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份,是鄂爾多斯由春過渡到夏的時節,漫山漫坡的桃杏花謝了,路邊的丁香花和刺玫開了。草坪裡的蒲公英球被孩子們拿在手裡吹飛了。
天氣似乎還是不溫不熱,愛美的姑娘們依舊為穿秋褲脫秋褲做著掙扎,嘆息著「夏天沒個夏天樣。」儘管如此,植物的生長依舊循著節令而行。比如鬱金香花開了。
清賞四時草木,將其融入日常之美,或許是最不奢侈的感知自然的方式。春天看花,夏天賞葉,秋冬感受季節的流轉,是生活中少有的儀式感。
正值鬱金香花期,周末全家人去觀賞地康巴什看花。以往隔三差五必去,因為疫情的緣故,有小半年沒來康巴什了。
最喜歡的還是康巴什夏季下午5、六點鐘的時候,太陽褪去了炙熱,聽著不知打哪兒放的輕音樂,在林間小道散步,感受那份愜意和從容。
說到看花,我和婆婆的審美截然不同。她喜歡嬌豔的,在拍鬱金香時也專挑紅色、粉色以及黃色等鮮豔的色彩。邊拍邊用微信轉發給親戚們一同欣賞。
我喜歡淺粉、白、淺紫色的。回來查閱資料才知道,鬱金香的花色極為豐富,有紅、紫、褐、黃、橙、白、粉、黑、膚色,但唯獨缺少藍色。
來看花的人很多。「站在邊上拍就可以了,可不敢往裡走把花踩壞了」,一位男士和正往花圃裡走的家人大聲的說著。
一對白髮鬢鬢的老夫妻在兒子的指揮下留下多張合影。儘管男子對老人站位和姿勢經常性地表示不滿與嘮叨,但兩位老人一直安靜地配合著。
畢竟,有人願意為自己的生活做些記錄也是一種幸福。
以前看過老舍《二馬》裡寫過的一個句子「公園裡的樹葉真是連半個黃的也沒有,花池裡的晚鬱金香開得像一片金紅的晚霞……。」當時並不覺得這色彩畫面有多震撼。
印象裡,讀大學那會兒,舍友為了看鬱金香坐了7、8個小時的硬座去北京,拍了一些鬱金香的照片帶回來給我們展示,亦不覺得好看。
直到親眼目睹大片紅色、粉色、黃色的鬱金香花迎風怒綻,絢麗至極的花,輪番閃過眼前。那格外豐盛的美,不單薄、不隨意,驚豔了我。在風吹日曬的環境裡,長年累月地葆有天賜的嬌柔。這是我迷戀鬱金香的地方。
厚實而內斂的花瓣,奮力向上的根莖,並無多餘的枝枝椏椏,一直保持打動自己的東西。突然意識到這花是有精神的。耐寒、耐旱這不正是一種堅毅的表現麼。
只是,古人最早識鬱金香,並非因為它的傾城之色,而是因它的藥用價值。根據《唐本草》一書記載:「鬱金生蜀地及西戎。苗似薑黃。花白質紅,末秋出莖心而無實,其根黃赤。」鬱金的塊根製藥,有活血止痛、行氣解鬱、清心涼血、利膽退黃等功效。
一路看過來,記住了「純金」、檢閱、琳馬克、丹麥43等十多個鬱金香的品種。後來才得知,關於鬱金香的品種,市場上有八千多個品種。被大量生產的大約有150種,金香的花型有碗型、杯型、百合花型、鸚鵡型、星型、流蘇型……根據花期、花色、花型鬱金香被分為四大類,即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以及單瓣晚花型。
走著走著,來到雙駒廣場西側樹林中。林間空地同樣栽種了各色鬱金香。不同於廣場花圃裡的整齊精緻,卻別有一番意境。鬱金香在樹木翠綠濃密葉子的襯託下更顯嬌豔。樹林的層次感也逐漸豐富飽滿起來。
日光穿過樹隙,投下朦朦朧朧的光影,多了幾分浪漫和夢幻的色彩。林間,流水的聲音,半空中嘰嘰喳喳的鳥叫聲,附近廣場的孩子們在網紅地面鋼琴上奔跑發出斷斷續續的音樂聲,人們來來回回地漫步。這些美好的畫面足以讓人感動。
賞花之旅在下午7點鐘結束。鬱金香那種明亮而純正的顏色,熱烈又真誠,給我帶來了不期而遇驚喜。願你也可以像它的花語那般博愛、體貼、高雅、富貴。
至少,在這麼美好的時節,也請懷著一種明亮的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