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小時候學詩只能簡單的理解字面意思,卻不能理解詩文背後的含義,銅雀臺是曹操所建,但為何要鎖二喬?直到長大以後才明白,二喬的故事遠沒有我們以為的那般美好。
在人們心中,大喬與小喬是三國時期的頂級美女,後來二人一同嫁給了江東雙璧,大喬嫁的是小霸王孫策,小喬則跟了風流倜儻的都督周瑜。但歷史上的二喬並非嫁與孫策、周瑜為妻,而是為妾;他們在一起也並非佳偶天成,僅僅是一場戰爭的戰利品。
公元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不慎死於劉表部隊,舊部被袁術接受。年僅17歲的孫策並未就此被擊倒,反而帶著弟弟蟄伏起來。袁術認定孫策此人能屈能伸,必成大患,因此三番五次對他進行刁難。
可看上去像個小霸王的孫策不僅將刁難盡數化解,還反過來從袁術手中將父親舊部奪了過來,並佔據江東,向漢王室投誠,依靠漢廷與袁術決裂。公元198年,孫策被封為了吳侯,親自接來周瑜,東吳勢力初步奠定。
擁有了根據地後,下一步肯定就是去打地盤,因此孫策跟周瑜將目光放到了皖城。公元199年,孫策奇襲皖城,也使得二喬初次走入人們視線。《三國志》是這麼描述大、小喬的出場的:「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
首先這大、小喬並非姓喬,而是姓橋;其次「得」跟「納」這兩個字,就說明了這並非兩情相悅,而是將二喬看作了戰利品,收攏到了後宅。妻子只會用娶,納妾採用納字。不過這句話至少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二喬的確很漂亮,不然也不會被稱為「國色」了。
不過比起小喬,姐姐大喬的命運似乎更加悲慘一些。因為就在這之後不久,短短一年的時間,孫策就遭遇了刺殺,後因傷勢過重,只來得及將大權移交給弟弟孫權,就含恨而終。那麼對大喬的安排呢?沒有,她似乎就這麼從歷史上消失了。
不過正史沒有記載的事情,不代表野史也沒有,實際上因為二喬名聲太盛,江東地區一直流傳著她們之後的故事。目前已知的大喬結局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就是大喬接受了孫策的遺命,從此守在吳夫人(孫策、孫權的母親)身側進行侍奉。這個版本是記錄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中,也是大喬唯一一次正式登場。
另外一個版本,也是流傳更廣的版本就是,大喬在孫策去世後悲痛欲絕,日日以淚洗面,沒幾個月就也跟著去了。這種版本其實更貼合當時的實際,這個實際不是說大喬真的跟孫策有多深的感情,畢竟就4個月,能難捨難分到哪去,而是說大喬不能活。
為何不能活?首先當時女子地位低下,有背景點的還好,比如說孫尚香,好歹還能和離回娘家,大喬可沒如此強悍的身份。但偏偏大喬又生得十分美豔,引起多方覬覦。大喬肯定不能再嫁,但她這般好看,萬一被哪個勢力擄去,不就成了抹黑孫策聲譽的存在了?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大喬唯有以身殉夫,才是最「合適」的結局,實在是令人惋惜。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