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慘痛!廈門兩孩子反覆發熱超6天,父母不敢送醫!結果...

2020-12-14 網易親子

近日,廈門市兒童醫院連續收治兩名反覆發熱患兒。據了解,這兩名患兒反覆發熱超過6天,一個感染較厲害,全身腫脹,起疹子;另一個呼吸急促,口周稍發青,肺炎較重。兩名患兒的家長都害怕孩子到醫院就診會被感染或被隔離,便自行在家服藥,結果孩子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現在趕上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去醫院變得特別不方便,家長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擔心,也可以理解。

「帶孩子去醫院了,是不是就要被隔離?」

「我覺得孩子就是著涼,但是又拿不準......到底該不該去醫院?」

「這個時候去醫院,會不會交叉感染?」

「不滿周歲的孩子帶不了口罩,根本就沒法出門啊!」

「孩子不願意戴口罩怎麼辦......」

針對家長們這些疑問,網易親子特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兒科主任戚小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主任童笑梅為您解答。

疑問1:孩子發燒,必須第一時間去醫院嗎?

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期間,如果孩子出現發燒症狀,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細回憶,明確流行病學史。

如果孩子具備以下任意一項情況時,請立即前往發熱門診就醫:

(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3)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接觸史;(4)家庭中有聚集性發病者。

疑問2:孩子發燒居家護理要注意什麼?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童笑梅為您帶來關於孩子發燒的一些處理經驗,點擊連結查看《戰「疫」關鍵期,孩子突然發燒怎麼辦?》。

不同體溫範圍區別處理

正常小兒體溫範圍在36~37度,37~37.8度為低燒,37.8~38.5度為中度發燒,38.5度以上為高熱。高熱往往對孩子有一定損害,因此要特別警惕高熱的出現和注意高熱的處理。

當孩子出現低熱或中度發燒時,通常不需要特殊幹預,要密切監測孩子的體溫走勢,比如每小時試一試孩子體溫。

當孩子體溫超過38.5度,因為高燒可能給孩子帶來損害,比如不到20%的嬰幼兒會出現發熱伴有驚厥的表現,即高熱驚厥,這樣的話則需要控制降溫,控制驚厥的發作。

一般孩子體溫超過38.5度,建議藥物降溫。目前常用退燒藥有兩種: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如果孩子持續在38.5度以上高燒不退,可以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間隔3-4小時,如先用A藥,3-4小時後用B藥。每種退燒藥在24小時內使用通常不會超過4次,不會引起藥物過量和中毒的問題。

對症處理辦法

要多給孩子喝水,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用母乳當水來喝,減少因為高燒引起的脫水問題。咳嗽可使用愈酚甲麻那敏等止咳類藥物,或清熱解毒的傳統中藥。

孩子生病後3天之內反覆發燒,不建議家長三番五次奔赴各個醫院多個醫生處就診。因為每個醫生用藥習慣有些不同,同類藥物的作用大同小異,如果把所有大夫開的藥都吃進去,會造成某些藥物成分加倍甚至藥物過量的情況。因此,首次就診後,只要孩子精神狀態好,沒有出現呼吸困難、神志變化、昏迷等特殊現象,都可以在家吃藥和密切觀察,通過對症治療、控制體溫,吃一些流食或半流食,兩三天基本都能過去。

如果孩子高熱(38.5度以上)持續時間超過72小時(3天)以上,建議再次就診。有可能由上呼吸道感染轉成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等相對較嚴重的疾病。也有一些少見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等感染後免疫性疾病,發燒時間通常超過一周以上。但這些疾病畢竟很少,80%-90%還是由於呼吸道病菌引起的發燒,家長不用過度緊張。

疑問3:新冠病毒肺炎的症狀和普通感冒有什麼不同?

如果孩子沒有明確的接觸史,體溫也沒有超過38.5℃,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去醫院呢?

家長還要注意觀察症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與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最大區別在於:

腹瀉、呼吸逐漸變得困難,如:呼吸過深或過淺、過快或過慢,張口呼吸、喘息、呻吟、鼻翼扇動、點頭呼吸,甚至口唇、面色發紺及呼吸三凹徵。

若出現上述症狀,請立即就診!

