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4日訊8月22月,是聊城高唐縣固河鎮固河村大集,也是固河鎮代表委員工作室公開接待日,上午9時許,鎮工作人員與趕集的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促膝談心。
「經過雨季,各村坑塘積水增多,坑塘邊應設置警示牌,以示家長孩子注意安全」郭莊村群眾代表曲雪峰說道,「俺村的廣場舞噪音大」、「俺村水管水壓小」隨後又有幾名村民提出了事項,鎮文旅中心主任董曉一一認真做了記錄,表示將儘快形成提,提交給有關部門,早上解決問題。相同的一幕也經常發生在其他集市公開接待日中。今年以來,固河鎮先後建成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等8個工作站(室)、7支服務隊,工作室運轉以來,通過收集社情民意,聽取群眾建議,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架起了與群眾的「連心橋」。
強化組織引領,探索實施「1447」聯繫服務群眾工作法。「1」即成立鎮代表委員工作室黨支部,通過支部帶動,凝聚各個站(室)及各支服務隊的工作合力,提升工作效率。中間兩個「4」,表示工作室在線上、線下各有4種不同的聯繫服務群眾途徑。線上4種途徑分別為:開通一部服務熱線、組建一個微信服務群、註冊一個代表委員會公眾號、發放一張即有部門聯繫方式的便民服務卡。線下4種途徑分別是:設置代表委員信箱、定時開展公開接待、定期組織服務隊開展服務、落實駐室代表定點聯繫制度。「7」即結合地理位置和陣地建設,打造7處村級代表聯絡點。通過「1447」工作法,搭建起「黨建引領、鎮村共建、一核多極、服務多元」的聯繫服務群眾平臺,切實發揮代表委員作用。
對接大集搞接待,「紅黃綠」三色化辦理群眾來信來訪。該鎮共有30名黨代表、10名人大代表、6名政協委員駐室開展接待工作。在公開接待日的選擇上,緊密結合農村大集,確定農曆每月初九、廿四(大集日)為公開接待日。這樣既能最大程度契合群眾生產生活規律,讓接待服務更接地氣,又能通過和大集結合,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六傳六習」作用,紮實推進文化宣傳、文藝演出、農技推廣等活動,讓參與活動的群眾做義務宣傳員,給更多群眾宣傳代表委員工作室,加深群眾對工作室的認知和認同。同時,在辦理群眾來信來訪事項上,該鎮把事項分為綠色、黃色、紅色進行登記。綠色事項表示現場能夠答覆;黃色事項表示轉村居(鎮直部門)答覆;紅色事項表示鎮黨委政府研究答覆。每月重點查看黃色事項和紅色事項辦結及群眾滿意情況,實現接待一個、辦結一個、滿意一個,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截至目前,固河鎮代表委員工作室開展公開接待8次,接待群眾153人次,答覆、辦結事項46件,組織服務隊開展志願服務9次,服務群眾700餘人次。如今,「有事就找工作室」已成為鎮村群眾的共識。今年7月份,該鎮縣人大代表李延超出資1.5萬元為崔官屯村貧困學生修建希望小屋,受到群眾好評。
郭洪廣 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