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我國神話傳說中,留下了不少祥瑞的神話事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龍。龍自古以來就是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圖騰,相傳伏羲和女媧都是龍身人首的模樣,與龍有關的神話事跡代代相傳,流傳至今。
通過觀察龍的外在特徵,我們可以發現龍的一身結合了許多動物的某個部位特徵。宋代畫家董羽認為龍 結合了鹿、象、牛、蛇、蝦、驢、魚、鳳、人等特徵,這是龍常見的形象。不過,龍的全身究竟是結合哪些特定動物的特徵,至今未有定論。
那麼,神話傳說中的龍是從哪裡來的?
古人認為,龍本是蛇,經過長時間的汲取日月精華、天地靈氣,蛇蛻化成蛟,再由蛟蛻化成龍。
另有觀點認為,龍本是鯉魚,在古時候大海中屹立著一道門,鯉魚多次跳躍才從這道門一躍而過,之後鯉魚便蛻變成了龍,這也是成語故事魚躍龍門的由來。
龍的傳說眾說紛紜,是確有其事還是子虛烏有?龍是否真的存在呢?
觀點一,以我國古代的十二生肖進行論證。
十二生肖是以十二地支組合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進行排列的。除了龍之外,十二生肖中的十一種動物現在都是真實存在的。如果龍不存在,那古人完全可以用其他動物來替換掉,沒有必要去虛構出龍來加入到十二生肖中。
觀點二,「營川墜龍事件」。
1934年,營川先後發生兩次「墜龍事件」,當地不少村民聲稱親眼目睹墜龍過程,相關事件還登上了當時的報紙。首次發現墜龍是在營川田莊臺上遊,人們聲稱發現了一條活龍,並為活龍搭棚澆水。過了幾天,龍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同年8月,營川再次發生「墜龍事件」。人們在遼河入海口附近的一蘆葦叢裡,發現了一具似龍的生物屍體,該生物的外在特徵與傳說中的龍十分相近。據當地村民描述,曾在該生物死前,村民曾聽到它發出似牛般的哀嚎。該生物死後屍體發出了陣陣腥味,並且全身布滿鱗片,還長有四爪和兩條長鬚。
僅憑村民的描述,能否證明營川墜龍事件中的主角是龍嗎?
人類之所以可以發現地球上曾經存在過恐龍,是因為世界各地先後出土了恐龍化石。然而,有關龍的化石或遺骨殘骸從未發現過。
因此,營川墜龍的真相到底如何,至今還是眾說紛紜。許多人推測,營川墜龍極有可能是擱淺的鬚鯨,它的骨骼經過人為排列之後變得像龍骨一樣。
從科學角度出發,龍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傳說龍可以遨遊於天際,但自然界中存在的飛禽走獸,若想要翱翔藍天,就需要擁有像鳥類一樣的翅膀和特殊的身體構造。龍的身上未有翅膀,也沒有存在特殊的身體構造,無法對抗地心引力,所以龍是不可能飛起來的。
龍的存在無法證實,國外也流傳著龍的傳說,但與我國神話傳說中的龍是不一樣的。龍的存在與否或許已不重要,龍更多的是成為了吉祥的圖騰,象徵著我們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