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德國人,整個歐洲在一開始是很輕忽疫情嚴重性一事,我想大家是知道的。尤其是現在再回頭看德國衛生部長Spahn 在今年2 月發表的言論,例如「一切都在控制當中」,更加感到諷刺──Spahn 本人也在10 月也確診了。根據德國之聲報導,12 月以來德國已有10,027人死於新冠肺炎,幾乎是11 月(5,796人)的2 倍。
若要說到為何歐洲的疫情如此失控,接下來筆者要以自身在德國度過第一次封城後的觀察,並綜合各大國際評論一一分析。
「不就是流感嗎?不用大驚小怪」
今年年初,疫情開始降臨到德國慕尼黑時,近乎所有的德國媒體輿論及身邊友人都覺得這是小事一樁,甚至有人說中鏢的德國人是因為和來自上海出差的女性發生關系所以才會染疫,不然的話德國和中國差十萬八千裡,根本傳染不過來。再來,就算中了不就是像流感一下嗎?大家不要大驚小怪。一開始就沒有當成一回事,輕忽疫情的嚴重性。
再加上歐洲就是一塊大陸,和島國比較起來(比如日本或是紐西蘭)就是會有更多的交通往來,尤其德國又位在歐洲交通紐位置,無論是飛機、火車或是自駕,每天來往德國的人口是數百萬計的,在這樣的狀況之下,疫情控管當然十分困難。
個人主義和行動自由與防疫管控之下的兩難
接著,也當然和政治背景與重視人權的德國社會有關:一直以來歐盟很重視的一項基本權利就是「行動自由」 (Freedom of Movement),這項權利保障所有的歐盟公民都可以在歐盟各國中自由通行與居住。所以一開始當歐洲各國宣布封城的時候,歐洲的評論提出基本權利被侵犯的疑慮。也有人上街抗議,認為自己是很合理的在爭取「行動自由」的基本權利,並認為政府實施防疫措施是一種「獨裁」的做法。
最後,也因「個人主義」導致隔離管理失敗:諸多評論都是說歐洲因為隔離管理失敗,所以才導致疫情再起。但是筆者個人認為在怪罪政府之前,需要了解的是一直以來歐洲盛行的「個人主義」。相較於亞洲的「集體主義」所貫徹的共同體思想,歐洲人更在意自己生活過得好不好。之前有個朋友在午餐中跟我聊到,他的小孩在封城中不能去學校,只能在家自學,因為這件事情他快瘋掉了,他真的覺得德國政府在整所有父母,而且事情根本沒那麼嚴重,而且小孩子三天兩頭感冒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如此,他其實超想去上街脫掉口罩抗議。
坦白說聽完他說這些話,我都沒有食慾了。至今,縱觀歐洲,在家開趴的民眾還是大有人在,尤其許多年輕人更趕在這次二次封城前,趕快先開個大型轟趴,因為之後就開不了了。
這樣履行「口罩義務」,有用嗎?
雖說好幾個月之前歐洲各國就實施「Maskenpflicht」(口罩義務),也就是在各大公共場所及公眾運輸都要戴上口罩,但問題是大家戴的口罩都是布口罩。
德國政府規定大家必須遮掩口鼻(Mund-Nasen-Bedeckung),所以許多人其實就是拿條圍巾,或是拿T-shirt 往上拉蓋住就過關。
或許會好奇為何不去買醫療口罩?疫情剛爆發時,歐洲人還超級好心,捐了超多口罩,導致後來自己買不到,口罩價格飆漲,一片N95 口罩我看過喊到200 歐元的。現在口罩供應量上升,但是價格依舊不低,口罩一盒德國要30 歐元,口罩又是必須要經常要更換的,一個月下來花費不小,所以目前在街上還是布口罩居多,而布口罩的防疫能力到底如何,就不多說明了。
陰謀論讓德國人對疫情持疑
根據德國研究調查指出,有約3分之1的德國人擁護新冠肺炎陰謀論,那些陰謀論包含── 「新冠肺炎不會造成健康傷害」、「新冠肺炎是某個實驗室產出的生化武器」、「比爾蓋茲早就生產出疫苗了,所以才要散播肺炎讓大家必須接受疫苗」、「5G會傳播肺炎」等。
以上這些陰謀論,或許你會覺得有些荒謬、好笑,但事實是這都是許多德國人認真相信的。
疫後德國:上街抗議、喝酒鬧事
德國有個團體叫做Querdenken (水平思考),他們在今年4 月份的時候就開始組織許多萬人抗議活動,透過解放口罩,以必須重視疫情下的人權問題為訴求,認為封城以及所有抗疫措施都是中央集權甚至是獨裁作法、有悖民主價值。同時在今(2020)年7 月、德國逐漸解封後,許多民眾都與三兩好友在外面喝酒,在法蘭克福的戶外喝酒,最受歡迎的除了美因河畔以外,就是舊歌劇院前廣場了。
一開始聚集在廣場上喝酒的人約3,000人,大家心情都十分愉快,但酒雖說助興,也會放大負面情緒,喝一喝就突然發生推擠及口角,本來只是兩方人馬互相攻擊,後來甚至也變成全廣場民眾一起加入互相傷害的行列,還朝警察動手並丟玻璃瓶;後來法蘭克福一間知名夜店的老闆,甚至對外憂心忡忡地說:「大家就是因為被關在家太久了,所以才會喝酒,之後情緒洶湧就鬧事。我個人認為應該就是要開放夜店,讓大家有個情緒抒發,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啦!」
本文由才不當小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