年起正式生效,西方好日子到頭了
    這項最嚴「洋垃圾」進口禁令將在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同時它也引來了外媒的關注,畢竟這代表著中國全面禁止「洋垃圾」進口,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進口國,僅在2019年我國固體廢物進口量就達到了1348萬噸,不過由於中國近些年來不斷加強治理工作,「洋垃圾」進口總量實際上也在節節下滑,這印證了有關工作得以有效落實,我國完全能夠根除國內的「洋垃圾」
  • 全面禁止「洋垃圾」,中國說到做到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經修訂後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明確提出,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因此,中國全面禁止固體廢物進口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的過程。  從允許進口、限制進口,到禁止進口,中國對固體廢物入境的監管變化,深刻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與生態環境理念的轉變。  首先要明確「洋垃圾」與固體廢物的概念區別。
  • 全面禁止「洋垃圾」,中國說到做到(專家解讀)
    經修訂後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明確提出,國家逐步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因此,中國全面禁止固體廢物進口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的過程。 從允許進口、限制進口,到禁止進口,中國對固體廢物入境的監管變化,深刻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與生態環境理念的轉變。 首先要明確「洋垃圾」與固體廢物的概念區別。
  • 跨國CRO眼中的中國新藥研發:成本攀升、創新採納率低、患者不足是...
    雖然目前在北美、歐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亞太地區均有布局,但精鼎亞太地區有著人數最多的員工,而中國地區有8個辦事處,是設立辦事處最多的國家。目前,精鼎醫藥超過50%的業務來自於中國本土藥企,這一數字背後,是政策鼓勵、資本湧入,港股、A股相繼對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打開大門等利好舉措的推進。這股創新藥熱潮也催生了國內CRO龍頭企業的誕生。
  • 西方:中國需撤回「禁令」,由不得你們說不,中:不可能
    "洋垃圾"的風波再次來襲,西方:中國需要撤回"禁令",這是我們投票出的結果,由不得你們說不,但對於他們這樣的說法,我國的回應也只會是:不可能。,畢竟在早些時候,"西方"一詞也算是實力的象徵,而且其中的發達國家也不在少數,因為大量工業以及其他垃圾的堆積,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不小的影響,而西方又不想花費精力在解決這點小事上,所以他們通常就會選擇一個國家進行出口。
  • 「天使」還是「魔鬼」:洋地黃類藥物,你用對了嗎?
    其次,洋地黃類藥物在我國的使用比例仍然較大,目前仍然不可或缺。住院心衰患者地高辛的使用比例:√1980年51.7%,√1990年45.5%,√2000年40.3%,中國心房顫動註冊研究顯示,住院房顫患者洋地黃的使用率為11%;
  • 中國裝備的洋外號:「飛豹」秒變「比目魚」,山東艦明顯不懷好意
    當然,在有些時候因為一些事情我們或許還會獲得一個外號,而我們的武器裝備在外國也有一些「洋外號」,就像是我國的飛豹戰鬥機,在美國人的口中成為了「比目魚」。綽號有調侃,有針對,但北約對於中國武器裝備的「別稱」明顯屬於後者,這一點從山東艦的稱呼上就已經完全體現出來了。北約代號是冷戰時期北約替蘇聯與中國軍事裝備所起的編號和命名,蘇聯解體之後,北約仍然延續著傳統的做法。
  • 洋碼頭產品分析
    然而近三年來,原本排名行業第五的洋碼頭,市場份額不斷降低,從5.9%降到了如今不足1.5%。為何洋碼頭前期在競爭激烈的跨境電商市場中能夠搶佔大量市場;後期卻發展乏力,屈居一隅,本人作為洋碼頭的用戶之一,在本篇文章中將深入分析洋碼頭這款產品的發展歷程和跨境電商行業相關信息。
  • 這些洋奶粉可能不符合中國標準 你家買了沒?
    這些洋奶粉可能不符合中國標準   日本明治和固力果以及美國的美贊臣和雅培部分營養素不達標   紅網時刻長沙9月9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丁蓉)不少湖南年輕媽媽熱衷海淘洋奶粉,認為又便宜又安全。
  • 肯德基開始賣豆花,洋餐飲品牌正在從「本土化」走向「中國化」!
