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貓眼數據平臺顯示,截至目前發稿。
祖國70年大慶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以18.85億票房傲居榜首
由真實故事改編的《中國機長》以15.09億票房屈居第二
而由票房保障吳京演繹的《攀登者》以7.01億的票房位列第三
」國慶三劍客「在大半個娛樂圈的推動下最後的票房總和也超過了41億
國慶檔到此也落下了帷幕,之前連連叫好的電影到現在也保持了股雲淡風輕的心態,而之前一直處於忐忑的《我和我的祖國》也得到了網友的喜愛,坐上了票房冠軍的位置,不爭不搶的《中國機長》也收穫了滿意的票房。
《我和我的祖國》詮釋了新中國成立到現在70年來所堅持的的信念,他們堅信做出自己認為合理的選擇讓百姓擺脫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狀態。讓這幾十年具有歷史轉折的事件一件一件的重新搬上銀幕,勉勵現在的人們當年的生活艱辛,讓歷史不再重演,讓百姓安居樂業。
《中國機長》把中國人民所堅持的意念毫無保留地體現出來,在危險面前保持理智選出最適合的決定,不辜負每個人的期望。危險在悄悄地靠近,而掌握決定權的人必須勇敢地做出選擇,將危險降到最低,需要對每一個人負責,同時要先勇敢地站出來。
《攀登者》讓人感覺身臨其境,演員地每個動作都充滿挑戰,每個人活著都是一種挑戰,但是生活就好比登山,有的山四季如春,而有的山則是萬丈懸冰。但是每一個人都要勇敢地邁出每一步,因為生活也是一座大山,他會壓得你喘不過氣,但是你還是要是越過危險,無懼風暴。登頂山巔。
對,每一個人都要登頂你可以達到得最高處,當你從上往下看的時候,當時所走的路,都已經擋不住你了。
事實上,這個成績就算脫離今年國慶檔,放在近幾年的票房大作之中依舊算得上亮眼。媒體報導,《我和我的祖國》單日票房連續五天維持在2億以上,票房增長速度幾乎與2018年春節檔《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等片持平。電影目前累計票房,除去今年春節檔電影,僅次於「漫威集大成者」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與暑期檔現象級爆款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
「片長超過兩個半小時,但我完全不覺得漫長與無聊。」這是一位普通觀眾對《我的祖國》(以下簡稱《我的祖國》)的淺白感受。而這種直觀感受背後,或許是《我的祖國》作為一部格局龐大、寓意厚重的70周年獻禮大片,卻在家國情懷背後以具像化、煙火氣的小人物故事映襯出偉大的時代瞬間,最終燃起的全民情緒共鳴。而一部電影一旦達到各種意義上的「全民共情」程度,就獲得了票房市場的通行證。
今年,國慶檔三部獻禮大片上映,不管是電影類型還是敘事表達上都進一步提升,這或許是獻禮片與電影商業市場融合的新高峰。《我的祖國》背後7位導演,70年的時間跨度,從建國前夜、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女排奪冠、北京奧運會等關鍵時刻,以7個故事風格迥異的故事將家國與人間煙火結合一起,娓娓道來。
《中國機長》《攀登者》則將獻禮屬性與災難極限類型片融合,不管是航空事故中顯現出的人性光輝,還是珠峰極限環境下人類自我堅持的精神信念,獻禮片類型更加豐富與具像化,擁有了相當的可看性與共情感,在獻禮的同時,更是合格的電影類型片。
而獻禮大片背後的出品公司,在國營公司之外,傳統民營巨頭與網際網路電影公司也加大了參與力度,國慶檔博納影業與阿里影業主要出品了《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成為國慶檔最重量級的玩家。
現在電影市場或許面臨這樣一個節點,隨著電影市場各類商業類型片發展日益成熟與多元化,公眾電影審美更加成熟,對好內容擁有更加集中的票房輸出能力,獻禮片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政治任務」類型電影,而將在商業市場的輔助下,達成家國情懷渲染與商業票房變現的雙贏。
每個偉大時刻背後,站著的是一個個普通的小人物,這才是《我的祖國》的動人之處,它站在家國英雄與平民生活之間,既在一個個故事裡體現時代變化與家國情懷,講述國家與英雄的偉大,又用一個親切誠懇視角聚焦時代下蜉蝣般的普通人群,他們是組成時代的基礎。而這種平衡感,讓電影保持了獻禮片的歌頌光環,又脫離了「假大空」的窠臼,讓每一個觀眾成為電影中的「小人物」,情緒共振,形成空前的共鳴感。
另一方面,7個故事讓《我的祖國》在內容上更有延展性,如《北京你好》帶著寧浩式的喜劇色彩,文牧野執導的《護航》展現現代女性的獨立自主,徐崢的《奪冠》是從上海弄堂裡竄出的通俗煙火,陳凱歌的《白晝流星》則賦予了電影人文氣息。相比《中國機長》與《攀登者》整體故事敘事,《我的祖國》以時間為線索的拼盤式敘事在電影市場上性價比最高。
在今年國慶檔之後,主旋律獻禮片或許會進入一個新階段。如《戰狼2》《紅海行動》等現象級主旋律電影,將被摸索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論,獻禮、主旋律與電影類型的結合、敘事視角的選擇有了更多可能,而在受眾市場上,主旋律獻禮片的覆蓋面與票房體量進一步擴大,公眾對這類電影的刻板認知被改變,甚至在國慶檔、春節檔這類大檔期之外,也能有更多的票房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