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基金
6月中旬,上證綜指失守3000點,受多因素影響,目前已然跌破2800點。在股指一蹶不振之時,我們更要冷靜地去分析,現在是退避三舍的至關點,還是抄底進場的好時機呢?
對此,筆者利用了指數市盈率(TTM)估值方法,通過分析市盈率所處在的歷史分位,衡量指數目前被高估或低估的可能。
如果指數市盈率在歷史分位中排位較低(一般低於25%),則認為指數被低估,是投資者開始定投,用較低成本購得較多基金份額的好機會。
也許你會疑惑,對歷史分位數的解讀只能算是對過往的剖析,對觀測未來指數走勢有什麼幫助嗎?
實際上,歷史分位數法並不是一個萬全的估值方法,但由於它紮根於對客觀歷史數據的分析,是一種可靠性較高的指數估值方法。
歷史最大的作用是什麼?鑑往知來。對以往處於同一歷史分位數下的時點的定投收益率的分析能夠給我們帶來更直觀的感受——如果現在開始定投,我將獲得什麼?
筆者精選了滬深300、創業板指、中證500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指數,對其市盈率估值所處的歷史分位以及在同等歷史分位下進行定投可能獲得的投資收益率進行了分析。
滬深300
首先,讓我們來觀察一下滬深300指數目前的市盈率估值狀況。
截至2018年7月3日,滬深300指數市盈率(TTM)估值為11.52倍,處於歷史分位的24%。縱觀歷史,我們發現在2011年11月11日以及2016年3月11日,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處於同一歷史分位數。
(數據截至時間:2018年7月3日)
不妨假設,精明的投資者選擇在這兩個時點開始每周1000元的周定投,並敏感的捕捉到了牛市轉熊市的信息,選擇在市盈率估值攀上頂峰的瞬間結束定投。定投的結果非常可觀,第一期(從2011年11月11日至2015年6月12日)的累計收益率高達110.70%,年化收益率達到了23.10%;第二期(從2016年3月11日至2018年1月26日)的累積收益率也達到了25.81%,年化收益率為12.99%。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期(從2011年11月11日至2015年6月12日)的投資時長為3年半,是對定投投資者的耐心的極大考驗。想要獲得110.70%的超高累計收益率,就必須先「臥薪嘗膽」,在將近3年處於低迷狀態的市場上堅持定投。對定投而言,先跌後漲的市場提供了一次寶貴的能量累積的機會,對市場抱有信心的投資者終將「守得雲開見月明」,在「微笑曲線」的右半部分收穫非凡利潤。
創業板指
同時,創業板指目前的市盈率(TTM)估值的絕對值為39.35倍,處於歷史分位的19%,與滬深300指數相比處於更低的歷史分位。
(數據截至時間:2018年7月3日)
同樣道理,如果投資者選擇在同樣處於19%的歷史分位的2011年12月16日開始周定投,並在2014.7.4結束定投,累計收益率將達到54.91%,年化收益率達到13.44%。倘若投資者能夠堅持定投到市盈率估值的最高點,將定投時間延長一年至2015.6.5結束,則累計收益率將高達到271.87%,年化收益率為45.99%。
由此可見,具有堅定的信念,坦然面對市場的波動,是在定投路上一路高歌的必要條件。
中證500
令人吃驚的是,中證500指數目前的市盈率(TTM)估值絕對值為22.08倍,歷史分位數則為2%,屬於極低點,說明該指數被低估的空間非常大。
(數據截至時間:2018年7月3日)
此前,在2008年9月12日以及2012年1月6日,中證500指數市盈率估值處於與目前相同的歷史分位。我們同樣將抓住了定投時機的投資活動分為兩期,第一期(從2008年9月12日至2010年1月15日)獲得的累計收益率為45.42%,年化收益率為32.17%;第二期(從2012年1月6日至2015年6月12日)獲得的累計收益率則能夠達到190.99%,年化收益率達到36.50%。
定投能夠獲得如此亮眼的成績,與抓住開始定投的時機有著不可分割的重要關係。趁早在市場的底部開始定投,增加籌碼,能夠為日後迎來牛市獲得收益打下堅實基礎。如果錯失良機,一拖再拖,則可能損失長時間的資金積累,影響最終的收益率。
上述分析告訴我們,選擇在指數市盈率估值處在歷史分位數低位的時候開始定投,並在該值達到頂峰時結束定投,我們將獲得非常可觀,甚至超乎想像的收益。
也許你又會疑惑,預測到指數市盈率估值的歷史最高點談何容易?
是的,我們能決定在指數市盈率估值的絕對值和相對值都處於低位時開始定投,卻無法料事如神,準確抓住結束定投的最佳時機。但請別忘了,定投「止盈不止損」,在達到自身設定的收益率目標的時候即使止盈,落袋為安,是定投投資者的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