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是嶽武穆的志向,但嶽飛真有收復河山的實力和能力嗎?

2020-12-17 心動趣歷史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曲《滿江紅》顯示出了嶽飛收復宋朝江山,驅除女真金人的滿腔熱血,那麼作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嶽武穆,他真的有收復河山,直搗黃龍府的實力和能力嗎?

公元1140年,完顏兀朮撕毀停戰協議,再度攻擊南宋,嶽飛順勢發起北伐戰爭,聯絡兩河各地的義軍奮起反擊金兵。嶽飛率領軍隊一舉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全軍挺近朱仙鎮,金兀朮因為畏懼嶽飛,準備撤出河南。

但是不幸的是,宋高宗趙構和權相秦檜一心想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催促嶽飛撤軍。嶽飛無奈,只得將軍隊撤回南宋境內,北伐戰爭失敗。

其實從嶽飛的北伐戰略,「連結河朔」主張緊密聯繫北方的抗金義軍,配合宋軍作戰,一舉擊敗金軍,收復失地。同時嶽飛組建的嶽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軍紀嚴明,作戰頑強,不論是在平叛還是在對抗金軍的過程中,都是一直戰功赫赫的軍隊。

可以說,以嶽飛的才能來看,他肯定是不輸明朝名將徐達的,他完全具備指揮宋軍北伐,收復河山的能力。但是考量北伐所具備的實力,卻不單單是將領的作戰能力,應該考量的是整個南宋朝廷是否具有這樣的實力,明顯南宋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收復襄陽六郡,完成北伐布局

公元1134年,嶽飛向趙構提出收復失陷與金國扶持的偽齊政權的襄陽六郡,認為收復中原,將以此為根本,得到了南宋朝廷的同意。

同年四月,嶽飛率軍從江州開拔向鄂州進發,於五月五日抵達郢州城下。次日,嶽家軍對郢州城發起攻擊,戰鬥進行得非常慘烈,一度守軍的炮石都打到指揮作戰的嶽飛跟前,但嶽飛凌然不懼,指揮全軍作戰,將士奮勇殺敵,終於一天之內攻佔郢州,斬殺敵軍七千多人。

收復郢州後,嶽飛親率兵馬直撲襄陽,同時分兵張憲、徐慶進攻隨州。嶽飛到達襄陽後,守將李慶得知嶽飛不到一天就拿下郢州後,立馬倉皇逃走,嶽飛兵不血刃拿下襄陽。五月十八日,牛皋配合張憲、徐慶攻下隨州,此戰中嶽飛的長子嶽雲作戰勇猛,最先登上城牆,勇冠三軍。

嶽飛迅速拿下三郡後,偽齊政權震動,劉豫調遣兵力,同時請金兵幫忙,支援李成,集結三十萬人馬,準備奪回襄陽,結果被嶽飛打得大敗。李成敗退到鄧州附近後,與金軍劉合孛堇會合,紮下營寨,企圖阻止嶽飛率軍北上進攻鄧州。

七月十五日,嶽飛分兵王貴、張憲領兩路兵馬在鄧州南邊三十裡處與敵軍交戰,同時派出王萬、董先分兵出奇突擊,敵軍被迅速擊敗,七月十七日,嶽家軍攻取鄧州,嶽雲又是第一個登城的勇士。

嶽飛率軍在鄧州的大勝,終於攻佔鄧州,基本瓦解了偽齊與金軍在湖北這一地區的軍事力量。隨後嶽飛派遣李道攻取了唐州,同一天,信陽也被攻佔。

至此嶽飛歷時兩月,順利收復襄陽六郡,成為南宋第一次大片收復失地的壯舉。這是南宋朝廷反攻的第一次大勝,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同時嶽飛正在進行恢復生產,成為北進中原的戰略要地。

第一次北伐中原,孤軍深入,不得不退

公元1136年,在宰相張浚的主持下,宋軍開始發起北伐中原之戰。同年七月,嶽飛被奪情起復,正式誓師北伐,嶽飛分兵兩路進攻中原。

牛皋率領一路兵馬進攻汝州,因他極為熟悉地理環境,一戰就攻克了汝州,緊接著乘勢攻克潁昌府。另外一路,王貴、郝晸、董先等將,向西進軍,攻佔盧氏後,又西取虢州,乘勝席捲上洛、商洛、洛南、豐陽、上津等商州全境。

嶽飛收復虢州、商州後,請求朝廷允許派出王貴、牛皋等人,在河東、河北義軍的配合下,收復河北失地。但是嶽飛的計劃並沒有獲得朝廷的支持,一方面是因為並沒有其他軍隊配合嶽飛作戰,嶽飛屬於孤軍深入,另一方面朝廷北伐的決心不足,嶽飛不得不退軍鄂州。

