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古國真 李竹 通訊員 李晶
「我們有文化的『軟硬體』,有四梁八柱後,還需要營銷,這一點體現在文化旅遊產業上。」據統計,廣東文化產業規模總量已連續17年居全國首位。2018年,廣東文化產業增加值超5700億元,佔當年廣東GDP比重5.79%,成為全省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如何加大發展廣東文化旅遊產業?汪一洋向記者分享了他的三點建議:首先是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打造產業園區就是在「築巢引鳳」。汪一洋指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平臺。「深圳在過去的發展轉型時期,打造了田面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南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在園區內,文化和創意有機結合、碰撞反應,很多的高科技最早就來自於創意文化,部分文化產業園區之後慢慢發展成高科技企業的孵化器。」
「比如酷狗音樂、YY(歡聚時代)在羊城創意產業園裡起步發展;微信在廣州TIT文化創意產業園成功孵化,它從文化創意,慢慢變成高科技產品,現在成為騰訊主打的盈利項目。這些文化創意,不僅能刺激推動文化產業,還能對創新創業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省文旅廳將支持華強方特、騰訊、雅昌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加大對深圳市的4個產業園區項目和1個文旅示範區項目的支持。
其次是打造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汪一洋指出,要努力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為人文灣區、休閒灣區。「我們要利用好港珠澳大橋等旅遊資源,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美國有金門大橋,那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跨海大橋;我們今天有港珠澳跨海大橋,這是當今世界一流的『橋島隧』一體的跨海大橋,我們要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世界級地標景區景點。」
同時,省文旅廳籌劃將廣深港打造成世界級的科創旅遊目的地,對標美國矽谷,發展「科技旅遊」。「我們有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大型科技企業,從深圳南山、到東莞松山湖,再到廣州黃埔科學城,我們把各個城市的科技企業串珠成鏈,形成一條世界知名的科技旅遊路線。」
最後是建設旅遊示範區。省文旅廳著力抓好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目前廣東已成功創建5個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47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在文旅融合過程中,出臺《廣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創建辦法》,創建了兩批14個廣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
「文化是內容,旅遊是渠道;文化是靈魂,旅遊是雙翼。文化與旅遊結合就是『詩與遠方』的結合,可以達到『1+1>2』的效果。」汪一洋表示,實際上,很多文化資源就是旅遊資源。
為實現文旅融合,省文旅廳加速建設旅遊示範區。「目前,位於廣州白鵝潭三江匯流的廣東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已經開工建設,以後我們可以讓群眾免費看非遺,免費看美術。同時,我們還要像羅浮宮那樣,把廣東『其命惟新』百年美術大展布置起來,辦全年展,讓全中國、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廣東優秀的美術作品。」
審讀:孫世建