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的決賽大家都追了嗎?
不管你平時是否關注搖滾樂或是獨立音樂,這個夏天都躲不掉被五條人樂隊洗腦的命運。
《樂隊的夏天》已經辦到第二季,節目組對於樂隊的選擇更加多元,既有 Joyside、木馬、達達這類老樂隊重組,也有Mandarin、白皮書、福祿壽、超級斬等風格迥異的新樂隊出現。
參賽的樂隊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走紅,樂手們平時的生活也引發了大家的好奇。樂手們真的過得像傳說中的那麼「窮」那麼「慘」嗎?我們試圖在網際網路上尋找的蛛絲馬跡,來看看搖滾樂手的家都是什麼樣子。
Part 1.
彭磊 | 新褲子
要盤點樂手家裝,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彭磊。疫情期間,彭磊曾經在家錄製了一系列彈琴唱歌的視頻。彭磊的家具用的都很親民,下圖他背後的柜子是宜家的 BRIMNES 百靈系列,¥999/組。
出境頻率最高的就是這間臥室,簡潔接地氣的北歐風格,只有右下角那些看上去高大上的音箱設備,彰顯了屋主的樂手身份。
同時,彭磊也是玩具狂魔。另一間房間兩排置物櫃擺滿了各種玩具和手辦,窗前有兩個魚缸。
我們還考古到彭磊一個早年的採訪,當時他家裡房間擺滿了他創作的咪咪和嘎嘎,魚缸也很早就在了,邊上還放著一排暖水瓶。
Part 2.
龐寬|新褲子
疫情期間,新褲子的鍵盤手龐寬也選擇在家為大家彈唱,給我們一個機會得以一窺寬博士仿佛迪斯科舞廳一般的臥室,角落裡放著一顆迪斯科球,牆上和床頭安裝了浮誇的 LED 燈,可以跟隨鍵盤的節奏閃爍。龐寬也是宜家愛好者,他身後的鬥櫃也是宜家的 SONGESAND 松耶桑德系列,只需¥699/組。
2004年,兩名德國導演為拍攝北京搖滾紀錄片《北京浪花》曾經拜訪過年輕時的龐寬。當時二十出頭的龐寬一臉青澀地嚮導演展示自己收藏的大衛·鮑伊黑膠唱片。
鏡頭掃過龐寬的家,龐寬背後的書架擺滿了黑膠和書籍,桌上的電腦在當時也是時髦極了的物件。
《北京浪花》還拍攝了龐寬的父親,出人意料的高大帥氣,拿著新褲子洗剪吹風格的海報,對導演介紹他們樂隊的英文名「New Pants」。
Part 3.
石璐 | 刺蝟樂隊
在上過《樂夏》的北京土著樂手裡,還有一位隱形富豪,那就是刺蝟樂隊的鼓手石璐。當刺蝟主唱子健還在尋思著買房的時候,石璐就在節目中輕描淡寫地透露「姐可是有房的人」。
從石璐微博發布的視頻看,她的家確實可以稱得上是豪宅了。遠處的餐桌餐椅和邊櫃都是是奢華的歐式風格,走廊寬敞到可以放下一架電鋼琴。
石璐在疫情期間還發過一條和女兒一起做瑜伽的視頻,客廳有巨大的投影幕布,用的瑜伽墊都是中產階級標配的「Lululemon」。
Part 4.