嶽飛撤軍後不久,偽齊劉豫就糾集三十萬大軍,向淮西發起進攻,此時劉光世、張俊在江淮駐防,趙構擔心難以抵抗,命令嶽飛支援淮西,嶽飛率軍到達九江,淮西戰事就已經結束了,劉豫被擊退了。

進兵中原,奸佞掣肘,功虧一簣

公元1140年,嶽飛開啟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北伐,但就實質而言,嶽飛的這次北伐,更多的是南宋的一次戰略反擊,此次戰爭的發起者,是金軍統帥完顏兀朮。

這一年五月前後,金國主戰派領袖金兀朮發動政變,掌控了金國的大權。撕毀此前籤訂的宋金停戰和議,發起兩路大軍南下攻宋。親率東路大軍,以駐紮在山東的聶兒孛堇和河南的李成為左右兩翼,從開封南下進攻兩淮地區。另外,完顏撒離喝統率西路軍,從同州進攻陝西的宋軍。

此時的南宋已經今非昔比,金兀朮率領的東路軍在順昌與宋軍交戰,被劉錡率軍擊敗,順昌的圍困被解除。同時西路的金兵進攻同樣受阻,被陝西軍擊退。

乘著宋金交戰的時機,嶽飛從襄陽進兵安陸,準備再次北伐。但是金兵退卻後,趙構派遣李若虛傳召嶽飛,「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李若虛到達嶽飛軍中後,嶽飛向他說明了收復中原的方略,李若虛矯詔支持嶽飛北伐中原。

嶽飛隨即揮師北上,張憲率領前鋒率先攻克蔡州,牛皋率領左軍攻克魯山等縣城。張憲、傅選緊接著打敗金將韓常,再度收復潁昌。不久,牛皋、徐慶和張憲順利會師,一同攻克陳州。

中軍統制官王貴,率領軍接連攻克鄭州和洛陽,與此同時,韓世忠的部將和張俊的部將也配合嶽飛所部,分別攻佔海州和亳州,整個抗金局勢一片大好。

同時嶽飛一直在實施的「聯結河朔」的方針也取得巨大的成功,河北的各路義軍揭竿而起,響應嶽飛的北伐,截止當年七月初的時候,義軍攻克了曹、懷、衛、孟等州郡。至此嶽飛領導的抗金勢力,從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個方面,對佔據開封的金兀朮形成了包圍。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扯後腿地來了,趙構命令進佔亳州的張俊部,後撤屯駐在壽春,命令在順昌駐紮的劉錡部,向江南撤退。如此就打開了對金軍的包圍,同時嶽飛的嶽家軍就成為了北伐中原的孤軍,嶽飛多次上書請求援軍,但是南宋朝廷一直沒有派出援軍。

此後,金軍不甘失敗,開始大舉反撲。郾城之戰,完顏兀朮同完顏突合速、完顏賽裡等率領金軍主力與嶽家軍在郾城北對陣。金兀朮以「鐵浮圖」為主攻,「拐子馬」配合左右兩翼,企圖擊敗嶽家軍。嶽雲率領背嵬軍正面迎敵,嶽飛同時派出步兵用大刀、大斧等,上砍敵軍,下砍馬腿,金兵大敗。

郾城之戰後,金兵不甘失敗,金兀朮再度集結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在潁昌與嶽家軍交戰。嶽雲率八百背嵬軍突擊金軍正面,王貴率步兵從兩翼突擊。潁昌之戰,嶽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敗金軍。

最後金兀朮退守到朱仙鎮負隅頑抗,嶽家軍的五百前鋒背嵬軍率先抵達朱仙鎮。兩軍殺紅了眼,一見面就開幹,金軍被嶽家軍殺破了膽,一戰擊潰。金軍無力抵抗嶽家軍,金兀朮準備放棄開封府,渡河北撤。

什麼時候都不會缺少漢奸,這時候北宋時期的太學生出來壞事了,告訴金兀朮,現在南宋朝中權臣當道,嶽飛的軍隊肯定不能長久在外作戰。勸金兀朮不必驚慌,嶽飛肯定很快就撤軍了。

不幸的是,被這個漢奸言中了,嶽飛在一天之戰收到了趙構的十二道金字牌,強令嶽飛班師。這樣搞笑的命令讓嶽飛痛心疾首,嘆息道「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嶽飛足夠給力,但南宋朝廷蹩腳得一逼

