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要接觸大自然及了解更多物種,不一定要遠離市區,位於港島西的龍虎山郊野公園便有多達326種物種,而且還有不少歷史遺蹟。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8月將舉辦「龍虎山生態速查」調查日活動,參加者可以從昆蟲、蝴蝶、蜘蛛、兩棲爬行類及雀鳥5類生物中選擇一個組別,在生態專家的帶領下,走進龍虎山,自己發掘探索山上的該類動物,認識香港生物的多樣性。
資料圖:香港太平山山頂公園。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龍虎山生態速查」由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主辦,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資助,2019年已是第3屆舉辦該活動。市民可以通過生態速查活動,化身調查助手跟隨在生態專家左右,儘可能地搜尋和辨認龍虎山上的物種。除觀察學習外,大家還可上山收集數據,親身參與科學研究。
生態速查除了需要腳力和觀察力之外,還要藉助不同的觀察鑑別工具,包括望遠鏡、圖鑑、昆蟲放大鏡、蜘蛛二分法圖表等,參與者可以從中體驗各類生態調查方法。
以往的研究活動顯示,龍虎山已有記錄物種數量達326種,其中蝴蝶物種數為124,佔香港所有蝴蝶類的半數以上(52%);雀鳥有144種,佔全港比例的27%。
在2018年的龍虎山生態速查中,參加者僅用24小時就發現了101種生物,還有參與者發現了帶有日本標記的蝴蝶,顯示蝴蝶也能飄洋過海從日本來到香港。
環境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2018年曾有一名小朋友參與生態速查活動後,就迷上了觀察當地動物,並使用生態速查活動中學到的記錄方法,去米埔觀鳥,還立志長大後也要做一名生態調查員。
除8月17日、18日舉行的調查日活動,8月10日中心還會舉辦講座日活動,講座日有5大主題:「打造蝴蝶天堂——鳳園經驗談」、「兩棲爬行面面觀」、「香港常見雀鳥及瀕危物種的保育」、「談蟲說愛──香港與澳門昆蟲保育奮鬥史」以及「菇人菇事」。
香港龍虎山郊野公園在1998年12月被劃定為郊野公園,佔地47公頃,位於港島西面。公園東面及南面被薄扶林郊野公園環抱,西面毗鄰摩星嶺,北至香港大學本部。
龍虎山郊野公園是香港面積最小、年紀最輕的郊野公園,可是它的內容卻一點也不簡單。它有過百種雀鳥和蝴蝶在內棲息,也是維多利亞城界石、松林廢堡等歷史遺蹟的所在地,在龍虎山爬山,還可沿途遠眺港島西區和維港的美麗景色,也可經龍虎山直達太平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