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就業,青島建青年實習實訓、就業援助、就業大數據監控平臺

2020-12-17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雅潔

12月15日,記者從青島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創建了青島市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就業援助公共服務平臺和公共就業大數據監控平臺,其中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試運行以來已有463家用人單位發布見習實習崗位597個,需求3.2萬人。

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

服務對象主要為全市各類用人單位,以及有就業見習或實習實訓需求的高校畢業生、16-24周歲青年與普通高校、中職院校、技工院校等在校生或大中專院校。涵蓋基地認定、簡歷投遞、崗位對接、補貼申報、數據統計和評價反饋等多重功能,進一步規範見習管理、提高見習質量、擴大見習規模,暢通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在校生就業見習、實習實訓渠道。

適用範圍:青島市社保繳納20人以上的機關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事務所等各類用人單位,均可通過該平臺申請認定為青島市青年就業見習(實習實訓)基地並發布就業見習或實習實訓崗位;離校3年內有見習意願的高校畢業生、16-24周歲青年及畢業前3個月尚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均可通過該平臺創建簡歷、尋找匹配見習崗位並籤訂見習協議。截至目前,全市已認定青年就業見習(實習實訓)基地463家。

待遇保障:見習期間,見習基地應給予見習人員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生活補貼,並為其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或不低於意外傷害保險保障範圍的其他險種;見習完成後,見習基地可通過平臺申報見習補貼,補貼標準為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60%或70%,並可按每人每月15元標準給予見習基地意外傷害保險或相關險種補貼。同時,國(境)內外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職業院校在校生以及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在校生也可通過該平臺,定向對接實習實訓崗位,增強實踐能力。

該平臺為國內首個由政府部門創建,連接用人單位、學校、見習實習人員,集就業見習、實習實訓、見習補貼申報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平臺集就業社保查詢、工商註冊登記、學歷學籍確定、勞動違法紀錄等全程線上校驗,實現見習實習全過程有效對接,學歷認證、實習見習、就業登記「一站式」服務。試運行以來,已有463家用人單位發布見習實習崗位597個,需求3.2萬人。有需求的用人單位或見習實習人員登錄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進入「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模塊發布見習崗位或創建簡歷。

就業援助公共服務平臺

對全市登記失業人員,按照個人是否有就業、創業、培訓意願對失業人員進行分級分類,為其提供跟進式、定製式精準公共就業服務。

服務載體:平臺以街道(鎮)為網格單元,按照常住地、戶籍地、就業地、參保地,將有需求的失業人員納入網格動態管理,每個網格配備1名以上就業服務專員,定時對網格內失業人員開展需求調查、動態管理、信息錄入、崗位對接、效果跟蹤等服務,「一人一策」建立電子化就業服務臺帳。

服務方式:主要根據失業人員就業需求和就業難易程度,通過崗位推薦、鼓勵用人單位招用、促進靈活就業、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等措施,精準提供就業、創業和職業培訓服務,並對就業服務過程和成效通過平臺進行全程動態管理,實現服務過程可查詢、可追溯。同時,各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可選擇信譽良好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有就業意願的失業人員,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主動為其推薦合適的就業崗位,免費提供職業介紹服務;也可按規定選取符合條件的社會培訓機構,為有培訓意願的失業人員提供培訓等服務。

該平臺為山東省首創,凡是辦理失業登記的人員將自動納入就業援助平臺服務對象範圍,無需提交申請。有就業、創業或培訓意願的失業人員,登錄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選擇「就業援助平臺」模塊,編輯個人需求,或自行查詢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和招聘崗位等信息。

公共就業大數據監控平臺

該平臺主要功能為增強公共就業大數據綜合治理能力,對全市各項就業創業政策落實和經辦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分析和監管,建立「用數據服務、用數據證明、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的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有警報警、無警提醒」的數字失業預警機制,通過對區域、行業、重點企業、解聘企業、失業(解聘)人員5個維度48項指標進行實時監控,實現對區域性、行業性失業風險三級預警。同時,對一天內解聘超過20人的企業進行監控,建立就業社保、勞動關係、勞動監察等部門協同機制,動態掌握解聘原因、員工去向等信息,並同步跟進保障失業人員合法權益並促進其再就業。

二是對各類就業資金預算、支出等全程驗證、監控和預測;首批對12項就業補貼政策,在申請、審核、發放等環節進行大數據掃描,及時發現補貼發放存在的漏洞,並給予提示提醒,截至目前已進行了500萬次數據追蹤掃描,確保了資金惠民助企。

