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平炎帝陵,有全國最早的炎帝陵石碑,也是祭祖的首選地

2020-12-15 大魚看風景

炎帝陵 俗稱「皇墳「 ,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神農炎帝之陵寢所在地,在7000年前的遠古時期,神農炎帝在以羊頭山為中心的上黨地區種五穀、嘗百事、制耒耜、立曆法,開創了農耕文明,晚年,炎帝在高平嘗百草時誤食種有毒的「百足蟲」,逝世後長眠於此。

功德殿炎帝陵中軸線上第三大殿。面闊7間,進深3間,歇山頂,建築面積623. 4平方米。殿內東西兩側壁畫向世人展示了神農炎帝教民耕種、發明醫藥、制歷分時、制器立威、織麻為布、築牆為城、始創交易、教化子民、五弦禮樂、制陶為器等十大功績,再現了遠古時代的生活場景。

始祖殿位於炎帝陵中軸線上,規格等級僅次於炎帝大殿。面闊7間,進深3間,東西、南三面出廊,單簷虎殿頂,建築面積758. 2平方米。為祭祀神農炎帝之場所。殿內壁畫展示了華夏始祖生平事跡和炎黃結盟的偉大功績。

炎帝大殿炎帝陵中軸線三大殿中的主殿,座落於月臺之上,面闊9間,進深5間,通高24米,前出廊,重簷廡殿頂,建築面積1687.56平方米,為古建築中的最高形制,規格等級僅次於故宮太和殿。 殿內3根擎天「金柱」,二人方能合抱,高三丈有餘,雄偉壯觀:心間供奉神農炎帝木雕金身神像,坐九龍椅,高5. 6米,鹿、鷹侍奉左右(相傳炎帝幼時在鷹、鹿呵護下長大成人)。神像有一獨特之處,即膚色黔黑,蓋因炎帝嘗百草時中毒所致,為紀念這位為國為民獻身的始祖,即以此面容入殿敬奉。東西兩壁畫為鴻篇巨製的《朝謁炎帝圖),歷代帝王 、皇子皇孫、明相名醫、儒流賢士、孝子賢孫、天地神低、三山五嶽等與炎帝神像形成一個整體, 體現天、地、人的東方哲學思維與其信仰意識的文化內涵。

五穀殿炎帝陸唯一一 座保存完整的古廟宇, 舊稱"神農上廟」。「炎帝陵廟」 「五穀廟」。始建於元初,明、清兩代均有重修,2004年。,高平市政府落架大修,五穀殿得以保護。現正殿為明代遺構,殿頂琉璃脊剎正面刻有「 炎帝神農殿」。背刻「 大明嘉靖六年」題記。殿內供奉炎帝、夫人及太子神像。石神臺為宋金遺物,刻有龍、麒麟、鹿、花卉等浮雕圖案、雕刻精美。大梁上以彩繪鑲金的金龍標誌著神農炎帝的頂級規格。

炎帝陵寢位於炎帝陵東北偶,其北枕翠屏,南眺丹水、西望羊山,冢為圓形石砌結構,徑15米,丘高5米餘,冢前立石雕神龕,其內即為聞名全國的「炎帝陵」石碑,碑高0.95米,寬0.66米,為明萬曆三十九年申道統所立,是國內發現最早的炎帝陵碑。

全國有好幾處炎帝陵,各有各的不同,有想了解的朋友可以過來看看!

