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市兒童醫院連續收治兩名反覆發熱患兒。據了解,這兩名患兒反覆發熱超過6天,一個感染較厲害,全身腫脹,起疹子;另一個呼吸急促,口周稍發青,肺炎較重。兩名患兒的家長都害怕孩子到醫院就診會被感染或被隔離,便自行在家服藥,結果孩子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現在趕上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去醫院變得特別不方便,家長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擔心,也可以理解。
「帶孩子去醫院了,是不是就要被隔離?」
「我覺得孩子就是著涼,但是又拿不準......到底該不該去醫院?」
「這個時候去醫院,會不會交叉感染?」
「不滿周歲的孩子帶不了口罩,根本就沒法出門啊!」
「孩子不願意戴口罩怎麼辦......」
針對家長們這些疑問,網易親子特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兒科主任戚小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主任童笑梅為您解答。
疑問1:孩子發燒,必須第一時間去醫院嗎?
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期間,如果孩子出現發燒症狀,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細回憶,明確流行病學史。
如果孩子具備以下任意一項情況時,請立即前往發熱門診就醫:
(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3)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接觸史;(4)家庭中有聚集性發病者。
疑問2:孩子發燒居家護理要注意什麼?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童笑梅為您帶來關於孩子發燒的一些處理經驗,點擊連結查看《戰「疫」關鍵期,孩子突然發燒怎麼辦?》。
不同體溫範圍區別處理
正常小兒體溫範圍在36~37度,37~37.8度為低燒,37.8~38.5度為中度發燒,38.5度以上為高熱。高熱往往對孩子有一定損害,因此要特別警惕高熱的出現和注意高熱的處理。
當孩子出現低熱或中度發燒時,通常不需要特殊幹預,要密切監測孩子的體溫走勢,比如每小時試一試孩子體溫。
當孩子體溫超過38.5度,因為高燒可能給孩子帶來損害,比如不到20%的嬰幼兒會出現發熱伴有驚厥的表現,即高熱驚厥,這樣的話則需要控制降溫,控制驚厥的發作。
一般孩子體溫超過38.5度,建議藥物降溫。目前常用退燒藥有兩種: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如果孩子持續在38.5度以上高燒不退,可以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間隔3-4小時,如先用A藥,3-4小時後用B藥。每種退燒藥在24小時內使用通常不會超過4次,不會引起藥物過量和中毒的問題。
對症處理辦法
要多給孩子喝水,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用母乳當水來喝,減少因為高燒引起的脫水問題。咳嗽可使用愈酚甲麻那敏等止咳類藥物,或清熱解毒的傳統中藥。
孩子生病後3天之內反覆發燒,不建議家長三番五次奔赴各個醫院多個醫生處就診。因為每個醫生用藥習慣有些不同,同類藥物的作用大同小異,如果把所有大夫開的藥都吃進去,會造成某些藥物成分加倍甚至藥物過量的情況。因此,首次就診後,只要孩子精神狀態好,沒有出現呼吸困難、神志變化、昏迷等特殊現象,都可以在家吃藥和密切觀察,通過對症治療、控制體溫,吃一些流食或半流食,兩三天基本都能過去。
如果孩子高熱(38.5度以上)持續時間超過72小時(3天)以上,建議再次就診。有可能由上呼吸道感染轉成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等相對較嚴重的疾病。也有一些少見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等感染後免疫性疾病,發燒時間通常超過一周以上。但這些疾病畢竟很少,80%-90%還是由於呼吸道病菌引起的發燒,家長不用過度緊張。
疑問3:新冠病毒肺炎的症狀和普通感冒有什麼不同?
如果孩子沒有明確的接觸史,體溫也沒有超過38.5℃,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去醫院呢?
家長還要注意觀察症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與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最大區別在於:
腹瀉、呼吸逐漸變得困難,如:呼吸過深或過淺、過快或過慢,張口呼吸、喘息、呻吟、鼻翼扇動、點頭呼吸,甚至口唇、面色發紺及呼吸三凹徵。
若出現上述症狀,請立即就診!