成功的經驗千千萬,但失敗的理由大體一樣。古代的北伐戰爭,嶽飛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成功的案例,公元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進行北伐。在北伐檄文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

徐達率軍從應天出發後,一路北上徐州,攻入山東,緩步推進,歷時半年佔領山東全境後。揮師進入河南,進攻開封,同時命令鄧愈從襄陽進攻河南,策應主力大軍。

歷時一個多月,平定河南,隨後進攻潼關,迅速掃平陝西、甘肅等地。隨後徐達率師北上,進攻元大都,於1368年八月二日,佔領元大都,元朝滅亡。

我們對比一下,嶽飛相比於徐達,有兩個優勢,一是南宋當時控制的土地明顯要多於朱元璋,四川全境和陝西一部分還掌握在宋軍手中。第二個優勢就是兩河的民間義軍,心向王師,群起配合嶽飛的北伐戰爭。

但是嶽飛比徐達的劣勢多更多,而且都極為致命,這也是決定了嶽飛北伐失敗的原因。而且基本可以說,嶽飛及時北伐收復開封,也基本沒有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可能。

第一個方面,南宋朝廷在主戰、主和之間搖擺不定,基本大方針是主和,不時的主戰不過是為了自保。這就導致無法做到同仇敵愾,上下一心,集中力量投入到北伐中,趙構的主和思想,決定嶽飛的註定失敗,同時助長了奸佞陷害嶽飛的陰謀。

第二個方面,明軍北伐,全軍統一指揮,協調攻進,但是南宋的軍隊成分極為複雜。「中興四將」互相難以協調同步,鎮守四川、陝西的西軍將門,跟嶽飛他們又不一樣。軍隊難以收歸朝廷統一指揮調度的問題,是困擾南宋初年的一大問題。同時造成了君臣相互猜疑的嚴重問題,君臣相互提防,作戰怎麼能夠拼盡全力呢?

第三個方面,南宋朝廷在江南的統治基礎並不牢固,前有「苗劉之亂」,趙構的兩個兒子都死翹翹了。後又有「淮西兵變」,差點又驚出趙構一身冷汗來。江南在北宋時期滋養出方臘起兵,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南宋初年的統治基礎是極為薄弱的,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

第四個方面,老話說「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山東」,金軍歷次南下威脅南宋都是兩淮南下的,直插南宋心臟。所以這就造成了一直戰略重心的不平衡,兩淮的軍隊戰力相對嶽家軍和西軍都較弱,但是卻保護著趙構的身家性命。

嶽家軍戰力最強,但是卻遠在鄂州一線,而且嶽飛的北伐策略也是從襄陽一線直突中原,收復開封。卻完全把山東兩淮一下的南宋胸腹之地晾了出來,可以說嶽飛的戰略,和南宋朝廷的重心是背道而馳的。

嶽飛再努力恐怕都只會在趙構心裡留下邀功的印象,其實這也是嶽飛的政治眼光一般的一個表現。其實如果嶽飛政治嗅覺高的話應該在趙構三番五次徵調他回援兩淮的時候,提出移防的申請,將嶽家軍拉到兩淮前線,既能守衛中樞,又能從東線北伐,以西線為策應,走徐達相同的路線。

最後,其實並不是嶽飛和宋軍的戰力不行,也不是南宋將領的指揮能力不行。南宋軍隊在經過靖康之恥的磨鍊後,戰力迅速提升,除嶽飛外,劉錡、吳階兄弟都有與金兵一戰之力。

但是黃曉明在《八佰》中說,一切戰爭都是為了政治服務,南宋朝堂的政治志向,決定了嶽飛難以實現收復中原的志向!

