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2262字
悅讀時長:6分鐘
主播/單雅莎
隨著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對敵作戰逐漸增多,僅1943年,膠東軍區與日軍作戰達975次,平均每天兩次以上,頻繁的戰鬥導致部隊傷病員不斷增多。但由於日軍對膠東抗日根據地的分割、封鎖和「蠶食」策略,軍需藥品和醫療器械供應極為緊張,連戰場急救的藥棉、繃帶、酒精都沒有,嚴重影響傷病員的及時救治,在膠東根據地建立製藥廠成為當務之急。
探索發展
面對著嚴峻的形勢,華東地區膠東軍區衛生部在山東成立製藥廠,生產部隊急需的軍用藥品和醫療器械。1943年11月,由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親自謀劃組建,從膠東軍區衛生部所屬單位抽調18名醫務人員在牙前縣後垂柳村成立了製藥小組,進行藥品的研製和生產。
製藥小組成立初期,一無資料,二無設備,醫護人員用鍋碗瓢盆和農家用具代替儀器,組織生產。最初的產品,是就地取材用傳統方法炮製的膏、丹、丸、散、酊、露等中成藥。為了生產化學藥品,他們以繳獲的日本藥學書為教材,邊學邊幹,很快利用鹽灘的滷水和純鹼製成了碳酸鎂,將棉花紗布脫脂消毒後製成藥棉、繃帶和裹傷包,用燒鹼和油脂製成各種肥皂和消毒用品,有效緩解了醫療物資緊張的問題。
新華製藥廠工作人員正在趕製裹傷包
1944年3月,日軍向膠東軍區發動進攻,製藥小組遷到牟海縣東井口村(今屬乳山市),生產規模逐漸擴大,但醫療器械仍舊缺乏,於是大家就開動腦筋,因陋就簡,自己動手製造代用工具。銀匠出身的護士蔡金章,心靈手巧,手工打制出手術用的鑷子、探針等醫療器械。5月,製藥小組人員發展到70餘人,分為四個工組,同年10月,為了應對敵人「掃蕩」,製藥小組又遷入了四面環山的牟海縣東夼鍾家村(今屬乳山市)。
日益壯大
考慮到製藥小組的快速發展,膠東軍區決定將其正式命名為「膠東軍區新華製藥廠」,「新華」寓意用新中國取代舊中國,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華。這時的製藥廠不僅擴大了生產規模,分工也進一步細化,相繼成立了研究室、製藥部、器械部、酒精廠、宣傳部和印刷所。
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製藥廠在藥品方面研製出部隊急需的乙醚、氯仿、水楊酸鈉、小蘇打、麻黃素、當歸流浸膏、甘油磷酸鈣、漂白粉、斯銻母霜和安息香酸等,器械方面製造出剪刀、鉗子、手術刀、聽診器和假肢等,滿足了部隊所需藥品、器材的50%以上,為抗日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新華製藥廠展示製藥過程
除了生產供應軍需藥品外,新華製藥廠的研究人員一直心繫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他們研製的第一個全有機化學合成藥物——新斯銻母霜,解除了當時山東和華北地區200多萬農村黑熱病患者的痛苦。1946年始,乳山全縣實行免費接種牛痘,使用的也是新華製藥廠生產的疫苗。
群眾支持
新華製藥廠的順利運行離不開群眾的熱情支持,建廠期間有主動倒出房子給藥廠當車間的,有經常義務幫助廠裡搬運物資的,有自發上山採挖藥材的,還有主動把民間單方驗方貢獻出來給研究人員的。藥廠工作人員到老百姓家裡借用物件,群眾每次都積極配合,如果自己家中沒有,還會立即帶工作人員到其他農戶家中找,或者幫助想辦法找替用品。
鄉親們把分散居住在老百姓家裡的藥廠工作人員當成自己的親人,逢年過節邀請他們一起改善生活。藥廠工作人員也嚴格遵守群眾紀律,總是抽空幫老鄉幹些農活、家務活,同時宣傳衛生知識,改善衛生條件,主動上門治療老鄉的常見病、多發病,與當地群眾相處得十分融洽。
鄉親們感謝醫生幫助他們治病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膠東軍區決定把製藥廠遷移到30裡外的地勢平坦、交通比較方便的牙前縣觀水村,東夼鍾家村的老百姓自發幫助製藥廠工作人員裝車,依依不捨地與他們道別。
支援戰場
僅用5年時間,新華製藥廠從「一擔挑」的貨郎擔,發展成擁有700多名職工、6個分廠和一室一部的大型製藥廠,生產的藥品佔部隊需要的70%。先後支援了魯中南、濟南、淮海等重大戰役。淮海戰役前,新華製藥廠僅用4個月時間就生產出各種急救包96萬個、紗布25萬米、脫脂棉5000公斤。
1948年初冬,淮海戰役打響後,醫藥的需求量激增。新華製藥廠接到膠東軍區的緊急指示:突擊生產敷料、救急包等戰場緊急救援的物資,支援淮海戰役。為了保證戰爭的需要,藥廠全體幹部職工克服困難,以高昂的革命鬥志,想方設法組織生產。
生產救急包時沒有滅菌器,全靠自己動手砌鍋灶,用籠屜像蒸饅頭一樣進行滅菌消毒;沒有乾燥設備,他們就將4個柴油桶砸掉蓋子,周圍用磚砌好,用火燒加熱,進行乾燥……當時,最困難的還是生產敷料車間的同志們。由於嚴重缺水,寒冬臘月,他們在雪地裡挖井,自己造轆轤提水,沒有手套、膠鞋和工作服,他們就赤裸著雙手搖轆轤,雙腳終日踩在冰塊上,許多人的手腳都被凍傷。
1948年10月,遵照膠東軍區的指示,新華製藥廠經過兩個月的長途行軍,西遷至交通便利的淄博張店,從此走上了新的發展歷程。
新華製藥廠在膠東組建,並在軍區領導和駐地群眾的大力支持下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解放戰爭時期山東境內唯一能夠生產製劑的製藥廠,為華東野戰軍部提供了60%的藥品、醫療器械。1947年8月26日,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副司令員粟裕在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中說:「華野數十萬軍隊的西藥全靠膠東。」新華製藥廠為革命戰爭做出的重要貢獻值得被銘記。
關於新華製藥廠的更多故事
請前往舊址參觀
▼
紅色印跡
新華製藥廠舊址展館作為威海市首批紅色膠東革命歷史印跡,位於乳山市諸往鎮下石硼村,舊址佔地面積約90平方米,共有4個展室,通過圖文介紹、食物展陳等方式,講述了新華製藥廠的發展歷程及重要貢獻。現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來源: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管理辦公室
中共威海市委黨史研究院
膠東(威海)黨性教育基地乳山教學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