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盧龍劉家營鄉:調整產業結構 助力農民增收

2020-12-06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盧龍劉家營鄉:調整產業結構 助力農民增收

2020-08-10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油蟠桃的銷量挺好,周邊好多商戶都來找我訂貨,我在園子邊上擺攤也是為了招攬路人,讓更多的人看到咱的大蟠桃。」8月6日,盧龍縣劉家營鄉紅星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蔣文喜坐在路邊,擺弄著又紅又大的油蟠桃,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說,今年油蟠桃產量不錯,預計明年會大豐收,「三年了,這50畝實驗地我沒白忙活,村民們也看到了收益,都願意跟著我幹。」

長期以來,蔣文喜和所有村民一樣種植玉米等傳統農作物,一年下來,付出不少,收入卻不多。2018年,在鄉黨委和政府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思路的引領下,蔣文喜開始嘗試種植油蟠桃,並多次到山東等地考察學習,還聘請專家來指導新品種的嫁接方法,通過幾年的摸索,目前成活率超過了95%,一畝地產量達到400斤左右,經濟效益逐漸顯現。「今年我們還準備申請一個冷庫,便於果品貯存,延長油蟠桃的銷售期。」蔣文喜說。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在於轉變群眾思想觀念。劉家營鄉廣泛深入宣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容、方向及好處,解釋和說明國家關於農村產業的各項惠農政策,消除了群眾思想上的顧慮與擔憂。同時,全鄉各級領導幹部深入一線,走訪群眾,了解群眾對種植結構調整的想法,併入戶動員,講好農業政策,算好農業效益,傳播農業技術,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你看這一片地是甘薯和山楂套種的,長勢多喜人啊!咱用的都是有機肥,既綠色環保,又節省成本,經濟效益還好。」在峰山村,德盛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奇宇樂呵呵地說。從前兩年開始,該村大力推行農業生產「時間循環」和「產業循環」的「雙循環」模式,依託興牧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德盛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整村推進。在大片的農田裡,採取第一、二年甘薯和山楂套種,後期則採取藥材和山楂套種的新型模式,另外,還將廢棄的甘薯秧葉製作成為有機飼料餵養肉牛,而肉牛產生的牛糞經過「膜堆肥」的方式再返還肥料用於有機甘薯的種植,形成「循環農業」經濟結構鏈。

劉家營鄉宣傳委員王世鵬介紹,「我們通過甘薯產業提質工程,以峰山村、東風村為重點,積極發展澱粉型甘薯、鮮食型甘薯種植,積極推廣地膜覆蓋、滴灌等先進農業技術,今年,全鄉澱粉型甘薯種植面積達1200餘畝,鮮食型甘薯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大力推進油料產業壯大工程,流轉土地4000餘畝,全部發展高油花生種植;實施蔬菜產業提效工程,穩定薛莊村棚室蔬菜、三裡店村裸地大蔥、小辣椒等種植業,全鄉裸地蔬菜種植面積保持在600畝左右;開展林果產業振興工程,發展板慄等乾果種植,力爭年內新栽板慄面積500畝,還以峰山村、薛莊村為中心,發展鮮果採摘業,年內新增山楂300畝;另外,實施畜牧產業提升工程,新建標準化生豬養殖場,積極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項目,促進畜牧業綠色健康發展。」

王世鵬表示,接下來,劉家營鄉會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為村民做好各項保障服務工作,加快農業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讓老百姓真正看到農業產業調整的好處,得到實惠,致富增收。

