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溝通是需要掌握技巧的,缺少溝通的生活是黯淡無光的,父母和孩子溝通是情感需求更是成長需要。如果能夠進行有效溝通,家長才能真正走進孩子心裡,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傳遞下去,但往往家長有心,孩子卻未必能夠接受。
近日看到一個視頻,爸爸心疼女兒每天獨自上學,感到很愧疚,就想偷偷地跟在女兒後面,卻意外發現女兒半路上把自己給孩子做的燒賣扔掉了,視頻還沒有拍完爸爸就追了上去,沒想到女兒發現爸爸後,做的一個舉動讓爸爸瞬間溼了眼眶。
女兒看到爸爸後很是驚訝,爸爸質問女兒:「你為什麼要那麼做?」女兒委屈巴巴的說:我做錯了事情,把你辛辛苦苦做的燒賣扔掉了,爸爸接著問:「是扔掉了那麼簡單嗎,你還撒了謊?!」女兒表示很自責,隨即就開始打自己耳光,一邊打一邊說:「我做錯了事,浪費了那些糧食,更不應該撒謊。」這一行為讓爸爸無從下手,爸爸表示很心疼。
隨後這個視頻就上了熱搜,網友卻表示這個爸爸做得好失敗,孩子做錯事,第一反應竟然是自己打自己,理由是怕爸爸打的更狠。很多網友猜測是不是爸爸經常打罵孩子,所以孩子才會做出自己動手打自己的行為。爸爸表示自己並沒有打孩子,只是孩子自己先下手為強了,自己連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說出口。
其實大家只關注孩子為什麼要打自己耳光,關心爸爸是否責備孩子,卻沒人關心孩子為什麼會那樣做?為什麼把燒賣扔掉還對爸爸撒謊說自己吃掉了?孩子明明知道爸爸辛苦,卻扔掉了燒賣,害怕爸爸責備只能撒謊。
有沒有想過孩子可能不喜歡吃燒賣,只是不忍心讓爸爸失望,只能撒謊帶走,但是自己又不想委屈自己,所以就偷偷扔掉了,女兒在乎爸爸的心意,不想讓爸爸失望就做了錯事,爸爸卻沒有發現女兒根本就不想吃燒賣,雖然浪費糧食是可恥的行為,女兒確實有錯,但是父親的錯更嚴重。
可見爸爸和孩子平時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爸爸不了解女兒,更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女兒連一句「我不想吃」都不敢說。在家長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說明家長是懂教育的,在這個時候最怕的就是和孩子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傳達下去,往往是家長有心,但孩子未必能夠接受。
錯誤的溝通方式不僅不能幫助到孩子,有的時候會導致他們的誤會,從而產生親子矛盾。好的父母影響孩子一生,天下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良好的溝通不是父母單方面對孩子下命令,也不是父母一味地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有效溝通一定是有前提和基礎的。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並對孩子發表的意見有足夠的耐心和尊重。對待孩子要懂得「平等對話」不能把溝通變成訓話。
家長最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因為孩子的天真和幼稚,就覺得他們說的話都是沒有意義的。
家長要多一份耐心和細心去聆聽孩子話中的意思。
在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要學會傾聽,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並尊重孩子的情緒和人格。不要凡事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做出決定,不能以大人習慣的處事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問題。
如果父母不能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沒有有效的溝通前提,那麼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道路上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尤其是青春期的時候,孩子會出現各種各樣讓父母頭疼的問題。
在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不要隨便地自作主張,多傾聽孩子的意見,更不要用大人的思維方式去評判孩子的想法,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關愛!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