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肥蝦
幾年前,住在獅子橋附近,每天晚上飽腹之後幾乎都要出門散步。有時候走到玄武門地鐵站,沿著中央路,走到鼓樓廣場的大圓盤;有時候沿著湖北路一路向南,穿過聳入天際的紫峰,終點也是鼓樓。
再遠一點,會踅到丹鳳街。鼓樓的夜晚時間匆匆。
前陣子再去看,這裡仍舊是先前模樣。無論四季更迭,路邊串起來的夜市燈火一直照到凌晨,偶有小販叫賣,更多的老闆放著音響,招徠顧客。
這裡從來不缺好吃的。從街角望去,麵館、飯館連在一起,隔幾年,這一家不見了,又有新的店面開張。街頭是個大貨架,擺放著全國各地的風味。
滇緬小廚是個異類。門頭不大,店鋪很小,客人卻很多。某次深夜去吃串,小店裡也是座無虛席。兩位模樣略微彪悍的青年面相冷峻,客人落座,忙不迭送來餐具,滿上茶水。
滇緬小廚是一個「跨界無罪」的小店,坐下來,叫一杯啤酒,吃幾串小黃牛肉,再點上一份米線,可以讓你鬆口氣,體會一下自由的感覺。
吃串要有酒。我第一次來滇緬小廚,因為開車,就沒喝上酒,略覺索然。
再次到訪,朋友帶了一瓶清酒。濃眉大眼的彪悍小哥見我兀自去櫥櫃裡取酒杯,連忙示意我稍等,我說我自己拿吧,你忙吧,他走過來,在柜子的角落裡拿了兩隻竹筒粗細的玻璃杯,說這款杯子適合飲清酒。講究。
於是斟滿酒。清酒冷冽,入喉溫柔靦腆,口腔裡殘留著米粒的香氣。
下酒菜,或者叫前菜,都很好。從涼拌毛豆和涼拌黃瓜裡能看見店家的用心之處,除了基本的醬油、香油、蒜泥、醋之類的調味料,撒了小米椒和香菜之後,味覺豐富,香馥悠久。
烤土豆片略油,烤至鬆軟,面塌塌的,嚼在嘴裡充分感受到碳水的侵襲。土豆滋味不夠,倒是有雲貴的蘸水來湊。
愛這道烤豆腐。雲南有石屏豆腐,有建水豆腐,這裡從來不缺好豆腐。
這道豆腐裝在方形平盤裡,端上來時顫顫巍巍,在白熾燈的照耀下顯現出一種脂玉般的色澤。熱油包裹,肉末添香,一勺豆腐送進口中,溫溫吞吞,熱辣兼具。
高潮之處是比一般烤串大了一倍的犛牛肉串。犛牛,象徵著高原的野性、粗獷和張力,鐵籤之上,犛牛肉肥瘦相間,中間夾雜著幾片洋蔥,去腥解膩,只覺越嚼越香。香氣飄過高原之上。
收尾的是幾種手把小串。黃喉、百葉、牛肉,哪一樣不是下酒的好菜?哪一串不足以慰藉冷寂的夜晚?
小串一把一把送過來,想起很多美食紀錄片裡,側面的燈光亮起來之後,成把的小串在炭火上翻滾旋轉,驚得火苗四竄,驚得料粉瀰漫。
酒足肉飽,吃罷出門,一城燈火闌珊。夜悄然降臨。
滇緬小廚燒烤(丹鳳街店) 丹鳳街17-4號
作者/來源:蝦吃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