(供圖:北京兒童醫院)

當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些症狀與普通感冒類似,如發熱、四肢無力、乾咳或者眼科、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症狀等,嬰幼兒表現可能更不典型,一旦發現,病程進展快或已錯過觀察期。

疑問4:家長自行判斷症狀靠譜嗎?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兒科主任戚小紅提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期間,家長自行判斷孩子發燒原因的難度較大。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還是建議帶孩子去醫院進行篩查,就診時佩戴口罩做好防護,一定如實向接診醫務人員提供疫情相關的旅行及接觸史、社區情況、近期家人健康狀況等,醫務人員根據上述情況結合患兒症狀、檢查結果等做出綜合判斷。目前,兒童新冠肺炎多為輕症,有不同表現形式。」

所以,在特殊時期,還是要特殊對待。現在沒有萬全之策,家長要做好權衡。

疑問5:去了醫院就一定會被隔離嗎?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去了醫院就會被隔離。原本只是「著涼」導致的發燒,在家處理可能幾天就好了,一旦被隔離,全家人的生活節奏都會被打亂。

這種擔心有必要嗎?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兒科主任戚小紅表示:「現在,北京市實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到了醫院之後,發熱門診或預檢的醫務人員會對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的高危流行病學史進行認真排查,醫生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和各種檢查、化驗指標進行綜合判斷,患兒的病情經過嚴格的會診流程後才會確定是否需要隔離及進一步檢查。」

疑問6:帶孩子去醫院怎樣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真的要帶孩子去醫院,一定要做好防護,大人和孩子都要注意!

首先,儘量乘坐私家車出行,注意對車門、方向盤、座椅等孩子會接觸到的地方進行消毒;其次,如果只能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也要選擇人少的車次,在人少的區域,關鍵是做好防護措施。

1歲以下嬰兒

1歲以下嬰兒不建議佩戴口罩,只能以被動防護為主。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兒科主任戚小紅提醒,在醫院等候就診時,可以先讓孩子在車裡等候,排到時直接進診室,避免等候時交叉感染。

家長要主動戴好口罩,咳嗽、打噴嚏的時候,千萬不要對著嬰兒。同時,最好隨身攜帶紙巾和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如要咳嗽或打噴嚏,一定要用紙巾或者手臂將遮擋口鼻,並及時處理,避免孩子接觸被汙染的手臂。

帶嬰兒外出時,一定要保證孩子和其他人距離至少1米。孩子穿著要合適,不要過度捂熱或受涼。

1歲以上嬰幼兒

疫情高發時期減少外出,外出時要佩戴口罩,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公共場所不要隨處亂摸,不要用手摸或者揉搓嘴巴、鼻子、眼睛等部位。

有些孩子可能不喜歡戴口罩,這時候,家長應該耐心一點,想一些辦法讓孩子願意接受口罩。還可以通過一些遊戲、故事、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覺得戴口罩是一件好玩兒的事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或者給孩子找一些榜樣。剛開始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心急,反覆多試幾次,讓孩子減輕對口罩的抗拒感,同時注意幫孩子調整口罩的位置,讓孩子戴得更舒適。對於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採取講道理的方式,及時告知孩子戴口罩的原因以及不戴口罩的危害。

回家之後,要引導孩子認真洗手,從醫院回家可以清理鼻腔和漱口,將外套和鞋放到固定的隔離位置。

疑問7:去哪些醫院就診比較保險?

近日,北京市衛健委公布了《北京市62所可接診發熱兒童患者的醫院名單》和《北京市77所可接診發熱孕產婦助產機構名單》,大家可以提前預約就診!