三是涵蓋就業、失業、創業、培訓等6大業務21項報表統計,實現業務數據自定義查詢、統計及可視化分析,極大提高業務人員統計分析效率。

四是利用多元回歸算法對8項重點指標進行預測,利用人社數據和市場監管等外部數據對創業扶持、就業援助等政策進行績效評價,為政策制定、執行和評價提供支撐。

相關焦點

  • 青島打造三個平臺促就業創業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12月15日下午,在青島「十三五」成就巡禮第三場新聞發布會上,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就青島市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就業援助公共服務平臺、公共就業大數據監控平臺創建情況進行了通報。在這一形勢背景下,為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平臺思維,創建了青島市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就業援助公共服務平臺和公共就業大數據監控平臺。
  • 青島創建三大平臺助力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等就業
    在這一形勢背景下,為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平臺思維,創建了青島市青年實習實訓公共服務平臺、就業援助公共服務平臺和公共就業大數據監控平臺。
  • 實踐條件充足,就業前景廣闊!青島濱海學院考慮一下嗎?
    比如日語、韓語專業,是根據青島地區日韓企業眾多,人才需求量大等特點在建校之初就開設的,辦學歷史長,目前已經成為具有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資格的省級一流本科專業。而機械、材料、電氣、計算機等工科專業是適應青島地區體量龐大的製造業發展需要而開設的。
  • 「一起學網校」入駐「團團微就業」共青團服務青年就業平臺
    為持續吸納優秀青年人才,近日,在線教育機構「一起學網校」入駐中國青年報社開發的「團團微就業」共青團服務青年就業平臺,並通過該平臺向北京、天津、武漢、西安、瀋陽、南昌、義烏等14個城市首批投放總計2170人的崗位需求。據「一起學網校」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公司已新招入2000多人,其中50%是應屆畢業生,新員工中有近10%來自武漢。
  • 全力促就業—西安鐵道職業學校舉辦畢業生就業招聘會
    激情六月,就業正酣。為切實做好西安鐵道職業學校就業工作,大力構建就業學生與用人單位的交流平臺,積極為用人單位輸送應用型人才。就業單位對西安鐵道職業學校就業生的各方面素質給與了很高評價,希望與學校加強聯繫,進一步開展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就業基地,提前為就業單位做好人才的儲備,同時也為就業學生搭建實踐平臺。在做好就業面試的同時,在集團就業部領導的帶領下,積極開拓,認真甄別,發展新的就業單位,為就業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
  • 大柵欄街道「D360就業服務體系」為青年就業「保駕護航」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鮑聰穎)為幫助青年就業、助推企業發展,12月3日下午,大柵欄街道舉辦以「黨建引領聚合力 青年就業譜新篇」為主題的青年就業交流座談。此次座談突出黨建引領的帶動作用,充分利用大柵欄街道「D360就業服務體系」平臺,聚焦「青年就業」社會熱點,讓「D360次列車」駛入高校,並邀請西城區人保局相關科室負責人、北京市創業指導專家和企業代表等「保駕護航」,就政策宣講、求職指導進行交流分享,助力青年學生就業。
  • 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集齊ZStack七龍珠,就可以召喚「雲實習」!
    第一顆龍珠—ZCCT遠程技術實訓1月28日,雖然仍在春節假期,ZStack各相關部門卻欣然承擔了「雲實習」的前期準備工作,公司研發團隊緊鑼密鼓開發ZCCT遠程技術實訓系統入口等相關功能,業務支撐團隊作為ZCCT遠程技術實訓的內容設計部門,肩負起實訓內容轉為線上的重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ZCCT遠程技術實訓功能順利上線。
  • 東莞建市鎮村三級就業服務平臺,讓「吳春桂」們留下來
    在東莞有關部門的努力協調和迅速反應之下,端午假期尚未過完,吳桂春已在東莞一家物業公司重新就業。其火速上崗背後,是市、鎮、村三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的崗位儲備及調度幫了忙。據東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介紹,為全面落實中央「六穩」「六保」工作要求,該局重新梳理制定一系列穩就業和保居民就業政策。
  • 培訓+實訓+就業,讓「山裡娃」北京圓夢
    2000年出生的小郝是個「山裡娃」,從河北省阜平縣職教中心汽修專業畢業後,通過面試、實習,來到了北京上班。 要擱過去,一個阜平山裡娃想進入北汽這樣的大企業上班,卻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打工沒技術、創業沒門路、務農沒出路,是當地孩子面臨的窘境。阜平地處太行深山區,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人均只有九分地,不但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就連種地都是困難重重。2013年,阜平縣的一次摸底調查發現,全縣19.2萬農村人口,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達17萬之多。
  • 穩就業促民生 南岸區著力打好「穩就業」組合拳
    同時,全力拓展引流渠道「促」就業增量,搭建平臺促進就業。依託市就業服務網站、區就業服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發布企業招工信息707戶、2.2萬餘條,利用疫情防控入戶排查時機發放企業招工信息1.8萬份,累計幫助企業招工14631人。開展各類創業活動30餘場,吸引6萬人次參與,累計建成並正常運行市級創業孵化基地5戶。
  • 在杭州的臺灣青年 創業就業有這個小程序就夠啦
