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封鎖中誕生的新華製藥廠

2020-12-24 騰訊網

全文字數:2262字

悅讀時長:6分鐘

主播/單雅莎

隨著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對敵作戰逐漸增多,僅1943年,膠東軍區與日軍作戰達975次,平均每天兩次以上,頻繁的戰鬥導致部隊傷病員不斷增多。但由於日軍對膠東抗日根據地的分割、封鎖和「蠶食」策略,軍需藥品和醫療器械供應極為緊張,連戰場急救的藥棉、繃帶、酒精都沒有,嚴重影響傷病員的及時救治,在膠東根據地建立製藥廠成為當務之急。

探索發展

面對著嚴峻的形勢,華東地區膠東軍區衛生部在山東成立製藥廠,生產部隊急需的軍用藥品和醫療器械。1943年11月,由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親自謀劃組建,從膠東軍區衛生部所屬單位抽調18名醫務人員在牙前縣後垂柳村成立了製藥小組,進行藥品的研製和生產。

製藥小組成立初期,一無資料,二無設備,醫護人員用鍋碗瓢盆和農家用具代替儀器,組織生產。最初的產品,是就地取材用傳統方法炮製的膏、丹、丸、散、酊、露等中成藥。為了生產化學藥品,他們以繳獲的日本藥學書為教材,邊學邊幹,很快利用鹽灘的滷水和純鹼製成了碳酸鎂,將棉花紗布脫脂消毒後製成藥棉、繃帶和裹傷包,用燒鹼和油脂製成各種肥皂和消毒用品,有效緩解了醫療物資緊張的問題。

新華製藥廠工作人員正在趕製裹傷包

1944年3月,日軍向膠東軍區發動進攻,製藥小組遷到牟海縣東井口村(今屬乳山市),生產規模逐漸擴大,但醫療器械仍舊缺乏,於是大家就開動腦筋,因陋就簡,自己動手製造代用工具。銀匠出身的護士蔡金章,心靈手巧,手工打制出手術用的鑷子、探針等醫療器械。5月,製藥小組人員發展到70餘人,分為四個工組,同年10月,為了應對敵人「掃蕩」,製藥小組又遷入了四面環山的牟海縣東夼鍾家村(今屬乳山市)。

日益壯大

考慮到製藥小組的快速發展,膠東軍區決定將其正式命名為「膠東軍區新華製藥廠」,「新華」寓意用新中國取代舊中國,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華。這時的製藥廠不僅擴大了生產規模,分工也進一步細化,相繼成立了研究室、製藥部、器械部、酒精廠、宣傳部和印刷所。

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製藥廠在藥品方面研製出部隊急需的乙醚、氯仿、水楊酸鈉、小蘇打、麻黃素、當歸流浸膏、甘油磷酸鈣、漂白粉、斯銻母霜和安息香酸等,器械方面製造出剪刀、鉗子、手術刀、聽診器和假肢等,滿足了部隊所需藥品、器材的50%以上,為抗日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華製藥廠展示製藥過程

除了生產供應軍需藥品外,新華製藥廠的研究人員一直心繫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他們研製的第一個全有機化學合成藥物——新斯銻母霜,解除了當時山東和華北地區200多萬農村黑熱病患者的痛苦。1946年始,乳山全縣實行免費接種牛痘,使用的也是新華製藥廠生產的疫苗。

群眾支持

新華製藥廠的順利運行離不開群眾的熱情支持,建廠期間有主動倒出房子給藥廠當車間的,有經常義務幫助廠裡搬運物資的,有自發上山採挖藥材的,還有主動把民間單方驗方貢獻出來給研究人員的。藥廠工作人員到老百姓家裡借用物件,群眾每次都積極配合,如果自己家中沒有,還會立即帶工作人員到其他農戶家中找,或者幫助想辦法找替用品。