相關焦點

  • 印跡|高平炎帝陵:傳承五千年文明火種
    在羊頭山上有大量炎帝活動的遺址遺蹟,而遺址下方,是神農左、右二泉,左泉為白,右泉為青,相傳是炎帝族灌田及飲水之處。二泉之側有井,即神農井,傳說是炎帝族天旱時開鑿的古井。五穀畦又名井子坪,位於青白二泉南30米的一片空地,約有三五畝地,傳說是炎帝最早發現並開始培育五穀的地方。
  • 陝西寶雞有個炎帝陵 湖南株洲還有炎帝陵 專家:炎帝部落曾經南遷
    株洲炎帝陵而在關中平原的陝西寶雞市渭濱區神龍鎮境內的常羊山之上也有一座炎帝陵,這裡也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主要場所。傳說炎帝生於寶雞天台山的蒙峪溝,長於姜水,號神農氏。寶雞炎帝陵傳說遠在5000年前的上古時期,以炎帝神農為首領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這裡,如今寶雞炎帝陵景區也是當地家喻戶曉的,雖然歷史上炎帝和黃帝一起打敗了蚩尤,但是後來炎帝和黃帝的內鬥中落敗
  • 【重陽祭祖】▏數千人齊聚湖南炎帝陵,共祭始祖炎帝神農氏
    2020年10月25日,農曆九月九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數千名來自炎陵縣社會各界的炎黃子孫們,滿懷崇敬的心情,齊聚湖南炎帝陵景區,在此舉行了莊嚴神聖的「庚子年重陽炎陵縣社會各界祭祀炎帝陵典禮」,共同祭祀和緬懷中華民族偉大的人文始祖——炎帝神農氏。
  • 炎帝神農華夏故裡,你去過嗎?
    炎帝神農華夏故裡,你去過嗎?五千年歷史看山西,中國流傳有這句話也是不無道理的,都說我們是炎黃子孫,作為炎黃子孫,山西的這個城市你知道嗎?傳說炎帝聯合黃帝打敗蚩尤取得勝利成為華夏族共同的祖先,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了解一下他故鄉的必要。
  • 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 拜祖大典在山西高平隆重舉行
    5月30日上午,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第五屆(庚子年)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大典在高平炎帝陵隆重舉行。全體肅立,擊鼓九通、鐘鳴九響,恭啟聖門,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劉新成及省市領導委託或到現場向神農炎帝敬獻花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首席顧問、中共河南省委原書記徐光春以視頻方式恭讀拜文,現場民眾行施拜禮,臺灣同胞、海外僑胞以視頻方式拜祖祝福。隨後,舉行了祭拜神農炎帝的傳統儀式「敬十獻禮」,64名莘莘學子身著古代禮服敬獻「八佾舞」。
  • 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他的形象究竟是牛頭還是黑臉?
    有句話說的好五千年歷史看山西,晉南也正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在山西省高平市有一座氣勢恢宏的炎帝陵,這也是我們追根問祖之旅的重要一站,整個炎帝陵的建築看起來像一座巨大的宮殿,紅磚青瓦彰顯歷史的悠久。五穀殿的門口有一顆巨大的樹根,相傳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這也是炎帝在此活動一個有力的證明,頓時讓我覺得三晉大地歷史悠久絕非浪得虛名。炎帝陵寢就坐落在五穀殿的東側,在陵寢的正前方擺放著來自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的泥土。預示著每個省份都認祖歸宗,帶來一把熱土來築壇,共同修建炎帝的陵寢。
  • 陝西寶雞也有一座「炎帝陵」,坐落在常羊山巔,知道的遊客不多
    炎帝陵,坐落在陝西寶雞市渭濱區神龍鎮的常羊山上,從市區乘坐40路或6路公交車可到炎帝陵,作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的炎帝陵非常值得一去,同時山間景色也是十分的秀美。前面提到過,寶雞是炎帝故裡,炎帝號神農氏,是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據傳說其出生地位於寶雞市天台山的蒙峪溝中,可見早在5000多年前的上古時期,炎帝及其羌族部落就生活在這裡,如今的炎帝陵即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主要場所,近年來不乏有海內外同胞來到這裡尋根祭祖。
  • 高平市炎帝陵成為山西省詩詞學會創研基地
    10月15日上午,山西詩詞學會高平炎帝陵詩詞創研基地揭牌儀式在炎帝陵景區舉行。省詩詞學會副會長李文政,高平市副市長王曉輝出席儀式並為創研基地揭牌。山西省詩詞學會成立於1984年中秋節。高平炎帝陵創研基地的掛牌成立,將為炎帝文化的普及、交流、探索和研究,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明全貴)【來源:黃河新聞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關於中華始祖的陵寢:黃帝陵、炎帝陵、蚩尤陵,你了解多少?
    歷史上最早舉行黃帝祭祀始於秦靈公三年(前422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專祭黃帝」。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以來,橋山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之地。從1994年起,每年都有國家領導人專程來陝參加公祭活動。陝西黃帝陵祭典的至上性、持續性和唯一性,得到了海內外炎黃子孫的一致認可。
  • 高平:炎帝陵至神農互通道路拓寬工程順利通車
    發布時間:2020-05-28來源:高平市人民政府網站5月27日,高平市舉行炎帝陵至神農互通道路拓寬工程通車儀式。市委書記胡曉剛出席並宣布高平市炎帝陵至神農互通道路拓寬工程通車,市長原健出席儀式並講話,山西建投集團總經濟師、安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耿鵬鵬致辭。市領導高俊霞、張志剛、李培安、王志紅、李晉奎、楊積才、王國文出席儀式,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晉文主持通車儀式。