其他地區家長也可以撥打相應衛健委及醫院電話查詢。

特殊時期,孩子一旦發燒,不管去不去醫院,都很麻煩。所以,一定要做好日常預防工作。

平時,家裡要注意開窗通風,通風時,將孩子轉移到其他房間,注意保暖,避免孩子著涼。

孩子的玩具、學習、生活用品一定要定期消毒,擦拭後放到陽光下晾曬通風。

家長外出回來後,要更換衣物、洗手、洗臉,最好全面清潔後,再與孩子接觸。

最好不出門,養成良好的作息和飲食習慣,注意規律鍛鍊,提高免疫力。

本文來源:網易親子 責任編輯:王亞楠_NBJ9832

相關焦點

  • 孩子反覆發熱,是多少家長的惡夢?
    小夥伴們大家好,都來閒聊三分鐘,有事沒事當放鬆,八觀姐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很多家長記憶裡堪稱惡夢般存在的——孩子反覆發熱。有人說驗血常規,看是病毒還是細菌有人說看咽喉紅不紅,腫不腫,是不是扁桃體發炎了有人說可能是熱感冒,去天突、大椎吸痧,沒準就好了有的說小孩子陽氣盛陰氣弱,陰不能制陽就導致反覆發熱,去吃六味地黃丸,本來這個方子就出自《小兒藥證直訣》,孩子是可以用的。
  • 孩子一發燒就送醫院?父母先觀察這7點,再決定也不遲!
    有的父母是孩子一發燒,就著急忙慌地立即送醫院;有的父母覺得退燒藥好使,不去醫院不就診,自己給孩子吃藥。事實上,這些做法,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1.小於3個月的寶寶突然出現發熱,有可能是某種疾病造成的。2.持續超過5天的發熱,提示可能不是普通感冒引起的,需要查找引起發熱的原因。
  • 孩子發熱用錯藥險釀大禍,速來聽專家講解正確用藥方法!
    小編的姐姐去年剛生寶寶,在寶寶有一點發熱的時候,就緊急送醫,結果醫生並未給寶寶開任何藥物,建議寶寶自己調節。但新聞報導又有某個寶寶因為發熱,因送醫時間太遲,導致寶寶燒出肺炎,同樣是發熱,卻是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那麼對於新生兒童的發熱問題,是該直接用藥還是相信寶寶自身的調節能力呢?
  • 患兒反覆發熱1年多,病因竟然是……
    一、一個特殊的病例今天我們要介紹一個特殊的病例——患兒1歲6個月,自3個月大就開始每天反覆發熱,持續1年餘。這已經的患兒第N次就診,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大醫院,家長早已疲倦不堪。母親臉上並沒有太多焦急的表情,更多是無奈和絕望。
  • 「鄉醫戰士」堅守機場卡點 10天初篩轉運9位發熱旅客
    龍頭新聞訊(趙琪 記者 仲亮) 自接到哈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機場設卡檢測轉運發熱病人的任務以來,太平人民醫院院長王妲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戰士」,主動承擔了該卡點「綜合協調工作」,同事們親切地稱她為「轉運指揮官」。
  • 孩子發熱的4條護理誤區,你中了幾條?
    *本文所涉及專業部分,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你想知道的發熱知識,全在這裡! 面對孩子的反覆發熱,焦慮是肯定的,就連我一個學醫的人,看見孩子生病,心中也難免沉不住氣。
  • 疫情期間孩子發熱怎麼辦?莫慌,兒科專家手把手教你
    不久前,一患兒高熱不退,細菌性感染,孩子喉嚨不紅、扁桃體不腫,我發現是尿路感染,經過對症治療,好了。不久前,一患兒發熱,孩子說聽不清,請五官科醫生會診,原來得了中耳炎,經過對症治療,也好了。非感染性發熱川崎病,藥物熱,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和慢性炎性疾病。
  • 反覆發熱 原來是「大腸桿菌」在作怪
    60多歲的張大爺,平時身體不錯,可是近一個月來總是反覆發熱,最高溫在39°C以上,發熱前還渾身打冷顫。生病以後,張大爺曾多次到當地鄉醫院、縣醫院診治,也用過不少藥,但療效甚微。後來經人介紹,他慕名找到了鄭州頤和醫院公共衛生臨床科主任、主任醫師王靈菊,被診為「發熱待查」並收治入院。住院後,經過嚴謹的病情分析、全面的化驗檢查,又針對性地做了多次血培養,幾天後張大爺的血培養基上長出了細菌,而且先後2次血培養結果一致,至此病因終於找到了!
  • 山西五臺山2死1傷 驢友慘痛教訓還當引以為戒
    山西五臺山風景區新聞宣傳中心官方微信消息,12月13日下午,三名外地驢友在五臺山臺頂進行戶外徒步時,因天寒風大雪深迷失了方向,請求救援。五臺山景區管委會接到公安分局的報告後,立即啟動應急機制,迅速組織多部門開展救援工作。
  • 河南:兩男童被父親扔井中身亡,原因竟是父母感情不和
    近日,有媒體報導,河南省鹿邑縣兩男孩被父親扔進井中身亡,其中一個7歲,另外一個只有5歲。而其父作案的動機疑似與妻子要與其離婚有關。9月中旬,河南省鹿邑縣連橋村一村民來到當地公安機關報警稱自家的兩名7歲的男童和5歲的男童雙雙失蹤,家人已經在村子裡外找尋多日但仍舊沒有線索,無奈之下孩子的爺爺只能選擇前來報警求助。在警方接警後趕往現場了解情況時發現,案件似乎另有蹊蹺,因為在失蹤孩子一家摸排走訪時警方得知,這一家不僅丟失了兩個孩子,連失蹤孩子的父親,也不見了。
