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記本和主機為什麼需要擴展塢?
相信很多同學都入手過擴展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HUB,這類產品一般主要是用於解決電腦接口過少,或者連接距離過遠的問題,作為 MacBook 和 iMac 用戶想必對於這個問題更深有體會。
因為目前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13」 只有 2 個雷靂 3 接口,而大家在日常使用的時候肯定需要諸多的使用場景,比如 U 盤、硬碟的插入讀寫數據,外接顯示器、讀取 SD 卡等。
即使是功能接口相對豐富的 iMac,也存在一個問題,接口普遍位於背面,如果你想插個 U 盤,基本上就是盲人摸象了,即使是插雷靂 3,我也經常找不準位置,所以擴展塢真是的剛需。
在擴展塢這個領域中也算是群雄爭霸,但是目前有幾個比較清晰的分界線:
「入門」:低端 HUB 往往只是 USB-A 埠的擴展,一般不需要獨立供電,價格也相對便宜,30-50元即可入手,不過目前在主流的顯示器上也能見到這種 HUB。
「中端」:中端 HUB 就會加入 RJ45 網口,HDMI2.0 等常用的埠,此時需要額外供電功能,並且開始使用 USB-C 作為電腦連接埠,售價集中在 100-500 元左右。
「高端」:高端的 HUB 在接口數量上會進一步的擴展,並且開始支持額外的 USB-C 供電,甚至是雷靂 3 的輸入,對於 MacBook Pro 等輕薄本更加友好,售價集中在 500-800 元左右。
「旗艦」:旗艦級的擴展塢會在接口上進一步擴展,加入雷靂 3 的輸出功能、並且會將視頻接口從 HDMI 2.0升級到 DP 1.4,同時在讀卡器規格上支持 UHS-Ⅱ,定價普遍在千元以上。
二、貝爾金雷靂 3 專業擴展塢有哪些豐富的轉接功能?
首先從包裝中取出產品之後,可以看到內部包裝由擴展塢、電源適配器、供電線纜、雷靂 3 C to C 線纜組成,這個負責供電的電源適配器是真的大,幾乎要跟擴展塢本身差不多了,原因在於它是一個 170W 供電的規格,約等於 85W × 2 的輸出能力。一方面可以對進行數據傳輸、視頻輸入的設備進行供電,另一方面也可以兼容如此體量的接口。
貝爾金雷靂 3 專業擴展塢的造型採用的是扁平的風格,外殼是一層磨砂金屬材質,在擴展塢的左上角是「belkin」的 Logo 和字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產品的辨識度。
1【前置面板接口】:在接口方面,貝爾金雷靂 3 專業擴展塢的正面是一個 USB-A 3.2 Gen2(10Gbps)主要是預留給 U 盤和固態硬碟,USB-C 3.2 Gen2 則是面向 C 口的同類存儲設備、前置的 UHS-Ⅱ SD 卡槽真是攝影創作者的福音,最後還有一個 3.5mm 音頻模擬輸入 / 輸出,可以用來插耳機或者麥克風。
「U 盤 / 硬碟外接」:平時出門去學院和圖書館是需要使用 U 盤、硬碟進行數據的拷貝和備份,前置的 USB 3.2 Gen2 基本可以跑到目前大部分移動固態硬碟的上限了(1250MB/s)。
「SD 卡讀取」:對於擁有 SONY A7R4 這種 6400 萬像素的全畫幅微單相機,每張 RAW 格式的照片都要 120MB 左右,而擁有 UHS-Ⅱ SD 卡槽,可以讀取標準 SD 卡、SDHC 及 SDXC 卡,傳輸速率能夠達到 312MB/s。
我實際測試了一下,可以看到 10.58GB 的照片原圖,只用了 49 秒就完成了傳輸,平均讀速在 220MB/s,如果是使用的 USB-C,基本上只有 30MB/s,那真是慢死個人。
2【後置接口】:貝爾金雷靂 3 專業擴展塢的背面接口更加豐富,其中包括 4 個 USB-A 3.2 Gen1(5Gbps)、RJ45 千兆乙太網口、 DP 1.4、2 個雷靂 3(右側埠帶 85W 供電)以及電源接口。
「雷靂 3」:相信你從貝爾金雷靂 3 專業擴展塢的名字中就可以判斷出雷靂 3 是最貴的一項功能,雷靂 3 是 intel 主導的接口傳輸標準,不過我們國內雷電 3 的叫法更廣泛一點。所以擴展塢想要實現 Thunderbolt 3 官方認證,必須搭載 intel 家的 Thunderbolt 3 晶片,這都是開支的大頭。
