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陳琳君)鹽田區因港而設,依港而興。前些年,因城市開發建設的步伐加快,鹽田港後方陸域停車供需矛盾持續加劇,貨櫃車圍城現象一度成為困擾發展的瓶頸。
面對交通亂象給社會治理帶來的巨大挑戰。去年以來,鹽田街道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聯勤聯動、協同治理的原則,主動聯合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大力開展交通專項治理行動,同時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鼓勵引導貨運行業有序向周邊地區轉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據統計,截至目前,鹽田街道已成功引導轄區5000臺貨櫃車轉移到周邊地區停放。
【過去】
拖車司機:睡眠不足、搶停車位、經常被罰
隨著停車場地的外移,不少貨櫃車司機也隨之選擇到周邊地區居住生活。在鹽田區從事物流運輸達6年之久的黃華章就是順勢「外遷」的貨櫃車司機之一。
5月23日晚11時,經過一天馬不停蹄的忙碌,完成當天送貨任務的黃華章和往常一樣,將自己的「鐵夥計」貨櫃車從鹽田開到橫崗大福停車場停完車後,伴著夜色星光步行5分鐘回到家中,卸下了一天的疲憊。
從清晨停車場拿車到鹽田港提櫃,再到臨近深夜再回到租住家中,黃華章每天幾乎「三點一線」,在這條熟悉的路上奔忙。黃華章告訴記者,「因為沒有停車位,幾年前的鹽田港後方陸域車滿為患,山腳路邊、街頭巷尾到處都是貨櫃車,路面違停高峰時多達3000臺,片區成為一個超級停車場。」說起幾年前剛來鹽田的日子,黃華章坦言,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為了一天能夠多拉兩趟貨物,司機每天都是大半夜就得起床幹活,為了搶停車位,大家在車裡待的時間比家裡要多得多。
交通擁堵的頑疾也伴生出一些違法行為。剛來鹽田那幾年,黃華章幾乎和自己的「鐵夥計」形影不離。可即便如此,他還得時刻擔心「油耗子」偷油、提防電瓶被偷,別說睡個「整覺」,就連「打盹兒」都不踏實。「因為睡眠不足,有時候跑長途運輸,時間一長,就成了疲勞駕駛,危險不說,還常常因為停車取單被貼上幾個罰單,一趟下來可就算是白折騰了。」黃華章說,因為車多擁堵,甚至過個紅綠燈都得等上個把小時。「這都不算啥,最讓大家頭疼的是,每到颱風天,從鹽排高速下到永安路,再到明珠道,整個進港通道幾乎被堵得水洩不通,4、5個小時進不了碼頭是常有的事兒。」
【行動】
聯勤聯動:打出交通綜合治理「組合拳」
為了破解制約鹽田港後方陸域的發展困境,鹽田區委區政府將鹽田港後方陸域環境綜合治理列為全區重點工作,先後出臺兩個三年行動計劃,以加強交通治理為重點,大力推動港口物流升級和城區品質提升。去年以來,鹽田街道以根治鹽田港後方陸域亂象為重點,主動聯合政府職能部門、整合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大力開展交通專項治理行動,打出了一整套「交通治理」組合拳。
「路是用來通行的,不是用來停車的,只要違停,就要查處。」鹽田街道綜治辦主任鮑輝說,去年以來,鹽田街道協調公安、交警、交通執法、市場監管等單位和部門,建立了聯勤聯動的工作機制,不定期組織開展聯合執法行動。「交警查違停,交通執法部門查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和運營規範。」鮑輝介紹說,在聯勤聯動行動中,實行的是「管車輛」與「管企業」雙管齊下,尤其是針對一些長期違停、多次違停、屢教不改的企業,聯合行動組會深入企業嚴查安全生產落實情況。「這種處罰少則一兩萬,多則三五萬,對轄區的物流企業產生了很大的震懾作用,通過有效倒逼行業內部強化管理,推動了運輸行業規範化運營。」
為有效遏制偷油、偷輪胎、偷電瓶等侵害司機利益的違法行為,鹽田街道進一步明確治理思路,聯合多個部門,全面摸排重點區域,進行資料收集、證據採集,確定精準打擊對象,根除「黑惡」隱患,以一系列強有力手段,嚴打違法犯罪、消除安全隱患,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得益於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鹽田港後方陸域的變化越來越明顯。黃華章說,這兩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停車方便了,路面暢通了,運輸時間縮短了,收入也提高了,以前三天才能完成一筆運輸單,現在按照一天完成一個訂單來說,僅接單率就提升了30%-50%。「以前光停車費就要1000多元,房租更貴,現在每個月停車費600元,房租600元,日常開銷大大縮減了。」黃華章簡單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如今的生活對他來說頗為滿足,能每天安安全全地跑趟車,回到家裡舒舒服服地睡個覺,這大概就是他心中最為理想的「深漂」生活了。
疏堵結合:引導市場主體開闢中轉停車場
解決停車難問題既需要「堵」,也需要「疏」。去年以來,鹽田街道在區政府支持下,推出了拖車中轉服務項目,引導相關行業協會和物流企業老闆在鹽田周邊地區尋找可臨時利用的土地資源,開辦若干大型貨櫃車停車場,以財政給予適當扶持的方式,降低停車場收費標準,以一攬子解決司機的生產生活需要,並通過協會、商會、物流運輸公司,加強對經營者和司機的政策宣傳,鼓勵引導該行業有序向周邊地區逐漸轉移。「我們專門繪製了停車場地圖發給司機群體,在圖上標明了位置、聯繫方式、停車容量等信息,司機只要電話確認,就可以將車輛停過去。」鹽田街道綜治中心主任鮑輝說。