鄉親們把分散居住在老百姓家裡的藥廠工作人員當成自己的親人,逢年過節邀請他們一起改善生活。藥廠工作人員也嚴格遵守群眾紀律,總是抽空幫老鄉幹些農活、家務活,同時宣傳衛生知識,改善衛生條件,主動上門治療老鄉的常見病、多發病,與當地群眾相處得十分融洽。

鄉親們感謝醫生幫助他們治病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膠東軍區決定把製藥廠遷移到30裡外的地勢平坦、交通比較方便的牙前縣觀水村,東夼鍾家村的老百姓自發幫助製藥廠工作人員裝車,依依不捨地與他們道別。

支援戰場

僅用5年時間,新華製藥廠從「一擔挑」的貨郎擔,發展成擁有700多名職工、6個分廠和一室一部的大型製藥廠,生產的藥品佔部隊需要的70%。先後支援了魯中南、濟南、淮海等重大戰役。淮海戰役前,新華製藥廠僅用4個月時間就生產出各種急救包96萬個、紗布25萬米、脫脂棉5000公斤。

1948年初冬,淮海戰役打響後,醫藥的需求量激增。新華製藥廠接到膠東軍區的緊急指示:突擊生產敷料、救急包等戰場緊急救援的物資,支援淮海戰役。為了保證戰爭的需要,藥廠全體幹部職工克服困難,以高昂的革命鬥志,想方設法組織生產。

生產救急包時沒有滅菌器,全靠自己動手砌鍋灶,用籠屜像蒸饅頭一樣進行滅菌消毒;沒有乾燥設備,他們就將4個柴油桶砸掉蓋子,周圍用磚砌好,用火燒加熱,進行乾燥……當時,最困難的還是生產敷料車間的同志們。由於嚴重缺水,寒冬臘月,他們在雪地裡挖井,自己造轆轤提水,沒有手套、膠鞋和工作服,他們就赤裸著雙手搖轆轤,雙腳終日踩在冰塊上,許多人的手腳都被凍傷。

1948年10月,遵照膠東軍區的指示,新華製藥廠經過兩個月的長途行軍,西遷至交通便利的淄博張店,從此走上了新的發展歷程。

新華製藥廠在膠東組建,並在軍區領導和駐地群眾的大力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解放戰爭時期山東境內唯一能夠生產製劑的製藥廠,為華東野戰軍部提供了60%的藥品、醫療器械。1947年8月26日,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在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中說:「華野數十萬軍隊的西藥全靠膠東。」新華製藥廠為革命戰爭做出的重要貢獻值得被銘記。

關於新華製藥廠的更多故事

請前往舊址參觀

紅色印跡

新華製藥廠舊址展館作為威海市首批紅色膠東革命歷史印跡,位於乳山市諸往鎮下石硼村,舊址佔地面積約90平方米,共有4個展室,通過圖文介紹、食物展陳等方式,講述了新華製藥廠的發展歷程及重要貢獻。現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來源: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管理辦公室