    活動旨在發揮杭臺「地緣近、人緣親」的特點,通過全方位服務臺灣青年來杭創業就業,幫助他們追逐人生夢想,實現事業啟航,在參與杭州「重要窗口」建設中展示頭雁風採。 啟動儀式上隆重推出了《臺灣青年杭州創業就業生活指南》口袋書和小程序,並面向兩岸臺灣青年發布了「千名臺青主播培養」計劃。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青委會主委周代祥,市臺協會會長周鮑華等嘉賓參加活動。
  • @在杭州的臺灣青年 創業就業有這個小程序就夠啦!
    杭州網訊 7月3日下午,部分在杭臺灣青年共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智新澤地杭州人工智慧產業園,共同見證「聚夢啟杭」兩岸臺青聚杭城系列活動的啟動。活動旨在發揮杭臺「地緣近、人緣親」的特點,通過全方位服務臺灣青年來杭創業就業,幫助他們追逐人生夢想,實現事業啟航,在參與杭州「重要窗口」建設中展示頭雁風採。
  • 市民疑問:如何享受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
    在社區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受理申請後,將對《內蒙古自治區就業困難人員申請認定審批表》填寫內容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予以查驗,由專職人員調查核實,符合條件的人員,在「自治區勞動就業核心業務子系統」的「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申請」模塊中錄入相關情況,籤署意見加蓋印章,提出認定申請,上報蘇木鄉鎮(街道)公共就業服務平臺。
  • 民航就業,雲翔築夢——雲翔航空推動空乘就業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與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頻繁,國內外商務、旅遊出行人數迅猛增長,使中國正在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航空運輸大國。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建設交通強國,民航作為國家重要戰略產業,是交通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力支撐。
  • 慢就業?懶就業?這所高校「三字訣」助力大學生就業「百日衝刺」
    今年3月,學校全面開啟「疫情下的就業季」,舉辦線上招聘會,為穩就業贏得時間、贏得先機。記者看到,學校招聘網站上有好幾百家企業,學生可以自己輸入關鍵詞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崗位。「這裡,招聘信息很多,崗位也比較有針對性。」克服不自信心理,跨出了投簡歷的第一步後,李安告訴記者,因為應聘的是3D建模師,作為面試考察,對方發來一個真實的心臟模型,讓李安用3D的方法建出模型來。
  •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盤點2010之八:拓實習就業途徑 助學子「圓夢」
    近20場就業指導講座助學子順利就業  2010年5月中下旬,為了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實習與就業服務中心指導老師深入到各系,開展了近20場就業指導講座。講座中,實習與就業服務中心指導老師根據多年就業指導經驗,悉心歸納、總結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和誤區,結合我院學生就業的實際環境,為同學們答疑解惑,有針對性地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 青島農業大學「一軸兩翼四驅」全力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青島農業大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持續深化建設「一軸兩翼四驅」全程化就業工作模式,以滿足社會需求為軸心主線,以就業指導和生涯教育為兩翼支撐,以加強制度機制建設、信息平臺建設、就業市場建設和校地校企聯動平臺建設為四驅引擎,突出價值引領,著力打造「三課兩坊一基地
  • 如何保障靈活就業青年的權益?委員這樣說
    ,教務處每年組織專門的口語培訓班,提升外語實用能力,效果十分明顯;四是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使畢業生選擇到合適崗位的機率大大提升,如中科大每年有四千餘家企業前來招聘,專場招聘會1800場左右,畢業生的選擇空間較大;五是大力開展就業實踐基地的建設,每年組織多場企業考察行動,推動學生參加管培生計劃,協助學生參與各類企業實習,以實現畢業生和就業單位的長期雙向考察和磨合,提升擇業適合度和滿意度;六是學校推行學業導師制度
  • 關注新就業形態:新崗位湧現 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結合
    核心閱讀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並好於預期,離不開一系列保就業政策的實施,也得益於新就業形態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彈性、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新就業形態發揮了獨特作用,成為不少人就業的新選擇。
  • 空中乘務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及崗位
    其實目前航空公司、各大機場的人才招聘等流程已經幾近透明,他們也更加青睞空中乘務專業畢業的學生,所以在就業上是沒有問題的,主要是就業的方向及工作崗位會有差異。空中乘務專業畢業生就業很容易現在開設空中乘務專業的大學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校企合作辦學,報考考生入學時直接籤訂推薦就業協議,雖然是推薦就業,但合作企業在同等條件下,會優先錄用這些合作院校的畢業生,而且學生在學習期間,還可以到這些合作企業中參加實習實訓,提升實際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