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大雨798
少年起始藝術之路
赫伯特·詹姆斯·德雷珀(Herbert James Draper 1863—1920年)是19世紀末英國新古典主義畫家,他的藝術職業生涯始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並延續至20世紀的前二十年。
德雷珀1836年生於倫敦的一個珠寶商家庭,父親亨利·德雷珀(Henry Draper)和母親愛瑪(Emma),在他幼年時期,將他送入位於英國倫敦附近的布魯斯城堡貴族學校接受教育。
布魯斯城堡為莊園時代的夏靈基貴族所造建,是英國現存最古老的磚造建築物。經過數度主權易主或做為學校校舍,於19世紀後,被變更為現在的博物館,其莊園領地現作為公園景觀對外開放。
從布魯斯城堡貴族學校畢業後,對藝術充滿熱情的德雷珀有幸進入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習。
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中,因優異的成績,德雷珀獲得了皇家學院金質獎章以及旅行訪問獎學金。在1888年至1892年4年間,數次去往藝術之都義大利羅馬和法國巴黎研習深造,使其藝術造詣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27歲定居倫敦 成家立業
1890年,作為職業插畫家的德雷珀定居倫敦,在《英語插圖雜誌》(English Illustrated Magazine)工作,致力於青年雜誌、書籍的插畫工作。
1891年,28歲的德雷珀與倫敦一個法官的女兒艾達·威廉士(Ida Williams)結婚,後夫妻倆育有一女——伊馮(Yvonne)。
1894年開始,31歲的赫伯特·詹姆斯·德雷珀逐步進入他藝術創作的高峰時期。其油畫作品多專注於與古希臘神話有關的題材。
在這期間,德雷珀還曾一度負責倫敦市德雷珀斯大廳天頂的設計與裝飾繪畫。
赫伯特·詹姆斯·德雷珀的繪畫被定義為古典主義風格,實際上,在他的不同作品中,均與古典主義學院派的風格有所突破。有的作品帶有隱性的點畫主義的色彩特點;而有的作品所描繪的環境又讓人聯想起象徵主義的繪畫風格;還有些作品的主題以及對女性形象的表現方式,又具有拉斐爾前派畫家的影子,這一點也許和他的摯友,同在倫敦的拉斐爾前派代表畫家約翰·威廉·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有關。
德雷珀作品《沐浴者》
35歲《伊卡洛斯之悼》一舉成名
雖然德雷珀不是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會員,但他卻從1897年開始,每年都入選皇家藝術學院沙龍作品展。
德雷珀在1898年完成的畫作《伊卡洛斯之悼》,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由此作而一舉成名。
伊卡洛斯之悼的故事源自希臘神話:希臘工匠兼發明家代達羅斯替克裡特島的國王米諾斯建造了一座路線設計非常巧妙的迷宮,用來關住米諾斯那個牛頭人身的兒子彌諾陶洛斯。但國王擔心迷宮的秘密洩露,於是下令將代達羅斯和他的兒子伊卡洛斯(Icarus)一同關進那座迷宮裡高高的塔樓,以防犯他們逃脫。
為了逃出迷宮,代達羅斯設計了飛行翼。然而,飛行翼是以蠟結合鳥羽製成,不能耐高熱,所以代達羅斯告誡兒子:「飛的高度過低,蠟翼會因霧氣潮溼而使飛行受阻;而飛行高度過高,則會因太陽照射的高熱而使蠟翼融化。」
他們父子從島上的石塔展翅飛翔逃出,年輕的伊卡洛斯因初次飛行的喜悅,越飛越高,因太接近太陽而使蠟翼融化,最終墜海身亡。父親代達羅斯目睹此景,悲傷的他將兒子埋葬在海島伊卡利亞後,飛回家鄉,並將自己身上的那對蠟翼懸掛在奧林帕斯山的阿波羅神殿裡,從此不再飛翔。
德雷珀的《伊卡洛斯之悼》描繪的正是年輕的勇士墜落在海島岸邊,三位美麗的仙女惋惜的圍攏在他身邊的情景。德雷珀認為伊卡洛斯
「與19世紀末拉斐爾前派以及象徵主義的英雄前驅者一樣,為堅守自己的文化藝術理想,至死不渝,以如其畫作般美麗的身軀留存於世」。
57歲 畫壇伊卡洛斯隕落
隨著公眾口味的改變,神話題材變得不那麼流行,在後來幾年,德雷珀的作品多專注於肖像畫的創作。
德雷珀在他的一生的創作中,以肖像畫最為著名。在他人生的最後幾年中,他的知名度逐漸衰弱。
1920年,赫伯特·詹姆斯·德雷珀因患動脈硬化,在他位於北倫敦Abbey Road的家中離世,享年57歲。
赫伯特·詹姆斯·德雷珀的作品在英國、法國、義大利的博物館均有收藏。
2010年,位於英格蘭西南端的皇家康沃爾博物館(Royal Cornwall Museum),為改善其財務危機,出售了德雷珀的畫作《海上少女》(The Sea Maiden),在當時一度引發了有關為此目的處置藝術品政策的爭議。
蘇富比拍賣行高級總監西蒙·託爾(Simon Toll)出版的關於德雷珀的書是對其作品唯一的現代研究文獻,其中包括了赫伯特·詹姆斯·德雷珀的素描和繪畫的完整圖錄。
「 唯美品鑑 」歡迎大家留言點讚+關注,謝謝!
150年前的唯美玉雕,有情人終成眷屬,義大利雕塑家皮奧菲迪作品
仙姿玉貌的潘多拉——希臘眾神打造的人間第一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