來源:秦皇島日報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盧龍劉家營鄉:調整產業結構 助力農民增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獨山影山鎮:繪好秋冬產業圖 夯實增收致富路
    手中有茶心不慌",鄉親們的小康之路走得越來越穩健。影山鎮的青山綠水間,一個個五彩斑斕的產業板塊,正在持續釋放出助民增收的鮮活動力。,推進做好這一時期的技術培訓、政策落地、產業布局、園場管護、勞務組織、生產管理、擴面提質等工作,將在很大程度上不斷優化全鎮產業體系結構,持續提升整體產業發展質量,全面拓展群眾穩定增收渠道,有效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為新一年的產業發展作好充分準備和打下堅實基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布爾津:扶貧車間「轉起來」 日子「火起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布爾津:扶貧車間「轉起來」 日子「火起來」 2020-12-02 19:1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赫章縣輔處鄉打造萬畝維C之王——小產業大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近日以來,地處烏江發源地的赫章縣輔處鄉,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番豐收的景象。刺梨、辣椒、半夏、烤菸、桑葉等產業都已經到了採收期,到處都是農民們忙活的身影,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了解,輔處鄉為加快轉變產業支撐不足、群眾收入單一、脫貧致富門路狹窄的困境局面,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產業結構調整「八要素」,下大力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掀起產業結構調整高潮,努力實現村村有特色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確保貧困戶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穩定增收脫貧。刺梨是該鄉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主打產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10)黑豬養殖成為農戶增收香餑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10)黑豬養殖成為農戶增收香餑餑 2020-12-26 2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河南省尉氏縣崗李鄉著力推廣本土品牌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摘要:近年來,在河南省尉氏縣政府的領導下,崗李鄉把打造本土品牌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廣崗李鄉的特色農產品,幫助農戶脫貧致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黃牛哞哞叫,農民奔小康
    「你眼中的小康生活什麼樣?」面對這個問題,王俊想了半天,他說他的「小康生活」就是腳踏實地去創造財富,吃飯香、睡覺香,生活有奔頭,給家人以安寧幸福!2013年,他受命成為新華村黨支部書記,那時的新華村基礎設施薄弱、農業資源不豐富、產業結構單一、貧困戶眾多,耿大軍下定決心,要用一身養牛販牛的本事,帶動鄉親致富發家!從勸說近親養殖黃牛開始,耿大軍挨家動員,講利潤、說效益,讓很多連公牛母牛都分不清的人加入了養殖黃牛的行列!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布最新牛市信息、跑銀行跑貸款、請專家做培訓、視頻講解網絡直播……耿大軍和村領導每天都忙得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建設高標準農田 破解「靠天吃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011年,我區正式吹響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號角,一系列舉措逐步改變了農民「靠天吃飯」的窘境。 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發展現代農業、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人人有事做,戶戶能增收。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現如今,鄖陽區的香菇產業已頗具規模,建成香菇制棒車間28個、點菌棚333個、養菌點4909個、出菇棚30801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九十六)古浪縣西靖鎮:溫室種蘑菇 多措促...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九十六)古浪縣西靖鎮:溫室種蘑菇 多措促發展 2020-11-17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02)讚一個!聖女果種植「錢」景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02)讚一個!黃花灘鎮馬路灘村村民薛剛今年流轉了五道溝56座日光溫室,全部種植了聖女果。「我們之所以選擇種聖女果,主要是我們古浪的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比較適合,再就是它的口感比較好,比較好管理,市場需求量比較大,所以我們選擇種植聖女果。」薛剛告訴記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產業興旺,老鄉的日子也越過越旺!
    脫貧攻堅,產業是基礎;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  沒有產業支撐的鄉村,脫貧工作就不可持續,振興工作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遊、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豫鎮:在瓜果飄香的土地上成就「甜蜜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豫鎮:在瓜果飄香的土地上成就「甜蜜的事業」 2020-09-14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赫章縣輔處鄉:種好「小葉子」,抓實大產業
    茶花村位於赫章縣輔處鄉西北部,距縣城85公裡,平均海拔2100米,年平均氣溫14-15℃,村內山高坡陡,土地貧瘠,自然資源缺乏,2020年貧困發生率7.07%,是省級深度貧困村。  為加快改變產業支撐不足、群眾收入單一、脫貧致富門路狹窄的困難局面,茶花村緊扣產業脫貧一批的戰略主線,深入踐行產業結構調整八要素,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精準扶貧」的工作思路,加快農業產業化調整步伐,改變單一的傳統農業模式,進一步科學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在全村範圍內興起了以種桑養蠶為主的產業革命,為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添磚加瓦。
  • 發展高原特色經濟 建設全面小康生活
    發展高原特色經濟 建設全面小康生活 發表時間:2016-02-02    來源:黨建網字體: [大] [中] [小] [列印] [關閉] 拉珍   拉薩市才納村近年來搶抓曲水縣農村改革實驗區和才納鄉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的發展機遇,結合村情實際,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和淨土健康產業,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新農村建設穩步有序推進。
  • 積石山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見聞
    在鄉政府和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積石山縣豐源盛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經營食用菌基地,帶動當地群眾參與食用菌的管護、採摘等工作,已提供穩定就業崗位20多個,群眾可從土地流轉、務工中年增收2萬元以上。現在食用菌產業已在高關村生根,成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產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梅:脫貧致富...
    8月28日,伽師縣英買裡鄉拉依力克村村民賽米·吾斯曼樂呵呵地說,「新梅已成為我們脫貧致富的『金果果』。」  像賽米一樣,喀什地區許多貧困戶通過發展新梅產業實現了脫貧,目前,僅伽師縣就已銷售新梅超6萬噸。如今,新梅產業不僅已成為喀什地區農民脫貧致富、走向小康的助推器,也成了當地一張亮麗名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化工之鄉」到「葡萄小鎮」,五彩葡萄...
    過去,這裡一度高密度引進化工項目,成為國內有名的化工之鄉,然而環境汙染非常嚴重,道路村莊雜亂不堪。當地的葡萄種植戶,更是苦不堪言。一年辛辛苦苦下來,葡萄賣不出去。如何讓農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璜土鎮以問題為導向,依靠創新推進產業轉型,堅決淘汰汙染落後產業,開展散亂汙環境整治,徹底改變了璜土鎮偏老、偏重、偏小的產業結構,成為國家衛生鎮、江蘇省文明鎮、無錫市城鄉發展一體化先導示範區等。
  • 拉薩曲水縣才納鄉淨土健康產業園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農民增收
    近年來,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淨土健康產業園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種植,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群眾增收成效顯著。  近日,曲水縣才納鄉淨土健康產業園區進入採摘期,記者從拉薩市區出發驅車半小時到達園區藍莓種植基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隴西:小香菇助農脫貧增收
    今年以來,他在馬河鎮卜家渠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香菇種植基地承包的兩座大棚已產了三茬香菇,賣了3.4萬多元,香菇已成為他家增收致富的第一產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馬場鎮:魅力馬場承西堡,百年水磨傳奇香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馬場鎮:魅力馬場承西堡,百年水磨傳奇香 2020-08-18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