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體驗:有時候在迷迷糊糊快要睡著但還沒睡著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幻覺,仿佛腳底踩空掉下去,或是被什麼東西電了一下,突然間全身抽搐或下意識踹一下腿,結果猛然驚醒後發現只是虛驚一場。
對於這種現象有很多說法,有的說小孩子發生這種情況是在長個子,不用擔心;有的說成年人經常發生抽動是缺鈣了,只要多補鈣就好了;也有人說,這種現象是猝死或大病的前兆,一定得重視。
到底這種現象為什麼會出現呢?
醫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臨睡肌抽躍症」或稱為「入睡抽動」,屬於一種無意識的肌肉顫搐,為正常的生理表現,並不是大眾認為的身體缺鈣了。人的睡眠通常會經歷好幾個階段,從淺層睡眠逐漸進入深層睡眠,接著在45分鐘到1小時之後,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期。
在快速眼動睡眠期中,會發生睡眠抽動,這個時候大腦皮層受到抑制,高級中樞對皮層下中樞的控制不足。如果有部分神經仍然比較活躍,發出一些微弱的運動指令,就會引起肌肉急速且不自主地抽動,產生像觸電一樣的動作。
怎樣才能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1. 適當喝水
睡前可以適當補充水分,這樣有助於稀釋血液中鈉的濃度,一定要避免咖啡及含糖量高的飲料,這樣有助於預防抽筋。
2.適當的放鬆心情
如果長期處於壓力下,就很容易在睡覺時發生抽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的放鬆心情,減輕壓力。睡覺前嘗試看一些比較輕鬆的書或雜誌,聽一下音樂,舒緩一下神經,做好入眠的準備。
3.睡前做拉伸
可以在睡覺前適當的做一些放鬆自己的動作。比如伸懶腰或者是按摩肌肉,可以有效地防止肌肉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