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不斷的《我就是演員3》終於開播了!沒想到李誠儒從《演員請就位》中退出之後,無縫連接來到了《我就是演員》。
然而從第一期開播,這檔備受矚目的綜藝節目就狀況連連。原本是一檔以「演員」為中心的節目,結果一看嘉賓陣容幾乎全是選秀節目中走出來的當紅愛豆。甚至在當晚熱搜榜上就出現了#為什麼這麼多歌手參加我就是演員#的詞條。
的確,當你看到參加節目的都是李汶翰、馬嘉祺、金子涵、張藝凡、謝可寅……等選秀剛出道不久的藝人時,恍然之間還以為在看《我就是愛豆》呢!
《我就是演員3》的節目標語是「以好演員的名義在寒風中自綻暖光」,首先「演員」這個設定就與以上幾位藝人不太符合。
偶像的定義
一年幾輪選秀節目在現在已經成為了標配,一些公司旗下的練習生紛紛以《創造營》、《青春有你》作為跳板進入娛樂圈。而在日韓娛樂圈中,通過選秀節目出道之後的愛豆基本上就是成為唱跳歌手,舞臺就是他們的主場。
而國內的選秀節目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學習日韓的「造星」模式,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內的娛樂圈並沒有一套完全的偶像運行模式。在日韓偶像市場,唱跳歌手們有專門的打歌舞臺,並且偶像運動會、籤售會一應俱全。
但國內的偶像們出道能幹嘛呢?
據現在大眾所看到的情況表明,如今國內通過選秀節目出道的藝人們只有一條路可以走—拍戲。
拍戲成為他們出道工作的主業,而唱歌只能是副業,並且只有在逢年過節主辦方有晚會活動時,他們才能有一兩個舞臺的機會表演。其餘的時間都混跡在劇組、綜藝中。
像《偶像練習生》中成團出道的NINE PRESIDENT ,出道即巔峰。從節目中成團之後,這個男子團體基本上沒有合體活動,蔡徐坤個人SOLO不斷,王子異憑藉電視劇《怪你過分美麗》讓觀眾看到他「演員」的樣子。
雙棲藝人
其實像他們這樣的雙棲藝人以往並不在少數,像國民偶像張國榮、劉德華都是電影的優質雙棲藝人。準確來說「演而優則導」、「唱而優則演」等雙向發展的情況非常普遍,優秀的藝人通常能夠在兩個行業裡做到優秀。
而如今唱片市場不容樂觀,大量的歌手開始進軍影視市場。
那不由得引發出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歌手都紛紛加入演員行當#
內娛舞臺不夠
說實話「愛豆」只是經紀公司的「搖錢樹」,對於公司來說不論這些偶像在出道時懷抱著什麼樣的夢想,最終都是為了給公司帶來利益。甚至還有知情人士爆料經紀公司收入的最大來源不是「藝人」,而是所謂的「違約金」。
仔細算下來內娛留給愛豆歌手的舞臺一共有多少呢?跨年演唱會、五四晚會、中秋團圓晚會、雙十一晚會、雙十二晚會等,還有其他各商業晚會。所以說內娛每年就給愛豆的舞臺屈指可數。
可每一年大概能夠有三百個練習生走入市場,舞臺嚴重飽和。這樣一家公司無法完成KPI,那怎麼辦呢?只好將旗下的藝人加入各大綜藝節目中,《我就是演員》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如果有藝人不想加入綜藝,想好好做音樂,在舞臺上唱出自己的歌。經紀公司就會告訴他們,在綜藝上刷一波臉熟讓粉絲知道以後,這樣出的歌才有人聽。
實際上參加幾場綜藝得到的勞務費比出歌賺到的錢,多了幾倍、甚至幾十倍不等。
真正的演員有戲可拍
娛樂圈中科班出身的演員通常在大二大三就混跡各大劇組中拍戲,一方面知名電影學院的學校都會有很多劇組的資源,他們通常會分配給成績優秀的學生。而一些即使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員,憑藉著精湛的演技都能得到角色。像趙麗穎、劉詩詩等知名藝人。
而這些從選秀出道的藝人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明星,他們出道即巔峰。最火的時候竟然是參加選秀節目時,當節目的餘熱褪去,粉絲也就流失了。這時候大部分的練習生轉行做起了網紅,在各大平臺上開直播。
而這些人氣較高的偶像們,也要借《我就是演員》的平臺來讓導演、製作方發展自己。畢竟偶像愛豆千千萬,製作方在有項目籌備時第一反應是找「演員」而不是愛豆。
像張子楓、吳磊、易烊千璽他們長期待在劇組打磨作品,對於一些消耗精力的綜藝節目是能推就推。說實話《我就是演員》面對的選手應該是那些「遺珠」,那些有演技卻沒有機會的演員們。
但是他們沒有熱度,愛豆偶像有熱度有流量,可以帶來高收視率。這樣下來沒有流量的小演員自然就沒有參加的名額了,而真正有實力的演員根本不需要以這個平臺來證明自己的演技,畢竟作品就擺在哪兒了。
偶像沒有定位
在這些參加《我就是演員》中的愛豆選手們通常都有一個非常迷茫的點,就是找不準定位。
如果說他們是一個歌手的話,可是作為歌手李汶翰、張藝凡……又有什麼代表作呢?很顯然他們並不算一個標準且合格的歌手。
那將他們劃為「演員」的話,作為練習生出道的他們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表演課。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演技,不過並不是「人人皆周迅」,在參加《我就是演員》中的偶像們,又有幾個是「周迅」呢?
所以他們分不清自己應該是一個歌手還是演員,這也就導致了各大綜藝、劇組、舞臺都能夠看到偶像們的身影。但不論是演技還是唱歌,他們都並沒有可以拿的出手的作品。
愛豆走向演員,即是被迫,同時也是無奈之舉。如果真的想在娛樂圈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不如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將它發展成優勢,而不是迷茫的什麼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