相關焦點

  • 嶽飛是箭垛,《滿江紅》是偽作?
    據《歷代神仙通鑑》敘,宋徽宗時,相州湯陰嶽和妻姚氏有娠晝寢,夢見一鐵甲丈夫入曰:「漢翼德,當住此。」【4】即是說嶽飛乃是張飛轉世。而關於嶽武穆為張飛或神人轉世的說法,一直廣有流傳。在明人小說《列仙全傳》中說到,宋政和年間呂洞賓幫助皇帝捉鬼,特召金甲丈夫現身,竟為真君關羽,皇帝問及張飛何在,羽遂言張飛如今「已為陛下生於相州嶽家矣」【5】。
  • 嶽飛《滿江紅》,「莫等閒、白了少年頭」,膾炙人口,千古傳誦
    《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宋代抗金名將嶽飛的詞作。這是一首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愛國詞章。 滿江紅·怒髮衝冠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宋代有不殺大臣的傳統,為什麼宋高宗趙構要置嶽飛於死地
    毋庸置疑,嶽飛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神話一般的存在,被後人尊稱為「嶽武穆」,與關羽關二爺同列為「武聖」。嶽飛的豐功偉績和歷史評價史學上早有定論,這裡暫且不論,咱們單就嶽飛的被冤殺做一大膽推測。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豪情不輸嶽飛《滿江紅》,女兒心比男兒烈
    提起《滿江紅》,我們首先就會想起南宋抗金名將的那首經典名篇,那首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熱血豪情,令人動容。不過,今天我們要讀的是秋瑾的《滿江紅》,這首詞的豪情不輸嶽飛,尤其當這首豪情從一介女子中迸發出來時,更讓人動容。
  • 替換嶽飛《滿江紅》的做法與清代「文字獄」有什麼區別
    這句詩詞出現嶽飛《滿江紅.怒髮衝冠》現在嶽飛的《滿江紅》已經被秋瑾的《滿江紅》取代。語文書上再也看不到嶽飛的《滿江紅》了秋瑾與嶽飛的《滿江紅》要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表達了報效祖國的情懷以及對侵略者的仇視。很多人猜測刪掉嶽飛《滿江紅》的原因。
  • 嶽飛的心事,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嶽飛,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南宋抗金名將,是我們的民族英雄。猶記得那首赫赫有名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情調激昂,顯示出對民族敵人的仇恨,和自己的一片赤膽忠心,那種浩然正氣與英雄氣質令後人無限敬仰。嶽飛雖然是一名統帥,但文韜武略精通,如果說《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嶽飛豪放性情的寫照,那麼,下面的這首《小重山》就是他婉約心事的寫意之作。
  • 《滿江紅》不是嶽飛寫的?英雄詩必須英雄寫,句句凝聚志士豪情
    質疑《滿江紅》的作者不是嶽飛的最早的兩個人分別是語言學家餘嘉錫和著名學者夏承燾,近六十年過去了,學術上是各有各的觀點,直到今天也沒有定論,也很難有定論;從情感上來講,嶽飛矢志不渝和殺敵雪恥的愛國精神,與《滿江紅》中的莊嚴誓詞貼合,《滿江紅》問世八百多年來,也一直以深沉強烈的感染力鼓舞著億萬同胞的愛國之心。
  • 嶽飛兩版《滿江紅》流傳千古,此人山寨其中一首,被稱最強模仿作
    上海英文雜誌《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美國人約翰鮑威爾認為,(吳佩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但吳佩孚本人並沒有個人自立的政治野心,其平生視關羽、嶽飛為偶像,以忠義自許,追求「精忠報國」。有識之士曾這樣評價:「(吳佩孚)有兩點卻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
  • 《滿江紅》——嶽飛(寫懷)
    #拍一拍宋朝#滿江紅——嶽飛寫懷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雖然他留下的詞作不多,但只這一首《滿江紅》,便足夠讓我們看到他的愛國情懷,他的壯志雄心,他的氣吞山河。是誰讓他怒髮衝冠,又是什麼惹他憑欄感嘆?雨停了,但他心中的怒火可沒有停,他心中的理想之火也不會熄滅。然後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這「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真可謂是最簡短的個人傳記,它給予了我們無限豐富的想像空間。
  • 嶽飛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被敵軍叫做爺爺,把金兀朮打的哭天喊地