中共威海市委黨史研究院

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乳山教學管理辦公室

相關焦點

  • 為保障醫療用品供應充足,仰光製藥廠增加兩倍產量
    為保障醫療用品供應充足,仰光製藥廠增加兩倍產量【緬甸中文網訊】自疫情爆發後,仰光市內的藥店酒精及消毒液已經開始缺貨售罄,因為醫療用品供應不足,已經引起了市內民眾的恐慌。據悉,BPI製藥廠自緬共時期開始建設,至今為止,BPI一直以來都是政府旗下的製藥廠,目前,已經能生產出180多種藥物。得知市場上的手消液及消毒水缺貨,民間酒精使用量大後,BPI工廠決定增加手消液及酒精的產量,彌補市場的空缺。
  • 江蘇吳中:蘇州製藥廠獲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藥品註冊證書
    原標題:江蘇吳中:蘇州製藥廠獲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藥品註冊證書   江蘇吳中
  • 二戰時,動物與一千名日軍的一場生死搏鬥,日軍將近全軍覆沒!
    二戰後期日本在太平洋地區開闢多方戰場,人力物力的開支讓日軍消耗殆盡,節節敗退。此時的日軍只能急於收攏戰線,將緬甸越南等地區軍隊撤回日本。1945年2月,剛從緬甸戰場撤下來的日軍,由炮艇護送準備稱船回國。沒想到,從緬甸出海沒過多久,卻遭遇英軍的巡邏艦。此時日軍不再擁有制空制海的霸權,不一會兒,幾艘護衛艦就被炸沉了。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都江堰市中善製藥廠跟蹤檢查情況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8年6月2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對都江堰市中善製藥廠跟蹤檢查通報。通報指出,該企業的原料藥(熊膽粉)不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2010年修訂)相關規定,責成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收回該企業相關藥品GMP證書,並對其違法違規行為依法調查處理。
  • B-25轟炸機在中國:封鎖臺灣海峽,日軍狗急跳牆!
    為了縮短對新竹機場的轟炸距離,陳納德在江西遂川修建B-25基地,遂川距離南昌較近,為了避免被南昌日軍發現,機場進行了各種偽裝。1943年11月25日,14架B-25從遂川起飛,在8架P-51「野馬」式戰鬥機的護航下,飛往臺灣,一起參與攻擊的,還有8架P-38「閃電」戰鬥機,它們主要負責掃射地面日軍飛機。
  • 此日軍大將稱:二戰中唯有此國軍隊敢與日軍拼刺刀,不是美國
    刺刀是軍人勇武精神的體現和象徵,它雖是正宗的冷兵器,卻是在步槍這種熱兵器誕生後出現的,而且通常都是與槍配合使用。從出現至今的400餘年中,刺刀一直都是軍用步槍上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而且在戰場上經常使用。
  • 《新華字典》出新版啦!
    南漳新聞網訊(全媒體記者 符柳嬋 代煒)時隔九年,《新華字典》再出新版。融媒體時代誕生的這版字典,可以和手機同看。近日,記者在縣新華書店發現,《新華字典》最新的第12版已經在售,同時發現紙質書每頁都附有二維碼,讀者可以用手機掃碼看書寫筆畫、聽正確讀音,還能和新華字典APP同步使用。湖北君諧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秀琴說:「新版《新華字典》體現了融媒時代的特色,最大限度地擴展了詞典的信息容納量。
  • 二戰中的日軍第六師團,戰鬥力強勁,最終是怎麼覆滅的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
  • 上海醫博會,新華醫療秀出四維「健康碼」
    「這是新華醫療今年2月開始研發的消毒器機人,目前已拿到產品檢測報告。它可以在5分鐘內,將距離三米的99.99%以上的細菌病毒消滅,新冠病毒完全可以殺滅。它集聚了智能創建地圖等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功能,在疫情防控中,可替代人工在隔離區自主作業,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小宋熱情而又激動地為大家介紹著。
  • 新華出版社推出《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若干重大決定誕生記》
    新華出版社推出《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若干重大決定誕生記》 [責任編輯: 滕玲玲] 掃描左側二維碼下載草原客戶端,關注更多內蒙古更全、更新的新聞資訊。
  • 江蘇吳中(600200.SH):蘇州製藥廠獲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藥品註冊...
    江蘇吳中(600200.SH):蘇州製藥廠獲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藥品註冊證書