邊遠 | Joyside
作為曾經的「北京地下搖滾之王」,Joyside 成員們早年完完全全踐行了「朋克」的生活方式,而邊遠又是其中最具自毀氣質的一員,
2003年,剛剛成軍不久的 Joyside 認識了一位正在北大學中文的美國學生 Kevin Fritz。他用鏡頭記錄下他們的生活,拍成了一部紀錄片《頹廢的東方》。Joyside 主唱邊遠的當時住在胡同二樓的一處老房子裡,在廚房煮方便麵,往裡面倒的是威士忌。
邊遠的臥室不大,床上散亂放著衣物,牆上貼著的是英國浪子樂隊 The Libertines 的海報。
牆上的置物架滿滿當當的都是他收藏的 CD,窗簾一拉開,就可以看到別人的屋子。
在上文提過的紀錄片《北京浪花》中,邊遠離經叛道的生活正在變本加厲。他和當時的女友摟在一起,說出看似驚世駭俗的言論,放在今天的語境下竟然莫名地貼切。
邊遠應該是搬家了,從胡同搬到了樓房。不誇張地說,邊遠這一群搞樂隊的無疑是房東眼中最糟糕的租客,整棟樓鄰居的噩夢。牆上畫著亂七八糟的髒話塗鴉,完全沒有多餘的擺設,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導演問邊遠為什麼選擇這裡,他的回答是「因為房租便宜」。
一起住的另一位樂手,直接在室內搭了一個帳篷。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十多年。Joyside 的吉他手劉虹位扶貧企業家,貝斯手劉昊開了 School 酒吧,邊遠的生活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依然過得像一個詩人和浪子。《樂隊的夏天》節目中曾經拍過邊遠在 Let's School 音樂學校樓上的故居,就是你能想像的最普通的北漂出租屋的樣子。
邊遠選擇在這裡住,就是因為樓下就有設備,可以排練、錄音。
二十年來,邊遠一直都是一幅對物質條件絲毫不在乎的樣子,但精神世界又無比富足。先前,有報導說邊遠已經離開北京,搬到了秦皇島,那裡遠離都市的生活對他來說應該更加合適吧。
Part 5.
仁科、阿茂 | 五條人
知道大家都想看五條人的家,但很抱歉,我們沒有找到什麼實錘。五條人在 B 站的官方帳號曾經放出一段仁科在書房伴著音樂跳舞的視頻,大家都被靚仔的美貌所蠱惑。這間屋子一度被認為可能是仁科的家,畢竟背後頂天立地的書架和他「知識分子」的身份再符合不過了。不過,經評論區小夥伴提醒,這其實是五條人音樂總監張曉舟的家。
仁科和阿茂曾經分享過在廣州城中村生活的回憶。在央視去年拍攝的紀錄片《踏歌行》中,仁科和阿茂回到了曾經生活過的廣州石牌橋。十多年前,他們倆都在廣州當「走鬼」(即街頭流動攤販),仁科賣盜版書,阿茂賣打口碟片。
在石牌橋真實地存在一家「蒙娜麗莎髮廊」,它是五條人專輯《夢幻麗莎髮廊》的原型,不是閃著粉紅色燈泡「髮廊」,而是一家正經的理髮店。
現在,他們曾經住過的地方單間要價已經漲到 780,廣告上寫著房間「陽光好」,引來了仁科的嗤笑。
仁科說,當時他住在客廳當「廳長」,最多的時候一個房間住11個人。有一天睡覺的時候,一直老鼠就從他的頭頂爬過。知識分子在回憶這段經歷的過程也充滿了詩意——「然後老鼠的靈魂就跟我在一起了。」
Part 6.
李劍 | 大波浪
《樂隊的夏天》節目組曾經跟拍過大波浪樂隊主唱李劍的家。他二十出頭就從天津來到北京做樂隊,在地安門附近已經住了超過十年。當時,他看上的就是周邊排練室和 livehouse 遍布的環境,雖然現在愚公移山和 Mao 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舞臺上病態妖嬈的李劍,在胡同生活中反而是一種悠閒自得的狀態,和鄰裡大爺打成一片。一條狹小的通道通往李劍家的大門,白天要是不開燈,裡面完全是一片昏暗。
李劍居住的房間也就 10m² 出頭,一半是臥室,一半是工作檯,從起床到上班只需要邁出一步。
李劍的家給很多《樂夏》的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倒不是因為驚訝他的家有多「破」多小,而是感到好奇:李劍是怎麼在這麼小的房間,把這麼多設備拾掇地得井井有條的?