    -《滿江紅》《滿江紅》充分體現嶽飛內心的愛國之心。他久經沙場,打得金兵聞風喪膽,私下叫他「嶽爺爺」,金軍統帥更是因他更說出:「撼山易,憾嶽家軍難。」1134年,嶽飛第一次北伐,大敗偽齊李成,並將所佔的領土盡數奪回。1136年,嶽飛第二次北伐,攻城略地,乘勝追擊,收復了陝西一帶的商州全境和虢州部分地帶,俘虜大批士兵。
  • 殺死嶽飛的不是秦檜,也不是宋高宗,而是古代政治上的流氓文化
    嶽飛一見,走一步就是舊日宋朝的國都開封,他眼睛都殺紅了,恨不能立刻催馬領軍殺透金兀朮,奪回開封,收復舊河山,然後直搗黃龍一氣幹到金國老巢,一洗國恥!嶽飛不甘心呀,金兀朮不是什麼等閒之輩,文韜武略百年難遇,這個滅除金兀朮的天賜良機如不利用,讓金兀朮緩過氣來的話,放虎歸山,他必要重新張口傷人。可是不徹不行呀!沒有東西兩線大軍的接應與支援,嶽家軍與金兀朮主力大軍實力相差懸殊,只怕把嶽家軍全部拼掉也難逃敗軍的命運。他獨立的留在戰區,隨時有被金兀朮大軍突然攻擊的風險。
  • 李玟讀完《滿江紅》,激動的問:嶽飛是誰?能請他幫我寫歌詞嗎
    一、李玟不識嶽飛 「撼山易,憾嶽家軍難」這是金兵對嶽飛部下的評價,能當得上敵人這般高譽,可見嶽飛的軍事才能突出之處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英雄,卻被秦檜構陷,被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而「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的說法,也在數百年後依然流傳。 而坊間關於嶽飛的英雄壯舉,也流傳甚廣。像《嶽飛傳》、《說嶽全傳》等等故事中,嶽飛的人物形象更是千古流傳。到現如今這個時代,嶽飛幾乎已經是人盡皆知的英雄人物。
  • 李玟聽完《滿江紅》,激動問道:嶽飛是誰?可以請他幫我寫歌詞嗎
    中國人之所以敬佩嶽飛,是因為人的情感是可以超越任何阻礙,包括時空,所以嶽飛身上強烈的愛國感情是可以和現代每個中國人在心靈上達到一種共鳴。但是,曾經在一檔節目上,歌后李玟在讀完《滿江紅》後被深深打動,無比激動,但下一秒卻問道:「嶽飛是誰?能請他幫我寫歌詞嗎?」
  • 嶽飛的《滿江紅》被移出課本,被另一首同名作取代,這合理嗎?
    所有的英雄都應該被銘記,而作為英雄的他們也許會將心中的熱血化作文字,這些文字雖然有力量,卻鮮少能被放到教材裡,嶽飛便是其中的例外,但是近年來,嶽飛的《滿江紅》卻成為了教材書上的過去式,它被同名的詞所替代,這究竟合不合理呢?
  • 如果趙構全力支持嶽飛,他能不能收復故土,進而滅掉大金嗎?
    如果說趙構全力支持嶽飛就可以收復故土的話,那趙構就是傻子了,明明可以將敵人打的落花流水,為何還要委曲求全呢?當時在趙構的心目中嶽飛不足以擊敗大金的,儘管嶽飛也打了很多的勝仗。因為趙構明白大宋有幾斤幾兩,而大金又是個什麼的情況。
  • 嶽飛的一首經典詞作,詞尾8個字感人至深,僅憑此句就足以成絕唱
    在短暫的穩定之後,他們並不像宋高宗和那些皇室貴族一樣,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思念自己的故國。 於是,很多軍民站起來,自衛反擊,使貪婪的金兵屢屢受挫,宋與金朝之間的戰爭形式也發生了大逆轉。 在這種情況下,南宋政府本可以利用民心,乘勝追擊,收復失地,以洗前恥。但是,宋高宗和很多王公大臣想的卻不是報仇雪恨,而是屈辱求和。
  • 知名歌星被《滿江紅》打動,表示要找嶽飛合作寫歌詞,引發熱議
    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滿江紅·怒髮衝冠(節選)》一首《滿江紅》可以說是承載了愛國英雄嶽飛的無限情懷,相信大家對於嶽飛很熟悉吧?從小我們就聽過「嶽母刺字」的故事,在長大之後的嶽飛也是一直奉行「精忠報國」4個字。
  • 嶽飛心腹為何要出賣他?難道「撼山易,憾嶽家軍難」只是個空名?
    大家都知道嶽飛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其率領的嶽家軍以軍紀嚴明、團結齊心而著稱,戰鬥力更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曾在嶽飛指揮下收復荊襄、河南等大片失地,讓金人聞風喪膽,發出了「撼山易,憾嶽家軍難」的感慨。我們都知道南宋初年戰馬緊張,能在當時擁有一支近萬人的騎兵部隊,戰鬥力和威懾力是非常強大的。第二支主力部隊就是嶽家軍的前軍部隊,統帥便是嶽家軍八十四將之首的張憲。張憲是最早追隨嶽飛的將領之一,也是嶽飛的左右手和心腹之一。在風波亭事件中,和嶽飛一起被遇害。
  • 張憲、嶽雲作為嶽飛左膀右臂,兩人武力誰更勝一籌?
    作為漏網之魚的趙構收拾河山,面前維持住陣腳,成立偏安政權,此後,對於宋朝君臣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直搗黃龍,收復河山。但是,口號總是美好的,現實總是殘酷的,嶽飛因為迎回二聖的想法觸動了皇帝敏感的神經,最後,在秦檜的協助處死嶽飛和其子嶽雲、嶽飛部將張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