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已悄然而至,說起冬天,雪是必不可少的。關於雪,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寫下了許多經典名篇,有的詩句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今天老楊就搜集整理了十首關於寫雪意境醉人的冬雪的詩詞,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top10: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出處:《陽曲·江天暮雪》元 馬致遠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簡要賞析:天色將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紛飛的雪花像盛開梅花又像飄飛的柳絮。寫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風,「亂」字則突出了風的強勁,隱然有呼嘯之聲透出。作者借雪之「亂舞」傳達風聲和風勢,凌虛造景,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半梅花半飄柳絮」則進一步通過一個「飄」字串起「梅花」、「柳絮』兩個意象,拓展想像的審美空間,從視覺形象上擴大藝術容量。作者以虛實相生的筆法繪聲、摹形、傳神,風神蘊藉,韻味雋永。
Top9: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出處:《夜雪》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簡要賞析: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側面寫雪,卻轉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託出「重」字,別有情致。此二句以有聲襯託無聲,使詩句畫面靜中有動、雋永清新,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
Top8: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出處:《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簡要賞析:詩句中"蒼山"對"白屋",山是蒼色,屋是白色,二者遙相映照,便構成一個銀白蒼茫的世界。再以"遠"和"貧"(這裡的"貧"是少、乏的意思)來點出眼前的空曠浩茫。第三句中的"柴門"和"犬吠",既照應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別是句中一"吠"字,響亮有聲,劃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寧靜,喚起了寂寥群山的迴響,給沉睡的郊野帶來了生氣。這首詩用極其凝鍊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每句詩都構成一個獨立的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
Top7: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出處:《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 蘇軾
簡要賞析: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這首詞寫的時候正值元宵節。夜深時分,燈火已經戚戚冷冷,郊外彤雲四垂 ,陰霾欲雪 。讀到這兩句時,讓讀者腦海中馬上就湧現出「昏昏雪意」的意境了,垂垂老矣的人,當此良辰佳節,本想憑著過去那繁燈盛火的熱鬧場景聊以自慰,偏偏此時此景此地,火冷燈稀,霜露俱下,舉頭一望,唯見山抹雪雲,四野垂垂,一片蕭瑟荒寒,盡收眼底。
Top6: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出處:《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簡要賞析:「綠蟻」指新釀的酒上的綠泡沫,原詩意: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當大雪來臨,冰冷和黑暗來臨,與朋友在室內烤著爐火,喝著小酒,把酒言歡,確實是人間的一大樂事,讓老楊也讀得好生羨慕。
Top5:雪似故人人似雪,雖可愛,有人嫌。
出處:《江神子·大雪有懷朱康叔使君》 宋蘇軾
黃昏猶是雨纖纖。曉開簾。欲平簷。江闊天低,無處認青簾。孤坐凍吟誰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厭厭。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東望憶陶潛。雪似故人人似雪,雖可愛,有人嫌。
簡要賞析:上闋,昨日黃昏時,天上飄灑的還是纖纖細雨,次日清晨醒來打開窗簾,卻發現大雪差不多快要和屋簷齊平了。江闊天低,漫漫白雪把江邊酒館的酒旗都蓋住了,寒冷中獨自坐著吟詠詩詞,有誰陪伴?擦擦昏花的眼睛,捋捋衰老的鬍子。下闋,你可能正盛筵宴客,這如水晶鹽般透明的雪,是為誰獻上的美味?我手中拿著梅花,向東望去,想起陶潛。雪似故人,故人似雪,雖可愛,卻又怕「有人嫌」。
全詞先從寫友情開始,詞人從故人和自己雙方下筆,由自己懷念友人過渡到友人懷念自己,感情樸厚,體貼入微。最後的哲學感悟和人生感想,微言大義,內涵豐富。也是蘇軾以雪自喻,表達官場黑暗、人心不測、知己太少的悲傷感慨。
top4: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出處:《清平樂·畫堂晨起》 唐李白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高捲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
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簡要賞析:上闋,清晨剛剛起床來到堂舍,家丁來報外面已是雪花飄墜。高卷窗簾看瑞雪飄飛,白雪漸漸瀰漫了庭階。下闋,雪花狂舞的氣勢如爐煙蒸騰,白色花草寒光閃閃掛一身玉琨。該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亂把潔白的雲彩揉碎。在這首詞中真是佩服「詩仙」李白豐富的想像力,他認為雪啊,是天神喝醉了,胡亂的把雲揉碎了才翩翩地掉了下來。
Top3: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出處:《春雪》 唐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簡要賞析:韓愈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新年即陰曆正月初一,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誌著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驚見草芽」,說二月亦無花,但話是從側面來說的,感情就不是單純的嘆惜、遺憾。「驚」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詩人為二月剛見草芽而吃驚、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的萌芽而驚喜。內心的感情是:雖然春色姍姍來遲,但畢竟就要來了。「初驚」寫出「見草芽」時的情態,極其傳神。「驚」字狀出擺脫冬寒後新奇、驚訝、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嫌」、「故」「穿」運用擬人手法,把春雪比作人,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白雪也太調皮了,果然生趣盎然。
Top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出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簡要賞析:這是一首詠雪送人詩,開頭寫景,北風席捲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此句美景主要體現了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讀來意境開闊,仿佛此景即在眼前。
Top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出處:《江雪》 唐 柳宗元
簡要賞析:柳宗元的這首詩讓人越讀越有韻味,越讀越喜歡,可謂是千古佳句: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這首詩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所作,他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於是,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鬱悶苦惱。因此,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試想,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裡,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而此情此情,水天不分、上下蒼茫、萬籟無聲的雪境,和孤傲清高的漁翁形象,此詩的妙處真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在你的心中,有哪些讓你陶醉的寫雪詩句呢?歡迎關注留言,和散人老楊一起品味冬雪之美,一起詠嘆詩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