其實這個房間在床邊和角落裡還是擁有很多隱藏的存儲空間,而且李劍收納有方,充分利用牆面放置合成器。老李才是真正的小戶型「榨乾最後 1m²」的行家。
Part 7.
李巖 | Rustic
2009年,來自石家莊的朋克樂隊 Rustic 赴英國參加全球樂隊大賽並奪得了總冠軍。11 年後,Rustic 來參加樂夏初賽,卻遭遇「一輪遊」。主唱李巖因為他的一句「與民同樂」,笑趴了所有超級樂迷和場外樂手。
在Rustic 表演前,導演組曾經去李巖家中拍攝,他住的也是一處北京典型的「老破小」公寓。
臥室不到 10m²,牆上貼著幾張海報作為裝飾,放下一張單人床之後已經幾乎沒地方下腳了。
李巖穿戴整齊,介紹自己的平時的生活就是「喝咖啡、讀書」,說著他拿起桶裝水往咖啡粉裡加。導演問他是不是速溶咖啡,李巖說這是美式,「和外面咖啡廳裡的一樣」。
節目組也跟拍了 Rustic 的排練廳,狹小得只容一人側身通過。
當然,看過節目就會發現,不管是物質條件還是他人評價,自信樂天的李巖是根本不在乎這些的。李巖的生活其實很充實,排練、演出、拍Vlog、瘋狂練習英語,能夠在當下活得這麼明白,就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 legend。
Part 8.
劉敏 | 重塑雕像的權利
在《樂隊的夏天》登場的女性樂手不多,但每一位都是寶藏。今年大概沒有人不喜歡重塑的劉敏吧?相貌氣質氣質神似惠英紅,低調、神秘又冷豔。
重塑本身就游離在滾圈之外,而在重塑三位樂手中,劉敏又是其中最宅的一位,完全是零交際,但是非常非常喜歡貓。
由於她過於少言寡語,我們也很難找到她的生活,只是在微博考古找到一張她工作檯的照片,收拾地井井有條。也和重塑傳說中打卡排練的自律形象非常吻合。
Part 9.
彭坦 | 達達樂隊
僅僅從彭坦在《樂隊的夏天》上的表現,很難想到這個情緒容易激動的「大男孩」居然已經 42 歲了。彭坦完完全全是中年油膩的反面,他和春曉的神仙愛情,從戀愛到結婚十多年了,依然甜得要命。
去年彭坦和春曉夫婦曾經參加過魯豫主持的一檔服氣真人秀,他們的家曾經短暫地出現在鏡頭中,能夠讓我們稍微看到個大概。整個房子感覺非常寬敞,而且很可能是高挑高的複式結構。
家具的基調以白色為主,波西米亞圖案的地毯和織物作為點綴,敞開式書架擺設比較隨意,但完全不會感到凌亂。
Part 10.
Chace | Mandarin
這一季《樂隊的夏天》最受矚目和爭議的年輕樂隊非 Mandarin 莫屬。一定程度上,Mandarin 可以看做是一部分年輕一代音樂人的代表,科班出身的技術流,生活優渥不差錢。
Mandarin 的主唱 Chace 朱一涵因為年紀輕輕就擁有自己的錄音棚,被粉絲戲稱為「朱有棚」。錄音室裡一水兒的皮沙發和皮轉椅,條件比那些苦哈哈在地下室排練的北京樂手要好上太多。
Chace 曾經在微博上分享過自己家的照片,由於光線實在是過於昏暗,難以辨認其中的細節,但可以肯定,住得也是真的好。
娛樂圈的明星最怕的就是「人設崩塌」,但樂手真的是一個很奇妙的群體,他們的音樂、言行、生活似乎高度一致,世俗的規則和美學都在他們面前失效。不過還是希望藉助樂隊節目的播出,樂手的生活能好一點。畢竟新褲子都接到宜家代言了,說不定之後樂手們都能成為裝修巨頭的新寵呢。
作者 | 健啖
策劃 | 好好住編輯部
你最喜歡哪個樂手的家?
來 分享、點讚、在看 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