那麼雷靂 3 這麼昂貴,有什麼優勢呢?首先是他在傳輸速率上能夠達到 40Gbps,等於轉接塢 USB 3.2 Gen 2 的 4 倍,如此巨大的帶寬可以傳輸更高的單位數據量,比如外接顯示器、投影儀都可以擁有更好的畫面清晰度和流暢性。
普通 USB-C 轉 DP 和 HDMI 僅能能輸出 4K@30Hz,而雷電 3 轉接 DP1.4 可以輸出 4K@120Hz 或者 8K@30Hz,轉接 HDMI 2.0 可以輸出 4K@60Hz 或者 2K@144Hz,差距顯而易見。而且外置顯卡這種奇特的配件,也有且只有雷靂 3 能夠穩定運行。
此外貝爾金轉接塢其中一個雷靂 3 擁有 85W 直通供電,換句話說它一方面從筆記本輸入視頻,另一方面可以為筆記本充電,MacBook 全系都適用 85W 的檔位,堪稱絕配。
「視頻輸出」:除了雷靂 3 之外,中低端的轉接塢還會選擇 HDMI 1.4 / HDMI 2.0 作為視頻輸出埠,而 DP 1.4 只能在高端轉接塢才看得見。
HDMI 1.4 只能輸出 4K@30Hz、2K@60Hz、1080P@144Hz,建議大家最好 HDMI 2.0 起步,這樣可以把輸出規格提升到 4K@60Hz、2K@144Hz。而帶寬更高的 DP 1.4 可以輸出 8K@60Hz、5K@60Hz、4K@120Hz。如果輸出規格再往上走,只能考慮雙 DP1.4 或者雷靂 3 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 HDMI 2.1、DP 2.0 目前這些變態級的視頻輸出接口還沒有在擴展塢中普及,所以我們就暫不談論了。
貝爾金雷靂 3 專業擴展塢擁有 2 個雷靂 3 + 1 個 DP 1.4,支持 雷靂 3 的筆記本或者主機就可以擴展出 1-2 個顯示器。雷靂 3→DP 1.4 可以輸出 8K@30Hz、5K@60Hz、4K@120Hz,如果是雷靂 3→雷靂 3 則可以輸出 8K@30Hz、5K@60Hz、4K@100Hz。
受限於雷靂 3 的帶寬能力,如果在使用 USB-C 3.2 Gen2 時不能開啟 8K,所以實際生活中,一般比較常見的轉接方式是用 DP + USB-C / 雷靂 3 接口,輸出 4K@120Hz 單屏或者雙屏 4K / 60Hz,不過這取決於前端設備的能力了。
「設備外接」:
後置的 USB-A 因為主要在於功能性而非速度,所以接口的規格也變成了 USB 3.2 Gen1,帶寬 5Gbps,平時可以在上面連接諸如外置音效卡、桌面硬碟、有線鍵鼠等。
「有線網絡」:有線網絡方面,其實對於一體機的需求並不是很大,但是許多輕薄本是忽略了這項厚度巨大的埠。而且現在 WiFi 6 路由器也不算普及,有線網絡始終會穩定一些。
「發熱情況」:最後肯定有同學還比較關心貝爾金雷靂 3 專業擴展塢的發熱狀況,我們通過紅外線熱成像儀可以看到發熱主要是集中在接口的部分,達到了 41.0℃,外殼的溫度還比較低,只有 33.9℃,手感上就是微熱,大家可以放心使用。而且作為專業的擴展塢,也不會出現電流聲、嘯叫等情況,使用起來就是安靜、高效、穩定。
三、如何評價貝爾金雷靂 3 專業擴展塢?
經過本文的測評之後,我們來總結一下貝爾金雷靂 3 專業擴展塢的使用體驗,從【產品優勢】來看,貝爾金雷靂 3 專業擴展塢算不論是作為雷電 3 的數據傳輸、視頻輸出,還是作為前置 SD 卡讀取,都是一款相當稱職的擴展塢產品。不管是豐富的擴展接口還是穩定高效的數據傳輸速率,都算得上學習辦公的重要助力,作為準專業的內容創作者,也能夠從中提高生產力效率。
當然我對于貝爾金雷靂 3 專業擴展塢還有三點【值得改進】的期待,比如能否加入萬兆電口,目前我在室內籌備萬兆區域網環境,如果能夠擁有萬兆網口,自然是極大的提升了帶寬使用效率。其次是在售價上,希望能夠進一步優惠,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到雷靂 3 帶來的暢快轉接體驗。
分享到此結束,感謝您的耐心觀看,我是Geek研究僧,一枚愛好評測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