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輕巧地捻著毛線,一根鉤針在手中自由地翻飛著,一根細細的線條隨後變成了一個卡通娃娃、一個迪士尼公主、一對米妮和米奇……這樣奇妙的變化,就誕生在武樹的手中。
從童年時的娃娃夢,到辭去央企工作在家專心育兒,為兒子精心編織毛衣,數十年來,武樹鍾愛著編織這項傳統手工技藝,並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近年來,她又迷上了鉤針手作。一年多時間,做過的鉤針手作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件。今年疫情期間,她還鉤了一批「千紙鶴」寄到武漢。她希望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讓鉤針手作被更多人熟諳和喜愛。
喜愛編織的她童年時有個娃娃夢
婚禮娃娃、卡通娃娃、迪士尼公主……放眼望去,武樹的桌上擺放著一百多個大小、形狀各異的毛線玩偶,透過這些玩偶,能夠感受到她對於鉤針手作的痴迷。
幾根針、幾團線,在心靈手巧的武樹手中,能創作出技藝精湛的作品。這和她童年時的玩偶夢分不開。
在她的記憶中,小的時候很想要娃娃,那時候家裡只有一個娃娃,武樹就翻來覆去地把玩。或許她也沒想到,正是童年的一個喜好,讓她內心深處產生了對玩偶的渴望。
媽媽的針線活做得很好,給她織的線衣常被同學們羨慕。或許是耳濡目染,武樹10歲就拿起了針線,跟著媽媽學織一些簡單的圖案。那時候上海臺有個教編織的欄目,她特別喜歡看。
孩子3歲那年,武樹從央企辭職,開始了居家帶娃的生活。孩子小時候所有的毛衣都是她親手所織,有甩帽衫和套頭衫等。她不光把毛衣織得暖和,還整天琢磨著如何把毛衣織得更好看。
那些年,她先後在童裝店和羊絨衫店工作過。特別是在羊絨衫店,老闆娘傳授她各種針線技法,奠定了她手藝的基礎。
幾年前父親重病,陪伴的日子裡她抽空做了一些手工,從最初的刺繡,到縫些小布頭。前年冬天,武樹無意中看到手工鉤的帽子,讓她愛不釋手,便開始了鉤針和毛線的約會。
最初的鉤針玩偶是一窩暴力熊
2019年初,武樹無意間看到一個微博上有鉤針玩偶,從那時起,她就想著把童年的記憶找回來。
第一次接觸鉤針玩偶,她選擇的作品是暴力熊。最初她連圖紙都不懂,僅小熊的頭就鉤了4次,鉤出來的第一個暴力熊,用了3天時間。成功後,她越發對鉤針上癮,隨後一隻熊變成了一窩熊。慢慢地,鉤得多了,掌握了技巧,她做出來的成品也就更加精緻。
武樹說,根據玩偶的大小和複雜程度不同,她最快1個小時就能完成,複雜的要3天左右。
不論是米奇、米妮還是結婚娃娃,記者留意到,武樹的作品都是成雙成對的。「我希望老了以後成雙成對,有人陪伴是最幸福的。」
想成立工作室幫助女性創業
一年多時間,武樹做過的鉤針手作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件,既有擺設類的小玩偶,也有一些裝飾類的小胸針、小髮夾、便箋插等。最快時,一個小時就能做出一個頭花。她還會根據節日設計不同的造型,比如聖誕系列娃娃,萬聖節糖果屋、精靈屋。
她想讓這項技藝被更多人熟諳和喜愛。希望成立自己的手作室,讓一些喜歡手工的姐妹和孩子能夠在一起享受玩毛線的樂趣。我的初心是:「願你半生歸來,仍舊童心未泯,毛線鉤針不離不棄。」武樹說。
徐報融媒記者 徐曉旭 文
徐報融媒記者 劉冰 攝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