  • 2020日記——遊覽炎帝陵
    自來到寶雞,大大小小的地方也去了不少,但唯有炎帝陵由於時間的原因,一直以來只是存在於內心裡的一份嚮往,曾信誓旦旦祭祖的想法卻被種種「藉口」所擱置,終於在慚愧不已心情的驅動下帶著一份「內疚」之情決定前往一覽。
  • 全國一共有5個炎帝故裡,哪一個才是真的?身為炎黃子孫要明白
    但是其實這段歷史距今已經有五千年以上的時間了,這麼長的時間過去,其實現在對於當初的歷史想要考證還是比較困難的。而隨著歲月長河的流淌,中國出現了許多的炎帝故裡,根據統計現在全國一共有5個比較出名的炎帝故裡,那麼這5個地方對外都宣稱是炎帝故裡,那麼哪一個才是真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其實這一點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應該要明白。
  • 炎帝陵:神州第一陵
    雲山相繞,一水環流,置身群山之間的盆地,一切平泛景象不見,炎帝陵莊嚴矗立。8月21日,記者一行來到炎陵縣鹿原鎮,懷著虔誠敬仰之心,祭拜於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的安寢地——炎帝陵。「炎帝神農氏是上古時期傑出首領,生活在距今大約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開創者和奠基者。」炎帝陵管理局局長李園平向記者解說。炎帝陵上古有墓,漢載有陵,唐有奉祀。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遍訪天下古陵,尋得炎帝陵在湖南「長沙茶鄉之尾」,始建炎帝陵廟,以為標識,並創設炎帝陵御祭規制。
  • 揭秘:歷史上的神農氏與炎帝是否為同一人
    如此說來,仿佛燧人氏更適合炎帝這個稱呼。 炎帝生活的時代為新石器時代,關於炎帝的故裡,主要有六種說法,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隨州,山西高平和河南柘城。炎帝時代其部落主要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遊。姜姓的來歷,是因為炎帝部落興起於姜水。關於姜水現今有兩種說法:其一:指今天的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其二:指今天的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
  • 炎帝陵——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羅霄東來,返古歸真神農谷;湘水南溯,尋根謁祖炎帝陵。被海內外炎黃子孫譽為「神州第一陵」的炎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安寢之地,位於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城西鹿原陂。這裡古木掩映,苔水環繞,白鷺虔虔,御碑歷歷。
  • 「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活動啟動
    4月30日,「問祖炎帝、尋根高平」第五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民間拜祖活動在山西省高平市羊頭山炎帝廣場啟動,宣告5月30日將正式舉辦民間拜祖典禮。第一階段啟動預熱,通過「我把美麗高平寄給您」明信片郵寄、「雲拜祖」APP等活動,吸引海內外炎黃子孫了解炎帝文化、網上拜祖炎帝。第二階段造勢升溫,線上發布資料,利用各類媒體宣傳炎帝文化,提升炎帝故裡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 安心遊記 漫步雄偉炎帝陵,尋根問祖拜謁中華人文始祖炎帝
    炎帝陵是AAAAA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等等。炎帝陵有五進,第一進是午門,第二進行禮亭,第三進是主殿,第四進是墓碑亭,第五進是墓冢。炎帝陵九簋為依照全國各地出土的有代表性的祭簋仿製而成的石簋,陳列於公祭廣場左前側,從北向南依次為:乳釘紋簋、癸再簋、利簋、禽簋、獸面紋簋、師酉簋、冬戈簋、陳侯簋、秦公簋。陳九簋以示對祭天子之至高禮制。
  • 炎帝陵: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譽
    原創七言律詩《炎帝陵》湘楚東南鹿原地,洣江流遠聖炎陵。巍峨殿宇黃簷拱,肅穆安園白霧恆。(平水下平聲十蒸韻)文/小巖炎帝陵位於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鹿原坡,西瀕洣水。炎陵縣原名酃縣(音同靈縣),地處湘東南邊陲,因「邑有聖陵」(炎帝陵),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炎陵縣。炎陵縣古屬荊地,漢代屬長沙郡茶陵縣,史稱「長沙茶香之尾」。
  • 「精衛填海」的哀鳴——炎帝烈山氏的「沒落」?
    炎帝陵作為曾經出過共主——炎帝的氏族,烈山氏的發展狀況是怎麼樣的呢?她與古厲地又有什麼關係?烈山氏與神農氏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高平炎帝陵當然,它是華夏族的後裔總結出來的,是只屬於華夏文化的。比如,與炎帝同時期的東夷集團和苗蠻集團,他們的原始農業也是相對很發達的,並不比炎帝部落落後,但他們就不能稱為神農氏。
  • 炎帝陵被評為「中國華僑 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株洲日報記者 溫琳通訊員/李茂春株洲日報訊 繼2020年7月被湖南省僑聯確認為第一批「湖南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之後,近日,炎帝陵又傳喜訊:中國僑聯公布了第八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名單,炎帝陵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