    除了肯德基之外,麥當勞推出了不同系列的米飯產品,而為了讓米飯產品看上去有點不一樣,麥當勞採用了「飯卷」的形式,看上去更接近漢堡的屬性。入鄉隨俗的星巴克,則依據中國的傳統節日推出了粽子、月餅都節日食品,在迎合中國人口味的道路上走得更前一步。如今,越來越多的洋餐品牌開始通過「本土化」的戰略在中國餐飲市場進行破局,對於吃慣了中餐的中國消費者來說,也非常願意為「新鮮」的本土化產品買單。
  • 中國也會有官方造的等比例高達了!上海將造等比例自由高達立像
    《機動戰士高達》是風靡世界的動畫、模型系列,在日本,曾經就在臺場建造過等比例的初代高達立像,之後還有等比例,甚至可以變身的獨角獸高達立像展示,引發高達迷的關注。而在日本也報導過不少來自中國的山寨高達立像,讓人覺得有些尷尬,但這一次,萬代官方將和中國合作,在上海搭建1:1比例的高達立像,可以說叫所有中國的高達迷振奮人心。
  • 中國也會有官方造的等比例高達了!上海將造等比例自由高達立像
    《機動戰士高達》是風靡世界的動畫、模型系列,在日本,曾經就在臺場建造過等比例的初代高達立像,之後還有等比例,甚至可以變身的獨角獸高達立像展示,引發高達迷的關注。
  • 造12.7大狙還得學西方:中國出口產品,性能遠高於我軍自用型
    其中俗稱26式的CS/LR4進步喜人,800米距離上的散布範圍大小知識略高於1MOA(現代專業狙擊步槍的標準是不高於1MOA);教練激動的表示,「如果不是親身體驗,我不敢相信我們已經有了國產的真正意義上的高精度狙擊步槍。」
  • 雅培、美贊臣、明治等奶粉產品不符合中國標準
    部分海淘奶粉被曝不合格。9月6日晚間,中央電視臺《消費主張》欄目播出中表示,欄目組對中國、美國、歐洲、日本9款知名奶粉進行歷時6年全方位檢測,其中雅培、美贊臣、明治、固力果四款產品被檢測出不符合中國標準。  在這一次的52項檢測中,美國奶粉雅培在生物素、鐵和左旋肉鹼這三項指標中不符合中國標準。美國奶粉美贊臣在鐵和左旋肉鹼這兩項指標中不符合中國標準。
  • 15國想要與中國合作,希望中國進口「洋垃圾」,網友:想什麼呢?
    而中國也是這麼一個發展的國家,在早期發展的過程中,也是經過了許多的彎路並且發展得很是曲折。01中國國力提升在我國發展初期,很多國家都不看好我們當時,我國想要發展海軍,要想發展好海上的隊伍,有船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但是我國沒有造船技術,擁有這些技術的西方國家也不捨得將這些核心技術給我國賣給我國,因為他們也不想我國得到發展。無奈我國只能進口西方國家已經廢棄的船隻來進行研究,但是由於西方國家在出售這些船隻的時候就已經將有價值的零件拆除,導致我國只能利用少量的發現來研究。
  • 中國患者「返鄉記」:一場漂洋過海的人道主義救援
    周燁身著防護服幫助轉運患者。浙江天瑞醫療國際會診中心供圖基於此情況,日本醫科大學千葉北總醫院求助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及浙江天瑞醫療國際會診中心,幫助協調患者回到中國。據了解,2019年末成立的浙江天瑞醫療國際會診中心,致力於拓展跨國醫療合作與發展,引入全球頂尖醫療資源和醫藥產品。浙江天瑞醫療集團董事孫餘愷介紹,正是在此前的跨國合作經驗基礎,為這場漂洋過海的人道主義救援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由於患者回國心切,我們決定儘快進行這一次的國際援助轉運。」孫餘愷介紹,重症病人國際轉運本來就有著較大的困難,疫情背景下更是有無數需要解決的問題。
  • 全面禁止「洋垃圾」,再也不用當西方國家的垃圾處理廠了!
    終於可以不當西方國家的垃圾處理廠了!但是有人歡喜就有人憂,「洋垃圾」的進入本身就是時代的產物,帶來的除了汙染,也有不可忽略的經濟效益,甚至成了某些地區某些人群的生存之本。廣東汕尾的碣石鎮,就是這麼一個「撿垃圾帝國」,20萬人口的彈丸之地,竟有數萬人都命繫於此......告別「洋垃圾」後,他們,怎麼辦?
  • 巴黎日記:中國清零,西方又開始質疑了
    不僅僅是因為東西方、全球有共同的敵人,有相同的境遇,也因為中國做的最好。更因為直到這個時候,西方仍然放不下自己的傲慢和私利。中國的清零,無非是令西方難堪和感到巨大的壓力:中國第一個出現疫情,它們肆意貶低和嘲諷,後來自己卻淪陷。恰這時中國迎來勝利的消息,這自然令其很難接受。幾乎是出於本能,就發起質疑大戰。
  • 中國鋼鐵產量佔全球比例高達61%!澳大利亞發現中國經濟V形反彈
    7月份中國鋼鐵產量佔全球比例高達61%!澳大利亞發現中國經濟V形反彈。過去中國鋼鐵佔全球比例過半,已經很可怕的;但7月份中國產量破歷史新高,而國外出現下降,產能佔比進一步提升到61.14%。而中國7月鋼鐵產量同比增長9.1%,達9336萬噸,單月產量創出歷史新高;最終佔全球比例達到61.14%的高度。國外主要產鋼大戶方面:7月美國鋼鐵產量減少29.4%至524萬噸;歐盟減少24.4%至982萬噸;印度減少24.6%至715萬噸;日本減少27.9%至605萬噸。所以可以說這方面中國一枝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