  • 國際航線船員海上突發心臟病 東海第二救助飛行隊直升機及時救援送醫
    央廣網廈門6月12日消息(記者張希達)2020年6月12日,由印尼前往韓國的中國香港籍貨船「SPRING WEALTH」輪,在途經廈門海域時,船上一名船員突發心臟病,亟待送醫救治。東海救助局獲悉情況後立刻指派東海第二救助飛行隊派直升機前往救援。
  • 不明原因反覆發熱 千萬警惕這種病!
    最近,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連收治了好幾例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初起症狀都是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熱,伴有或不伴有心跳快、氣促等症狀,在反覆治療沒有好轉的情況下最終查出是感染性心內膜炎。「今年我們科收治的這類患者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該院心外科主任張曉慎提醒,感染性心內膜炎後果可以非常嚴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兩類人群尤其不能掉以輕心。
  • 再障反覆發熱怎麼辦
    再障反覆發熱怎麼辦?再生障礙性貧血,由於該病的病理較特殊,因此患此病的人群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現貧血現象,表現為易出血和易出現感染症狀,加之自身免疫力較低,易發生高熱。那麼,再障反覆發熱怎麼辦?
  • Compute Goes Brrr:重溫強化學習之父Sutton關於AI的70年慘痛教訓
    但結果也會對不上但在「慘痛教訓」所描述的潮流以外,也存在著這樣一個鮮明的反例:訓練遊戲智能體的AlphaGo系列,在取得更好的表現的同時,實際上所需的算力反而更少。AlphaGo系列的確是個很有趣的例子,因為它無法融入「慘痛教訓」所提出的框架之內。
  • 孩子放進遊樂場,自己只顧玩手機!@廈門「低頭族」父母,教訓太多長...
    不久前外地因場地工作人員監管不到位家長做「低頭族」小孩在遊樂場所發生意外的事故頻發糾紛不斷那麼廈門的情況怎麼樣?在一家商場二樓的開放式遊樂區,將近20個孩子在滑梯、攀爬架等設施上嬉戲玩耍,時不時出現滑梯「疊羅漢」、大孩子撞倒小孩子的情形。
  • 孩子高燒4天不退:喝了街頭現擠的羊奶
    「這個孩子到門診的時候,已經發燒4天了,吃了一些藥也不能退燒,他媽媽很著急!一般來說,發燒超過3天,多數可能合併有細菌感染,而且,這個孩子沒有咳嗽、胸部X片有明顯的炎症病灶,與通常的呼吸道感染、普通的肺部炎症特點不同,所以,懷疑孩子不是上呼吸道感染,讓孩子住院觀察。」
  • 孩子身體三處發熱,可能是積食所致,降溫第一步多數家長做錯
    積食會引起身體三部位發熱積食是0~6歲孩子最常見的問題,若是得不到及時妥善的處理,身體會引起一系列不適反應,當寶寶身體三個地方發熱時,可能是積食「造訪」了。積食就是孩子吃得太多,消化不了,食物堆積在身體裡引起內熱,熱蒸於內,孩子的體溫就會升高。積食發燒往往沒有預兆,發熱來的較為突然,寶寶同時伴有舌苔發膩發厚、口臭、小便偏黃、大便乾結、精神萎靡、厭食、睡覺不安等表現。積食除了會引起發燒,還會引起咳嗽,也就是中醫所說的「食咳」。
  • 貴州5歲男孩吞下123顆磁力珠被緊急送醫!這種玩具很危險
    (原標題:貴州5歲男孩吞下123顆磁力珠被緊急送醫!磁力珠在連成一塊「患兒送過來的時候其實是很危重的,因為磁力珠如果在胃裡,可能會壓迫胃,導致胃穿孔,患兒就會有生命危險。
  • 廈門1歲半男童誤服降壓藥心率快速下降,送醫院緊急洗胃!兒科專家...
    在杏林院區門口進行發熱病人篩查的神經外科馬寶林主任醫師見到孩子,進行病情初篩後,立即讓爺爺奶奶將東東送到急診室。在家庭進行催吐的簡單方法為:先讓孩子喝溫開水、淡鹽水或茶水,然後用筷子或手指輕壓舌根部,促使其嘔吐,如此反覆多次,使其儘量吐出胃內的殘餘物,再將孩子送往醫院。對於三歲以下的孩子,可將孩子腹部頂在救護者的膝蓋上,頭部放低,再將手指伸入孩子的喉嚨口,輕壓舌根部,反覆進行,直至嘔吐為止。儘量不要讓孩子躺著嘔吐,那樣很容易導致嘔吐物在喉嚨口囤積,引起窒息。
  • 剛在成都停留2天?核酸至少查兩次……記者探訪北京發熱門診
    友誼醫院通州院區:流感病例很少見「男性,38歲,咳嗽5天,未發熱,曾在成都停留過2天,於12月8日返回北京,目前核酸檢測結果還沒有出來……」昨天下午,在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發熱門診沒一會兒,63歲的張大媽在兒子的陪同下走進發熱門診。在導醫的指導下,他們很快完成預檢分診,並取了號。「您有什麼不舒服?」「昨天開始發燒,頭疼。」「14天內您去過天津、成都、內蒙古滿洲裡的中高風險地區嗎?」「沒有,一個多月前從河北邯鄲來的北京。」……仔細為老人聽診並測量完血壓、指脈氧後,醫生李世榮給老人開出了核酸檢測、抗體檢測、肺部CT、血常規檢測等化驗單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