  • 影視劇中的日軍炮樓都裝備探照燈,舊中國那麼窮,日本人到哪接電
    事實上,當年日軍建造的炮塔確實給我們的戰士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此外,不少細心的人都會發現,在日軍的許多炮樓中都裝有探燈,並且亮度還不算低。那麼許多人就會好奇了,舊中國昔年還不具備發電設備,日軍炮樓上裝備的這些探燈的電力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炮樓的作用其實炮樓並非日軍首創,最早的炮樓乃是源自我國北宋時期。
  • 歷史故事——喀秋莎誕生在琿春
    _縮混9.mp318:04來自悠遊吉林前蘇聯歌曲《喀秋莎》誕生80多年來,可以說已經成為世界名曲,在我國廣為傳唱。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身世」,人們認為歌曲《喀秋莎》理應誕生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蘇德戰場上。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喀秋莎》是伴隨著蘇日兩國軍隊在遠東戰場的炮火硝煙中誕生的,這場戰役爆發於中國琿春的防川村張鼓峰一帶的土地上,史稱「張鼓峰事件」。「張鼓峰事件」對「二戰」的進程和世界歷史,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 《新華字典》最新版發布,有變化
    圖源:《新華字典》App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蹟《新華字典》從誕生那天起,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從父輩到孩子的書櫃,都會立著這本國民工具書。1962年,工作中的魏建功(圖源:地道風物)《新華字典》的初版編寫歷經三個春秋,於1953年12月面世。這一版《新華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 日軍180人戰地觀摩團,被王近山全殲,網友質疑擊斃日軍少將不實
    "王瘋子"王近山是我軍中的一員虎將,他打仗不要命,常常在指揮戰鬥時身先士卒,與日軍展開肉搏戰。王近山有一身武藝,戰功卓著,在一二九師內部也有著很高的威望。說到王近山,就不得不提韓略村戰役,因為此戰不僅是王近山的成名之戰,還是整個一二九師的榮譽之戰。
  • 血證:揭秘36年前中國首次關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全面普查詳情
    翻開這樣一本集合300多位證人的書籍,楊新華再次回憶起當年採訪者講述的殺人祭馬、「屍體橋」等侵華日軍當年在南京犯下的暴行,仍感覺悲憤。如今的棉花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所在地,在那時均屬雨花臺區。那年春天一個上午,楊新華來到南京市雨花臺區文物複查暨南京大屠殺受害者、倖存者、目睹者普查辦公室報到。楊新華老人。他被告知,雨花臺區是1937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重災區。
  • 二戰88mm「神炮」遠嫁中國,江陰防禦戰中痛擊日軍
    江陰要塞的海軍型88mm / 45 SKC / 30 岸防炮 這20門88炮在1937淞滬戰役和後來的江陰海戰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據戰鬥的資料,江陰海戰時期累計擊落的日軍戰機
  • 新華七十載,只為你邂逅那一縷書香 湖南省新華書店開展「七進...
    湖南省新華書店各門店活動百花齊放,通過組織名家講壇、主題沙龍、愛心閱讀等多項公益活動,努力滿足讀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閱讀需求。供圖/樂之書店△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中南傳媒董事長龔曙光為湖南省新華書店成立70周年所題賀詞。今年8月27日,湖南省新華書店成立70周年。70年來,新華書店同仁代代接力傳承,陪伴廣大讀者走過一段又一段美好的閱讀時光。
  • 當年在緬甸島上,荷槍實彈的一千日軍,為何幾乎被鱷魚吃光
    中英兩國聯軍同仇敵愾,和緬甸人民一起,對入侵的日軍,予以了有力的還擊。  戰事持續到了1945年2月,太平洋戰爭也進入了尾聲,狂妄囂張的日軍敗局已定,入侵緬甸的日軍同樣陷入窮途末路之境,急急忙忙準備撤回日本本土 。  19日,一支千餘人組成的潰逃日軍,在被中英緬三國同盟軍切斷了所有陸路後,妄圖從海上逃命。但這支日軍艦隊在孟加拉灣海面上,被巡邏的英軍艦隊發現了。
  • 新華書店,藏著昆明人回不去的童年
    01國營書店1937年4月,第一家新華書店在延安清涼山萬佛洞中誕生了在我國,教科書只能通過新華書店進行發行,政治理論類圖書也多是由新華分配至各單位。所以新華書店於其他書店而言,比的不是裝修,拼的不是噱頭,80多年來穩紮穩打的圖書事業,讓它成為了每個文化人繞不開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