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過去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雙面膠》依然是我心裡最經典的陰影婆媳劇。
只是跨越10多個年頭,再去重溫這部劇,對於胡麗娟悲慘結局的根本原因又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從前,總覺得胡麗娟的不幸是那如狼似虎、要把兒媳生吞活剝的婆家人造成的;可現在看來,才恍然發現老公是她不顧父母反對要嫁的,婚姻之路也是她一步步走到無路可退的。
想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胡麗娟慘敗的根源不在別人,而在於她自身的不清醒、不理性、不死心。
如果她能守住以下三個底線,故事會有截然不同的走勢和結尾。
01底線一:婆媳不同住
胡麗娟和李亞平是由自由戀愛走進婚姻圍城的,起初兩個人感情不錯,李亞平心甘情願為老婆端茶倒水、洗衣做飯,胡麗娟也很慶幸自己嫁了一個眾人稱讚的好老公。
可是,新婚的幸福生活沒有持續多久,就被從東北趕來上海的公婆打亂了。
婆婆來上海的第二天就按照自己的喜好給家裡來了個大變樣:高級沙發鋪上了廉價的毛巾被,500塊的亞麻餐桌布換成了塑料臺布,吃飯用的小瓷碗換成了大海碗,連牆上的裝飾畫也被日曆遮擋了一半……
婆婆做事越權,胡麗娟心裡很是反感,可李亞平嬉皮笑臉地說了幾句好話就把她的不悅壓下去了。
也正是因為這一次的心軟,二人世界變成公婆同住四人組,為日後無窮盡的矛盾和爭吵埋下了伏筆。
其實,婆媳同住導致夫妻感情變淡甚至婚姻破裂的例子很多,比如《裸婚時代》裡的童佳倩和劉易陽。
兩人從青蔥的學生時代相戀,有8年感情基礎打底,可結婚不到一年,便從恩愛的小夫妻變成了爭吵不斷的怨偶,最後以離婚收場。這其中的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婆媳矛盾仍是主因。
婆媳相處有什麼秘訣嗎?也許有人會說只要兩個人能學會換位思考,多理解多體諒對方,各自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就能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說這種話的人大概有兩種,一種是未婚人士,習慣用理想主義的眼光看待那些家長裡短;另一種是情商超高的人,確實能夠按上面的理論去實踐。
但就大多數普普通通的已婚人士來說,化解婆媳矛盾的根本措施就三個字「分開住」。婆媳見面次數少,接觸時間少,相見自然能夠客客氣氣的。這樣一來,誰也不必委屈自己去遷就對方,誰也不用為自己看不慣的行為生悶氣,何樂而不為呢?
02底線二:婆家娘家錢財分開
當我看到李亞平的姐姐以融資入股辦廠為由,態度蠻橫地打電話給李亞平讓他湊齊剩下的12萬時,一種不祥的預感便湧上心頭。
再看到李亞平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堆起一臉貪婪的皮肉之笑,戴起圍裙作羹湯,一口一個老婆親熱地叫出口時,竟覺毛骨悚然。
關於拿娘家的錢給婆家融資這件事,胡麗娟從一開始就投了反對票,她還把其中的利害關係一條條分析給李亞平聽。
但很可惜,她所謂的原則只堅守了一個晚上。當她第二天看到李亞平哭喪著一張臉,悶悶不樂時,她又主動談起了這件事。為了讓李亞平高興,她雖然心裡打鼓,還是硬著頭皮回家找父母要來了十萬塊。這十萬塊裡有六萬是哥哥買房子要用的錢。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廠長攜款跑了,所有的錢都打了水漂,兩家人因為錢財糾紛大動幹戈,李亞平的父親因此意外喪命,胡麗娟的母親中風癱瘓在床。
婆家有困難,做兒媳的該不該找娘家幫一幫?有人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娘家人沒有義務幫助婆家人;也有人說,結婚以後,兩家變一家,不幫忙太過冷漠,輕則影響親家的關係,重則影響夫妻感情。
在我看來,問題的答案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來,要看婆家借錢用在哪裡,遵循救急不救窮的原則;二來,要看自己的經濟條件是否允許,量力而行;三來,出錢時要做好最壞的打算,萬一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要能保障日常生活所需。
像李亞平的姐夫融資入股做生意之類的緣由,還是不要把兩家人的錢財搞在一起更好。生意做得好,大家都高興;若生意做得不好,血本無歸,親人恐怕要變仇人了。
03底線三:家暴零容忍
《雙面膠》劇版的結局是胡麗娟第二次被家暴後,和李亞平分居了一年。婆婆彌留之際,她帶著孩子前去探望,讓老人看了孫子最後一眼。
劇中雖沒有明確說明胡麗娟和李亞平是否和好,但從胡麗娟的做法中可以看出她對李亞平依然舊情未了,如果李亞平願意,她還是會傻傻地待在這座婚姻圍城之內的。
和真實事件女主慘死的結局相比,電視劇的結尾無疑過度美化了,不真實也不合理。
畢竟,家暴這種事有第一次,就有無數次,而且一次比一次下手更重。也許第一次只是扇你一耳光,事後還會跪在你面前道歉、賠罪、懺悔,第二次很可能就演變成了拳打腳踢,日後的某一次說不定還會要了你的性命。
如果現實版的胡麗娟早點下定決心離開那個軟飯硬吃的男人,又怎會落到被一拳又一拳活活打死的悲慘境地呢?
所以說,女人可以守不住男人,守不住婚姻,但一定要守住這三條底線:
一,不和婆婆同住一個屋簷下;
二,不濫用娘家錢貼補婆家;
三,對家庭暴力保持零容忍的態度。
做到這三點,女人才能活得更好。
(圖片源於網絡,若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聯繫,將立即刪除。原創文章,歡迎轉評贊,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