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適合看的電影,應該就是日本動畫電影了。
關於日本動畫,大家熟悉的就是宮崎駿,宮崎駿的《龍貓》、《幽靈公主》、《懸崖上的金魚姬》、《千與千尋》;吉卜力推的《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細田守的《夏日大作戰》和《穿越時空的少女》;原惠一的《河童之夏》;新海誠的《雲之彼端,約定之所》;高坂希太郎的《茄子:安達盧西亞之夏》;還有《螢火之森》,這些關於夏天的故事,好像都很治癒。
還有本片《給桃子的信》
乍一聽《給桃子的信》還以為是關於少女的戀愛故事,不過看了簡介才知道是關於親情的,其中還有日本的妖怪文化。看到妖怪文化,瞬間就拉滿了我的好奇心,在日本,有相關文獻記載的妖怪就有約六百種,因此也給了日本「妖怪之島」的稱號。
日本還有專門給妖怪進行分類的書籍,如《日本妖怪物語》等。
日本動畫中常常有很日式的怪力亂神,江戶川時代的鬼怪顯形,放在西方它們明明都是守護天使,《給桃子的信》是一個很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親情故事,很日式的情感表達方式,有什麼話都不會輕易的說出來,不言說也是一種真摯的愛。
這部動畫作品從家庭的角度出發,妖怪在其中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電影講述11歲的桃子在父親去世後,跟著母親從東京搬到了一座小島上,同時也是母親的家鄉。影片一開始有一種《千與千尋》的味道,主人公都不喜歡自己的新家,想要回到原來的家,影片採用現實和回憶相結合的方式,展示了故事,將桃子和父親之間發生的摩擦演繹出來,其實桃子自從父親去世之後,就一直活在自責中,在和父親的最後一面,是對著父親說:「你不要再回來了!」結果父親就真的沒有回來。
關於親情的電影總是能莫名的戳中觀眾的淚點,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
在整理父親遺物的時候,桃子看到了父親生前寫給自己的信,上面只寫了致桃子三個字,下面一片空白,父親究竟想要和她說些什麼呢?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了吧…
與此同時,三隻來歷不明的妖怪突然闖入桃子家中,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有趣而感人的故事。三隻傻傻的妖怪,為了完成自己的守護任務,而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感化桃子,讓桃子慢慢明白了什麼才是愛。
電影中妖怪意外打碎了父親給母親的鏡子,而母親第一時間緊張的是看看桃子有沒有受傷,桃子非常不解,覺得這是母親沒有把父親放在心上的表現,就與母親發生了矛盾,在暴風雨來臨前離家出走…母親在暴雨中尋找桃子,不料病發,回到家中後,桃子看到這樣的母親開始自我反省,和父親吵架的愧疚和失去父親的遺憾時刻在提醒她,不能再失去母親了,桃子開始在妖怪的幫助下冒雨求醫。
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也了解到,原來妖怪是上天派來回報桃子和她媽媽近況的守護神,也是為了保護她們,在桃子媽媽哮喘發作的時候,也是這些妖怪拉上小夥伴一起為桃子保駕護航的,動畫才開始的時候很想吐槽,這個小孩真沒禮貌,一副理所當然的態度。關鍵就在於,為什麼她會有一種理所當然的狀態。因為對於情感的連結已經匱乏,她適應於他人向自己輸入,而她從來沒有向他人輸出過。
從家庭方面看,桃子一家算是中產家庭,父親是致力於海洋研究的生物學家,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光從這一點上看,就知道父親的收入完全可以支撐家中的開銷,物質條件充裕的小孩子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缺乏情感的連結和無法體諒父母的難處。
父親的離世對母女倆的打擊都很大,母親是全職太太,她沒有辦法一個人帶著桃子生活在東京,於是她決定帶桃子去鄉下,而對於換了一個環境的桃子來說,她對於周遭環境的變化很不適應,也對其他人向她投遞的善意視而不見,開始封閉自己,止步不前。
這時候妖怪的作用就產生了,其實很多觀眾都很好奇,妖怪為什麼要管這樣的閒事?其實他們的職責是讓失去親人的家庭在逝去的人還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家庭的時候,充當守護者。很多人肯定會發問了,妖怪也能成為守護神?因為這三隻妖怪其實是在為天上的神仙打工的,說白了這三個都是被天界規矩約束著的打工仔。
桃子外公給外孫女講妖怪史的時候,說道:「神明落魄了,就成了妖怪。」
連妖怪自己都說:這是一趟苦差事。
日本的妖怪形象並不是僵化的,而是具有兩面性。所謂的兩面性值得就是人物形象可以進行善惡的相互轉換,很多妖怪並不是站在邪惡的一方與正義勢不兩立,而是出於善惡邊緣。
《給桃子的信》中三隻看起來憨憨的妖怪,其實在江戶時代是大妖怪的存在,如果看過《夏目友人帳》或者是《犬夜叉》應該都知道什麼是大妖怪。這三隻妖怪算是妖力強盛的類型了,但是他們擁有力量的同時並沒有約束自己,而是到處為非作歹,裡面最大隻的妖怪阿巖說自己曾經生吞過一個成年男性,而比較瘦的那隻說自己也吃過人,其實他們都是因為在古代傷害了人,而被天界懲罰,化去了身上的妖力,被天界派遣下來做好事的。
從這一點上看,在日本的妖怪文化中,妖怪的形象具有和普通人一樣的人格,只要通過適當的方式與其進行溝通,就可以使妖怪為人類服務,甚至使妖怪與人類產生友誼,日本人普遍相信,怨靈若被好好供奉,也能成為神靈,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妖怪時常幫助人類走出困境。
當人類對妖怪採取不正確的態度或傷害他們時,妖怪也會展現出可怕邪惡的一面。
不管是妖怪還是人類,都應該對自己的力量和行為進行約束。
在電影最後,桃子也慢慢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愛,當父母真的快要離開她的視乎,她才明白過來什麼最重要,其實影片從側面告訴大家,不要等到真的失去了才後悔,擁有的時候就要好好珍惜,妖怪三人組就是這樣,在擁有能力的時候不會把握不會約束,當真的失去了自己的能力,才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看完電影發現,原來「桃子」在日語裡的發音是「麼麼醬」
其實小時候很多孩子都是「麼麼醬」,在這治癒的兩個小時裡,突然發覺長大這件事,不是學了多少成功學,而是學會了寬容、理解、學會原諒。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