截至目前,鹽田外圍的5個貨櫃車中轉停車場已經開辦,共可提供停車位3000多個。橫崗大福停車場便是其中之一,承辦人王偉綱(化名)是鹽田區一貨櫃運輸公司的負責人,20多年來,他不僅在鹽田創業,還在這裡安了家。「那會兒停車位可謂『一位難求』,貨櫃車司機為了搶車位打架鬥毆的事兒常有,因為治安問題引發的各類矛盾在這裡隔三差五就會出現。」現在,有了這塊約6萬多平方米、可容納900多臺貨櫃車停放,且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的停車場,王偉綱和他的貨櫃車兄弟們再也沒為停車位犯過愁。
眼看後方陸域一天一天的變化,王偉綱頗有感觸,「從柔性執法到從嚴執法,從堵到疏,後方陸域整治成效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強力推動和高效疏導。」王偉綱說,如今的鹽田街道無論是交通秩序、營商環境還是城市面貌、人居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兩個孩子從小在這裡長大,轉眼也都上大學了,以前回家幾乎都呆在家裡,因為外頭到處都是貨櫃車,這幾年放假回家都在問我:『爸,那些貨櫃車都上哪兒了?』」王偉綱笑著說。
多元共治:共建共治助力交通整治提質增效
有效治理鹽田港後方陸域,僅靠政府單打獨鬥遠遠不夠。為了有效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鹽田街道充分調動拖車協會、港運工聯會、堆場協會、平江商會、物流協會黨委的積極性,注重發揮協會、商會和群眾團體在社會治理尤其是交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動員基層黨組織、物流運輸重點企業與轄區志願者和居民代表,在關鍵時期和敏感節點,常態化開展文明出行勸導。同時,聯合各大協會舉辦各類主題宣傳講座,對後方陸域違停車輛的企業法人進行約談,及時將一些違法信息及處罰結果通報給轄區企業。在國慶、春節等節假日、特別防護期以及颱風暴雨等重要時間節點,鹽田街道還聯合各部門、引導社會組織發動群眾開展「軍警民大巡邏」行動,共同加強交通巡查、整治及疏導,切實營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環境。
沈寶林是平江商會鹽田分會的會長,該商會成立於2014年,現有152家會員,這些會員多為物流運輸企業。「後方陸域物流企業多,貨櫃車司機也多,出門在外有個什麼事兒,大家都是相互照應、相互扶持。」近年來,隨著鹽田港後方陸域交通綜合整治行動的大力推進,該商會和鹽田街道的其他行業協會、商會一樣,主動參與到這場交通治理的攻堅戰中,主動擔責,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於該商會裡的會員多為同鄉人,溝通勸導的效率大大提升。「老鄉見老鄉,凡事好商量。」沈寶林說,在面對「貨櫃車違停堵路」等執法難問題上,商會的及時介入,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為了增強司機共建共享美好家園的歸屬感和責任感,調動更多的司機參與到共建平安鹽田中來,每逢節假日,鹽田街道聯合協會、商會,面向貨櫃車司機群體開展「送溫暖」慰問活動。針對廣大司機和物流運輸行業從業者在交通治理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鹽田街道則依託多個調節機制和協商平臺,逐一進行協調和化解,消除治理阻力,達成治理共識。
久而久之,在政府部門的有力推進和協會商會的積極配合下,政府部門、協會商會、貨運企業、司機群體間建立起了良好的溝通機制,不少貨櫃車司機及其家屬主動走上街頭,親身宣講文明行車規範,講解執法流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導部分違停司機,在這種「將心比心」的等量換位效應下,司機們原本的牴觸情緒消除了,多年難解的「執法難」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
【如今】
久久為功:鞏固治理成效助力「產業興鹽」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鹽田街道已建立起一套聯勤聯動快速反應機制,在擴建停車場、打通微循環、清理路面違停、搭建溝通平臺、文明關愛司機、拖車中轉服務等一系列舉措的推行下,鹽田港後方陸域交通環境逐年變好,貨櫃車圍城、路面車滿為患的亂象基本消失,路邊違法售油、佔道修車等違法行為得到有力遏制,交通整治已邁入常態化成效鞏固階段,實現從「髒、亂、差」到「淨、暢、寧」的蝶變,交通擁堵警情、交通事故、刑事治安案件和社會矛盾糾紛顯著下降,一系列重大工程全面動工,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區建設正在向高質量攀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得到了明顯提升。「看不到違停大貨車,路面暢通無阻,周圍環境越來越好,跟前幾年比起來,這裡完全大變樣了。」對於鹽田港後方陸域的巨大變化,很多鹽田街道居民讚賞有加。
「鹽田港後方陸域的華麗轉型,有賴於鹽田街道和交通、公安、交警等職能部門的齊心協作,更有賴於各行業協會、商會組織和黨組織的鼎力支持以及遵法守法文明司機的積極配合。」鹽田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智表示,在多方努力下,鹽田港後方陸域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治理格局逐漸形成。未來,鹽田街道將繼續主動作為,以「硬幹部、硬措施、硬作風」,打好破解貨櫃車圍城的交通治理攻堅戰,不斷鞏固交通治理成效,有力促進港城和諧發展,助力「產業興鹽」戰略,為鹽田加快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濱海城區作出積極貢獻,為全面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貢獻鹽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