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空中成像技術開發商「東超科技」近期完成585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安徽省量子基金、中企金嶺、贏初資本、弘博資本、合肥新經濟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本輪資金用途主要是核心技術、材料的更新迭代,產品的應用推廣以及市場拓展和產線升級。公司此前曾獲得合肥高新投資集團的天使輪投資,中科創星的Pre-A輪融資。
「東超科技」成立於2018年,專注於空中成像技術和材料的研發。公司自主研發的DCT-Plate鏡片能將畫面直接呈現在空氣中,並可通過交互技術與畫面直接交互,過程中不需要任何承載介質。目前,公司已經推出了適用於電梯、地鐵、醫療等領域的無接觸式終端產品,並已拿到眾多訂單。
「東超科技」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的應用包含三大版塊,分別是光源、透鏡和交互模組,其中,透鏡是核心。據介紹,透鏡DCT-Plate的鏡片外觀跟玻璃相似,由一種負折射率的材料構成。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的特性包括,1)直接在空中成像;2)可實現手勢識別、體感交互、語音識別等多種人與影像的交互方式;3)區別其他錯覺虛像技術,影像真實存在;4)低功耗,整體過程僅需保障光源正常運轉,成像過程為物理反應;5)角度可調,技術應用領域廣泛。
董事長韓東成曾表示,由於公司所在的研發領域較為前沿,整體細分行業均處於摸索狀態。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公司針對數個日常生活場景推出了數款「無接觸」新品。電梯是人流量巨大的公共場景,按鈕及設備每日被眾多用戶重複使用。由於目前實體按鍵都需用戶接觸後操作,細菌病毒等交叉感染風險大。因此,東超推出了無接觸電梯按鈕終端,樓層數字以空中影像的方式呈現,用戶可「隔空」操作。公司還將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應用在了地鐵自助售票終端,可在不依賴其他實體顯示介質的情況下,將自助售票機的操作界面呈現於空中。乘客直接點擊空中的操作畫面,即可完成在實體自助售票機上的功能。
目前,東超打造的「無接觸式」的自助服務主要是解決用戶在使用自助終端過程中,因為實物接觸操作而帶來的潛在的細菌病毒交叉感染風險。除了電梯和地鐵自助售票機,公司還開拓了醫院的醫療自助終端、智能車載類產品以及信息安全密碼輸入終端場景。
公司的核心創始團隊成員均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董事長韓東成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碩士,CEO範超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論物理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