(供圖:北京兒童醫院)
當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些症狀與普通感冒類似,如發熱、四肢無力、乾咳或者眼科、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症狀等,嬰幼兒表現可能更不典型,一旦發現,病程進展快或已錯過觀察期。
疑問4:家長自行判斷症狀靠譜嗎?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兒科主任戚小紅提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期間,家長自行判斷孩子發燒原因的難度較大。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還是建議帶孩子去醫院進行篩查,就診時佩戴口罩做好防護,一定如實向接診醫務人員提供疫情相關的旅行及接觸史、社區情況、近期家人健康狀況等,醫務人員根據上述情況結合患兒症狀、檢查結果等做出綜合判斷。目前,兒童新冠肺炎多為輕症,有不同表現形式。」
所以,在特殊時期,還是要特殊對待。現在沒有萬全之策,家長要做好權衡。
疑問5:去了醫院就一定會被隔離嗎?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去了醫院就會被隔離。原本只是「著涼」導致的發燒,在家處理可能幾天就好了,一旦被隔離,全家人的生活節奏都會被打亂。
這種擔心有必要嗎?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兒科主任戚小紅表示:「現在,北京市實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到了醫院之後,發熱門診或預檢的醫務人員會對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的高危流行病學史進行認真排查,醫生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和各種檢查、化驗指標進行綜合判斷,患兒的病情經過嚴格的會診流程後才會確定是否需要隔離及進一步檢查。」
疑問6:帶孩子去醫院怎樣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真的要帶孩子去醫院,一定要做好防護,大人和孩子都要注意!
首先,儘量乘坐私家車出行,注意對車門、方向盤、座椅等孩子會接觸到的地方進行消毒;其次,如果只能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也要選擇人少的車次,在人少的區域,關鍵是做好防護措施。
1歲以下嬰兒
1歲以下嬰兒不建議佩戴口罩,只能以被動防護為主。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兒科主任戚小紅提醒,在醫院等候就診時,可以先讓孩子在車裡等候,排到時直接進診室,避免等候時交叉感染。
家長要主動戴好口罩,咳嗽、打噴嚏的時候,千萬不要對著嬰兒。同時,最好隨身攜帶紙巾和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如要咳嗽或打噴嚏,一定要用紙巾或者手臂將遮擋口鼻,並及時處理,避免孩子接觸被汙染的手臂。
帶嬰兒外出時,一定要保證孩子和其他人距離至少1米。孩子穿著要合適,不要過度捂熱或受涼。
1歲以上嬰幼兒
疫情高發時期減少外出,外出時要佩戴口罩,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公共場所不要隨處亂摸,不要用手摸或者揉搓嘴巴、鼻子、眼睛等部位。
有些孩子可能不喜歡戴口罩,這時候,家長應該耐心一點,想一些辦法讓孩子願意接受口罩。還可以通過一些遊戲、故事、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覺得戴口罩是一件好玩兒的事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或者給孩子找一些榜樣。剛開始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心急,反覆多試幾次,讓孩子減輕對口罩的抗拒感,同時注意幫孩子調整口罩的位置,讓孩子戴得更舒適。對於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採取講道理的方式,及時告知孩子戴口罩的原因以及不戴口罩的危害。
回家之後,要引導孩子認真洗手,從醫院回家可以清理鼻腔和漱口,將外套和鞋放到固定的隔離位置。
疑問7:去哪些醫院就診比較保險?
近日,北京市衛健委公布了《北京市62所可接診發熱兒童患者的醫院名單》和《北京市77所可接診發熱孕產婦助產機構名單》,大家可以提前預約就診!
其他地區家長也可以撥打相應衛健委及醫院電話查詢。
特殊時期,孩子一旦發燒,不管去不去醫院,都很麻煩。所以,一定要做好日常預防工作。
平時,家裡要注意開窗通風,通風時,將孩子轉移到其他房間,注意保暖,避免孩子著涼。
孩子的玩具、學習、生活用品一定要定期消毒,擦拭後放到陽光下晾曬通風。
家長外出回來後,要更換衣物、洗手、洗臉,最好全面清潔後,再與孩子接觸。
最好不出門,養成良好的作息和飲食習慣,注意規律鍛鍊,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